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閱盡人間冷暖


非常感謝回答你!

那是因為八十年代經濟還比較落後 城市人和農民還不富裕,我是農村的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家一年才吃兩次肉 還都是過節才吃。說句玩笑話 那時候看見肉比看見親媽都親😂 那吃的叫一個香。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國家富強了 農民的錢袋子也鼓了 現在什麼時候想吃肉隨時可以買 肉吃的多了也就感覺沒以前那麼香了。

希望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薰風習習wyw


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

也是我極小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爸爸買了一頭小豬,放在了家裡的豬圈裡面。媽媽看著這頭豬唸叨著:等這頭豬養大了,殺豬賣肉。賣了錢,就去給你爸爸買輛自行車。 當時爸爸一個月的工資50多元。

一輛車要兩百多元。而爸爸上班的地方離家走路要一個多小時。每天爸爸都花很長時間來回。所以媽媽就心心念念給爸爸買輛車。 每天早起,爸爸就會拿起一個桶,裝上糠,倒上熱水。

然後我就會圍繞他的身。著那頭豬就哼唧哼唧地吃了起來。

我也盯著那頭豬,期待它快快長大。因為我也很喜歡吃肉,不過當時家裡窮。肉也只能一週吃一兩頓。

終於快到年關。那頭豬也長到了三四百斤。於是爸爸叫上了許多年輕力壯的鄰居。放開了豬籠,豬已經餓了兩三天,有氣無力地奔跑了幾圈。被力氣很大的成年人放倒,然後豬被放到兩條長板凳上,繫上繩子,這頭豬絕望地嘶吼幾聲後。豬就被擊暈,敲打,放血,殺掉。

於是爸爸喜氣洋洋地用鄰居家的稱開始稱起來。年關將近,大家也都知道你家殺豬。於是都拿著錢去買肉。 姑嗲嗲五斤後肘肉,三塊錢;大姨奶奶十斤排骨肉,六塊錢。對於賣肉,爸爸也是根據先前自己買肉的經驗慢慢算著。於是村裡的幾十戶鄰居,七七八八,把這些肉全部都買完。而我則滿心期待地可以吃上很久的肉了。

但是隨著鄰居二迂買了那掛豬大腸,二老太買走了那串豬肝。

似乎那一頭豬也所剩無幾了。媽媽也忍痛拿出那一條本來留給自家的肋條肉給了鄰居。

於是那一段時間,家裡也天天吃豬。但都是我不喜歡的。肥肉被熬成了油,剩下了油渣。於是媽媽用油渣炒各類蔬菜給我們吃。而豬血則被燉粉絲,紅燒豬耳朵。豬腦,豬肺燒湯。 當時的做法與現在不同。當時大家對於這類東西不會處理。

所以那味道聞起來也腥到不行。總是吃個兩三頓,也吃不完。 所以每次吃起來,不由得心裡難過。畢竟家裡剛殺一頭大肥豬,可一塊好一點的肉都沒有給自己家裡留下來。

不過好處就是媽媽還是用攢下來的錢與殺豬的錢大約一百多塊錢買了一輛自行車。這樣從家到上班的地方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到了。 而爸爸這時候總是會把我放到車的前槓上。然後載著我一路飛快疾馳。

車還是當時比較奢侈的東西。而有這個奢侈品在家裡面,大家圍坐著看著黑白電視,大家也都覺得生活其實並不艱難。

有一天房間裡傳來了爸爸媽媽爭吵的聲音。媽媽發出的是最歇斯底里的聲音:'你好好的怎麼把車丟了?你自己怎麼不去跳河裡面死掉算了?跟你過著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然後就嗚嗚哇哇哭起來,然後又是一陣噼裡啪啦摔碗摔東西的聲音。一邊罵一邊絕望地哭泣著。 而我跟姐姐也在跟著嚎叫著。

那時候的我們也根本體會不出來失去的意義。 而爸爸耷拉在沙發上。

他的頭上剛被洗衣板砸了一下,整個脾氣都沒有了。而他一邊聽著罵一邊錘著腦袋。 那個年,感覺是從小到家過得最難過的一年。

現在想來,又覺得那樣的生活多麼不可思議。彷彿那種事情絕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記憶裡。

