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翻拍那么多次?而雪山飞狐却很少有人翻拍?有什么原因吗?

书香意


故事的精彩程度

《射雕英雄传》的精彩程度和可塑性远高于《雪山飞狐》以及《飞狐外传》。

《射雕英雄传》从江南小镇写到草原大漠,从东海桃花岛写到华山,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达40多个(不算鲁有脚、瑛姑这些打酱油的角色)。小说的故事主线鲜明,场景多、人物多,就像一幅五彩的油画,看上去就是大场面。

《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加起来的故事人物不到30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以雪山为背景,时代特点和故事线并不清晰,也让人觉得读起来不那么过瘾,改成电视剧给观众的兴趣自然也没什么吸引力。

《射雕英雄传》所写的江湖门派众多,武功招式听起来充满了东方的浪漫主义色彩,像降龙十八掌、北斗七星阵、弹指神通、落英缤纷掌,给人以无穷的想像。而飞狐两书的武功名称听起来就乏味许多,什么胡家刀法、苗家剑法,观众听到也很难被吸引住。想想小时候多少男生看完电视,学着电视里的人物比划,嘴里喊着“亢龙有悔”之类的招式名称,脸上一副江湖大侠的凛然,可是要让他们学着叫什么“胡家刀法”的,那就显得十分无趣了。

故事主题的升华

《射雕英雄传》大家都耳熟能详,开启了“射雕三部曲”,围绕一个“侠”字,金庸先生借小说道出了他对武侠的理解: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金庸先生的“侠”,有射雕系列的大侠,令狐冲的无侠,韦小宝的反侠,围绕着个人与国家、民族大义展开,主题思想不断升华。

而飞狐两部小说成书在金庸先生创作早期,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思想深度,胡斐、胡一刀、苗人凤都只能称得上“江湖侠客”,远不及后来舍身取义的“大侠”。江湖侠客为弱者打抱不平,快意恩仇,却缺少在大是大非与小恩小怨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也就显得格外简单,没有太多可塑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会讨论射雕三部曲中某个人物在某个情节上的选择,研究其心理,却很少有人讨论飞狐中的内容。例如有人会想象如果小龙女嫁给绝情谷主会怎样怎样,却没人研究胡一刀如果不死会怎样,因为人物太简单了,答案就没意思了。


原著小说的改编难度

《射雕英雄传》全书共40章,从丘处机路过牛家村一直写到华山论剑。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气势宏伟,场景纷繁,人物众多,给了影视剧很大的发挥空间。然而,这么庞大的故事,金庸先生在写作处理已经十分纯熟,并不会让人觉得故事拖沓或纷乱,要做成影视剧,很容易就可以在剧本上进行影视化的处理。据金庸先生自己透露,在写《射雕英雄传》期间,他正在学习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不自觉就对作品进行了一些戏剧化处理。这也让《射雕英雄传》在阅读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十分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中迅速集中的矛盾冲突,这些也让剧本的打磨更简单。

《雪山飞狐》全书共10章,《飞狐外传》全书共20章,这两部短篇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两部书却分别有自己的主人公。《雪山飞狐》明面上的主人公是胡斐,实际主人公却是胡一刀,《飞狐外传》可以认为是《雪山飞狐》的前传,讲述的是胡斐的成长历程。这两部小说中的故事线相对发散,而且原著中并没有直接讲故事的来龙去肪,而是通过各种倒叙、补叙,抛出一堆线索,让读者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对影视作品的编剧来说,改编的工作量很大,几乎是重写一个新的故事。如果理解不正确,就会变成借用了小说人物名称的另一个故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他们叫我PS


我个人感觉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雕英雄传》远远比《雪山飞狐》更具影响力和欢迎度。

首先,《雪山飞狐》是金庸先生早期作品,毁誉参半,比如我非常喜欢程灵素,但极度讨厌男主角胡斐。为何?2018年5月6日再次看完《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后,我写了这样的读后感:

看完了《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胡斐真的是遇到贵人了,是程灵素几番救了他的性命,死后让他更加成熟谨慎,最终多年后能够与苗若兰携手江湖。金庸在《飞狐外传》后记中承认:“目的是写这样的一个性格,不过没能写的有深度。”(第660页)在我的感觉,胡斐在这部书中特别是在程灵素面前很多时候简直是个愣头青,既不宽广,还又莽撞,比如对程灵素给苗人凤看眼睛不甚放心,又如不像张无忌一样不敢直面爱情,还竟然为了掩饰尴尬和程灵素义结金兰……

第二,程灵素可匹敌甚至超过黄蓉和任盈盈的智慧与高明手段令人佩服之至!比如在天下掌门人大会上的表现可以完爆胡斐在内的所有人,真乃女中豪杰!可惜程灵素太善良了,两次放过背叛师门的师兄姐,加之胡斐不听他的话,也两次成为累赘,最终因此而逝。岂不痛哉!

