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明智的举动,7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考虑?

无奈的苍鹰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问题,历史上记载,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分别是曹宪,曹华和曹节。其中,曹节据说是二女儿,当时还有一个女儿,年龄太小,养在家里,只是名义的老婆。

嫁给汉献帝三个女儿,这是最明智的举动,这一点有待商榷。可以确定的是,曹操嫁女儿,的确是出于政治目的。这场婚姻,也是政治联姻。

为了更好的控制汉献帝,哪怕买通汉献帝身边所有人,或者说把汉献帝身边所有人都换掉。也不能完全避免汉献帝做手脚,王子服,吉平暗自和汉献帝取得联系,险些颠覆自己的势力,也让曹操更加警惕。

如果能够一直监视控制汉献帝,那就必须找一个自己人,而且可以和汉献帝朝夕相处。除了把自己女儿嫁给汉献帝当老婆以外,恐怕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汉献帝即使心里不同意,也不敢反对,只能装作欣然接受。值得庆幸的是,曹操的女儿都是很漂亮的女孩子,不像是后来的贾南风。

所以,汉献帝虽然不高兴,却还算满意。

曹操已经位居丞相高位,再加上又成了皇帝的老丈人,他就再也不怕有人会暗通皇帝,来动摇自己的地位。

从曹操嫁女儿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政治目的。

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嫁一个女儿不够,非要嫁三个女儿呢。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据史料记载,当时,汉献帝聘曹宪,曹节,曹华为贵人,在东汉后宫中,有地位和名分的,只有皇后和贵人两个档次。


而下面有美人,宫人,彩女,这三个档次没有爵位,也没啥实权。汉献帝聘曹操的女儿,直接封了贵人,可以说相当给曹操面子。

但问题是,汉献帝已经有了皇后,所以曹操的三个女儿,都是次妻。

曹操自然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他钻了一个空隙,用他当时仅有的三个女儿,占了贵人的三个名额(从曹操把还没成年的女儿也嫁给汉献帝,可见他占名额的心思),这样,只要伏皇后倒台,他的女儿,无论是那个,只要有一个当了皇后,自己就赢了。

从历史的发展看,汉献帝娶了曹操三个女儿后,只过了一年,曹操给伏皇后编织个罪名,然后杀了她,于是,他的女儿曹节,就成了汉献帝的皇后。

而且,其他两个女儿,依然有贵人身份,就算是汉献帝再招一两个贵人(事实上,汉献帝也没这个胆子),也撼动不了曹家在后宫的地位。

这样一来,里面是曹家天下,外面也是曹家天地,曹操的地位便坚如磐石。

只是让曹操意想不到的是,后来曹节却真爱上了汉献帝,彻底和自己哥哥曹丕翻脸,当然,曹节的愤怒已经无济于事。



曹丕还是结束汉朝统治,随后,汉献帝成了山阳公,曹节成了山阳公夫人,直到最后,和汉献帝合葬一处。

这也许是这场政治联姻中,唯一甜蜜温馨的环节。


小小嬴政


曹操有20多个儿子,女儿也不止7个。曹操的女儿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1,曹操的女儿们

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曹操的女儿们:

曹宪,汉献帝贵人。

曹节,汉献帝皇后。

曹华,汉献帝贵人。

清河长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

安阳公主,荀恽之妻,荀恽是荀彧的儿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谋臣,担任尚书令十几年。

金乡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2,汉献帝是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皇帝

董卓带如狼似虎的西凉兵进京时,路上遇到刘协和少帝刘辩。刘辩吓得哆哩哆嗦,而年龄只有9岁的刘协却不畏惧,让董卓暗暗称奇。

董卓掌权后,就废了少帝,把刘协立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建安元年时,汉献帝15岁,曹操把他接到许昌安顿下来。当时因为董卓死后其部下相互攻杀,各地诸侯割据,汉献帝的朝廷连饭都吃不饱,是曹操提供了物资。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专横的态度,让渐渐长大的汉献帝越来越不满。

汉献帝也对曹操说过狠话:

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辅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请你开恩舍弃我吧!