那種貧賤夫妻百事哀;那種丟一輛自行車失魂落魄的感覺;那種發自內心想吃排骨與炒肉絲的心情。在我很小的年齡發生,居然到現在都難以忘懷。

而那也只是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父母也很真切地記住那件事情,但也都覺得為了一輛自行車吵成那樣不可思議。也許也不是為了肉與車。而是對於貧窮切膚之痛的深切的記憶吧。


半寐平生行吟世界


我是一個大山裡農村出來的80後,

我們農村的80年代幾乎家家都養豬,而且 餵養差不多一年才殺豬。

餵豬用的都是玉米麵,高粱面,壓榨花生油後的花生皮,還有去山裡,地裡拔草喂,

儘管我們是北方,可那個時候種稻子,這樣就有稻糠和麥糠。

再有就是刷鍋水,也就是泔水,兌著玉米麵之類的餵豬。

那個時候的豬肉真的香,吃不了,就用鹽巴放甕裡醃起來,俗稱 醃豬肉,一年也壞不了。沒冰箱沒辦法。

當然現在也有喂的同樣香,

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1.城市裡的肉和農村自己養的味道是不是一樣的。

2.那個時候窮,想吃肉不那麼容易,越不容易,就覺得好

3.吃習慣了吃飼料長大的豬肉,再吃自己家養的,有點太香,親身體驗。

不過最喜歡吃的是 煮過骨頭後,弄下來的肉,調成涼拌的,現在一年也能吃一次

4.不是吃不出肉的香味,是你沒有吃對豬肉,吃不著好豬肉。


阜平有禮


首先明確兩點:

一、八十年代的事情我沒經歷過,就說我經歷過的事情吧!

二、現在的肉吃不出香味的原因很多,我們一條一條地來看(以下以豬肉為例)!

記得小時候,大概是1999年吧,我們家建房那會兒我還上學前班。那時候普遍條件都不好,給匠人把生活開得也一般,只是偶爾才會有吃肉。記得當時給我們家建房的木匠是我們村裡的,人很熟,按輩分我得叫爺。每次吃肉的時候他都把我叫到跟前,不停地給我碗裡夾肥肉(一點瘦肉都沒有的那種)。我也很配合,他夾一塊我就吃一塊,夾一塊吃一塊,最後都能把肉吃完咯。從此他就在外面開始誇我了,說我吃肉厲害,連他都不如!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肉是真的香,那為啥現在的肉沒有那種香味了呢?

第一,現在不缺肉。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之處,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現在不缺肉,頓頓都能吃到。而那時候很缺肉,很長時間才吃一次。那時候我們家裡窮,基本不怎麼買肉吃(別說餵豬啊,那是過年才殺的,平時吃得少),所以看見肉就覺得非常香,因為好久才能吃一次;

第二,現在的肉肉質大都沒以前好。現在的豬肉和以前相比感覺味道淡了很多。這是因為現在吃的豬肉大都是飼料喂出來的,激素比較多,三四個月就能出欄,肉的質量自然不像以前。而那時候的豬基本都喂糧食、豬草等原生態綠色的東西,一喂就是一年,生長週期長,肉質也更好一些。所以那時候的肉吃起來香;

第三,現在的肉調料味兒太重。我們現在做菜,各種調料是少不了的,辣椒、八角、桂皮、香葉都不算啥,什麼味精雞精生抽老抽蠔油,能放的沒有不放的,基本上是把肉本來的香味都蓋住了,這樣的肉吃多了自然就不覺得香了。

要說肉香不香,其實一個是吃的多與少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品質的問題。但是現在的社會沒辦法,發展到這裡了。我們家現在不餵豬了,過年吃肉基本上都還是在村子裡買自己養的豬肉吃,畢竟自己養的豬安全放心,吃起來也香!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我是個農村土生土長的80後,提問者提這道題,我很是清楚!我來答一下!我小的時,吃的豬肉,都是家養的!那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養豬,每家每戶都種植有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比如,紅薯,我這邊叫番薯!樹薯、小麥,等等的農作物!人吃,豬也吃!就像紅薯,那些藤和葉,就是豬的貨,一般都是放鍋裡,加些水,煮熟,撈起來,就這樣拿去餵豬!平時也有用樹薯粉、麥皮粉!還有稻穀拿去去皮後的那些穀糠粉,這幾種粉,用剛燒開的開水燙熟了,給豬吃!



