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滴滴停止给不合法车派单,滴滴会怎么样?

王正123


◇如果滴滴停止给不合法车派单,看似这是一个损害滴滴经济利益,而实际上这对滴滴长远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对滴滴发展成百年企业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把基础打结实了,才能在之后建起万丈高楼

去年5月6日,某空姐在郑州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此消息一出,遍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不久滴滴公司官方连续发声明表示道歉,并悬赏百万征集嫌疑人线索!

而网友也发现了滴滴出行顺风车注册系统存在巨大漏洞及隐患:注册人无需本人亲自手持证件照上传!

不久之后,滴滴出行官方在微博公布:滴滴出行顺风车平台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

但是各大网友并不买账!纷纷表示:国内的某些公司总是出事了才整改,平时都干嘛去了,这种做法,是对公民财产及生命安全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对滴滴的声誉、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滴滴应该给不合法车辆停止派单,而且也应该立刻行动起来!


小熙带你看世界


自己的车不要办证啊,到时候车损算上去一毛都没赚,很多单都要跑2公里多去接人,油费给你算5毛一公里来算,很多车都达不到,来回的邮费就2块多了,然后一单5块多,算上车损贴钱吧,到时候想卖车一看公里数减半一看运营车辆减半,别和我说转非运营,说说谁都会等你真的去办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能不能转还是个问题。自己的车办了证就当了狗了,滴滴不给拍单就不给你派单,很多都找记者了结果还不是一样,最好的方法就是租电动车跑,然后办证,我问过租一辆车一月3800,算下来一天100多一点,保险的话刚开始贵,第二年就不会了。我们这边很多都是这种车,又不要油钱。搞不好几年后电动车又是自己的了,不是自己的车又不心疼,这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不玩传奇


滴滴本来就不该给不合法车派单,这关乎到企业的价值观。

如今在网约车市场,滴滴早已一统天下,做到了霸主的位置。然而在滴滴平台,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网约车是不合法的。

说到不合法,排名第一的就是从业人员和车辆的两证都是缺失的,其次就是在未拿到网约车许可证的范围内经营网约车服务。即使这样,这些司机照样可以在滴滴平台接单,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暂时还不够完善,推进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让这些网约车平台钻了空子。

如果说滴滴公司不给这些车派单,那毫无疑问滴滴公司将直接倒闭。滴滴在前期打天下的时候给了司机和用户相当可观的补贴,司机单靠补贴一个月就可以收入几万,现在滴滴已垄断市场,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当然要把订单量做上来。因为其主要利润来源是平台抽成,平均每个单会抽取五分之一的平台服务费。也就是说,订单越多,利润越多,所以对于这些不合规的网约车,滴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作为国内第一大网约车第一大平台,绝对有理由对自家的车辆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这也是平台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虽说作为企业来讲盈利是第一位的,但是有些钱可以赚,有的钱不能赚,还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而不是说为了钱就去践踏安全红线,还记得之前的郑州空姐遇害事件么,滴滴作为中介平台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希望国家关于网约车这块的法律法规能够早日完善,这样咱百姓出行也就更放心了。


stormzhang


我的家乡是在北方的一座美丽的城市,冬季比较长,到了冬天真是不好打车,自从有了滴滴,易到,曹操,神州,首汽等网约车这种打车难的现象似乎好了很多,但是从各地方新政策实施暂行办法出台后,很多车似乎都不达标了;首先新政策的标准我觉得太苛刻了,排量1.8以上,轴距2.7米,裸车12万以上,司机必须有网约司机资格证,车也必须挂到租赁公司并且转成营运性质,这一系列的繁琐程序把整个网约车门槛提高了,并面临涨价,(因为你的车型明显贵了,便宜不赚钱呀。)


首先我来说说车型,这种车型肯定不环保并且基本都得是进口合资车型,国产车靠边站吧,但老百姓讲究的是出门方便,打车便宜,不挨冻,说白了冬天你站一个小时来个奔驰和站一个小时来个宝骏没太大区别,上车都是三个字“冻死了”。其次我来说说资格证,资格证是要到相关部门去考取并且要花个小几百,出租车都有资格证,但是大部分出租车到了冬天也是挑客,强行拼客,绕路,不打表一口价,这又是谁给他们的权利呢?对于这样的出租车是不是应该吊销资格呢?最起码他们的信誉度就得下降。(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好的出租车司机。)而网约车讲究的是乘客打分,乘客评价,服务好不好由乘客来决定,当服务分低到一定程度就不给你派单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问问拿着资格证做不文明的事出租车司机和服务分和评价都很高的网约车司机哪个更好呢?在我看来资格证就是白纸一张。有没有资格最大的选择权那是打车的老百姓,他们的评判才是最准确的。要不相关部门就免费发证,但要求司机必须严格,安全无事故行驶十万公里以上,无不良犯罪前科,等等这样才能保障乘客的安全。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的垄断地位,但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出租车以前的方式应该打破,试想,出租车司机要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包车,还要每天交份子钱,每天睁开眼睛就欠人一二百,这种日子过久了谁舒服?现在网约车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司机的实际操作并没有约束,对于车辆的保险也没有具体要求,而且无限制的引入加盟司机。网约车和出租车其实都是方便老百姓出行的工具,互相取长补短才能生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一座城市基本保障,我爱我的城市,我不希望看见很多外地游客来了站在寒风中骂着出租车司机,骂着相关部门无作为,骂着某些不良商家黑游客。当一座城市失去了信誉那将走向衰败,而良好的信誉度是靠每座城市的每个公民的爱心和良心做出来的!