当时把曹操吓得汗流浃背,心想:这小子哪天说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从此以后,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见汉献帝。

建安五年,汉献帝19岁,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权力收回来,但手中没有兵权,连皇宫守大门的都是曹操的人。当时袁绍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汉献帝觉的时机到了,就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传衣带诏,秘密联络王服、种辑、刘备等人,诛杀曹操。

曹操发觉后,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种辑全部杀掉,连怀孕的董贵人也不放过。刘备因为到徐州做外应而躲过一劫。

这时,曹操对汉献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没有胆量杀掉汉献帝,一旦这样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个董卓。

汉献帝也体会到深深的无力感。

3,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曹操打败袁绍和他的儿子后,不打仗时,经常住在邺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也都搬到邺城。只给许都的汉献帝留一点充当门面的人。

曹操当然对汉献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条忠心的看门狗王必来监视汉献帝。

王必虽然掌握许都的军权,但也无法天天刺探汉献帝的内宫生活,这是一个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击败马超,在南方也挫败了孙权,至少统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胀得很臃肿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为他俩都死得很惨!

曹操自己想当“周文王”,必须加引号。曹操的德行与周文王相差十万八千里,他只不过是给儿子曹丕铺路而已,曹操自己不当皇帝,让儿子当皇帝。

为了控制汉献帝的内宫,曹操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贴身刺探情报。

很快就有了情报,第二年就把汉献帝伏皇后的旧事翻了出来。原来董贵人被曹操杀死后,伏皇后非常担心,就秘密给自己的父亲写密信,策划怎么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亲胆小,阅后即焚,当作什么事也没有。

曹操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后不久,就把这个天大的情报刺探出来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并且把伏皇后与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都杀了。

曹操的女儿曹节成了汉献帝的新皇后 。

朝廷内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曹操要将自己的七个女儿嫁给傀儡天子汉献帝,其实是走了一步很高明的棋。

自从汉献帝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曹操杀死了汉献帝的董贵人,逼迫汉献帝废掉了伏皇后,将其幽禁致死,然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节、曹宪、曹华嫁给汉献帝,并立曹节为皇后。这还没完,曹操还告诉汉献帝,自己还有四个未成年的女儿,将来成年了也会一并送入宫中。只不过后来这事没干成,所以曹操实际上只是同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这件事对曹操的冲击很大,因为曹操不是外戚,他是官宦士族。与衣带诏相关的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和伏皇后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他们都是外戚。外戚在东汉历史上的地位很突出,更何况董承和伏完还都是对皇室忠心耿耿、在臣子当中也颇有威望的人物。这种人很危险,他们上通天下接地,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在诛杀了董氏家族和伏氏家族,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之后,好处有以下几个:

一、保证自己即是权臣又是外戚。在道德制高点来说,曹操有了外戚这个身份之后,掌控朝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同时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甭管质量如何,只要数量上去了,汉献帝再宠信其他妃子,从而产生新的外戚的几率就变小了;

三。利于曹操掌控汉献帝。之前衣带诏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曹操在汉献帝身边无人,这才给了汉献帝可乘之机。现在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进宫了,汉献帝身边就有了自己的耳目,那汉献帝再有什么新动作,曹操就能提前知晓并采取行动了。

当然,以上都是明面上看得到的。在曹操的内心深处,她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同时嫁给汉献帝,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曹操乃当世枭雄,当他文治武功到达巅峰、自己也越来越老的时候,要说他不想当皇帝,我看是没人相信的。可是曹操心里苦啊,他虽然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又位极人臣,但是他始终有一道坎过不去,那就是名声。

简单来说,曹操就是太在乎名声了,所以一直不敢篡位。为何?因为曹操虽然对汉献帝很不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我们都知道,曹操当年因为刺杀董卓而名扬天下,后来又参与袁绍讨伐董卓的行列,俨然一副汉室忠臣的模样。虽然后来曹操迎汉献帝还许都,走了当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但是要说让曹操篡位于汉室,他是绝对不会走这一步的。因为这是他的底线,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他是不能干的。

