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历史一书生


他是个官二代,长得短颈肥白,是个大胖子,但他却被称为明朝第一鬼才,世人不怕首辅,却偏偏怕这个独眼的鬼才。那么,他到底是谁,还有就是他究竟有多聪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明朝第一鬼才的那些事。



他就是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是一个官二代,贪酷成性、生活糜烂,但他却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狡诘机智,博闻强记,熟习典章制度,畅晓经济时务,而且精力旺盛,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善于揣摩嘉奖皇帝的心思,深得帝心。因此,他被称为明朝第一鬼才。你还不要不信,以下三件事不得不让人承认严世蕃的狡诈。

一日,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件棘手事情的处理办法,内阁就是嘉靖皇帝的秘书,负责票拟。当时内阁值班的严嵩、徐阶等人绞尽脑汁,反复斟酌修改,仍觉不妥,最后老板嘉靖皇帝催得紧,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将草拟的处理意见呈了上去,但是嘉靖皇帝很是不满意,让他们赶快重新拟定。他们实在被逼得没办法,就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很快严世蕃的回帖就来了,他们照其票拟上呈之后,皇帝非常满意。从此,严嵩等阁臣遇到难题都交于严世蕃,每每都能得到皇帝的赞赏。

嘉靖皇帝喜欢观经史诸书,如遇有不解其意的,便用朱笔写在纸片上,令值班的严嵩等阁臣讲解,并且还是立等回话。一日,嘉靖皇帝类似的询问的旨意又到了,值班大臣一看问题一脸懵逼,不知所措。但严嵩安慰众人无忧,派人飞马送至相府,要严世蕃立马作答。严世蕃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按其解释并附书呈送给嘉靖,嘉靖皇帝看后很是高兴。

严世蕃精力旺盛,令人啧啧称奇。他虽然公事繁忙,但仍喝酒娱乐,御女无数,精力旺盛,即使喝醉了酒,也能处理各种难题。有时酒醉酣睡,恰遇严嵩有要事相询,他便用热毛巾包头,反复几次,不久就清醒了,而且完全没有酒态,下笔如有神,每次都能将难题处理得妥妥帖帖的。



由此可见,严世蕃明朝第一“鬼才”的称号是名不虚传。只是就这样一个聪明的人,没有将自己的聪明用在了正途上。多行不义必自毙,聪明反被聪明误。嘉靖44年,严世蕃被御史弹劾,因罪被斩,终年54岁。


密探零零发


翻开《明史》,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他严世蕃长得很胖,没脖子,瞎了一只眼。由于是官二代,所以有资格在国子监读书,读完书出来,也不用考试,直接就分配工作,先后在尚宝监和工部干过。干的都是肥缺,赚得盆满钵满。有宝贝、好东西敢往家拿;给嘉靖修“碉堡”,也敢层层盘剥;连分配太子过冬的碳,他都勒索,要回扣。所以小日子过得异常奢靡,《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的原型就是严东楼严世蕃。

可是这么牛逼的人,嘉靖是怎么允许他存在的呢?


当然不只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他吃透了嘉靖的心思。嘉靖到了后期大搞神秘主义,他不上朝,就躲着炼丹。内阁就在他炼丹的地方,弄了个值班室,随时聆听圣意。但是嘉靖偏不好好说,他每次都下达一份“青词”(这是和上天交流的一种方式),然后一堆人就猜吧。猜对有奖,猜错挨一通骂。

通常内阁拿到这玩意吃不准的时候,严嵩就派人从宫门传出去,快马送给严世蕃翻译。如果运气不好,严世蕃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严嵩好不心疼儿子,直接一桶冷水把他泼醒,然后再用热毛巾抹干净。严世蕃醒来,立马翻译,一点都不耽误事。

要知道嘉靖年间的奇才特别多,内阁的从杨廷和到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天才少年班出来的。

其中杨廷和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严嵩也是年少成名,5岁启蒙,9岁入县学,10岁过县试,19岁中举;徐阶20岁便考中了探花;高拱“5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17岁以“礼经”魁于乡,张居正更厉害,荆州府神童,由于太年轻太厉害,结果考官顾璘担心“伤仲永”,一直压制,直到23岁殿试中2甲第9名进士。

但严世蕃没有经历任何功名搏杀,就能如此,只能说他的天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可惜的事这么好的天赋,却干尽了坏事。


有一个可以反应严世蕃准确把握嘉靖内心的证据在于,”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这是说,严世蕃认为天下只有三个人是有本事的,除了自己就是陆炳和杨博。

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但是他有另外一重身份,嘉靖的发小,嘉靖非常信任他。嘉靖不靠太监,让内阁如此服服帖帖,实际上靠的就是锦衣卫。而杨博最大的功劳在于,他善于处理军队以及边防的复杂事务。有杨博在,嘉靖不用担心军队和边防,可以安安心心的玩弄他的权术。

后来陆炳死后,严世蕃更是狂得无边。他利用嘉靖的小心思,令严党把整个大明王朝掏成了一个大窟窿,沈炼、杨继盛等忠直之士仗义执言,最终也被严世蕃挖出他们奏折里的字眼,利用嘉靖子嗣单薄的忌讳整死。

但徐阶多年隐忍之后,最终将严世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徐阶装了20年的孙子,最终赢得了严嵩的信任,放松了对徐阶的警惕。在关键时刻,徐阶临门一脚,充分谙熟利用了嘉靖怕失去权力的内心,将严世蕃彻底解决了。


