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溫情提示:如果你的老闆流露出以上特質,那麼,為了你的身心健康,強烈建議你閱讀此文。

做向上管理以來,很多同學經常跟我抱怨,有的說自己被含冤雪藏、不被重用,有的說自己倒八輩子黴攤上個“壞老闆”,當我試著跟她們解釋A型/B型性格時,同學們一臉霧水……

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王老闆是哪一種呢?

什麼是A型老闆,什麼算B型上司呢?

性格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心臟病學家Meyer Friedman和Ray Rosenman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他們發現性格與患心臟病甚至癌症的幾率直接相關。

擁有A型性格的人發病幾率更高,他們的個性主要表現為:性格急躁、沒有耐心;但極具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由於情緒容易波動,對人有戒心,並且容易緊張。

擁有B型性格的人,性情隨和,不喜歡與人爭鬥;生活方式悠閒自在,不爭名利,對成敗得失看得較淡,不太在意成就的大小,對工作生活較容易滿足;工作生活從容不迫,有條不紊;時間觀念不是特別強。

當然各種各樣的性格測評很多,會分得特別細,如DISC性格測評,講出控制大王是高D型,隨遇而安的高S型、開朗外向的高I型,雞蛋裡挑骨頭的高C型,我們姑且不說這些。

單單今天提到的AB型,醫學研究就給出了結論,A型性格是患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A型性格者心臟病的發病率是B型性格的2倍。

儘管對健康有些不利影響,但A型性格的人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只要對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些調整,如在時間計劃中多給自己留有餘地,以便處理突發事件;休息前儘量完成所有的工作,以便輕鬆自在地遊玩;儘量避免排隊或做日常索事等。這樣,儘量使自己的行為變成適應性強、壓力較小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健康。

可是往往發現說服別人容易,改變自己,太難。

如果你的老闆流露出以上特質,那麼,為了你的身心健康,強烈建議你閱讀此文。

提示:想知道你或你的老闆是否擁有A型性格?可以在留言區回覆噢!

很多人的老闆都擁有A型性格。這些領導雖然進取心強,事業有成,富有創造力與熱情,但是也很難相處。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跟我打交道的甲方綠地集團的很多老闆就是典型的A型,他的控制慾相當強,幾乎大小事都需要他授權,而且對事情精益求精,自然下面的員工苦不堪言,更嚴重的一點是,他特別容易轉移注意力。

這一層猶如刺刀一般,扎進了主管級的心上,真是夏日蒙了霜。曾有一個經理跟我說,拿著高薪的他頓感無所適從,以前痴迷的努力追求著的,什麼正能力啊,什麼積極主動,什麼夢想就是工作,瞬間打蔫。

但,我今天想說的是,雖然避免這些問題是老闆的職責,但是你也可以通下述方法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得你的工作變得輕鬆快樂。

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1.瞭解老闆的目標,鏈接到自己工作。

無論你身處哪個級別,即便是最底層的員工,在工作中,也同樣需要有目標性。這裡的目標,不是你自己的目標,而是你上司的目標。

所以我們平常工作時,不能只埋頭於看著自己被交付的事項。還是需要跳高一層,想想這件事情跟你主管的目標關聯性如何。

如果跟他某個目標關聯性極高,萬一你時間很忙,你就需要做工作排序,主次性、急緩性,千萬不要在工作中分不清重點,否則只會累了苦了都不討好,反而被罵忙不到點上。

另外,如果任務需要做取捨,一定是以老闆的目標優先,比如老闆若很在意產品上市時間,你就不用笨到去跟他協商是否專案能延後一個月這種事;但若你提議的是加人或是外包,就比較有討論的空間。 這可避免激怒老闆,甚至不會讓他覺得你很白痴。

所以,尤其是針對目標感非常強烈的A型性格老闆時,一定要考慮他要什麼、他會在意什麼、他會害怕什麼。 你手頭的工作能否達成,結果會對他有多少影響? 如果你的工作成果跟他的目標有很直接的連動,你就比較能跟他同一戰線的討論、並較容易得到援助!

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但如果你的目標未必能幫到他時,

你要就是得重新思考與調整策略,不然就是隻能儘量靠自己! 這也是“利害關係人”管理中,我們會時常強調的重點!

2.充足的準備工作,老闆做選擇題。

我們還拿A型領導來說,他們特別重視效率,擁有前瞻性。雖然你可能難以跟上他們的想法,你可以試圖去猜測他們要問什麼,這樣你就可以提前組織好你的思緒,瞭解他們期待什麼。

如果你能分清楚輕重緩急,你就能提前準備,並將次要任務放到一邊。一定是帶著答案去找老闆,是讓老闆做出1.2.3的選擇題,而不是傻乎乎的去老闆我該怎麼做。

同樣,詢問老闆對你的評價很重要,這樣你可以知道如何提升表現,同時老闆會感謝你的付出。

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3.溝通模式多樣化,並勇於提出異議

每個人都有自己溝通的習慣,每個人也有自己擅長的資訊取得方式,所以必須要搞清楚你的主管擅長的“資訊接受方式”。

這能讓你提出的東西,更容易的被他理解。 他能理解,自然也就容易獲取他的看法與意見,並進而得到他的認同。

比方說,有人喜歡紙本的方式溝通:報告、Email、或是其他書面資料。 有人則喜歡透過耳朵來取得資訊,比方說開會、面對面溝通等。

這些都需要根據領導的脾氣秉性、喜愛方式要儘快摸索出來的。倘若,你用了他不習慣的方法,有時候就會讓問題懸在那邊,而遲遲沒有辦法解決。

這其實是有心理學上的論證基礎的。 因為每個人性格與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培養出跟世界接觸的核心技能會不同。