为什么他不能干?因为曹操祖上蒙恩于汉室,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汉室的忠臣,自己不能做出太有损于人臣形象的事,不然就太对不起自己家族的光荣传统了;再者,曹操接受的教育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教育,自己又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对于思想品德的认知也是很高的。虽然曹操在现实上与忠臣的形象有所偏差,曹操自己心里也清楚。但是,在这样的乱世,很多事是迫不得已,是这个世道改变了他。

可是,篡位这件事太过于重大,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是人臣应该做的事。

但是在当时,几乎所有臣子都在劝他篡位,甚至连他的儿子也在劝他。本来曹操因为这诸多限制而放弃了篡位的想法,可是现在臣子们这么一闹,全天下都以为他要篡位了。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曹操做了两件事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其一,曹操写了个《让县自明本志令》,明确表示自己只想当王而不像当皇帝;

其二,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与汉献帝成为一家人,表明自己只想当权臣外戚,天下也没有岳父篡女婿皇位这种事。

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简单来说一是抓权二是表明不篡位的心意。曹操虽有能力篡位而致死未走这一步,实在是明智之举,起码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围炉煮酒话春秋


曹操儿子多,女儿也多,按照曹操的基因,长得也不错。已知的,曹操有6个女儿。一个鸡蛋是不可能放在一个篮子内的。



其中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刘协,另外三个分别嫁给功臣大佬们的儿子(反正没有司马懿的份)。

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其父是夏侯惇,极为勇猛的一员大将,很早之前就跟随曹操,成为他的裨将,忠心耿耿,为曹操立下过汗马功劳。曹操没想嫁女给他的儿子,就问儿子曹丕,“嫁清河公主给丁仪怎样?”曹丕不赞成,“丁仪这人眼睛小,我怕清河不喜欢他,我个人建议嫁给夏侯楙,亲上加亲。”后来清河公主因看不惯夏侯楙老喜欢女人的贼样,就构罪诬陷他,最终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形成陌路。



曹操第二个女儿安阳公主嫁给了荀恽,不认识他没关系,他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荀彧。王佐之才,曹操曾称他为“吾之子房”。两人的关系犹如当年刘邦和张良。可有意思的是荀恽和司马懿是亲家,因为他儿子荀霬娶了张春华的女儿南阳公主。



第三个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何晏。从何姓就能想到当时的大将军何进。何晏是何进的孙子,其母尹氏后跟了曹操,何晏被曹操收养成了干儿子,魏晋清谈玄学之风始于他,服散这种臭癖也始于他。

这三个女儿,曹操主要是用来拉拢,亲上加亲不好吗?剩下的女儿曹节、曹宪、曹华被曹操以五万匹布帛的聘礼在公元213年,嫁入了汉宫。



关于这三个女儿,曹操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缓和关系。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丞相,再到剑履上殿的特权,又到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公,建魏国。一步一步从台阶走向越来越高的位置,预示着前面阻力越来越大,和汉献帝的矛盾越来越大。

封魏公这事,很多人反对,包括荀彧。但结果是荀彧被恩赐食盒,见后服毒自杀,曹操顺利成魏公。

所以,在封魏公后曹操嫁女,增强关系,不仅是缓和汉献帝的关系,也是缓和反对人士的关系。



二,监视汉献帝。曹操一口气嫁的是三个女儿,不是一个,除了防止汉献帝宠幸其他女人解决生理需求外,其中最重要一点原因就是监视汉献帝。

早些时候,发生过一起“衣带诏”事件,曹操知道后诛杀董成,以及后宫之中怀孕已久的董贵人,以儆效尤。后来,汉献帝暗示皇后伏寿给其父伏完写信,请求支援。这求助信最后因为伏完妻弟的告发,曹操知道了。



所以,曹操有必要监视汉献帝,以防他做出点出格的事情。尤其曹操刚封完魏公这个风口浪尖上。

三,曹操需要外戚这件外衣。外戚和官宦是汉朝的两大鲜明特点。外戚盛行在西汉,最出名的有吕氏集团、卫氏、霍氏。王莽的新朝建立得益于外戚,连刘秀也不能免俗,一心喜欢阴丽华怎样?还要喜欢郭圣通。东汉后来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官宦。之前所说的何进也是外戚,他妹妹是皇后……



所以,曹操也想要一件外戚的衣服。外戚摄政前车有鉴,有何不可?

