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世界都在发生什么?

GeheimnisK


1644年的世界,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安稳。

在东方,东亚大地正在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这一年大明王朝遭到了风雨突变,3月,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之后清军入关,华夏再次遭到灭亡危及。同年福王继位南京,明廷从此偏安一隅,大明臣子称这一年为甲申国难。


隔海相望是我们的邻居日本,这一年日本已经闭关锁国了5年之久,整个日本都沉浸在平和的江户幕府中。

在此时的中亚,准格尔蒙古的卫拉特部中,出生了一位伟大的君主,也就是日后首次将准格尔汗国带向强盛的葛尔丹大汗。

东北亚,沙皇俄国的远征开拓队已经到达了印迪吉尔卡河,1644年这一年,沙俄已经在印迪吉尔卡河西岸建立了雅库茨克作为远东开拓的总部。


在南亚次大陆,此时的莫卧儿帝国在苏丹沙贾汉的带领下已经走上了帝国巅峰。

目光再向西移动,盘踞在伊朗高原的萨菲波斯由于王室纷争已经走向衰败,同时这个最后的波斯帝国还受到了来自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双重打击。

在西亚,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也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军事技术的落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国内的人口和土地需求已经不成正比,此时距离这个帝国的衰败,还有39年。



目光移向东欧,在经历了1612年的动乱时代之后,俄罗斯逐渐的走向复兴,在1644年前后,俄罗斯开始和乌克兰融合成一个国家,一个统一的东斯拉夫东正教帝国。


在西欧,法国也在前一年迎来了王国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路易十四,法兰西也在走向强大。

此时的欧洲大陆非常混乱,原本由国家派系领导的三十年战争已经发展到了乱战的局面,到了1644年,丹麦击败瑞典与荷兰的联合舰队,但其后丹麦海军却被重新组建的瑞荷联合舰队全歼。在陆地上,瑞典军队和德意志军队的决战即将拉开,帝国军队有了失败的迹象。

最后看一下英格兰,此时的英国正在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年,革命军连战连胜,不在马斯顿荒原战役胜利后,议会军取得的内战中一个决定性胜利,结束王军对英格兰北部的控制。

其他地方诸如北美、非洲和东南亚,都是些没什么大影响的地方,这里就不多说了。


火器工坊


诚邀,如题。公元1644年,一个多事之秋,世界各地都发生了暴乱,这其中以东方中国和西方英国的变化最为影响世界!



首先是在东方,清军入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建立。

1644年,即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这一年,中国土地上烽烟四起,大明皇族怎么也没想到,过了1644年的春节,大明再也没能挨到1645年。这一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张献忠在成都为王建立大西。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大明王朝覆灭。同一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大清开始入主中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建立。

其次在西方,英国内战于1644年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644甲申年,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国,克伦威尔率领着国会军在马斯顿荒原中与国王军决战,并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英国内战的转折点。英国内战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后5年,1649年英国国王被推翻,英国建立起资场阶级政权,开始了大英帝国的序幕。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644年的世界都在发生什么?我揣测出题者的本意并不只是想问这一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在研读了历史之后,发现1644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居然乱成了一锅粥,故此才出现了这样的疑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解释一下1644年前后的世界都在发生什么?在历史学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17世纪全球普遍危机”。确切地说,是17世纪中叶,也就是从1640年到1660年之间。

为什么说是全球普遍危机呢?因为这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到处都在打仗,政权更替如同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我们最熟悉的是曾经辉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毁灭了,我们所不熟悉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同样乱的不可开交。在英伦三岛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封建的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断。1641年到1648年间,由神圣罗马帝内乱而引发的“三十年战争”最后变成了欧洲国家的大混战。

1647年,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爆发了那不勒斯起义,起义者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的统治,推动了意大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648年莫斯科哥萨克暴发叛乱,赶走了当时的波兰统治者。1635年-1659年,法国出现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投石党运动。看起来简单的几句话,其实每场运动后面都是尸山血海,人头滚滚。在日本,则出现了“宽永大饥荒”(1642—1643年),引发了岛原大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盛极一时的马里王国毁灭了。在南美的墨西哥,同一时期也出现了暴乱。似乎就在1644年前后,我们所在的这个地球无处不打仗,无处不乱战,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原因,终于找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那就是始于1580年左右的“第四次小冰河期”。这场气候灾难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同时又衍生出了流行病、战争和杀戮。在那个人类无法战胜天灾的年代里,谁能抢到多余的粮食,谁就能活下来,也只有战争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这就是1644年前后世界大动乱的根本原因所在。


