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CCTV-10

2019.2.07 23:2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篇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在山东省的东南部,一泓清泉仿佛从天上倾泻而下,一路盘山绕崮,冲向了八百里沂蒙山区。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广袤的平原,一座城市就矗立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之上。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这座城市与这条河流有着相同的名字——沂水。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这是世代生息于此的人们,将沂水视为母亲河的骄傲所在。

文峰塔:一眼望尽千年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远眺沂水县城,在河畔的制高点东皋岭上,一座八角形的古塔高高耸立着。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这就是文峰塔。

而它的前身,则是为沂河水上曾经往来穿梭的船只指引航道的灯塔。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沂水县200千米外的开河运河航道建成,沂河与京杭运河连为一体,从此沂河就担负起了沂蒙地区漕运的重要职责。

明万历年间,为了方便漕运,在沂水县制高点东皋岭上,修建了大小两座灯塔,为漕运船只指引方向。

及至清朝,这里已经形成了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被珍藏80年之久的党旗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这面已经被珍藏80年之久的党旗,是目前在山东省发现的最早的党旗,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艰苦卓绝的时期。

1938年4月,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山东,国难当头。

山东地区党组织愤而抗争,举起了抗日大旗,沂水县马头崖村的村民刘洪秀就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干部手中接过了这面一针一线缝制的党旗。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洪秀所居住的这个不足200户的小村庄,就发展了54名党员。

在此后的50年里,刘洪秀冒着生命危险,用尽各种方式保护住了这面比生命还宝贵的党旗。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1989年,刘洪秀将党旗捐献给了沂水县档案馆。

红嫂精神 鱼水深情

红嫂,是红色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一个特殊称谓,在那些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无数的沂蒙母亲送子参军、送夫支前。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红嫂也是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共同的名字。

1941年冬,日本侵略军调集5万多人,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员郭伍士,在执行侦察任务途中与一队日军遭遇,身中数弹倒地.

刚刚从山上下来的祖秀莲,发现了身负重伤的郭伍士,立即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搀扶回家中进行了抢救。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祖秀莲宁可让一家人吃糠咽菜,却把节省下的米和面用来悉心照料郭伍士。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后来,祖秀莲又在机警地躲过日军的多次搜捕后,成功将郭伍士送回部队医院。

1947年,郭伍士复员以后,心怀感恩的他没有回山西老家,而是再次回到沂蒙山区,发誓要找到当年挽救了他生命的红嫂。

1956年,他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祖秀莲。后来,他正式认祖秀莲为娘,并把家落户在了桃棵子村。

郭伍士侍奉祖秀莲终生,直到她于1977年去世。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而祖秀莲的事迹只是沂蒙山区众多红嫂中的一员。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蒙山巍巍,筑起了沂蒙人民保家卫国的丰碑。

沂水汤汤,诉说着老区儿女奉献牺牲的大爱。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虽然都已故去,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薪火相传。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用影像记录当下

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沂水篇》

播出时间:2月7日 23:26


中国影像方志|沂水:千帆竞发漕运古镇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李欣(实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