四,延续汉室。曹操知道自己的终极目的是复辟封建制,分封为王。但始终是不可能废除汉献帝的,嫁女目的在于立她为皇后,让她成为中间人,以此延续汉室。

当然了,有可能是为下一代篡位铺路。

紧接着第二年,曹操废伏寿,立曹节为皇后,母仪天下。



公元216年,曹操进封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代汉,自立为魏帝。


史小二记


此题有趣,福垊不请自来。首先说一句:题主问题有误,很多答主回答更有误,福垊感觉恨有必要以正史的形式聊聊曹操嫁女的情那些事儿,然后再谈谈曹吉利(曹操一名吉利)究竟是如何考虑的。

吉利嫁女的那些事儿

曹操为什么嫁女?还不是吉利走运了。话说建安十八年(前213年)五月初十,汉献帝派御史大夫持节到邺城(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交界处)策封曹操为魏公,也就是魏国公。还写了洋洋洒洒的一篇“拍马”敕文:大致内容就是朕无能蒙尘流浪,赖丞相之力,才能让朕君临天下。汉献帝很“慷慨”封了十个郡给曹操,其实都是曹操打下的地盘,汉献帝也就是走走程序而已。曹操当做魏国的国公后,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当年七月份建立宗庙,光宗耀祖,彰显正式开国。

另一件事就是七八月份嫁女。说到曹操嫁女,福垊有必要澄清题主的错误。曹操有女六人,长女被汉献帝在216年五月封为公主,但213年之前都嫁给了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公子夏侯楙(mao,通假字:茂)了。福垊多说一句,最早的伏波将军是路博德,最有名的伏波将军是马援。吉利嫁了三件他的小棉袄给皇帝,分别是二女曹节、三女曹宪、四女曹华。五女是未来的安阳公主(魏文帝曹丕册封),嫁给了荀彧(yu)的儿子荀恽(yun)。六女是未来的金

乡公主(魏高祖曹丕册封),嫁给了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晏,就是那个油头粉面娘炮哥。

由此,我们得出曹操家没有七仙女,只有六朵金花——六名千金,嫁给汉献帝的只有三个。而且就是这三个贵人(《三国志.武帝纪》为贵人,《后汉书.皇后纪》为夫人)正式出嫁的只有曹节和曹宪。福垊查资料发现都是曹宪、曹节、曹华的排序,但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说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将曹操次女立为皇后。我们都知道曹节是皇后,由此福垊判断曹节排行老二。

那么曹操嫁三女,究竟是怎么样考虑的?

福垊认真想想 ,认为考虑有五:

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

曹操这对汉献帝册封的感谢,走得也就是无以回报,以(女儿)身相许的路子。显得您小刘够意思,俺老曹也仗义不是。

第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俺老曹嫁给陛下三个女儿,很够意思了。大家都成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个年轻人还好意思逆反不听老人言吗?女儿给你,皇位逐渐留给俺。古语有舍不得儿子套不住狼,福垊觉的老曹是舍不得女儿当不了皇。遗憾的是在216年曹操也只是当了个王,称帝梦交给了儿子曹丕了。

第三、攀龙附凤外戚专权的残余。

从西汉到东汉,一直都有外戚专权的影子。想当年,王莽走得就是外戚之路,还篡权成功。曹操除了学习管仲、项梁、董卓等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外,还学了王莽等人外戚之路。

第四、白天黑夜监视无死角。

曹操以往监视汉献帝都是通过在汉献帝身边安插侍卫、太监等亲信,但皇帝晚上“休息“时就成了监控的死角。而曹操嫁女,而且一下子嫁了俩(实际嫁了两名)。

第五、二女吹起的枕头风。

汉献帝虽然无能,但毕竟也是年轻,容易冲动。如果给吹吹枕头风,比如说说父亲的功劳,父亲的凶狠,一家人的团结;再比如说说人生苦短,对酒当歌须尽欢。

然而曹操的考虑有的起作用了,比如214年汉献帝正牌国丈伏皇后他爹,要对曹操这个副国丈动手。他们晚上的密谋,就被发现了,很明显是这两女起到的作用。结局就是正国丈、皇后包括皇子都死了,然而曹节由贵人升为皇后,曹操这个国丈的副字也去掉了。虽然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上面的考虑是失败的,但在“彼可取而代之”上是成功的,只不过这个彼,一是皇后,一是国丈而已。