三法司将严嵩父子的罪证罗列后,认为万无一失,因为里面最重要的罪行就是“陷害忠良”。然而严世蕃知道自己主要的罪证是”陷害忠良”之后,非常开心。知道自己不久将无罪释放。因为”陷害忠良”或许是严世蕃干的,但是”杀害忠良”的命令却是嘉靖下的。只要说严世蕃他们有罪,不就意味着嘉靖也有罪吗?嘉靖会自己认自己有罪,下罪己诏吗?显然不可能,嘉靖是要面子的人。

所以徐阶只是把三法司的证词稍微改了一下。他大胆的去掉了”陷害忠良”这一条,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以及“住宅私拟王府”这些罪名,另外硬是给他加了一条”他的住宅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地”。可以说这些很多都是莫须有的,这绝对冤枉严世蕃的。

但是这份证词在嘉靖看来,严世蕃你想干(⊙o⊙)啥?想取我而代之吗?我还能留着你?于是严世蕃卒。


严世蕃的死应该说是罪有应得,沈炼、杨继盛的亡灵得以安息了。不过嘉靖其实对严嵩还是挺念旧的,他留了严嵩一条命。可是严嵩80多岁丧子,这命也算够苦的了。


炒米视角


严世蕃这个家伙非常厉害,脑袋瓜子非常够用,可以说是天下奇才。今天给大家讲讲这个严世蕃。

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是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据史书记载,这小子长得相貌丑陋。
就是说,严世蕃脖子很短,还瞎着一只眼。他并不是科举出身。

并非科举出身,严世蕃的文化水平就很差吗?完全不是,他是那个时代的才子。


“颇通国典,晓畅时务”
,这个严世蕃的知识是相当实用的,具有时代特色。严世蕃认为,自己的才能可以与陆炳和杨博并列称雄。

陆炳是谁,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兼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重臣。他母亲是嘉靖的奶妈,陆炳曾经救过嘉靖的命,深受嘉靖信宠,做锦衣卫指挥使。他干掉了夏言、仇鸾和司礼监的李彬。

杨博也很厉害,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战功赫赫,为官四十余年,深受嘉靖的信任和倚重,在屡次的政治风浪中屹立不倒。



严世蕃自认为可比陆炳和杨博,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是相当有信心的。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严世蕃确实是大才。

嘉靖能当上明朝的皇帝,是个偶然事件。明武宗朱厚照无子,年纪轻轻就死了,皇室成员按资排辈,朱厚熜血缘最近,就继承了皇位。

嘉靖这个人,政治敏感度非常高,他通过“入门之争”、“大议礼”、“入庙之争”等各种政治斗争,斗倒了那班老臣,成功地把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把朝堂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嘉靖搞的是权力三角平衡术,朝堂上“清流”、“严党”互相争斗,而司礼监从中牵制和扶抑双方的势力,使朝局各方皆无法独大,嘉靖则袖手旁观,左右平衡。

嘉靖信仰道教,通常在宫中修炼和炼丹,很少插手管理具体事务,那么,他就用这种平衡术来控制着朝局。

嘉靖喜欢读经,常遇到一些疑难之处,就在条子上写些隐语,送到内阁办公室。

由于嘉靖这种表达方式十分隐诲,内阁的严嵩和徐阶这帮大臣很难理解,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复。

但严世蕃却知道,他能够迅速窥破嘉靖的心思。
这太厉害了,能够勘透圣心的天才啊!

正是靠着严世蕃善于揣摩嘉靖心思的天才,严嵩父子屹立朝堂多年,历经各种政治风暴而岿然不倒。
这样的严世蕃能没有才华吗?浩如烟海的史册,连博学多才的学士都不能明确记忆,而严世蕃则信手拈来
,“响应如斯”。

不仅是对古代典章,对大明朝的各种“令甲典故”更加精熟,严嵩都难以断决的事情,到了严世蕃手中,举重若轻,“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

这真是宰相之才啊!又年轻又能干,“精神壮健,能任繁剧。”

所以说,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能大才之辈,没有出众的能力,岂能有本事成为大奸?古今历史,从来如此。
看严世蕃这能力,贪酒好色爱吃,“饮宴御女,日不暇给”
,公事又多,“冗如猬集”,但他拿热毛巾擦擦脸,马上就精神瞿烁,“举笔裁答,处置周悉”。

不亚于三国时代的庞统吧。

能处理政事,还善于搂钱。严世蕃没有经过科考,通过他父亲严嵩的门路,进入了国子监,然后进入朝中当官。


掌握着两样:工部左侍郎,掌尚宝司事。

搞工程和盖章子。

多么精明啊!嘉靖皇帝喜欢搞基建,而严世蕃把预算、工程和决算盖章揽于一手,这能不发财吗?

有皇帝嘉靖的信宠,有老爹严嵩的庇护,朝堂上大臣们出于工作需要,偏偏还离不开他。
别人无法揣透嘉靖皇帝的心意,


只有严世蕃能够“不忤上意”,所拟的奏折“上果依拟”。

有恃无恐,掌握了嘉靖的“圣心喜怒”,严世蕃实际上就掌握着大明王朝的朝局。
利用嘉靖,严嵩和严世蕃
父子就大收贿赂,排挤异已,甚而“诛戳忠良”。

“即世庙英明,入其笼络而弗觉也”。

严世蕃对人心的勘测很深,任何人也瞒不过他的一目了然的独眼。

有一次做修河道工程,他的部下拿了十万两工程款,实际上用了五万两就完成了工程,还剩下五万两。这个部下就私吞了两万两,给了严世蕃三万两。 严世蕃一眼就瞧穿了他的诡计,把他叫来: “把剩下的钱交出来,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这个下属还想抵赖,严世蕃怒道: 就你这狗脑子,还想糊弄我?这个下属只好把私吞的两万两银子交了出来。

