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岳飛北伐勝利在望,為何皇帝會連發12道金牌召回?

Belanov


岳飛北伐勝利了嗎?不得已知之,很難考證。十二道金牌之說,真假也難辨。燕雲十六州少數民族已經統治了上百年,說人心向背,也難以知道。就常識來說,岳飛北伐是難以取得勝利的,宋軍守城沒問題,但衝鋒踏陣大破金兵恐怕不現實。不僅戰鬥力存疑問,軍需給養也肯定是存在問題的。趙構不是昏君,他有駕馭整個朝廷的能力,也有判斷勝負的能力。說趙構是逃跑皇帝,那也是沒有辦法,我們後人站著說話不腰痛。北宋滅亡了,家底基本空了。不過,最後趙構不是收拾殘局,使南宋站起來了嗎?如果趙構能夠團結吳玠、岳飛、韓世忠、張俊等將領,上下一心,也是能夠恢復北宋江山的。只有第一步恢復北宋江山,第二步收復燕雲十六州,再圖滅金才是可行的。說靠岳飛一路兵馬就能取得北伐勝利,未免太幼稚。


鐘山情懷


歷史上既沒有朱仙鎮大捷,也沒有所謂“十二道金牌”。所有南宋史料記載都是岳飛自己“撤軍”,“軍皆潰”“金人追之不及”。金國史料,更是嘲笑岳飛嘴裡喊著進攻,實際上逃跑的行為。

在郾城面對韓常一萬五千人進攻,只能力保郾城不失,面對駐紮在郾城和穎昌之間的金兵束手無策,反被金兵全殲楊再興,吳林,王蘭等六將,繼而丟失穎昌,不得低三下四向劉錡求救的岳飛,一天之後就能長途跋涉“五百破十萬”?這是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產生了某種基因突變的結果?

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7月18日,金兵才在劉錡和岳飛圍攻下撤軍,7月20日,岳飛就撤軍,無論“朱仙鎮大捷”還是“十二道金牌”,都只有7月19日一天時間完成,可能嗎?千里之外的高宗皇帝就是想要知道“朱仙鎮大捷”的消息都得七八天時間,要把所謂“十二道金牌”送達朱仙鎮,最起碼需要半個月時間。

朱仙鎮距離開封不到四十五里地,岳飛真能以五百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兵沒用任何策略,只腦殘一樣命令進攻十萬以逸待勞的金主力,居然就能“五百破十萬”,說明金兵已經是不堪一擊,岳飛就是爬著去攻佔十次開封,遠在京城的高宗皇帝都是沒有時間阻止的。

意淫出來“朱仙鎮大捷”“五百破十萬”“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和“十二道金牌”這些謊言,不過是想抬高岳飛的戰鬥力,掩蓋岳飛根本不敢面對金主力的事實,掩蓋岳飛逃跑丟失河南的罪行,問題是謊言有時候適得其反,不但沒能掩蓋真相,反而,把岳飛形容成一個指揮五百疲憊之兵,腦殘一樣下命令“奮擊”十萬以逸待勞的敵軍的軍事白痴,更是把岳飛形容成逼的皇帝不得不下十二道一模一樣聖旨的逆臣(皇權社會,聖旨是天,抗旨是最大的罪行,所以無論什麼天大的事情,皇帝都只需要一道聖旨就解決問題)。

再來看看所謂的“第四次北伐連戰連捷”,1140年5月,金主力圍攻順昌,這是宋金兩史都明確記載無誤的事實。高宗皇帝命令岳飛支援順昌,去對抗金主力。反觀岳飛怎麼做的,整個5月岳飛不但不發兵救援只有不到兩萬步兵在順昌和金主力浴血奮戰的劉錡,反而是要求面見高宗皇帝“商議立儲”?國難當頭,順昌一破南宋就再無險可守,金兵就能長驅直入南宋腹地,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又是手握重兵的將領,不先考慮如何擊敗來犯之敵,力保國家存亡,反而,“關心”下一個皇帝應該是誰?一直到6月4日,高宗皇帝連下到第九詔,幾乎哀求,才派出張憲帶領兩千人去“支援”順昌,不說張憲的兩千人能不能和金主力對抗,就6月12日順昌保衛戰結束,岳家軍都沒有一兵一卒“趕”到三百公里之外的順昌,就是典型的抗旨行為。岳飛親率岳家軍主力跑河南佔幾座空城,就是所謂的“第四次北伐連戰連捷”,金主力在圍攻順昌,岳飛跑河南,是如何做到“全殲金主力”的?莫非岳家軍裝備了足夠數量的遠程地對地導彈?

