同样是伤寒感冒,怎么区分是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

素心瑜伽


问这个问题一定有一些中医知识,否则一般都是问感冒了,该吃哪种感冒药?或者感冒了不吃药七天自己能好嘛?再或者问,普通感冒和流感有啥区别?

咱们说一说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两个方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名方。在辛温解表剂里那是排名第一,第二的方剂。在治疗伤寒感冒上,它们的是有区别的。



先看一下麻黄汤口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再来看一下桂枝汤口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通过最后一句口诀,大家可以发现两个方剂的适应症中,区别最明显的对比就是一个有出汗症状,一个无汗。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方证由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束表,影响肺气正常宣降,表郁则肺气亦郁,故上逆为喘。舌,脉为风寒外束之象。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证之病机为外感风寒,营卫不利。风寒侵袭,卫阳抗邪,经脉不利之发热,头痛脉浮,但是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之汗出,恶风,脉缓。风寒在表,应辛温发汗以解表,但有营阴外泄之汗出,故不可单纯发散,当祛邪调正兼顾为治,既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麻黄汤中麻黄,桂枝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较著,又可以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咳喘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弱于较缓,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但是现实中感冒症状不会这么单纯,往往都是相互夹杂,所以需辨证后调方加减。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复科李医生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前提,而后辩有汗无汗,再辩脉象,就分出来了。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解表剂,有发汗解表和辛温解表的不同,麻黄汤是针对于伤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就是用发汗的方法,把风寒排出体外;桂枝汤是辛温解表剂,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要用于发热头痛,汗出恶风的治疗,桂枝汤是一个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的结构,对人体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可以调理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

这两个方剂都可以解表,同样的伤寒感冒,具体怎样应用呢?这就是从有汗和无汗来鉴别,无汗的是风寒束表,是表实,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汗出邪祛,表症即解,风寒感冒就好。汗出恶风是表虚,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也就是有汗的用桂枝汤,无汗的用麻黄汤。


用户5779188367


伤寒感冒是每个人经常遇到的,同样的伤寒感冒,由于体质的不同和症状的不同,所以有的适应于用麻黄汤证,有的则适应于用桂枝汤证,这与感受的风寒不同和程度上的不一样,所以治疗的方法也各有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好多人分不清,到底该用麻黄汤还是用桂枝汤,经常容易搞错,以至于使病情加重或者使伤寒感冒变的复杂,伤寒侵犯人体,就会产生表实和表虚的症状,这就是表实无汗、表虚有汗,有汗和无汗就可以鉴别是用桂枝汤还是用麻黄汤。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苦心研究、精心钻研,写出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医家指出了治疗伤寒的方法,奠定了治疗伤寒的理论基础,创立了六经辨证,并且有著名的麻黄汤和桂枝汤,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检验,这两个方剂是治疗伤寒非常有效的方法,直到现在仍然应用,只要辩证正确,用方立竿见影。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解表剂,有发汗解表和辛温解表的不同,麻黄汤的组方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有发汗散寒和宣肺平喘的功效,麻黄汤是针对于伤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用发汗的方法把风寒邪气排出体外,桂枝汤是辛温解表剂,组方是:桂枝、芍药加姜枣,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要用于发热头痛,汗出恶风的治疗,适应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的表虚证,桂枝汤的配伍是一个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的结构,对人体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可以调理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调理上下,利用这种配伍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是一个调理阴阳失调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麻黄、桂枝、芍药的配伍和生姜、大枣的应用,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在很多的方剂中都有应用。


这两个方剂都可以解表,同样的伤寒感冒,具体怎样应用呢?这就是从有汗和无汗来鉴别,无汗的是风寒束表、是表实,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汗出邪去表证即解,这是治疗风寒感冒非常好方法,也有的风寒、风温感冒,汗出恶风是表虚的症状,就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有汗的用桂枝汤,无汗的用麻黄汤。 对于风寒入里的程度不同,还有麻黄桂枝汤,是用来发表深层次的风寒,是桂枝汤和麻黄汤同用加黄芩,具体应用这两个方剂,要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体质强壮的用麻黄汤发汗解表,体质虚弱的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这就是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健其中。从恶寒的程度可以判断是否有表症,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症,同样有一份恶风就会有一份表症,只要有表症就可以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


风寒感冒进入体内,一是通过发汗排出体外,另一个是入里化热后从大小便排出,风寒感冒是以大便溏稀为邪已外出,这时就要停用药物、不可再下,风温的感冒,则是大便有溏稀变硬为邪已尽,这是因为风温犯肺、肺热下移所致,因此会有下利色黄热臭和肛门灼热的症状,湿温也有下利的症状,等不下利了就说明邪已尽。

