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看怀来--身边故事汇》—张立华:《平凡的坚守 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三尺讲台三十载,三寸笔催两鬓白。瑞云观乡镇边城村,曾经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距离县城大约有150里地。一位叫张立华的老师,就扎根在这座四面环山的小城教学点,教育并爱护着山区里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镇边城教学点去认识张立华老师,也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山区孩子们。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我们首先来到了瑞云观中心校,这所学校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席振军校长告诉我们,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的扶持下,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为山区的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我们一行5人绕着盘山路,经过一路颠簸,大约半个小时来到了镇边城。镇边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一座镇守边防的军事小城,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如今的古城已经发展成一个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城墙是石头砌的,房子是石头筑的,街道是石头铺的。镇边城教学点就在这条石头路上。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在这安静的山村里,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这些朴实的孩子们在一起感觉到轻松、快乐,看着孩子们天使般的笑脸,耳边回荡着他们银铃般的笑声,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1987年,19岁的张立华成为了镇边城小学的代课老师,到如今已经31个年头了,她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山区小学,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曾经的她也是山区学生,亲身经历了山区学生求学的艰难,如今49岁的她看到现在的山区学生,犹如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2003年,镇边城小学合并到瑞云观中心校,这里就成了一个教学点,村子里比较小的孩子就到这里来读书,虽然学生并不多,有时一年还不到十个学生,但是这里却是村子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地方,由于村子偏远,山路不好走,教学点就是村里孩子们吸收知识、得到教育最重要的场所。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从03年留在教学点到现在又过去了16年,这也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以前张立华只是一位任课老师,传业受教即可,但是当学校变成教学点后,她便开始负责教学点的一切事务。她便不仅仅是一位教课老师了,她变成了全科老师,她学会了弹琴,学会了画简笔画,音乐、体育、美术样样精通,她还是生活老师,负责一些教学点的琐碎事情,她还是门卫,还要打扫卫生,还要生火烧锅炉,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张立华从19岁成为人民教师后就努力充实自己,2012年,她如愿考到了县里的招录教师资格,待遇提高,她的责任心更强了。如今,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这个教学点升入中心校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教学点偏远而受到影响。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虽然身在山区农村中这样一个条件相对艰苦的教学点,但是张立华用心学习新鲜的知识再教给这些孩子们,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们也是感触良多。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张立华给我讲起了她每天的生活,冬天,村里人都习惯吃两顿饭,她7点来学校把炉子生的旺旺的,再把学校里里外外的打扫一遍,然后回家吃早饭。8点半就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开始一天的教学。三点送走孩子们后,她回到教室,这张桌子就是她的办公桌,就坐在这张桌子前备课,修改作业,六点下班回家。晚上打着手电再来学校添一次火,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但是在学校里的张老师成了他们的感情寄托。在学校里,孩子们既能念书学文化,还能得到妈妈般的照顾和关爱,在外务工的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张老师老师的悉心照料,也就可以安心在外面工作。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驻足回望,数十载的坚持如一日。“路漫漫其修远兮”,张立华不忘初心,竭力前行。扎根乡村教育31载,酸甜苦辣,风雨春秋,张立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举世瞩目的功绩,但她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正是这种平凡的品质,孕育着伟大,为我们所有扎根山区教育的老师们树立了榜样。

看怀来——张立华:平凡的坚守,成就山区孩子的上学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