钩鱼儿人



林凌侃天说地


那就大部分城市无车可打,如果全国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不合规车辆,滴滴就完了,倒闭关门立马到来。对乘客来言神州大地的中小城市将没有大众公认或已知的网络叫车服务,一个辉煌便捷的叫车服务将终结。老外羡慕不已,国人骄傲吹嘘的方便出行也大打折扣。一个利民的行业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政策的倾斜,最后还是玩完。如果这天真的到来,各地中小城市最吃亏,如果想继续合法便捷有一套自己城市的叫车系统,成本太大,受益不明显,司机乘客都可能不买账,滴滴合法的营运车辆和出租车到底能不能划等号?合法车辆能悬挂标示顶灯,像出租车那样拉客吗?这样的话增加出租车不就行了,出租车加一个叫车服务全解决了,可惜乘客可能不在享有接驾免费的服务了,真的变成人等车了,时间最少十几分钟或者二三十分钟,宠坏的乘客一时很难适应。这还只是民生的影响,间接的可能还会影响汽车的销售,大数据一目了然,滴滴全部合法、不合法运营的车辆可不是个小数字。是好是坏,要看当地政府部门了。网约车的良性发展是最重要的,各地情况不同,早解决比晚解决好。


米乐星8


如果真要如此,那在现有基础上会流失至少三分之二的从业者,这想想都是件可怕的事情,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真要出现这种情况,那生存必将成为问题。

说到不合法,那么首先是没拿到网约车准入许可证的地区,对于这些区域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可以解读为不合法的。而这样的区域还占着滴滴出行的大多数。

其次在拿到准入许可的地区,许多从业者和车辆都并没有办理两证,不过当下正在推进过程中,对于这类区域,未拿证的也可以理解为不合法。如此一来,还能有多少是完全合规合法的?


这其实是大多数网约车公司都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只有滴滴一家。而对于这一点,很明显还需要推进的时间,短期内不可能达成。这其实也是网约车市场最乱的一个点。有关部门整治的重心也正是在此。

所以说,如果真要像题主描述的那样,那滴滴出行根本就走不下去,更谈不上发展,当然这种结果也不可能会出现,毕竟是发展成长期,还需要有个规范的过程。


老贺的自留地


首先要说一下,停止给不合法车派单,这是滴滴作为网约车应该而且是必须要承担起来的责任!并不存在着要与不要,而是一种作为大企业应该尽到的本分。

这个问题应该到过来说,如果滴滴继续给不合法车派单的话,滴滴会怎样?答案大家应该都清楚——会在一轮又一轮的舆论谴责中轰然倒塌。

滴滴除了停止给不合法的车派单之外,还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昨天的人民日报就刊文批评了滴滴顺风车“意图不轨”:

网约车平台允许司机对乘客品头论足,并设置描述长相、声音的选项,究竟是意欲何为?除了给别有用心人提供可乘之机,对运营安全和改进服务有任何帮助吗?”

人民日报在《约车非“约会”,乘客个人信息岂能泄露》一文中称,乘客打顺风车是约车不是“约会”,与出行无关的信息平台公司就别散播了。滴滴全面整改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视而不见的风险往往是最大的风险。文章指出,滴滴平台对个人隐私泄露已十分严重。“乘客在打顺风车时,司机已经对其年龄、职业、相貌等信息一清二楚。”

归结一下,滴滴顺风车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不到位、带有社交属性令后让目的不纯的司机有了非分之想.....

在悲剧面前,不得不承认滴滴顺风车还有太多太多的进步空间。期待全新的滴滴。

<strong><strong>

中国科技先生


其实现在滴滴已经这样做了,我在广西南宁没有双证,除了周末出去能接到少量雷锋单外,周一至周五白天出去基本上三个小时才派一单而且是十块钱左右的单子。谢谢


请叫我北极星姐


问题是他现在不给合规车辆派单,我也是跑滴滴的合规车,我希望滴滴能到闭,哪怕我的车强制收回我也想让他到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