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到底有多强大?

唐朝到底有多强大?

衡量朝代强大,不外乎军事、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纵向影响。

在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之前,首先看看唐朝的基础是什么?

底盘只有两千万一盘散沙的民众,可用只有一支刚凑好的军队,精神资源即使六经也只是肆虐几百年的佛经百分之一,主帅只有未成年的年龄,还要面对后方内部的暗算,放眼前方,找不到六匹拉车好马,也找不到多少连贯良田。

这两千万民众,经过了从三国开始的四百年战乱,五胡乱华开始的三百年异族入侵,隋末的折腾,衰疲至极,此刻同时面对:

——中原130个军阀乱无天日,军阀大多为汉奸;

——北方控弦百万、拥有制铁技术远超匈奴的东突厥连年肆虐,而且是摆脱了季节性入侵规律向国家转型的空前强大类型,还有薛延陀重压;

——西域汉民沦陷几百年,被吐谷浑割据,高昌阻隔,西突厥霸占,焉耆、龟兹围攻;

——东北汉四郡同样沦陷几百年,被高句丽崛起霸占;

——南方面对吐蕃侵扰,天竺虎视眈眈。

——世界,也因罗马覆灭,落入蛮族与神权的黑暗。

——祖先扭转乾坤的经验,也只有八百年前,在类似局面下,汉高祖、汉文景、汉武帝几代人做到的,而且那种局面没有现在复杂,而且高祖文景与武帝的路线是矛盾的,似乎民安不能国强,国强不能民安,国民认同难以在一姓受托的特殊阶段形成。更为关键的是,没那么多时间。

也就是说,任何人穿越到那个时代,要以这两千万逃荒的希望,没有指挥经验的军队,面对这一切,而且必须全部战胜!

然后再逐条看看——

军事:所有侵略者,从突厥到薛延陀,从吐谷浑到高昌,从高句丽到百济,从中天竺到小勃律,从吐蕃到南诏,从突骑施到回鹘,三十余国,终唐一代全部驱逐扫灭。

一、初唐:李世民从突厥傀儡军阀手中,夺回晋、冀、鲁、豫、皖、陕、甘、宁、青,突厥手中夺回内蒙,铁勒手中夺外蒙南俄,吐谷、高昌、焉耆、龟兹、西突厥、车鼻手中夺回西域,高句丽手中夺回辽东,且胜天竺吐蕃。贞观一代,即光复开拓三倍版图。

李世民无论孤军安内,削平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突厥傀儡军阀,还是登基攘外,横扫东突厥(灭国)、西突厥(驱逐)、铁勒(灭国)、吐浑(灭国)、高昌(灭国)、焉耆(灭国)、龟兹(灭国)、吐播(驱逐)、印度(灭国)、高句丽(驱逐),无一例外全胜,真正做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从三国内战、五胡乱华到隋末胡尘,无一彻底翻转,直到唐太宗废墟仗剑,六师尽出,全部扫灭,山川壮丽天下大治。

唐高宗李治,在此基础上,灭百济、高句丽,击溃日本,灭西突厥,最终“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唐人威声,远播域外,汉族势力,震烁古今”(抗战时期成本俊著作《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业》)

二、盛唐:北灭后突厥,击溃契丹,西征中亚,对阿拉伯四战三胜(张孝嵩、张思礼),灭突骑施、拔汗那、石国、小勃律、大勃律(怛罗斯战役两年后重新再挺葱岭)。

三、中晚唐:平定安史之乱,灭回鹘乌介可汗(杀胡山之战),击溃吐蕃阿拉伯联军(韦皋),击溃南诏收复安南建立海上大运河(高骈),击吐蕃为百余部落收复河西哈密(张议潮),追击契丹(刘仁恭)。

名将如云:

初唐: 时任秦王,阻击突厥,灭突厥众傀的李世民; 贞观以来:灭东突厥、吐谷浑的李靖; 灭高昌、残吐蕃的侯君集; 灭百济、西突厥的苏定方; 残西突厥的裴行俭、王方翼; 残倭奴的刘仁轨; 灭薛延陀、高句丽的徐茂公; 残灭龟兹、焉耆的郭孝恪(胡将阿史那社尔由其节制); 灭松外诸蛮的梁建方; 灭中天竺的王玄策; 灭车鼻的高侃; 残铁勒诸部的薛仁贵。

盛唐: 灭后突厥、残契丹的王忠嗣; 灭突骑施的盖嘉运; 灭小勃律、石国的高仙芝(汉化夷,类明朝李如松); 灭大勃律的封常清; 阻击并击败大食阿拉伯的张孝嵩、张思礼。

中晚唐:

灭安史之乱及其余孽的郭子仪、李泌;

平回鹘的石雄;

阻击吐蕃、大食联军的韦皋;

最终击溃吐蕃的张议潮;

平南诏的高骈。

手下败将:东西后突厥、薛延陀、铁勒诸部、车鼻、党项、吐浑、高昌、焉耆、龟兹、天竺、日本、高丽百济新罗、拔汗那、突骑施、大小勃律、石国、大食、蛮僚、松外诸蛮、回鹘、吐蕃、南诏、林邑、交趾、靺鞨、渤海、奚、契丹!战胜全部外敌!