福垊


两汉四百余年江山,外戚干政始终贯穿其中,从吕后开始,将自已的外甥女嫁给儿子,开启了外戚进入政权的大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首位皇后无一例外,都是皇帝的母亲或祖母为了同辈的富贵而指派同族的女子嫁给皇帝,这个方法成为外戚获取富贵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到了东汉,支撑东汉政权的三驾马车是:外戚、宦官、士族。宦官与士族都是身份的限止,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而外戚只要把女性亲戚嫁给皇帝,就能得到外戚的地位,进一步成为朝廷的权臣,东汉末年的窦武、何进,都是外戚掌权的先例,而嫁女儿给皇帝成为最简单可用的方法。



曹操自从迎立汉献帝到许昌后,成为汉末最有权势的权臣,起初曹操对待汉献帝的态度非常必恭必谨,与大臣对待皇帝的态度一样,这让东逃西藏、缺衣少食的汉献帝非常感动,觉得遇到了忠臣。

但好景不长,随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强大时,曹操开始次意妄为了,这也让汉献帝感到不满意,毕竟是东汉朝廷正统的皇帝啊,于是汉献帝与曹操开始产生矛盾。

汉献帝与曹操的矛盾第一次爆发体现在衣带诏事件。公元199年,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车骑将军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结果还没起事,就被曹操诛杀。



董承是谁?汉献帝的岳父,董承的女儿是汉献帝的妃子,董承是标准的外戚,事件发生后,连董承的女儿,汉献帝的董贵人也被曹操杀害。

衣带诏发生后不久,汉献帝的皇后,当时是伏皇后,也很害怕,害怕曹操会对自已下手,于是写信给自已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让父亲想办法诛杀曹操,但伏完害怕,不敢行动。这件事直到214年才被曹操知道,当时的屯骑校尉伏完已经去世,曹操知道后大怒,把伏家灭族,并且将伏皇后禁闭而死。

这两起事件,均是由汉献帝的外戚引发,让曹操对引发汉献帝不安稳的因素-皇后及妃子产生不信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在伏皇后死后,曹操一口气将自已的3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最大的原因就是杜绝再发生类似反对曹操的行为。



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基本上形同傀儡,宫中的武士都是曹操的部下,朝廷的官员都是曹操的亲信,而唯一不安全的因素汉献帝的皇后及妃子,也被曹操换成了自已的女儿,这下子汉献帝彻底沦为曹操的傀儡。

当然曹操是出于自已的考虑才这样做的,主要是以下原因:

1、杜绝皇帝身边产生不安定的因素。汉献帝的皇后及妃子都是自已的女儿,自已的女儿曹操总信的过,而自已女儿的亲戚也就是曹操的亲戚,算起来都是曹操的人,不会带来一些不受掌控的大臣,故不会对曹操的地位产生威胁。



2、东汉有外戚掌权的传统,现在曹操把自已的女儿嫁给汉献帝,自已就是外戚,同时也是掌权的权臣,曹操可以明正言顺的掌握政权。

3、曹操为了自已纂位的名声。曹操生前,一直否认会纂位,不仅向天下人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以示自已不会纂位,而在行动上曹操封公晋王,离皇帝仅一步之遥,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自已不会纂位,而将自已的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表明自已只是掌权的外戚而已,并不会纂位。

4、曹操将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也有让汉献帝不宠信其它妃子的原因,如此,不管曹操自已或者曹丕是否纂位,汉献帝都在曹氏的掌控之中。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到底曹操有没有送七个女儿给汉献帝呢?