这两个方剂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单纯的表症或者单纯的里症,大多是表里兼症,有的表症多里症少,或者表症少里症多,可以根据表证的多少和症状的不同选择用药,大都是用表里双解的方法治疗。

如果一个人同时兼有两个症状,既有麻黄汤症的表实证,又有桂枝汤症,也就是说即恶寒又恶风,汗出以后又怕冷,这是明显的体虚症候,需要健脾固表,要和往来寒热的小柴胡汤症有所区别,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者气虚体弱的人才有。

麻黄汤和桂枝汤是调理气血的方剂,在外可以调和营卫,在里可以调理气血,是治疗多种疾病和疑难杂症的基础方剂,人体的疾病无所谓是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的结果,这两个方剂,在内能调理五脏六腑,在外能调理气血、调和营卫,对于用错方剂而发生的坏病,医圣张仲景也有治疗方法,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后世医家治疗疑难杂症指出了方向,有症状就可以用方剂。



治疗心脏的疾病可以用桂枝汤通阳化气、调和气血,气血畅通心脏病自然会好,治疗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喘可以用麻黄汤,气虚的可以结合桂枝汤加黄芪,都有较好的平喘止咳和行气化痰的作用,对于脾阳不足消化不良或者下利,也可以用桂枝汤温阳健脾、止利,用于肝胆疾病,可以用麻黄桂枝汤结合大柴胡汤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病症,可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尤其是肾阳虚引起的水肿,可以用麻黄汤开泄肺气,用桂枝汤调和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湿化、水肿则自消。

麻黄汤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辛温发汗剂,它药味不多,但是发汗力量很强,过量服用会造成出汗过多损伤人体正气,对有出血倾向的和月经期间的妇女不可服用,以免造成出血过多,有疮疡的也不可以用,有血压高的人也要慎用,后世医家把麻黄汤的禁忌归纳了九条,这就是:‘’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憟而振‘’。‘’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

麻黄汤的禁忌不可不知,用错了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在平常的应用中也经常会用到麻黄,是取麻黄的其它作用,并不是用来发汗,所以也不可太拘泥于经方,有时也要灵活变通、辨证施治。

桂枝汤也有不少禁忌,像温热病和阴虚火旺的病,以及孕妇都要忌服,桂枝汤在煎熬时不可熬的时间过长,以免损失药效。

麻黄汤和桂枝汤不愧为经方中的名方,除了治疗伤寒感冒外,还可以配伍不同的药材,治疗不同的症候,像麻黄汤和桂枝汤中的甘草、芍药,可以用来缓急止痛,既安全又疗效好,也可以根据它的配伍思想变方应用,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将来这两个方剂肯定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医杂症


这人准备晒他学习伤寒论体会了!


宣城中医李忠新


麻黃湯與桂技湯治傷寒感冒的區分是,麻黃湯用於惡寒,無汗,身痛,頭痛之病證。組方,麻黃,桂枝,杏仁(去皮尖)甘草,主治外感風寒,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等。。而桂技湯用於發熱,汗出惡風之病證。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炙)主治風熱表虛,汗出惡風,頭痛發熱,鼻鳴幹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发掘中医药1


现代人除了小孩子,单纯的感冒不多,一病就是各种病。开药都是合方,单方治疗效果不好,按下葫芦起了瓢。

区分桂枝汤和麻黄汤其实也简单,自己感觉身上的皮紧不紧,紧了说明是表实,得麻黄汤,不紧就桂枝汤。

麻黄汤怕发汉厉害,就多放点苦杏仁!


借假修真28184756


风证畏风、左关浮弦,寒证畏寒,左关浮紧,它们都是肺气虚弱,外围不固造成的,正所谓以人之虚,逢天之虚,勇者气行则散,怯者着而成疾。伤寒分风、寒、暑、湿、燥、火、毒、虚,不管那种证候,不要单凭表证,一定要按脉辨证。做到左关弦为风,治以消风散加减,左关紧无汗为寒,治以麻黄汤加减、右寸虚为气虚,治以黄芪建中汤等等,愿同道斟酌。


上医堂15002622079


读书不精,手下了了,心中了了,误人误已。


李加779


有汗用桂技汤,无汗用麻黄汤,桂枝汤证表虚伤风,其脉浮缓,麻黄汤证表实伤寒,其脉浮紧


价值的春天5878


还有小青龙汤的时候用用大青龙汤,还要用桂枝二,越脾一汤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要看它的临床症状,这些都可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