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恩,永生相報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孟佩傑5歲那年,父親被車禍奪去了生命,迫於生活壓力,母親不得不把她送給當時在山西臨汾隰縣老幹部局工作的劉芳英收養。8歲那年,養母劉芳英突然患上了椎管狹窄症,下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負的養父離家出走,留下了年僅8歲的孟佩傑和癱瘓在床的養母劉芳英

孟佩傑從8歲承擔起了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倆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


三年之恩,永生相報


孟佩傑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劉芳英洗漱梳頭、換洗尿布、為全身塗抹三種褥瘡藥膏。孟佩傑日復一日照料養母劉芳英,任勞任怨,不離不棄。

據養母劉芳英說“那時候,她人還沒有灶臺高,每天就踩在凳子上生火做飯,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從沒喊過疼。一開始她分不清各種蔬菜,就自己編口訣‘長長的青蔥圓圓的蒜,扁扁的豆角綠油油’;有時家裡沒錢了,她就自己出門去找街坊鄰居借。”就這樣過了12年。

2007年,孟佩傑初中畢業,劉芳英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並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還未成年的孟佩傑主動選擇了在臨汾學院隰縣基礎部學習,就近照顧養母。2009年,按照學校的安排,在隰縣上完兩年後,孟佩傑還必須到臨汾(總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傑決定:帶上母親去上學。

為了及時照顧母親,她在離學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並向學校申請了走讀。孟佩傑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早上6點,幫養母穿衣服,給她洗臉、梳頭,然後趕到學校上課。中午12點下課後,又匆忙趕回家,做飯、餵飯,給母親擦洗身子、活動筋骨、敷藥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換洗床單、被褥,下午兩點再趕回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後,她又匆匆趕回家中做晚飯、做家務,服侍母親睡覺。每天就這樣奔波在課堂和出租屋之間。

三年之恩,永生相報



孟佩傑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楊姣姣說,從中學到大學,孟佩傑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麼時候都是小跑著,一路小跑著去上學,一路小跑著回家照顧養母,經常跑得氣喘吁吁,面紅耳赤。“孟佩傑媽媽病倒後,又要生活又要治病,為補貼家用,她一有時間就上街幫人發傳單,原來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曬成了‘黑姑娘’。”

照料養母生活起居是孟佩傑每天耗時最長的“必修課”。劉芳英癱瘓後大小便失禁,為了儘可能避免弄髒床單被褥,孟佩傑就在褥子上鋪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鋪上床單。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褲、床單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另一項必做的“功課”是幫助養母做康復訓練。2010年,臨汾一家醫院聽聞孟佩傑的故事後,將劉芳英接入醫院免費治療。為配合醫院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40個仰臥起坐、拉腿200次、捏腿三十分鐘,常年癱瘓在床的養母排便困難時,孟佩傑就用手指幫她一點點地摳出來。

孟佩傑省吃儉用下來的錢給劉芳英買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親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舊衣服。在其他同齡女孩紛紛開始化妝打扮的時候,孟佩傑梳著最簡單的學生頭,把有限的錢都用在了日常開支和養母身上。孟佩傑說“我少買件衣服,少吃頓好飯,媽媽就能多買些好藥,少遭點罪。”

三年之恩,永生相報


一次同學過生日請吃飯,孟佩傑捨不得喝飲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裝起來,找了個藉口提前離開,急匆匆地跑回家給養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傑冒著酷暑在街上發廣告傳單,掙了1300多元錢,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養母愛吃的紅燒肉和豬頭肉回家,孟佩傑偶爾會買雞腿給養母改善伙食,自己卻從來不肯吃一口,還說:“雞腿挨著雞屁股呢,我不喜歡吃。”

劉芳英說,‘'這麼多年來,孟佩傑的樂觀感染了我,讓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剛癱瘓那幾年我心情不好,常發脾氣,但她從來沒和我爭過吵過,而是笑著給我講故事,我不知她的故事是從哪來的,她還買了一本笑話書讀給我聽,經常擠眉弄眼、出醜變怪逗我樂。再苦再累,她都沒在我面前沒流過一次眼淚,什麼時候都是一臉陽光高高興興的樣子。她還常鼓勵我,說‘媽媽別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要強的孟佩傑拒絕了不少好心人的幫助,堅持自己照顧養母。有人提議“哪怕同學們幫你做頓飯也能減輕你的負擔”,她卻說:“我的娘只愛吃我做的飯。

她堅強,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她樂觀,讓母親充滿希望,她勇敢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目光。

“盡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運前,我們不能失掉孟佩傑這般面對生活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