动如脱缰兔


1644年甲申年,中国皇帝的高产年,去了一个崇祯皇帝,出了四个皇帝:大顺皇帝李自成,清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大西皇帝张献忠。其他就不了解了,不过,有一件记入物理学史的事件还是知道的。

这一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下图就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时,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后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760mm。

把管子倾斜,或者换更长(或稍短)的管子,或者换其他形状的管子,或者换不同粗细的管子,或者在水银槽中在加入一些水银,或者将管子向下压一点(或向上提一点但不离开水银面),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都不变。

管中水银柱之所以能保持一定高度不下降,就是受到大气压的支持,所以,大气压跟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因此,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算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1.01×105Pa,并将其规定为标准大气压。


甜甜向上314159


1644年的世界发生的事还真不少,但真正对后世整个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莫过于当时东西方分别爆发的两场战争:东方那场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从而引发和李自成之间的一片石大战;西方的那场是英国内战中马斯顿荒原之战。

一片石战役中李自成败于吴三桂和清军之手,之后清军挥师入关剿灭明军和农民起义军残部。在这一过程中清军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等一系列惨案。与此同时占据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和明军、清军三方势力在此反复混战,几方势力都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挥舞屠刀,一时间四川人民百不存一,这为后来的湖广填四川埋下了伏笔。明光宗泰昌元年的全国人口统计数据为5,165.5459人,经过明末这番混战之后到清世祖顺治八年锐减为1,063.3326人(减少了4000多万)。清军入关以后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文字狱、闭关锁国等政策,以致于中国由昔日举世瞩目的文明昌盛之国一步步沦为保守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议会军和王党军对峙的转折点:1628年英国国会通过《权利请愿书》并以此申明英国国王在未经国会授权的前提下不得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得任意逮捕任何人。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面对这种明显限制自己王权的条款而做出的选择是于次年解散议会,此后王权同贵族和百姓的矛盾逐渐升级。矛盾在1640年11月发展到了临界点——查理一世终于迫于各方压力而宣布重新召开议会,结果议会以更加强硬的态度要求对王权进一步加以限制,查理一世则于1642年1月组织保王党军队武力讨伐议会,英国由此爆发内战。在内战的早期阶段议会军由于内部派系之间的争执而一再受挫,而王党军队尽管在兵力上并不占优,但由于受命于单一的指挥体系,所以战斗效率更高。1644年7月2日议会军将领克伦威尔率领的左翼骑兵队在奋战下一举将查理一世的国王军击溃。此战成为了英国内战的转折点,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最终议会军战胜了王党军,英国开始由君主专制国家向宪政国家过渡。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1644年的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关系到日后300年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不仅在东亚大陆,也包括欧洲与世界各地。

1644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发生在西欧的英国。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顺带引起了时间跨度达40年之久的英国内战。这次战争不仅在最后致使绝对君主制的斯图亚特王朝倒台,也催生了《权力法案》和后来英格兰的崛起。


1644年只是这场注定要席卷全世界的风暴起点。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在这一年已经无可调和,并导致战争的爆发。英国内战中第一场决定性战役--马斯顿荒原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年。有众多参与三十年战争经验的将领和雇佣军帮助的国王军,最后还是输给了表面上实力更弱的议会军。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在战争中崭露头角。

还是在这一年,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弥尔顿,也就是小说《失落园》的作者,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也算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注入了理论强心剂。

在欧洲大陆,漫长的三十年战争开始进入尾声。战争胜负的天秤,依然没有明显的偏向任何一方。但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和厮杀,新教联盟一边已经逐步获得优势。荷兰在实际上已经获得独立多年。瑞典人继续肆虐德意志地区。


在背后操控一切的法国人,则从前一年开始加入战争。经过长期准备与整顿的法军,尽管还显得有些稚嫩和实力不足,终究还是在罗克鲁瓦战争中击败了西班牙人。后者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以欧洲第一陆军自居。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西班牙帝国治下残存的各有实力的封建领,继续已经开始的独立运动。其中包括伊比利亚半岛西部的葡萄牙和伊比利亚东部的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帝国在一时间,进入了风雨飘摇阶段。而他们的海外利益也正在被荷兰东印度公司蚕食。

西班牙人不得不在北方、东方与西方,同时开战。实力较强的葡萄牙人抓住了更多机会,在这一年的蒙提霍之战中击败了西班牙人的干涉军。这为他们后来的独立打下的坚实基础,也让海外大量贸易基地与殖民地一起从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帝国内脱离出去。

