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最近一兩年,中國的80後電影導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成為文化產業值得注意的現象。

我關於去年國產電影的文章: 評述了十部影片,其中有五位是80後導演(包括文牧野、饒曉志、蘇倫、韓延和已離世的胡波)。加上之前幾年內嶄露頭角的忻鈺坤、路陽等,目前已成氣候的竟達十幾人之多,已經是影壇不可忽視的新勢力了。

提到80後導演,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就算文牧野和郭帆了。文牧野去年以《我不是藥神》一鳴驚人,不僅創造了現實主義題材的票房記錄,成為當年爆款,也斬獲了金馬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和最佳原創編劇獎。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文牧野

而郭帆憑藉《流浪地球》,已經當仁不讓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領軍人物。目前這兩類題材都有繼續發力的趨勢,也期待這兩位導演能再接再厲,再創佳作。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郭帆

有意思的是,《流浪地球》中還有幾位導演的客串,如饒曉志、路陽、張小北等。而饒曉志和路陽都是八零後。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饒曉志

去年下半年電影市場本一路低迷,不料一部《無名之輩》卻半路殺出,斬獲了7.88億票房,讓業界吃驚不小。該片的導演饒曉志之前只有一部懸疑心理題材的《你好瘋子》,知名度並不高。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路陽

而路陽之前已經靠兩部《繡春刀》闖出了名聲。去年還有兩部小爆款,一部是蘇倫導演的《超時空同居》,另一部是韓延的《動物世界》。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蘇倫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韓延

再往前,忻鈺坤的兩部長片《心迷宮》和《暴裂無聲》雖然在票房斬獲上比較一般,但都有著良好的反饋,已在觀眾心中建立起不錯的口碑。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將這些80後導演放在一起,會發現他們有這樣一些共同點:

一,都有不錯的編劇能力,會自己寫劇本或參與編劇。

二,與上一輩的“第六代導演”死磕獎項和文藝片相比,這些80後導演基本都以市場導向為基礎,即便是現實題材,也優先選擇商業片模式(如《我不是藥神》)。

三,互幫互襯,而且有著某種“團隊意識”。如郭帆也是饒曉志兩部影片的監製,甯浩是路陽《繡春刀2》的監製,文牧野是甯浩、徐崢“壞猴子72變”計劃中的一員,蘇倫又是徐崢大力扶持的導演。

我們不知道80後導演的“市場意識”是否和成長經歷與教育體系有關,總之,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是,第五代導演中很多人都深度參與了中國電影的市場化運作,比如張藝謀、陳凱歌等,而80後導演也基本是市場導向為主,偏偏夾在中間的“第六代”卻與主流市場相去甚遠。他們的影片要麼因為題材問題無法引發觀眾的關注,要麼因為種種原因壓根兒不在國內發行。最近王小帥的《地久天長》與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引發的輿論便是如此。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而在80後導演中,凡是與商業片拉開距離的,往往也墜入了“票房與口碑不可得兼”的怪圈。比如已離世的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以及歲末年初因為《地球最後的夜晚》另類營銷而深陷輿論風口的畢贛。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其實,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即便郭帆、饒曉志這種已經取得了成功的,他們前期的作品也並未得到更多的認可。

但,重要的是先活下去。這也是中國電影在2000年初面臨好萊塢的壓力下,幾乎奄奄一息時做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決定。而這場“轉軌”,實際上是體制和市場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而我們審視這些80後導演的作品時,會發現他們雖然是以市場為基礎,但同樣也實現了藝術與商業的結合和改造。

比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敘事完全參照好萊塢的劇本規律,講的卻是現實題材。編劇宋方金在與文牧野對談時,曾問過他寫劇本是參照羅伯特麥基的《故事》還是悉德菲爾德的電影劇本寫作攻略,他說,都可以,都行。這體現出文牧野對於駕馭影片類型和題材的開放態度。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而郭帆自承《流浪地球》是完全按照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劇本理論構建起來的,同時,又試圖掙脫出好萊塢科幻片慣有的個人英雄主義套路,體現中國特色。饒曉志的《無名之輩》更是以商業喜劇的風格,直面社會矛盾和普通民眾的精神世界,戲謔之間見真情,荒謬之中有悲憫。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蘇倫的《超時空同居》則別出心裁,將愛情喜劇與科幻題材做了非常有趣的結合,而內核卻是一個關於大愛和拯救的主題,主人公在追求個人成功與堅守人格底線之間的矛盾與抉擇,更是直擊改革幾十年來的價值痛點。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路陽則是另闢蹊徑,從歷史中挖掘出了一塊特殊的時期,將家國情懷、時代洪流與小人物的命運做了有機的結合,開創出了極具個人特色的“繡春刀宇宙”。雖然目前還看不出這個系列下一步的發展,但這顯然已經成為一個有待發掘的題材庫。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至於堅守犯罪懸疑題材的忻鈺坤,雖然他的風格更偏小眾,但《暴裂無聲》中對於經濟生活中不法商人和不法行為的批判,已經深入了社會現實層面。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與進擊中的80後導演

可以說,關注現實,圍繞觀眾,市場打底,藝術與商業結合,是目前這些80後導演成功的不二法門。

而對於未來,80後導演依然任重而道遠。儘管目前電影市場依然有各種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今年一季度的票房收入總體較去年減少了16億,觀影人次也減少8400萬,降幅達15%,可以說是一個不容樂觀的信號。

如何把觀眾吸引進電影院,如何讓觀眾能帶著讚歎走出電影院,80後導演已經做出了有益的開拓和嘗試。接下來,或許還需要他們進行更多的大膽探索和創新,在發揮既有優勢的基礎上,擴大題材的豐富性,深入發掘社會現實的內涵,承載觀眾的情感和精神需求。這樣,中國就不僅僅是體量上,也是質量和價值上的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