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恩,永生相报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孟佩杰5岁那年,父亲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迫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把她送给当时在山西临汾隰县老干部局工作的刘芳英收养。8岁那年,养母刘芳英突然患上了椎管狭窄症,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负的养父离家出走,留下了年仅8岁的孟佩杰和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

孟佩杰从8岁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


三年之恩,永生相报


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据养母刘芳英说“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就这样过了12年。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三年之恩,永生相报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说,从中学到大学,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孟佩杰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2010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的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治疗。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三十分钟,常年瘫痪在床的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孟佩杰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孟佩杰说“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三年之恩,永生相报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家给养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改善伙食,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鸡腿挨着鸡屁股呢,我不喜欢吃。”

刘芳英说,‘'这么多年来,孟佩杰的乐观感染了我,让我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刚瘫痪那几年我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但她从来没和我争过吵过,而是笑着给我讲故事,我不知她的故事是从哪来的,她还买了一本笑话书读给我听,经常挤眉弄眼、出丑变怪逗我乐。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没流过一次眼泪,什么时候都是一脸阳光高高兴兴的样子。她还常鼓励我,说‘妈妈别怕,有我呢,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强的孟佩杰拒绝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人提议“哪怕同学们帮你做顿饭也能减轻你的负担”,她却说:“我的娘只爱吃我做的饭。

她坚强,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她乐观,让母亲充满希望,她勇敢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

“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运前,我们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