当时有个大才子名字叫王世贞,这个人很有名,他交际很广,和很多朝臣都关系不错,比如张居正、杨继盛、戚继光等。

严世蕃通过政斗,利用嘉靖之手杀掉了杨继盛,而王世贞替杨继盛收尸,大哭祭奠,这让严世蕃很不高兴。严家父子就诬告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把王忬下了狱。王世贞大惊,就登门行礼,重金相求,请放过自己的父亲。严嵩父子表面上承诺了,实际上则加速迫害,指使别人参奏,嘉靖就杀掉了王忬。

王世贞得知内情,心下大恨,就写了一本《金瓶梅》,把严世蕃比做西门庆。“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严世蕃还欺负过裕王太子。

嘉靖与裕王太子感情不是太好。做为裕王,每年都从嘉靖这里领取“岁赐”。而严世蕃居然找借口,扣押了裕王的三年“岁赐”。



太子没有办法,只好向他行贿,严世蕃才下令给了太子“岁赐”。

这简直就是嘬死了。

严嵩父子掌控朝局多年,嘉靖也逐渐开始产生疑忌。
终于,严嵩老糊涂了,犯下
致命的失误,嘉靖终于找到了借口。


让嘉靖住到南城去,那是英宗从蒙古回来时候被朱祁钰软禁的居所,你严嵩疯了吗?想干什么?

居心不良啊!嘉靖十分恼火。让“性颖敏,有权略,阴重不泄”的徐阶,接替了严嵩做为内阁首辅。

趁他病,要他命,徐阶迅速发动官员发起对严嵩父子的弹劾,揭露了其父子以往的种种不法行径。嘉靖大怒,罢了严嵩的官,把严世蕃也流放了。

但这个严世蕃并没有去流放地,而是回了老家,在家乡大兴土想,修盖楼房。恰好,工地上有个小官,受到了严世蕃的欺侮,这个小官就跑到京城,把这事捅出去了,闹得沸沸扬扬。

嘉靖怒不可遏,下令把严世蕃抓到京城,下了狱。

文武百官雪片般的奏章弹劾严世蕃,举报他贪污受贿,杀害忠良,违法乱纪。

严世蕃在狱中得到消息,反而很高兴,他说,“这下,我可有活路了。”但在内阁,徐阶把这些奏折全部扣住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堂争斗,徐阶很明白嘉靖的心理,群臣们的这些奏折虽然指出了严嵩父子的恶行,但同时也把嘉靖的责任连带进来了,同时,绝不能让嘉靖认为,大臣们是想借皇帝的手除掉严嵩父子。

于是,徐阶重新拟定了弹劾的奏章,给严世蕃安上了几条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罪行。
说严世蕃暗通倭寇,


谋逆和叛国。

说实在的,这些都是胡扯淡的事情,严世蕃一样也没有干过,完全都是诬蔑。但是,严世蕃怕的就是这个。而嘉靖呢,要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这就是政治。

皇帝要杀人,并不在于被杀者是否犯过这些罪,而在于理由是否适合。

如果说严嵩父子在朝中犯下的真正罪恶,哪一样又没有嘉靖在背后的支持和放纵呢?而“通倭”、“谋逆”和“叛国”,这样的罪名才能把嘉靖的责任完全摘出来。

于是,“天才”严世蕃走向了他最终的宿命。

然后就是抄家了,有一本名为《天水冰山录》的小册子,记载了严嵩被抄家时登记财产的清单:

晚明笔记《泾林续记》中记载:



严世蕃窖藏金银,严嵩开始还不知道。严世蕃干完以后,请父亲严嵩来欣赏,窖中金银“灿然夺目”,严嵩问道:窖深几尺?左右回道:深一丈。
朝中御史弹劾:



严嵩削官还乡,严世蕃斩首,家产被抄没。官府调派了十艘大船来进行运输,“载以十巨艘,犹弗胜”。

那么,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严世蕃这个人。

严世蕃很有才能,这一点不能否认,他的聪明并非是天生而成,也是通过刻苦和勤奋所获得的,他对经史典籍的精通熟谙,绝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学士大家。

不仅是知识深博,严世蕃对政事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在行,能胜繁剧,“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有着很高的政务才华。

严世蕃还精通对人心的揣摩,不但对属下,对同僚,对敌手,全部都如掌上观纹,更厉害的是,他能勘破当权者――老狐狸嘉靖的心思,这是尤其难能的。

但严世蕃最终走向了绝路,成也精明,败也精明。

从处世上讲,“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精明,在人际关系中,就只能靠智计谋胜算,而缺少转阛避匿的余地。

从朝局上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目了然,勘破众心,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众人皆忌,岂能长久?更可怕的是,皇帝会允许这样一个透视镜的存在吗?

从时代上讲,“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是个皇权社会,帝王有个特征:无限权力的延续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爸当皇帝,儿子当皇帝,孙子也能当皇帝,权力很大,具有延续性。而其他任何个,无论你如何权倾朝野,你能父亲当权臣,儿子当权臣,孙子还当权臣吗?这是帝王的大忌!