有些人會偏向仰賴視覺取得資訊並思考(在思考時把資訊轉回成視覺訊息)、有人仰賴聽覺思考、也有人依賴觸覺與感官。這造成同樣是文字、圖型資訊、話語、或是數字資訊,每個人能接受的程度都有落差。 你不用那方法溝通,他可能根本聽不懂。

像我自己而言,我對於文字的接受度高於聽覺,所以我儘量不用電話。如若電話討論嚴肅的議題超過五分鐘,我可能會恍神、會不專注。

在溝通的時候,如果你對某項事情有顧慮,你應該直接了當地說出來。

比如,我的一個CEO客戶有一位很能幹的下屬,任銷售部門的副經理。雖然他可能沒有CEO那麼嚴謹,擅長數據分析且有條理,但是他從來不怕提出異議,並知道如何從研究中得到確切的結論。所以他備受CEO重用。

所以,最好優先想想對方偏好的溝通模式,同時在領導接受訊息時候,給出站在你這個位置的解決方法,這樣便可以“最輕鬆”的方式,取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4. 拓展工作以外的關係。

曾有一位專家說過這樣一句:“所有員工都有一個相同的職責——讓老闆冷靜下來。你越是能幫助老闆放鬆,他們就越好相處。”能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途徑是瞭解你老闆的為人。

尤其是A型的老闆,非常想放鬆並放慢速度,但這不會自然發生。

努力拉近你與上司之間的關係,比如我之前有個同事,因為得知老闆的孩子在那所幼兒園上學,他千方百計的也把自己孩子轉到了這所幼兒園,目的只為了與上司有更多的交集,產生更多的話題。的確,讓他們原本差距一大截的關係縮短了很多。

當然,我不是提議大家一定要這樣做,但是這個例子確實為職業生涯的晉升帶來一些助力點。比如,分享你們共同的嗜好與目標,即使是工作以外的事情。

你練瑜伽麼?你有孩子麼?有喜歡的球隊麼?分享這些事情,從中尋找共通點會建立起你和老闆只見的信任。還有就是,這些交流可以讓人從工作中喘口氣,幫助老闆看清現實並放慢速度。當然也會給你點幫助。

不管身在什麼職位、什麼職稱,但在老闆心裡一定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5. 瞭解你的角色定位,明白他不是針對你。

雖然大家都看過很多描寫豬頭老闆的故事,但放膽批評之前,別忘了想想,大部分主管之所以能做到一個位置,未必是因為皇親國戚或是待得夠久,多少會有些過人之處。

世界上的豬頭其實沒有真的這麼多,在能全盤瞭解狀況前,最好少開口,多做事。

等換到那位置時,你搞不好會發現環境逼著你也做著一樣的事情。 換言之,很多時候其實你的主管也知道某些事情不太對、或是不合理,只是他也面對更高層老闆的壓力。 這些事情他未必有能力解決,批評反而只是讓你成為被遣怒的對象罷了。

所以做好心理準備,尤其是你想留不想走,就該好好認知角色定位這四個字。

一個最核心的定義:不管我們的職稱是什麼、工作職責是什麼,我們其實真正在老闆心裡的定位等於“能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我們不能在他的立場上,幫忙他解決問題,那不管你自認為有什麼能力,其實都不算數、也不重要。 能解決他的疑難雜症,頭銜也好、薪水也好、權限也好,反而都好商量。

尤其是針對A型老闆,他一般不會花時間來詢問你怎麼樣或者你是否有時間完成新任務。請記住他們並不是要表現對你很輕視——這只是他們的溝通方式。

A型性格的人總感覺孤獨、困惑,並覺得他們應該有很強的責任感。

有一項報告顯示,15年時間觀察了200多位性格迥異的CEO。結果反饋驚人地相似:典型的A型性格CEO之所以參加類似年輕領袖組織的同儕團體,是因為他們深感“高處不勝寒“。

他們同時會喪失睡眠時間,沒時間陪家庭,或者面臨重大決策。所以說,如果你因為受冷落而感到沮喪,請先把負面情緒放一邊,問問你的老闆最近可好。

不管跟哪個性格的老闆工作,你可能有時會感到沮喪。尤其A型老闆,讓你沮喪的幾率更高。

人無完人,事事不可能都盡如人意。遇到任何負面的回覆,並不意味著你“應該停下來”或是“表現太差”。它通常表明要“繼續完善”

你應該尋找更具體的內容並尋求意見。我這樣做對麼?如果我做了如下改善會不會更好?你期望我改進什麼?

在職場打拼,不管大公司、小公司其實都有類似情況。 所以,要多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人,而不要拘泥於自己表面的職稱與職責。 這樣才能開拓出一條更順暢的職場之路!

但凡,你遇到A型性格老闆時,準備充足、直言不諱、建立關係,並將任何令你沮喪的言論轉化為改進的機會。

以上這些,才是我們職業生涯晉升路上的真正源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