一般认为,曹操塞给汉献帝刘协的女儿有三个是有名有姓有记载的,分别是曹宪、曹节、曹华。

为何说曹操嫁了七个女儿给汉献帝呢。估计这里面有些捕风捉影的成份,据《三国志》、《后汉书》所载,曹操至少是有七个女儿,在先前嫁了三个成年女儿后,又允诺剩下的女儿——清和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成年后也去和姐姐们共侍一夫。

到底后来这四个女儿有没有进汉献帝的后宫?好似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以曹操的人设,为了自己的政治宏图,把这个承诺实现一下,牺牲一下女儿们的个人幸福,也不见得就是个难办的事。

古时的女人,有什么自主权呢?嫁谁不是嫁?嫁给汉献帝,还有个皇妃的身份,又可以和自己的姐妹们待一块儿,不用和陌生女人争风吃醋,也不用跟着丈夫在乱世中四处流离。相对来说,曹操还给了女儿们一个暂时的遮风蔽雨的场所。

至于一夫一妻?在那时就不要妄想了,除非你想嫁个穷汉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才不会想起去纳妾。

言归正传,来说说曹操为啥要嫁那么多女儿给汉献帝。

一、给汉献帝后宫换血。

汉献帝刘协随曹操入许都后,身边还有些自己人。他本来也不是个得过且过的人,心里是想翻盘的,彼时董贵人之父董承(灵帝董太后侄子)尚有点势力,刘协通过董贵人联络董承起事,这就是《三国演义》里著名的“衣带诏”事件,刘备、马腾等都卷入其中。事情败露后,董承及董贵人皆被曹操处死。



董贵人死后,献帝伏皇后(桓帝阳安公主女)见状不妙,觉得不能坐以待毙,于是秘密写信给其父伏完,冀望他来救帝后于水火之中。不过,伏完忖度下形势,没敢动手。不过,这事又让曹操知道了,立逼献帝废掉伏后,并派华歆杀掉伏后。

经此二事,曹操认为,汉献帝后宫之人,势力盘根错节,与外廷牵连甚广,有利于汉献帝通过她们与外戚通气谋杀自己,因此,把后宫的女人换成自己的女儿,可以斩断刘协与外戚的联系。





二、在后宫中增加自己的耳目。

献帝作为汉之延祚,是一块招牌,诸多朝臣外将唯许都为中心,汉献帝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里面有外示忠诚,也有内怀汉主的。根据朝仪,三公见献帝,可以自由出入。曹操为着表面示臣,是不好阻止的。

那么,献帝会和这些人心意相通吗?估计曹操也是很想知道的,尽管他已经放了许多耳目在献帝身边,但还远远不够,得把献帝公事之外的时间也监视上,用女儿们来当私事耳目,再完美不过了。



于是,女儿们鱼贯入宫,其中,卞夫人所生的曹节还被立后皇后。不这,这个女儿深受传统妇德影响,对父亲兄长的篡逆之举并不赞同。其胞兄曹丕入宫索要国玺时,怒斥其兄并摔国玺于阶,随后与刘协作了一对普通夫妻,伴夫度过余下的普通人生涯。


钱多多读文史


首先说一下,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女儿当然也不仅仅只有7个。但目前能够确定身份,一定是曹操女儿的仅有6个。所以曹操并没有把7个女儿嫁给一个人。



曹操打包嫁女儿

曹操虽然没有一股脑的把7个女儿嫁给一个人,但他也一次性打包处理了3个女儿给汉献帝刘协,并且还准备把未成年的女儿也送给他。《后汉书》中记载;

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

这也就是说,公元213年,曹操打包将三个女儿强行送给了刘协,这三个女儿分别是曹宪、曹节、曹华。另外,曹操还有未成年的女儿待嫁闺中,准备在成年之后一并打包送给刘协,至于数量和名称并没有任何记载。

再说一下,曹操另外三个有据可考的女儿并没有嫁给汉献帝,她们分别为;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安阳公主[嫁给了嫁荀彧之子荀恽],金乡公主[嫁给了曹操养子何晏]。



曹操为何要将女儿嫁给亡国之君

虽然刘协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他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相反他是一个有谋略,有胆量,同时也有中兴之心的人。

刘协本是汉灵帝的次子,灵帝去世时被封为陈留王。董卓入京后,觉得汉少帝刘辩才能不如刘协,所以改立刘协为帝,这一年刘协仅9岁。

刘协登基后,由于年幼,而且还有董卓挟持,所以一直都是一个傀儡。十八路诸侯讨董后,董卓挟持汉献帝离开了洛阳,过潼关来到了长安。在这里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所杀,但很快吕布又被李傕郭汜等人击溃,王允也被杀死。