所以,人性,朝局和时代决定了严世蕃的命运。

借用清朝重臣和珅的一句诗: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严世蕃,嘉靖朝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是史上有名的奸臣。纵观他的一生,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他对权利的渴望和金钱的索取,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家中金银古董、珍宝字画数以亿计,良田美宅无数。

二是骄奢淫逸,生活糜烂。他在府上夜夜笙歌艳舞,酩酊大醉。他妻妾众多,平均每夜换3个妻妾,由此独创了用白色绸巾计算淫乱次数的方法,称之为“淫筹”。甚至在为其母守孝期间,也不间断。

三是奇丑无比。《明史》载:“短项肥体,眇一目。”也就是说,严世番体阔腰圆,身体肥胖,粗短脖子,还是独眼龙,这真够丑的。

四是这人还绝顶聪明。被称为嘉靖朝“第一鬼才”和“天下第一公子”。

前三个特点不是本文的重点,下面我们来说说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严世蕃剧照)

都说上天是公平的,让严世蕃长了一副丑陋的外表,却也给了他一颗聪明的脑袋。

一、严世蕃记忆超群,过目不忘。

严世蕃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他是在父亲的照顾下,恩荫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像这种纨绔子弟,指望他在国子监里埋头苦读是不可能的,估计都不知把老师气晕过多少次。但这小子从小具有超强的记忆天赋,不但对四书五经过目不忘,而且十分熟悉当朝的法令典故。即使是浩瀚如云的经史类书籍,他也如数家珍。甚至连当朝大多数官员的履历和任职地点,他都能倒背如流。

一句话,就是几乎没有严世蕃不知道的事。

读了几年书后,严嵩等不得宝贝儿子参加科举,想方设法在朝中为他谋了两个肥差,一是任工部左侍郎,主管朝廷大大小小的工程修建。二是任尚宝司少卿,负责掌管朝廷宝玺、符牌、印章等。

(严嵩剧照)

二、严世蕃特能迎合圣意,控制皇帝。

嘉靖皇帝有两大爱好,一是写青词,二是猜谜。

严世蕃写得一手好青词。所谓“青词”,就是嘉靖帝在向上天祷告时,写的一些祭祀文章。据说严世蕃所写的青词辞藻华丽,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且书法造诣颇深,笔力刚劲,字体丰满,深得嘉靖帝喜欢。其父严嵩有“青词宰相”之称,据说大部分作品都是严世蕃代为完成的。

嘉靖帝喜欢和臣子玩猜谜游戏,不管是下达旨意,还是征求臣工的意见,他都一律不予明示,以递纸条的方式让臣工去猜测。经常搞得严嵩等一帮内阁大臣云山雾水的,好在有无所不知的严世蕃帮忙。

别看这个严世蕃整天声色犬马,日日烂醉如泥。只要是严嵩从嘉靖帝那儿递来的字条,他就能立马清醒过来,予以解决。

有一次,嘉靖帝递给了严嵩一纸条。任凭他和徐阶等几位内阁大臣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不得已,派人火速将字条交给严世蕃。

这时的严世蕃已经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下人连忙打来一盆滚水,将毛巾浸在水中,反复地擦拭他的头部,数次之后,严世蕃豁然清醒。随即吩咐下人研磨铺纸,略一沉思,写上了答案。严嵩将信将疑地将答案呈送嘉靖帝,竟使得嘉靖龙颜大悦,甚合圣意。

又一次,嘉靖帝半夜读诗书,遇到一个问题,搞不清楚,便递出纸条要严嵩作答。不过,不仅严嵩,纵然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束手无策。内阁大臣提醒说,不是有严世蕃吗?

等严世蕃答好条子传回宫内后,众臣才豁然开朗,原来皇上是问一个典故出自哪本书?严世蕃明确地指出了书名和页数,后经查找,居然丝毫不差。

还有一次,嘉靖帝凌晨两点询问对某件朝政的决策,几个大臣权衡再三,举棋不定。嘉靖帝等得不耐烦,着太监催促。严嵩只好将自己的票拟上呈。

但他知道皇上肯定不满意,于是派人将严世蕃直接接到内务府来。严世蕃对其父的票拟提出了修改意见。不一会,嘉靖帝对严嵩票拟的朱批返回来了,竟然和严世蕃的想法不谋而合。

正因为严世蕃一味的迎合圣意,又无所不知,在皇上和众臣面前越发不可或缺,骄横跋扈。

(嘉靖剧照)

三、聪明过头,反遭诛杀。

1564年,随着严嵩在朝中的江河日下,严世蕃又一次遭到御史的弹劾。这回嘉靖帝忍无可忍,下令将他逮捕下狱,三司会审。

眼看小命不保,严世蕃想出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

他乘昔日幕僚前来探监的时机,故意对他们说,我的罪行中,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结党营私,扰乱朝纲都不怕,最能置我于死地的就是杨继盛与沈鍊的案子。希望你们从中斡旋,压下此案,以保我性命。

其实,严世蕃内心明镜似的,他知道,一旦御史们以杨、沈案子给他定罪,他就能活命。因为杀死杨、沈二人的是嘉靖帝,而不是他严世蕃。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但不会杀了他严世蕃,反而会问罪于审案的御史们。

可惜,他遇到了老辣的徐阶。

徐阶推翻了御史们给严世蕃定的所有罪名,只列了以下几条。

一是说他在一处有王气的地方盖了一座“制拟王者”的宅子。

二是说他的门客罗龙文训练了数百武士,准备外投倭寇。

三是说他的属下突然离开驻防地,企图“诱致外兵,图谋不轨”。

这三条,条条致命,因为每条都触及到了嘉靖帝的底线。

据说,严世蕃在听说了这份罪状后,诧曰:“死矣!”