那時飼料很貴,很少人買!那時的豬吃的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長的沒就沒那麼快!也沒那麼肥!比較苗條!不過肉就比現在的豬肉,好吃多了!肉味足!


所以我個人認為,豬肉好不好吃,是在於養豬的人!


農村阿丘


第一品種問題,以前的小黑豬都被現在的杜洛克豬大白豬長白豬代替了,好養,瘦肉率高,但味道不鮮美,就像西紅柿現在好儲存運輸但沒酸味一樣

第二飼料問題,以前散養為主,豬都是滿地亂跑,自己找食,圈養也以青飼料雜糧為主,現在都是混合飼料,豬肉也一股騷臭味

第三存欄時間問題,以前養一年,現在基本160-180天,長到200斤就上市了

第四吃豬肉的人的問題,以前吃不起,特別饞豬肉吃,還愛吃肥的,現在想吃就有的吃,愛吃瘦的,味道也不誘人了。

今年買了十來斤農家自養豬肉,品種仍是長白豬,但養了將近兩年,味道就好多了。






我記憶中,那時的豬

跟現在的野豬差不多,,小豬買回來圈養

幾天,認家了就趕到後上吃橡子,野菜,草根,回來喝點泔水,喂點玉米糠,麥麩子,豬整天跟著山羊,有時幾天才回來一次,時間長了爸爸就去山上看看他們,趕回來喂喂,然後再放出去。

、一年下來長個二,多百斤,殺時基本上沒什麼肥肉,吃起來也特別有味道,當然那時農村平時沒有賣豬肉的,有到是羊肉,馬肉,牛肉,豬養的少,不好養。

那時豬生長期都在一到二年,而現在的豬科技化管理四到六個月,全是精料,生長素,吃的迷的糊,吃飽了就睡,封閉廠房,格子空間,有限的幾個月生命全在吃睡中度過。

現在條件好,隨時想吃就買了,以前媽媽買肉全挑肥的買,香,還可作平時炒菜爆鍋用,我現在揀瘦的,不吃肥的,怕胖得三高。

就現在農村豬肉,依然比養殖的四到六個月出欄的格子化養殖的肉有味,這個我有體驗,我們平時總習慣在過年時節在鄉下集中殺豬時買一些凍在冰拒,親戚也送、一些,記得我跟孩子陪讀時,某超市開業,豬肉特價,看著也很好,貪便宜買了點,中午炒了一盤,孩子放學端上餐桌,孩子吃了笫一口,就問,媽你這那買的肉,我也嚐了一點,什麼肉有點腥說不出來的怪味,真的好難吃。







農村達人224


問: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豬肉對於過去和現在來講都是一樣的香,變的是人,大家如果想體驗肉的香味,不煩餓兩天試試,然後再回來吃肉,我相信你會發現豬肉是世間最好的美味,即便沒肉,吃青菜你都發覺像吃肉一樣。

過去農村窮,買不起豬肉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那個年代的土地已經分產到戶,不過村裡人口多,所以平均耕地s少,一人只有四五分田作業,我家四口人總共只有一畝五分田,當時農村還沒有人外出打工,大家都在家鄉種田。

試問一畝五分田能幹嘛?就連溫飽都很難解決,而且當年還要交公糧,對農民來講,一年根本就賺不到什麼錢,而當時的豬肉價格還是比較貴的,即便家裡有養豬,那平時也捨不得買點豬肉來吃,也只有逢年過節來親戚的時候,才會稱一些豬肉用來招待客人,正因為平時生活很少吃到豬肉,自然就覺得豬肉非常香。

以前農村的豬肉都是農民養出來的,現在的豬都是伺料豬

伺料豬和不是伺料豬,兩者肉質完全不一樣,前者肉質鬆散,後者肉質更渾厚,而且後者的口感更勝過前者。

以前農民養豬喂得都是草料、紅薯葉、米糠之類的,一點伺料都不沾,要七八個月才出欄,現在養豬隻喂伺料,四個月就可出欄了,因為吃的食物不一樣,就決定了豬肉的肉質和口感不一樣。