公元194年,关中大旱,粮食绝收,长安城之内竟然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派侯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但侯汶竟然在这种时候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于是汉献帝亲自派人取米煮粥,当场验证侯汶的贪污行为。以此可见,刘协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

后来,刘协为了摆脱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培养了一定的势力,最终在杨奉、董承的护卫下逃离了长安。

刘协刚刚出潼关,曹操便盯上了这面具有号召力的大旗。等刘协到达洛阳后,曹操立刻出兵,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刘协转移到许昌。



诚然,此时的刘协风餐露宿,过的生活确实不怎么样,但至少在洛阳是一个希望的开始。现在被曹操劫持,等于又变回了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违背了自己逃出长安城的初衷,所以不满的刘协准备反抗曹操的绑架行为。



东汉朝廷的皇帝,经常面对的势力大体分为三种,权臣、宦官、外戚。他们依靠平衡三种势力来获得最大的权力。

刘协作为饱经世故的皇帝,同样知道利用这个其中某一中势力打击另一个势力。所以,在公元200年的时候,刘协利用董贵人的父亲董承打击曹操。但董承这个人能力不足,最终被曹操杀死。



董承被杀后,女儿董贵人也被处死。当时董贵人身怀六甲,刘协苦苦哀求,结果曹操不为所动。这件事让身为皇后的伏寿感到了恐惧,刘协看到这种情况,于是和皇后商议,由皇后密信其父伏完暗中联络忠于汉室的大臣诛杀曹操。

曹操当时也知道刘协不安分,总想着掌权理政,所以对刘协也是百般防备,试图从各个方面控制刘协,杜绝刘协利用外戚翻盘的机会。

想来想去,曹操便将自己的女儿打包嫁给了刘协。一来可以防止刘协接触到其他外戚势力,二来可以控制刘协的内廷,从根本上防止刘协背叛自己。



效果很明显,三个女儿进宫后,很快伏皇后准备除掉曹操的事情便泄露了。曹操盛怒之下将皇后伏寿幽闭至死,并且杀死了刘协和伏寿的两个儿子,伏氏一族也有上百人被杀。

从此之后,刘协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再也得不到任何势力的支持。即便是后来做了皇后的曹节心向刘协,对曹氏取代汉室江山也没有任何威胁。


我是越关


这是一个伪命题,曹操确实只有6个女儿,只有3个嫁给同一个人——汉献帝。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人尽皆知,这里的天子指的就是汉献帝刘协。

曹操妻妾成群,儿子也生了不少,史料记载并可考证的就有儿子25名,女儿6个。

曹操的6个女儿中,长女清河长公主(曹丕继位后追赠,名不详),嫁给夏侯楙为妻;安阳公主(曹丕继位后追赠,名不详),嫁给荀恽为妻;金乡公主(曹丕继位后追赠,名不详),嫁给何晏为妻,她们3个都没有嫁给汉献帝。

次女曹宪、三女曹节、四女曹华,这三姐妹则被曹操同时送入宫中,被封为夫人,后又同时被封为贵人,但曹宪、曹华两女的事迹和卒年不详,曹节则被册立为皇后。

曹节这个皇后来的并不光彩,不是汉献帝心甘情愿册封,而是曹操送的。当时,曹操废掉汉献帝的皇后伏寿,并把她囚禁而死,而后又硬兼施,让汉献帝不得已立曹节为皇后。

很多演义作品中,把曹操塑造成一个白脸奸臣,认为他是一个不忠的奸臣,但实际上,曹操虽然把汉献帝弄成了一个傀儡,完全具备取而代之的实力,但他最终没有走出这一步。

曹操之所以把女儿嫁给汉献帝,是有深层次考虑的。

曹操迫于各方面压力,不敢当皇帝,但他的举动实质已经完全架空了皇帝,汉献帝心里肯定很不爽,一旦曹操死后,汉献帝掌握实权,势必对自己大举清算,甚至连累整个家族,但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当嫔妃乃至皇后,自己就成了汉献帝的岳父,这个身份会使得汉献帝投鼠忌器,无法对自己下手,这样死后就能保住名声不堕,防止汉献帝清算。