6月12日順昌保衛戰結束,劉錡擊敗雖然金主力 ,但是靠劉錡不足兩萬步兵,能給金主力造成致命打擊嗎?答案是明顯不能。岳飛是6月20日,才跑郾城“收復失地”的,7月8日在郾城進攻岳飛的是金主力嗎?恐怕岳飛比嶽吹們更有發言權,岳飛在“敗龍虎軍捷奏”裡清清楚楚寫著是韓大王(韓常)一萬五千人,難道嶽吹們又要說岳飛是一個智障,連面對“金主力”都會認錯,而且,還弱智到不識數?連一萬五和“十二萬”都分不清楚?

穎昌是金主力嗎?恐怕也不是,穎昌兩易其手,王貴的《穎昌大捷奏》清清楚楚寫著“殺金兵五百”。如果是數十萬大軍,打一個星期,反覆爭奪戰略要地(金兵撤軍的必經之路),才傷亡五百人,兩軍就是赤手空拳,傷亡也要比這個數字多的多,即使是岳珂後來篡改成“殺五千”,也和幾十萬軍隊互歐一個多星期的結果明顯不符。再說,“殺金兵五百”就能勝利再望?麻煩別搞笑了行不行?

再看南宋朝廷對岳家軍“郾城大捷”和“穎昌大捷”等一系列“大捷”的態度,只有秦檜以“大捷”的名譽為岳家軍獎賞二十萬貫。南宋有規定獲戰功者升兩級,岳家軍無一人因為戰功得到升遷,岳家軍負責寫“奏摺”的孫革,反而因為不實申報,被判刑。

1141年正月,也就是所謂“金主力被全殲”之後不到半年,金兵又進攻淮西地區,被“消滅”的金主力不但滿血復活,而且還嚇的岳飛離戰場450裡就“逗留不前”,到底誰讓誰打怕了,恐怕是一目瞭然的事情。高宗皇帝本來制定了一個完美的作戰計劃,讓對金做戰比較強悍的張俊和劉錡 正面對抗金主力,韓世忠水路側擊,讓南宋唯一有全部騎兵部隊的岳飛斷金退路,結果,韓世忠按兵不動,岳飛“逗留不前”,直接導致張俊和劉錡在柘皋擊敗金兵,卻在追擊途中反被金兵埋伏 ,張俊和匆匆趕到戰場的高宗皇帝的御林軍楊沂中(楊沂中和岳飛同時接詔路途比岳飛遠的步兵都能趕到戰場)部損失慘重,六萬多精銳被殲,高宗皇帝的御林軍楊沂中部全軍覆沒。只楊沂中一個人被王德拼死救出(這也就是楊沂中為什麼要請旨監斬岳飛父子的原因)。

1140年和1141年,進攻南宋的金兵,只是金國四路軍中的一路軍,南宋舉國之力都打不過(除岳飛抗旨畏敵沒有參加),南宋連戰連敗,1140年丟失河南全境,1141年損失六萬多精銳,這對剛剛立國的南宋都是致命打擊,這還是在南宋不利於金國騎兵的地盤上,金兵四分之一都能遊刃有餘,打的南宋疲於奔命豪無招架之力僅能自保。談何北伐勝利,還跑去東北大平原擊敗金國四五十萬主力?