第三,程灵素去世后,胡斐肯定是悔恨惭愧不已,多年之后为了纪念她留起了大胡子,也肯定更加小心谨慎,才能活到《飞狐外传》中的与已长大了的苗若兰相遇之日……

第四,金庸先生认为:“只是在我写的这许多男性人物中,胡斐、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特别喜欢的。”(第660页)显然,像《碧血剑》初衷是想塑造袁崇焕高大形象而偏离到袁承志身上类似,以胡斐和陈家洛为主角的的早期金庸作品也难言炉火纯青,集中体现在主角身上的不成熟与莫名其妙。

哎,一想起程灵素就想唱《雪中情》里那句:痴情换得一生泪印……

其次,《射雕英雄传》是很多人的心头至爱,集中体现在对郭靖郭巨侠的景仰。

一方面,郭靖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不过是个小人物。金庸先生以靖康之耻为背景,巧妙地以郭靖为原型进行《射雕英雄传》的创作体现了金庸先生的天才,在此基础上又创作了《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是为著名的射雕三部曲。

另一方面,郭靖在金庸迷中不仅仅被称为是郭大侠,而是“郭巨侠”,是金庸先生所有小说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为何?《神雕侠侣》中,郭靖送杨过去终南山拜师学艺时曾对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请注意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一生就是以此为信念,先是追杀杀父仇人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之后又携黄蓉、女儿女婿儿子、丐帮甚至是天下英雄在襄阳力抗蒙元入侵,最终郭黄夫妇于1273年正月双双在襄阳城头殉国。何其悲壮!何其伟大!

最后,我看了三遍金庸全集,一直最喜欢的就是《射雕英雄传》。这部书也是不少金庸迷的最爱,甚至差点荣获矛盾文学奖,只是倒在了最后一轮。不论是历史上的郭靖还是小说中的郭靖都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其中金庸先生的贡献不可磨灭。郭巨侠的高大形象也会激励和影响一代代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我想不少金庸迷应该和我是类似的想法吧?而这就是《射雕英雄传》远比《雪山飞狐》(包括《飞狐外传》被翻拍更多的根本原因。





武侠评论员


首先,是雪山飞狐故事的精彩程度远不如射雕英雄传,好多人没有过原著,在民间传播有限。

第二,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里,导致拍摄取景难度大,拍出来观众不一定认可,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长期在室外拍摄对导演和演员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第三,只有一个版本,并且年代久远,没有话题和热度,不如直接找重拍多的,即使是被骂拍砖,起码收视率容易得到保证。


灵狐看盘


雪山飞狐已经拍了五个版本


200510黄仁泉


雪山飞狐故事情节太单薄,原著内容就不多,时代也不好,清地位已经稳固天下太平了反清已没多大意思,不象射雕英雄传时代、宋金蒙交替的大时代,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时候。读者关注射雕英雄传的多,是关注大英雄,英雄离开时代就没有意义。所以射雕三部曲读者最多,名声最大,只要拍就会有人看,而雪山飞狐多数人都没看过原著,只有正宗金迷才看过,市场就小的多,拍出来收视率肯定没有三部曲高,这叫马太效应,原有人看拍的越多,拍的越多越有人看,没人看就没人拍,知名度更低更没人看。同样是杀父之仇,胡斐只是私仇,郭靖则是国仇家恨,级别相差太远。


海中岩haha


射雕写的更成熟,更精采,有民族大义侠之大者的气慨,悲悯战乱苍生的胸怀。香港虽然硬件不足,但导演与演员水平较高,拍出了原著的精髓。而国内返拍更追求场面色彩,更多追求男女主角演员的外表美艳,使一本充满正能量的小说变了原味,查先生肯定不会满意。民众也更怀念港产原剧。


独凇


射雕英雄传里,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个层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及应用。每一个领域都有精英与奇才,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解读与价值。人物之多,意义之深,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


佛泽深厚


雪山飞狐有翻拍好吧,聂远就演过胡斐


吐槽两下


当然是被侠之大者的称号忽悠啦!中华自古就有标榜的习惯,个人崇拜已经被演绎到了极致。人们已经不关心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起到好的作用,大的作用,只关系出发点是否正确,是不是能有更多感动。现在的心灵鸡汤,哪怕是传销,都和这个有关。缺少思考的结果就是人云亦云,说的有道理就是道理,并不管实际情况。


浸淫之辞


个人觉得,射雕英雄传是大陆第一部引进金庸先生的香港电视剧。对广大群众有极深的印象,再者个人也比较喜欢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情节!而另一部剧,我都没有看过完整的,这只是个人观点和喜好吧。从商业角度来说我觉得焦点才是卖点,关注度才是流量、仅凭这些,作为投资者也会选择神雕英雄传来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