乐观一点估计,如果曹操死后,他的儿子们能继续掌握实权,曹操的女儿们作为汉献帝的皇后和嫔妃,也可以为兄弟们掌权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巩固曹氏的权势地位。

综上所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不“取而代之”,是政治上的一个妙招;曹操把3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当嫔妃乃至皇后,则是另一个妙招。第一个妙招让曹操不至于沦为众矢之的;第二个妙招则让曹操死后不会被全面清算。这样看来,曹操真不愧是政治上的老狐狸,算盘打得真是666。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

说的就是曹操把女儿们打包嫁给汉献帝的史实。


曹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三国演义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因为他用兵奇绝、兵不厌诈、挟天子以令诸侯等诸多手段,史书难以书其功过,故而将其称为一代枭雄。

然而,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乱世枭雄,为何要把七个女儿嫁给同一个人呢?又是什么样的人值得曹操做出这么大割舍用、姻亲关系笼络维护呢?

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刘协。按理说东汉式微,又经董卓劫掠,早已是个空壳子,而曹操这时已是兵精粮足,可随时取而代之,又何须如此讨好。

其实不然,当时曹操打败当时北方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之后,虽然已经基本控制了大部分势力,但是北有乌恒为患,南临虎视眈眈的孙权,蜀中还有刘备伺机而动,可谓四面环敌,而此时若是将刘协杀而代之,四方便师出有名形成联军,届时魏军腹背受敌,怕是难以抵御。

所以曹操效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拜为丞相,却行皇帝礼制,虽无皇帝之命,但早已政由己出,掌控天下。如此,既有了征伐其他政权之名,又让其他割据势力找不到诏令天下一起对付他的理由。而且为政权的巩固争取了时间,被接连的战争破坏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恢复,进一步增加了军事实力。



曹操的这一举动为曹魏的强大争取了非常有利的机会。 然而,曹操也担心刘协会联合其他外戚势力,暗度陈仓给自己背后一击。所以他便将三个女儿嫁给刘协,并将剩下的四个年级尚小的女儿许配给刘协,许诺长大之后便是他的女人。

如此一来,曹操变成了刘协的铁杆老丈人。而曹操并未完全放心,早在之前,刘协便曾授意董贵人之父董承设计杀曹操,然而计划败露一干人等全部被曹操反杀之,连在宫里怀着身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而当时的伏皇后害怕自己也是如此下场,便写信于父亲伏完诛杀曹操,然而伏完懦弱,将信一把烧毁,假装无事发生,却不想事情还是败露,曹操要挟刘协废除皇后,并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后。刘协自身难保,只得答应。



如此,刘协彻底丧失外戚势力,沦为曹操政权的傀儡。 然而,曹操在位期间,多次有人力荐他杀刘协取而代之,他都未曾同意。其中原因,除了他要利用刘协堵住悠悠众口之外,在他内心深处,或许并没有那么想要取而代之。

曹操的家庭历代为官,且祖父更是侍奉过四代皇帝。而少年时的曹操也是将匡扶社稷视为己任,任洛阳北部尉时,严明法纪不怕得罪权贵。只是当时朝廷已从内部开始腐败,所以不仅收效甚微甚至被排挤出贵族云集的洛阳。后来对政治的灰心让他一度回到故里,短暂的过了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

所以曹操的内心,曾经还是有匡正君主的想法的,只是东汉政权让他失望至极。他将女儿嫁给刘协,一方面是牵制刘协,一方面自己大概还是有些许君主之情吧。

虽然曹操在位时,未动摇刘协帝位。然而曹丕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逼迫刘协让位,而此时已为皇后的曹节却站在了自己丈夫的前面,拒绝交出玉玺,只是大势已去,最终刘协被迫让位于曹丕,被封为山阳公,与忠于他的皇后曹节迁至封地。

曹操一生主张兵不厌诈,处事果断狠绝,唯独在这件事上,尚能看出曾经少年时的侠气与守礼。再说了,乱世之中,将女儿托付给一个没有实权的君主,也未尝不是保全女儿的一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