于是,“第一鬼才”严世蕃在53岁时,被嘉靖帝“斩于市,籍其家”。

(参考资料:《明史•奸臣传•严世蕃》)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严世蕃,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据说,《金瓶梅》中烂名昭著的西门庆的原型便是此人。

不过你若仅凭他的恶名便认定他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位严公子,“嘉靖第一鬼才”的称呼那绝非浪得虚名。

为什么这么说,您且听有书君细细道来~

一、他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确是奇才。

据说,当时担任首辅大臣的严嵩有句口头禅:“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别说,他这小儿还真是他的智囊团。

当时人说,嘉靖皇帝喜欢看经史类书,遇见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朱笔写在纸片上,令太监交给严嵩等人讲解。一天晚上,类似的询问之旨到了,可徐阶等值班阁臣都不明白其中之意,因此惶恐无措。

严嵩安慰众人说:“不用怕!”随即抄录皇帝所问,令人飞马送回相府,要世蕃立马作答。世蕃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找来该书翻检,果然如此,于是按其解释写好交给皇帝,嘉靖皇帝看了非常高兴。

还有一回,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

时间已过凌晨两点,不能再拖了,三人不得已只好将商议的结论誊录交上了。不料,皇帝看了都不满意,让打回来重写。恰在这时,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他写的抄录一份交上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了。

这么多书,如星河浩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而严世蕃,一个非科班出身,只是靠父亲走后门混进官场的人,竟然可以办到,除了聪敏博学,还能说什么呢?

光这些还不算出奇,严世蕃的精力旺盛的简直不像凡人。都说酒能误事,但这严公子居然吃喝玩乐和处理公务两不耽误。

有时他酒醉酣睡,正巧严嵩有要事询问,便用大脸盆装满滚沸的开水,将毛巾浸于其中,然后乘热提出,围头缠三圈,稍凉了再如此更换,围上一两回就醒了。醒来之后,他没有丝毫酒态,提笔作答,处置周全,出人意外。

不知各位看官作何感想,有书君对这严世蕃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得不说,这就是个百里不得其一的人才啊!只可惜他的聪明都用错了地方。

二、他工于读心术,把人心揣摩的近乎透明。

话说,严公子并不只有博闻强记,过目成诵那两下子。关键是,他还精于读心术。他十分明白皇上心中所想,了解皇帝的喜好厌恶。

严世蕃对皇帝心思能把握到什么程度?关于这还有个小故事。

朱厚熜这个人呢,对儿子非常冷淡,照一般臣子的想法,多半会觉得,再冷淡,人家也是亲父子啊,但严世蕃可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因为太子没行贿,他居然敢连着三年不给太子发生活费!太子实在没办法,找人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公子这才下令财政部给太子发生活费。

说实话,有书君对严公子简直要膜拜了,这是什么自信?他凭什么能认定人家父子不会沟通呢?可事实就是,皇帝父子的确被他玩的提溜转!

民间传说的严公子就更玄乎了,说是你还没张嘴,他就知道你下一句要说什么了。他管工部,有一次,一个下属拿了十万两去修河道,花了五万两,自己拿了五万两,给了严公子三万,自己拿两万。

严公子很不高兴,觉得下属不上道,把他叫来说,“把剩下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就不追究了。”

下属认为严公子哪能那么明白底里,就扯皮死不认账,说真的就吃了三万回扣,已经一分不少的给您了。

严公子大怒,一拍桌子,你起码还有两万,少自以为聪明,以为我笨?!下属擦擦汗,只好把两万给拿了出来。

有书君看了这个故事也擦了把汗。严世蕃这人真的是太可怕了,人在他跟前简直就像是透明的一样,一思,一念俱在他眼里,连皇帝也不例外。如此鬼精灵,说他“鬼才”真是一点不虚夸。

三、他特别善于寻人纰漏反戈一击。

严世蕃最厉害,也是最终害了他自己的聪明之处是,他特别善于寻出别人的纰漏反戈一击置人于死地。

严氏父子因为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因此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这些弹劾不但从不奏效,反而那些弹劾他们父子的人最后反而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就是因为严世蕃太会寻人短处反将一军了。

被誉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就是反严最典型的炮灰之一。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揭露严嵩祸国殃民的真实面目。

疏中所奏严嵩的罪状,句句属实,严嵩无法抵赖,但严世蕃竟然从杨继盛自己写的奏章中找到了漏洞。他抓住杨继盛奏章中“或问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面陈嵩恶”这句话,反诬陷杨继盛与二王串通。

因为他太清楚刚愎自用的世宗最忌讳大臣们越过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结交。果然,皇帝甚至连揭发严嵩的罪状是否属实也不问问,直接降旨将杨继盛逮捕入狱了。

严世蕃害了一辈子人,也教会了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臣徐阶从嘉靖皇帝最敏感的倭寇和修道两件事上做文章,借众臣弹劾之手,成功了激怒了嘉靖,最终一举掀翻了严氏父子。

纵观“鬼才”严世蕃的一生,有书君发现,严世蕃固然很聪明,可其实最聪明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嘉靖皇帝。

正因为皇帝太聪明,觉得自己不必事必躬亲,只要控制好几个大臣就行了。所以在他治下,才产生了以严世蕃为代表的一群尔虞我诈的鬼才臣子。

然而权谋终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嘉靖控制了大臣,让他们相互制衡,但是另外一方面,大臣们为了相互制衡,就拉帮结派,忙于算计而无暇国家大事。

当一个国家的管理之道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变成了权谋与诡计的博弈,那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严世蕃的才华可以用绝顶聪明、冠绝天下来形容。

在《明史·奸臣传·严世蕃》和一些民间笔记中都记载了严世蕃令人惊艳的才华。

根据历史记载,严世蕃长的很丑,又矮又胖,还瞎了一只眼睛。但是这一点不影响他成为一个绝世才子,毫不夸张的说,严世蕃在嘉靖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是操纵嘉靖皇帝的幕后黑手。也就是说,明朝的江山,有一段时间是操纵在严世蕃手里的!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聪明过人,有喜欢修仙修道,喜欢把自己弄的神秘莫测,动不动就写个纸条,从大内传出来,让手下这番臣子去揣摩他的旨意。不管是严嵩还是徐阶,都没有把握百分之百的猜中皇帝的心思,所谓天高意难测是也。

这个世界上,唯有一人可以摸准嘉靖的脉搏,the guy named Shifan Yan! 有没有觉得这里写一段英语比较跩?

