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甫: 龙年话龙

刘宗甫: 龙年话龙

农历龙年已至,不妨说说龙的话题。

我国最早的伟在爱国诗人屈原,在战国时代,写下了不朽诗篇《涉江》,诗中就有“驾青虬兮骖白螭....”.其中虬、螭,都是龙类:虬,是有角的青龙;螭,是无角的白龙。这句话是说:“用有角的青龙驾车,两边配上没角的白龙。”

刘宗甫: 龙年话龙

高邑人喜爱龙,民俗及文化生活中,多方面涉及到龙。如西良庄村东有座镇道碑,上面有精湛的青龙浮雕,人称盘龙碑。该村十几座大瓦房的四角拱檐上,均饰有青砖龙雕,造型精美。人们办喜事,常剪贴龙凤彩纸以示吉祥。民间戏曲中有“龙凤呈祥”、“游龙戏凤”、“打龙袍”、“双龙会”。节日有“二月龙头节”,古人崇敬“龙王神”、“青龙神”。人们爱子心切,俗语有“望子成龙”之说,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而且在小孩衣物上绣龙,玩具上画龙,用具上有绘龙图案的碗盘杯碟、壶罐、坛、缸等,我县陶瓷厂还制作过浮雕大龙缸,出口国外。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神话传说,遍及世界,但起源最早的国家,当属中国,源于黄河流域,而近于黄河边缘的冀南一县,我国境内人民,对龙自然更有不解之缘。

上古时代,黄河上游有一个强大的部族用龙作图腾。后来,龙族分化为许多支族,从我国南方到北方,各州对龙的尊崇,对龙的形象加以演绎,在蛇身上加了顶、爪、路、颈,于是形成了蛇身、马头、鹿角、音鳞、房爪,能腾云驾雾的神异动物。这是远古人们的发明创造,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是古人心目中灵与美的象征。

刘宗甫: 龙年话龙

那么,龙究竟是什么呢?一般认为龙是一种生物界并不存在的虚幻动物,它的基调是蛇,故称蛇(属相)为“小龙”。动物学上的恐龙,是一种古代大型动物,现已绝种,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一架完整的出土恐龙骨化石。

到了西汉时代,董仲舒等大儒仕们鼓吹“天人合一”谬论,说皇帝代表天意,是万民的主宰,天子龙生的传说应运而生。封建史学家不但称开国君主是真龙天子,而把叛乱佞臣安禄山也说成“猪龙”传世。高巴县北沙河又称猪龙河。南沙河又称猪沙河。

唐代以后, 龙几乎成为帝王的同义语,皇官称龙庭,皇帝登基称“龙登九五”,而给有龙图的衣袍只准室常穿用,黎民百姓王公大臣违用者,视为弥天大罪。

古人认为江河湖海皆有龙,龙是水城之王,那里有水,那里就有龙的传说。我县县城古时有龙王庙,天旱时,人们到龙王庙求雨:洪泛时, 人们进庙烧香,祈求平安。据传说,龙生九子:

1、赑屃,好负重,驮石碑; 2、螭吻,好望,雕像于殿宇瓦脊上之曾头; 3、蒲牢,好吼,铸象于钟组; 4、狴犴,有威力,刻于狱门; 5、饕餐好吃喝,铸于鼎; 6、蚆蝮,好水,塑于桥柱; 7、睚眦,好杀,铸在刀环上;8、狻倪好烟火,铸于香炉上; 9、椒图,好闭,椒图形像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闭紧,人们将它用在门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刻与店铺门上,以防失窃。

六朝以后,龙女、龙君民间传说兴起,形成龙的人格化。故事、小说中多有描绘.

刘宗甫: 龙年话龙

高邑人带有龙字的人名很多,如云龙、玉龙、宝龙、大龙、小龙、瑞龙、金龙等。汉语中,字、词、句、成语、歇后语、谜语中处处可见与龙有关的条款。

因龙得名动植物有龙爪槐、龙舌兰、龙须菜、火龙驹,用品有龙头拐杖、龙门吊车、龙门车床,龙缸。

在《中文大辞典》里,有关龙词条计有781条,可见,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龙的观念源远流长。

我县人民自古代使用双龙“银币”,药用龙骨牡蛎,从装饰雕龙、绣龙图案,到供奉龙王、青龙神圣,从文化艺术、民间故事,从瓦屋建筑到生活用品等,处处涉及到对龙的崇爱、幻想、与美好希冀,然而神的为龙,毕竟是虚无之物,古人虚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现代人依然十分崇敬龙的形象,是在古人传统幻想与思维创造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进化,现代人希望以自己龙腾虎跃的雄姿与气势,奋发图强,来建设具有龙的性格和传统美德的兴旺发达的国家。

刘宗甫: 龙年话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