再說,南宋建立於北宋滅亡之際,國家百廢待興,連基本的國家次序都沒恢復,各軍閥割據各自為政,南宋連財政都收不上來,根本無力支撐龐大的戰爭費用,南宋政府一年才5000-7000萬貫的財政收入,除去支付百分之八十的戰爭費用,早已經入不敷出,就連“清正廉明”的岳家軍都比南宋政府有錢有勢的多(高宗皇帝用犒賞柘皋大捷的名譽突然奪了岳飛兵權,朝廷接管岳家軍,岳家軍軍費高達二千萬貫)。

南宋政府對各軍閥的掌控力,明顯低於應該有的程度,所以高宗皇帝收編各軍閥兵權是唯一正確的決策。不但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也解決南宋財政收入困難的局面。而且,自南宋建立起每年征戰,南宋根本沒有佔到半點便宜,反而是丟失陝西,河南等國土,在紹興議和前,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金國實際控制十之八九。

紹興議和,南宋支付幾十萬歲幣,就收回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所有國土,也不再需要支付每年幾千萬的戰爭費用,避免戰爭帶來的人口損失,也使南宋有了臥薪嚐膽修身養性的機會,才使南宋得於中興,通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才讓南宋,在孝宗時期有了真正北伐的能力。

只需要拿出紹興議和看一眼,就能知道誰佔便宜誰吃虧,金國以“通宋賣國”處死了和談的完顏昌,一個金國大臣一個金國“奸細”能談成這樣?為何又要篡改歷史真相,把紹興議和說成“賣國求榮”?這樣一個低級的謊言為何又能騙老百姓幾百年?難道和歷朝歷代掩蓋真相的無恥之徒沒有關係?


曉風2016


靖康之難造成了北宋的滅亡,宋欽宗父子兩人加國家高層領導三千多人讓金國抓走,國庫讓金國洗掠一空,趙構漏網之魚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立了南宋,岳飛率領大軍和金國大戰也取的了一定的勝利!提出口號迎接二皇回家一洗國恥,趙構能願意嗎!多次暗示岳飛見好就收,可是岳飛搞軍事厲害但是玩政治就不行了,和金國打仗就是一場賭博,當年北宋以全國之力都沒打過金國,現在以岳飛一人之力打敗金國我認為絕對不可能,趙構自從經歷了靖康之難膽都被嚇破了,所以思前到後決定不能冒險,秦檜在金國也見識了金國的厲害,(都說秦檜是跑回來的重述胡扯,這麼大的政治販金人能讓他跑了,實際他就是奸細是金國放回來的,萬一岳飛打敗了金國他的真像就漏)秦檜這個奸臣天天在皇上耳邊陷害岳飛加上岳飛功高蓋主,趙構終於決定殺害岳飛,招回岳飛發十二道聖旨我認為不可能,以過去的交通工具一道聖旨來回得一個多月,所以岳飛結局只能死。


用戶5428486877950吳


勝利在望從何說起

岳飛北伐,朱仙鎮大捷,也不過到了北宋都城開封附近,這離把金兵趕出北宋土地,都還差著十萬八千里,更不用說直搗黃龍了,遠遠談不上勝利在望啊,說是萬里長征走了個四五步還差不多。

再說了,岳飛北伐,當時的情況已經很危險了,調回岳飛是必然的選擇。

被神話的岳家軍戰鬥力

因為岳飛傳之類的小說,岳家軍的戰鬥力被神化了,隨之而來的就是金兵的戰鬥力以及宋其他軍隊的戰鬥力被弱化,其實情況遠遠不是這樣的。不論是金兵還是南宋其他軍隊遠遠都不是不堪一擊的情況,勝利在望,遠遠談不上。

宋金之間的爭鋒不以岳家軍所左右

宋和金之間的交鋒,關鍵還是兩國國力的交鋒,金強而宋弱,這個不是一個岳家軍就可以改變的。

有了岳家軍,南宋也很難擊敗金國,沒有岳家軍,金國也沒有能夠滅亡南宋。

岳家軍已經孤軍深入了

孤軍深入為兵家大忌。特別是在對方擁有更多的騎兵,機動能力遠超的情況下。

而此時,其他的南宋軍隊的有缺乏其他的部隊保護岳家軍的側翼。

再加上,岳家軍北伐越遠,其後勤補給線越長,這就是最大的威脅。

岳家軍又是出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劫掠的。本來作戰的也是原北宋的土地,為了爭取民心,這也是正確的。

但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金國以騎兵截斷岳家軍的糧道,結果會如何,看過三國的想來都不會陌生。

岳家軍當時的局面已經很危險了。


葉飄刀


岳飛傳看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