總的來說豬肉還是挺香,只不過現在大家經常吃豬肉,完全沒有了那種對肉急切的期待感,因為人的生活變了,導致對食物也變得越來挑剔,事實上豬肉依然很香,不香是人的口味變了。


每日新況


我看了好多人的回答,都說主要是因為餵養方式不一樣了,其實我覺得並不是。以前傳統的養殖方式是年初抓一頭小豬,平時喂一些麩皮,豬草,刷鍋水一起煮一煮,然後一直養到過年的時候殺掉,那時候的豬肉吃起來很香,滿口流油。豬吃的並不好,肉卻很肥。

現在的豬肉都成了瘦肉型的了,薄薄的一層脂肪, 大家都以為是瘦肉精或者飼料的問題。其實都不是,是豬的品種問題。以前的豬肉瘦肉和肥肉分開賣,瘦肉貴,肥肉便宜。肥肉吃起來香,瘦肉吃起來口感好。老百姓愛吃瘦肉的人多,這也是瘦肉以前比較貴的原因。後來養殖場普遍開始引進國外的瘦肉型三元豬,豬雜交品種的優勢體現出來了,生長週期短,出肉率高,瘦肉率高。後來出現的瘦肉精也是因為養殖戶想提高豬肉的品級而使用的。完全是因為品種的問題,和飼料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大。老品種的豬吃的飼料營養價值很低,照樣能長的很肥,但是生長期很長,要一年的時間,就算喂點好的飼料也要這麼久。現在的三元豬就算營養夠全面了,照樣是瘦肉率很高。

另外有人說喂純糧食豬肉就和以前一樣了,我可以告訴你不是的,因為我家裡以前養過豬,有時候飼料價格太高的時候就會喂純糧食。把玉米粉碎後和豆餅(大豆榨油後的渣)混合起來喂。這個的成本比飼料還要低,那為什麼還要買飼料呢?主要是因為飼料裡面添加了骨粉,鹽,微量礦物,多種營養是配好的,豬吃了以後增重比較快。喂純糧食的豬肉和以前的吃起來還是不一樣,就是因為不是一個品種。

最後說一個比較絕望的事實,現在老品種的豬已經瀕臨滅絕了。也就是說,很可能以後吃不到這樣的豬肉了。


一江寒秋1


你好!

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為什麼現在吃不出肉的香味?

我就是80後,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小時候的生活情景:住著瓦房,牆是用泥土做的,家裡圈養了幾隻豬,那是我家的寶貝,因為養豬,我家三姐弟才有了機會讀書,那個年代物質非常匱乏,農民也非常貧困,記得我家收了稻穀,沒有打穀機,跟父親拿著稻穀在石頭上打,靠最原始的方式積攢,維持生活,而且即使這樣,家裡的糧食也不夠吃,煮飯的時候,總要加一些紅薯,土豆一起煮,要不然根本不夠吃!說起吃豬肉,那更加奢侈!


也不記得一個月是否能有一兩次肉吃,只記得,家裡來客了,或者是過什麼節日了,爸爸媽媽才會買一點豬肉回來改善生活,平時的話,母親久久會買一次豬油回來,那時候的農村家庭的食用油幾乎都是豬油,一次買很多,買回家裡來提煉,每次看見媽媽在炸豬油,我們都要圍著看,那個味道真的太香了,炸好油的油渣,撒點鹽巴跟辣椒粉,那個香啊,現在想想都流口水!

像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豬肉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菜了,再好吃的豬肉,天天吃也會膩,所以現在吃的豬肉跟以前所處的環境不同,心態跟感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且那個時候農村家庭養的豬,也沒有飼料的概念,人吃紅薯,豬也是吃紅薯,田地裡也會種植很多甜菜,紅薯來專門養豬用的,反正每天一放學去地裡割紅薯藤,挑回來剁碎,然後熬豬食,基本都是我們的任務,因為豬吃的素比較多,所以長的也慢,豬看起來只長個,都不長肉,現在想想,其實看這種方式養的豬,豬肉才是最好吃的!不像現在,為了盈利都是工業化的養殖,全部都是飼料餵養,有些甚至用潲水,這樣的豬肉跟80年代養的豬的豬肉根本無法比!所以我們才會覺得80年代的豬肉香,而現在的豬肉好像都會沒有豬肉味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