在嘉靖定下的游戏规则之下,谁能解答皇帝的问题,就能权倾天下,得到统治这个帝国的机会。

史书上说,严世蕃这个人:能任繁剧,就是喜欢挑战困难,而且精力无限,几乎不需要休息。《泾林续记》记载:

“世蕃公事交冗如猬集,饮宴御女,日不暇给。

然虽沈酣寝中,或父以紧要事见询,呼之弗应。

则用金盆满贮滚汤,浸手帨于中,乘热提帨围其首三匝。

稍冷,更易则醒,然无复酒态。

举笔裁答,处置周悉,出人意表,故父亦慑服,凡有施行,俱不敢违,养成其恶,卒至诛夷,岂非天耶?”

大概意思是说,严世蕃这个人,每天帮父亲猜嘉靖皇帝的谜语,小纸条多的像刺猬刺一样多,但是一点儿不耽误他的酒色之欢。如果遇到急事他却喝醉酒的情况,就把严世蕃拉起来,热毛巾在他头上擦几把,马上就醒酒,然后快速搞定文案。严世蕃如此神秘,乃至于严嵩也对他很害怕,不敢违抗他的意思。

嘉靖皇帝早年经常在半夜读书,遇到一些生涩不懂的问题,或是想不出来某句话在什么书上,就会亲自写在纸片上,传给隔壁的几位内阁大臣,让他们马上回答。

有一次严嵩与徐阶都不明白皇帝写的什么意思,最后严嵩把纸条抄写一份,快马传给严世蕃。

严世蕃回信说,皇帝的意思是问这句话在哪本书里出现过,是在某书某卷某页之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何如何。结果可以想象:完美!

严世蕃最为可怕之处,是他深知皇帝的喜怒哀乐,因此他能控制一切,凡是他不喜欢的人,就假借皇帝的手处理掉,因为他知道怎么激怒皇帝,凡是被他怨恨的,没有能逃脱的。皇帝和大臣,就这样被独眼龙严世蕃玩弄于手掌之中。
严世蕃似乎成了一个无敌的存在,但是这个世界总是一物降一物。
最后降伏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就是徐阶。

徐阶和严世蕃一样,深知嘉靖的心理。最后严嵩倒台,严世蕃下狱后,一群官员罗列了严世蕃冤杀杨继盛和沈炼的罪状。严世蕃一听,非常开心,他爽快的承认了这些指证,并且私下告诉心腹:我很快就能出狱。

当这份罪状送到徐阶面前时,徐阶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究竟是希望他活着还是死”。

御史们纷纷表示,自然要严世蕃死。

徐阶冷笑一声:杨先生和沈先生被杀,是严世蕃欺骗皇帝,借皇帝的刀杀了人,你们这样告状,皇帝肯定不会认错只会袒护严世蕃,这个罪状送上去,你们会被皇帝惩罚,严公子可以继续操控天下!

严世蕃遇到了死敌!徐阶重新罗列了三大罪状,每一件都敲打在了嘉靖皇帝的逆鳞之上!

1、严世蕃的心腹罗龙文,结交海盗与倭寇,意图不轨。

2、严世蕃在南昌按照风水学说选址盖房子,礼仪和天子一样。

3、严世蕃养了许多亡命之徒,准备投降日本,里应外合,起兵举事。

嘉靖看完之后,立斩严世蕃!据说严世蕃听到这封奏折也非常惊诧,只说了两个字,死矣。

我是铁锤,喜欢看就关注吧。


铁锤历史


才华横溢+揣摩上意,仅凭这两手,官二代严世蕃就混的风生水起,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严世蕃能上位,首先是有一个好爹,同样有能力的人,谁要是有一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父亲,就可以人比人气死人,火箭速度提拔,人家早晨吐口痰的时候可以享受美貌姬妾的“美人盂”,而草根出身的你却只有苦逼的给黄脸婆倒夜壶。

就像每一个成功的贪官一样,严世蕃也十分有能力,别看他长得脑袋大脖子粗,还瞎了一只眼,但通晓时务,熟悉国典,智商优秀,再加上能“揣摩上意”这项突出的情商值,想不成功都难,所以才有嘉靖朝“第一鬼才”之称。

有这么几个反映严世蕃聪明才智的例子。

嘉靖皇帝有一次夜间忽然觉得有件事很难处理,传旨给内阁大学士们让他们“票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首辅严嵩和徐阶等人在值班房商量老半天,也没有统一的好主意。

最后只好各自写一篇,写完后传阅着互相给提意见,推敲半天,仍然无法统一提出处理意见,但架不住太监不停来催促,说皇帝不高兴了,嫌太慢,最后只好狠狠心誊抄了一遍呈上去了。