在东欧,传统强国波兰-立陶宛联邦,则在莫斯科公国的疯狂进攻狂潮过后,稳住了阵脚。他们开始加强向乌克兰方向的军事压力,并挫败了哥萨克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进攻。源自欧洲的新式武器,在没有改变多少军政制度的他们手中,依然发挥了不错的威力。这让更难获得支持的东方对手,无法招架。但莫斯科人在此后利用西欧军事技术,发起了新一轮攻势,也让波兰-立陶宛人的东方事业,彻底停滞。

至于东方的奥斯曼帝国,则因内部问题而进入了一个时间不长的紊乱期。他们暂时无力威胁中欧和西欧各地。一只要到十多年后,他们才开始下一轮对欧洲腹地的攻略。但到那时,进攻三十年战争锤炼的欧洲军队已经比过去更加难以对付了。

在遥远的东亚,1644年因明朝的灭亡而被永远的载入史册。由于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北京,四股势力在数个月内就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好戏。关外的满洲清军,在获得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投诚后,赢得了一片石战役,并顺势占领了北京及周边地区。以吴三桂为先锋的前面叛军,还一路帮助清朝招降了大批部署在北方边境的明朝边军。这些军队在后来的西征与南下江南行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权臣多尔衮就在这一年正式走上了自己的权力巅峰。他的运筹帷幄为清朝问鼎中原,立下了大功。

年幼的顺治皇帝,也是在1644年年末亲政,开始了自己时间不长的统治区。他的对手不仅有退到陕西和宁夏一带的李自成势力,还有控制巴蜀的张献忠集团和在南京临时拼凑而成的南明弘光政权。但除了李自成有部分主动反击能力外,张献忠和南明都只有单纯的招架之功。这就让清军的胜利,没有太大悬念。唯一的问题是清军能以多快时间,获得多大的成果。后来的历史进程,大家想必也比较清楚了。

所以,1644年不仅是东亚大陆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关键性年份。大量的关键性事件,在这一年中,或是在这一年前后发生。这些大事件一起发酵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之后世界300年的发展历程。


米南德王问道


1644年前后的世界,都处在危机之中。

世界各地各地在17世纪中期相继出现大规模叛乱。据统计,欧洲有27次、美洲7次、亚洲和非洲共15次。

明清易代,是女真崛起和李自成起义的综合结果,但是这种暴动的现象非中国独有——换言之,全世界都陷入了危机。

这是一个历史课题:“17世纪全球危机”(The General Crisis),最早由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所提出。

以英国为例。1642年爆发了英国内战(English Civil War),最终的结果是议会派胜利,查理一世被公审送上断头台。不仅如此,英国各地也发生了大灾荒和大量的人口死亡,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才结束。

在欧洲的其他地区,也出现了针对君主统治的革命和叛乱。例如法国的投石党运动(Fronde),有近百万法国人丧生;荷兰出现了试图颠覆奥兰治家族统治的起义。

在东亚三国,明朝的情况就不需要多说了。朝鲜则在16-17世纪遭受大灾荒,并先后遭受女真和日本的军事侵略。日本则在1642-1642年间出现了“宽永大饥荒”。

这些情况都表明,明朝在统治末期面临的社会危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世界都不安分,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危机。

因此,有许多学者都试图用全球史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如杰弗里·帕克的Global Crisis: War, Climate Change and Catastrophe in the 17th Century(全球性危机:17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和灾害)、魏斐德的《中国与17世纪世界的危机》等等。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阅读参考。


HuiNanHistory


1644年 2月8日,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改元永昌,建立“大顺”国。

1644年 3月15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占太原。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进入北京,推翻明朝 ,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景山自缢身亡。

1644年5月27日,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1644年6月4日,李自成退出北京。

1644年6月5日,大清国的将领多尔衮进入北京,清朝入主中原。

1644年7月2日,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议会军取得的内战中一个决定性胜利,结束王军对英格兰北部的控制。

1644年9月2日,第二次Lostwithiel战役(Second Battle of Lostwithiel),王军在内战中最后一个主要的胜利。

1644年9月20日,清顺治帝驾车由盛京出发,迁都北京,沈阳成为陪都。

1644年10月6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

1644年10月30日,清顺治帝定都北京。


沈阳杨艺


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最终较为理性世俗化的新教联盟战胜了天主教联盟。先进取代了落后。而清代明是野蛮战胜了文明。东西方的差距就这么拉开了。


北漂叔叔


1644年,世界正处小冰河期,农耕文化的中国受影响最大,直接导致游牧民族南下,政权更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