文化:所谓“文物仪章,莫备于唐”,黄老立国,群书治要,九经统儒,五经正义,规定“道在前,僧在后”“道一,儒二,佛客”,边塞诗两千张扬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的各种科技、歌舞、绘画、雕塑、建筑、体育,每个人都能举出若干。包括修〈氏族志〉,结束了“自魏有中原而华夷之姓杂然无辨”的混乱。

经济:李世民贞观之治“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囹圄常空”,基本上实现了上古的礼运大同篇,“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还在一个相对最广阔的大地上,持续了最长的百年左右,杜甫《忆昔》。土地劳动生产率,为历代之冠。

政治:

一、人治标杆:贞观之治,王权帝制时期第一轻刑的时代,死不过绞斩,徒不过四年,皇帝有巡狱,举国无灭族,死刑之前五复奏,死刑时候天子吃素食、穿素衣,一年死刑二十九人,最高不过二百九十人,更有“三千怨女出后宫,四百死囚纵复归”,直谏三百篇,更不说十八学士、二十四凌烟功臣,也是犯罪率和贪污率最低的时代。

二、制度集大成和法治萌芽:尚书六部、考试监察的定型,完成了相权从皇权家仆那里脱离出来的定型。租庸调、单一税、均田、自由兵役、道县制的定型,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均衡架构。后世法律,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的法律框框,来自贞观律基础上被称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的唐律疏议,“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中唐以后,江南开发,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旱田移到南方水田,门阀打破,士族崛起,不可逆转走入非君时代。

国际地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成本俊1935年《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业》写道:“汉族之衰微,国威之不振,于是扫荡群雄,拯斯民于水火,大张挞伐,扬国威于域外,则有待于民族英雄唐太宗之崛起焉。 唐太宗精明果断、神武勇敢之英姿,怀仁民爱国礼贤下士之精神,削平内难,征服四夷,使唐人威声,远播域外,汉族势力,震烁古今,斯诚吾民族史上最具声色之一页,太宗亦千古不朽之英雄矣! ”

抗战胜利前夕,柳克述主编《青年模范丛书》,李旭特撰《知识青年从军之先例李世民》,写道:“由于李世民的崛起,拨乱反正,使数百年黑暗的世界,一变而为光明的世界,并由于其武功文治的辉煌成就,使华夏民族在此时期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中心,不仅树立了一种独立的开创局面,尤其成功了一种引导全世界走向高度发展的境界,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光荣,都是这位从十六岁即应募从军的知识青年李世民一手创造成功的。伟大的李世民!”

纵向影响:后世历代复兴,言必称汉唐,而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同时做到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之功勋(“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安内攘外,文治武功,保民驱虏,复疆拓土,兴文完制,全部拨乱反正,所以贞观成为后代所有人复兴华夏,一致看齐的标杆。例如——

“天命圣智,率其雄杰,补其裂,纫其绝,续其歇,益其竭,东西南北,张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维如毁,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迹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于天地!”--宋朝祭唐太宗昭陵

“自五胡惨祸,及唐而太宗始大振!”--熊十力《与友人论张江陵》

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

“英略唐皇近古无,文垂洒藻武攘胡!”--明朝祭唐太宗昭陵

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明成祖永乐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明太祖朱元璋

“唐之德大矣!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遂尊天子曰天可汗。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明朝王志坚

“惟帝肇开鸿业,奠安生民,济世之功,垂于永久。”--明成化祭唐太宗

为鼓舞抗战,成本俊1935年《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业》开篇:“汉与唐为吾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灿烂之时期,而汉之武帝,唐之太宗,则又创盛业划时代之英雄也。武帝承文景之余阴,张挞伐之雄师,犁庭扫穴,四夷惧伏,大汉威声,腾播遐迩。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然后南征北讨,收服四裔,威令所行,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国势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太宗诚自古未有之民族英雄也!”

总评:唐朝是华夏民族历代复兴里,最奇迹、最卓绝、最光辉的一次巅峰史诗之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