这个时候,严嵩赶紧派人回府把皇帝要求给儿子严世蕃传了一份,让他赶紧出主意。

过了一会,太监把嘉靖帝批阅后的“票拟”拿了回来,大家一看,皇帝明显并不满意,很多地方被朱笔涂抹。

恰逢此时,严世蕃的回帖到了,几个人一看,观点独到,字字珠玑,赶紧重抄一遍,又呈给皇帝。

果不其然,这次一遍通关,皇帝几乎未改。

这几个人,包括严世蕃的老子严嵩,算是真正服了严世蕃,自此后,凡是有难题,大家没有统一意见的,都会抓来严世蕃顶缸,而人家严世蕃严枪手所写的,每次几乎都能顺利过关。

所以严嵩才能说出“等我与东楼(严世蕃号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这样的举贤不避亲的狂话,严世蕃成为内阁官方荣誉枪手。

嘉靖皇帝晚上喜欢看书,又一次,看到一本书上有读来艰涩的地方,顺手把这几个字抄下,仍令太监送到值班的阁员们那里求翻译,严嵩、徐阶、李本统统解释不上来。

老办法吧,快马加鞭送到严世蕃处,很快就等来了回信,写的也很简单,一行字解释意思,另一行字介绍出处,是那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几人找来此书一翻,果然如此。

严世蕃难道不是有名的夜夜笙歌的腐败分子么?喝醉了怎么办?照样办!

据说每当求救信送到严世蕃府上之后,严世蕃不管喝得多醉,都会让人找来一盆热水,浸泡毛巾后,以烫毛巾敷面,如此两三回后,必然精神抖擞,提笔就写,是典型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好典型。

嘉靖皇帝喜欢青词,内阁辅臣中多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严世藩最得意的功夫就是写青词。

“鬼才”严世蕃头脑的最后一次灵光闪耀,出现在他二次锒铛入狱之际,当时面临御史林润等人数项罪名的参劾,他故意散布风声,表示宝宝怕死了其中一项罪名。哪一项?陷害忠良!

这项罪名,就连普通老百姓听起来也很愤怒,沈炼、杨继盛案在民间早已传到沸反盈天,为刚正不阿的好官沈炼、视死如归的猛男杨继盛将军报仇,是一种人皆拍手称快的政治正确,这项罪名砸实了,光老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小样的!

“三法司”的各位领导黄光升、张永明、张守等人也认同这种说法,他们把“陷害忠良”这项罪名丰富了语言,写的煽情又生动,并放在了据说严世蕃最害怕的谳词头条。

严世蕃听说了这条消息,长舒了一口气,欧耶,终于成功保命了。

可惜另外一名青词达人——想彻底扳倒严嵩父子的徐阶,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徐阶看着黄光升拿过来的谳词,笑问老黄:“看来老严家做通你们三法司的思想工作了。”

黄光升一脸懵逼,徐大人这是烧糊涂了么?我们恨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啊,你看我们的语气用的多激烈多严重。

徐阶告诉黄光升,问题就出在他们对“陷害忠良”这项罪名的重视程度上,语气越煽情,效果越反其道而行。

当年给沈炼、杨继盛定下罪名的当事人正是嘉靖皇帝,老哥爱面子,不爱承认错误,你们这么写,是想把他老人家的脸面放在火炉上炙烤么?

要想置严世蕃于死地,就得把这条拿下,多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住宅私拟王府”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程序上是冤枉了他,不假,但能达到大家让他死的实质目的。

当“鬼才”严世蕃闻听到最新案情反馈,得知被取消了“陷害忠良”的控诉,又加了新罪名时,连那一只正常的眼睛也闭上了,他的双高智商情商告诉他,这下,药丸!


历来现实


‍能被称为“鬼才”的人,通常比一般的聪明人,多了一份邪性。有的“鬼才”是外邪内正,而严世蕃的邪性,却是由内向外散发的。

这个官二代,长得短脖肥身,还是个独眼龙。与《大明1566》里的“育良书记”,所扮演的严世蕃区别很大。“育良书记”,虽然将严世蕃演得飞扬拨扈,却演不出小严阁老奸诈淫邪的感觉,大概面相太正。


严世蕃并不是通过科举,从正常途径入仕的,而是通过严蒿的关系,19岁先进得国子监,再由太常卿晋工部左侍郎,掌尚宝司事。

太常卿属于主管宗族祭祀的长官,礼部的属官。做了一段时间后,小严成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正三品的副部长,兼管尚宝司事务。而尚宝司职责是管理皇帝的宝玺、符牌、印章等,主管官员是尚宝司卿。尚宝司卿是小严的下属。(严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

走后门还升得那么快。对小严来说,取决于3点,一才能卓越,二是邪性卓绝,三是老爹给力。

其实,大部分的纨绔子弟、官二代,即便老爹再给力,入仕的目的,就为谋个享福的生活,而非灿烂的前程。再加上只会吃喝玩乐,缺文少武的,是升不到那么高的。当然一般的纨绔也不渴求升得那么高,谋国者贼累。毕竟万千施法,皆为享福。

小严的政务才干和学问,显然很适合做官,而且很适合做好官,因为底子好呀,不易成为庸官。明史载,“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

行政之才,无非上熟国家政策典章,下稔实操时事政务。从水平上说,小严已达到顶级官僚的水平。然而,德才兼备,才是顶级官僚与顶级好官的分水岭。小严缺”德”之配备,自然只能溜达到邪路上去了。

怎么邪法呢?

一邪为不孝之邪。为其母服丧之期,照样天天在家与娼妓淫乐。不忌礼制、父母之恩,甚至边处理繁杂无比的政事,一边行淫。能力之强、酗酒之烈、淫欲之变态,闻所未闻,区别于一般不孝的大邪。(日拥宾客纵倡乐,虽大僚或父执,虐之酒,不困不已。居母丧亦然;世蕃公事交冗如猬集,饮宴御女,日不暇给)

二邪为贪渎之邪。就不说其被杀时,抄家抄出了多少奇珍异宝、万贯家财。就说有一次,下属循例雁过拨毛,搞利益均沾。

修个河道,上边拨款10万两银子,修缮河道用了5万两,属官贪墨下了5万两,其中送给小严3万两,余下2万两给自己。按贪腐的规则,知道时刻打点上司,这手下够意思了。

那知小严一见钱数,直接威胁属官,把5万两都拿出来给他。还说你这种捉急的脑子想玩我,吃下去一定不少于一万多两,全拿出来,否则,呵呵。(定不下万余!汝曹短智,是欺我邪?)

小严对经历过的任何的工作和流程,都记得一清二楚。所有下属跟小严混,都是赤裸裸地与狼共舞,私下的贪墨之财,丝毫不能藏匿和瞒报。特么,如果都给你独吞,即便你是权势熏天,没丁点荤腥,谁又肯跟着你混呢?

再者,你是怎么一见面,就知道属官私墨之数的呢?熟知时务和洞悉人性过甚,太邪性!(世蕃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

三邪在不忠之邪。裕王的生活用度,本都有户部按例拨给,而嘉靖与儿子裕王平素感情疏离。小严看到这层隙畔关节,便唆使户部不给拨岁赐一共3年。裕王实在熬不过去,便拼湊1500两银子去行贿小严,贿后,户部才将欠款拨给裕王。

裕王是谁?大明朝未来的皇帝、当今的王储。即便是嘉靖父子再怎么矛盾,是你一个大臣,能从中横插一杠的么,不怕嘉靖帝万一翻脸,而死无葬身之地?寻常人,连别人夫妻吵架也不乱劝,何况伴君如伴虎,胆子大的邪性!(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

为此,小严阁老非常的得意,经常私下里炫耀说,太子尚且行贿于我,方能苟全,天下谁人敢不送钱给我?最后,因做人过于傲娇变态,不留余地,小严被“忍者神龟”徐阶,暗中引导的众臣给参死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嘉靖年,皇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问道书,权臣严嵩,位极人臣,只手遮天,如此人物,每与同僚有要事难决总会有一句“待我与东楼小儿商议后再计。”

严嵩膝下有一独子,住在严府东楼,正是那严世蕃。

正所谓天下人杰在江西,江西人才数我家,我父文章誉海内,我替我爹改文章。你说严世蕃聪不聪明哈?!


(严嵩)

提起严世蕃,估计没几个人清楚,但是提起西门庆,各位便来了神。没错,那严世蕃,小名庆儿,人住东楼,《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王某与那严家父子有血海深仇,故而将东化作西,取一庆字,以西门庆隐喻严世蕃,把严世蕃描摹地极尽腌臜之能事。

(西门庆)

彼时,严世蕃人称之嘉靖第一鬼才。

所谓鬼才,行为怪诞,有惊世之才。

不夸张地说,严世蕃这賊秃子的才能,可真与李白有的一拼。当年玄宗最后作“云想衣裳花想容……”形容贵妃之美,才华艳满唐。严世蕃的父亲则也经常问计于严世蕃,严世蕃是个放浪形骸的酒鬼,整天醉得不省人事,严嵩回来了有急事要问他,便用热毛巾敷他头三遍,严世蕃囫囵醒来,如有神助,提笔献策,算无遗策,这在严家仆人看来,已是习以为常的事儿。严嵩常对旁人说,严某成就,东楼小儿十之有七。

传闻,嘉靖帝好青词,满朝文武唯有他严世蕃与另一大臣知晓一二。这便成为了严嵩溜须拍马的阶梯,因为另外一大臣不屑于作如此媚上取宠之事,每是严世蕃帮严嵩写,拿去拍嘉靖的马屁,嘉靖很受用。

到了这儿,您以为严世蕃是个才貌俱佳的才子,那你就错了,听说人家是再世庞统,五短身材偏又身材臃肿,还是独眼龙。


然而,这样的人,上天偏偏厚待他,给了他过目不忘的好记性(四书五经,经史集类倒背如云)与摄人心魄的读心术。史上一眼看透人的人,我服两个。一个是玄宗年的李林甫。李林甫是个让安禄山这种人和他说话和透明人一样,六月天汗流浃背的人物。另一个就是他了,把嘉靖的心思吃的死死的,又不像杨修那样卖弄。

有此才,配此貌,又做了比他爹还多的祸国殃民的事,妖孽啊!


不书公子


普天之下最先深刻了解嘉靖内心的就是严世蕃,最先服务嘉靖内心的也是严嵩父子。

徐阶实在太能装孙子了!瞒过了全天下,把严嵩麻痹了,把严世蕃也瞒过了。老狐狸中的超级战斗机了!不过徐阶也很快的深入的了解嘉靖。取得了和严世蕃父子争斗的机会。严嵩其实不错的,严世蕃的确不是什么好玩意。

徐阶太能忍了,号称明朝的第一忍者,忍者无敌。徐阶最后也只敢倒严世蕃,严世蕃倒了严嵩就不足为虑了。

严世蕃号称鬼才一点不为过,实在是太懂嘉靖了。第一个也是最早把嘉靖当猴耍的人,之后才是徐阶。

徐阶和严嵩父子的政斗最精彩最有价值,其他的首辅之争都没有这二位政斗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