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最近一两年,中国的80后电影导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成为文化产业值得注意的现象。

我关于去年国产电影的文章: 评述了十部影片,其中有五位是80后导演(包括文牧野、饶晓志、苏伦、韩延和已离世的胡波)。加上之前几年内崭露头角的忻钰坤、路阳等,目前已成气候的竟达十几人之多,已经是影坛不可忽视的新势力了。

提到80后导演,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就算文牧野和郭帆了。文牧野去年以《我不是药神》一鸣惊人,不仅创造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票房记录,成为当年爆款,也斩获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最佳原创编剧奖。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文牧野

而郭帆凭借《流浪地球》,已经当仁不让成为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领军人物。目前这两类题材都有继续发力的趋势,也期待这两位导演能再接再厉,再创佳作。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郭帆

有意思的是,《流浪地球》中还有几位导演的客串,如饶晓志、路阳、张小北等。而饶晓志和路阳都是八零后。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饶晓志

去年下半年电影市场本一路低迷,不料一部《无名之辈》却半路杀出,斩获了7.88亿票房,让业界吃惊不小。该片的导演饶晓志之前只有一部悬疑心理题材的《你好疯子》,知名度并不高。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路阳

而路阳之前已经靠两部《绣春刀》闯出了名声。去年还有两部小爆款,一部是苏伦导演的《超时空同居》,另一部是韩延的《动物世界》。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苏伦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韩延

再往前,忻钰坤的两部长片《心迷宫》和《暴裂无声》虽然在票房斩获上比较一般,但都有着良好的反馈,已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不错的口碑。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将这些80后导演放在一起,会发现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点:

一,都有不错的编剧能力,会自己写剧本或参与编剧。

二,与上一辈的“第六代导演”死磕奖项和文艺片相比,这些80后导演基本都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即便是现实题材,也优先选择商业片模式(如《我不是药神》)。

三,互帮互衬,而且有着某种“团队意识”。如郭帆也是饶晓志两部影片的监制,宁浩是路阳《绣春刀2》的监制,文牧野是宁浩、徐峥“坏猴子72变”计划中的一员,苏伦又是徐峥大力扶持的导演。

我们不知道80后导演的“市场意识”是否和成长经历与教育体系有关,总之,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是,第五代导演中很多人都深度参与了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运作,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而80后导演也基本是市场导向为主,偏偏夹在中间的“第六代”却与主流市场相去甚远。他们的影片要么因为题材问题无法引发观众的关注,要么因为种种原因压根儿不在国内发行。最近王小帅的《地久天长》与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引发的舆论便是如此。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而在80后导演中,凡是与商业片拉开距离的,往往也坠入了“票房与口碑不可得兼”的怪圈。比如已离世的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以及岁末年初因为《地球最后的夜晚》另类营销而深陷舆论风口的毕赣。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其实,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即便郭帆、饶晓志这种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他们前期的作品也并未得到更多的认可。

但,重要的是先活下去。这也是中国电影在2000年初面临好莱坞的压力下,几乎奄奄一息时做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决定。而这场“转轨”,实际上是体制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而我们审视这些80后导演的作品时,会发现他们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但同样也实现了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和改造。

比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叙事完全参照好莱坞的剧本规律,讲的却是现实题材。编剧宋方金在与文牧野对谈时,曾问过他写剧本是参照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还是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攻略,他说,都可以,都行。这体现出文牧野对于驾驭影片类型和题材的开放态度。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而郭帆自承《流浪地球》是完全按照悉德菲尔德的三幕剧本理论构建起来的,同时,又试图挣脱出好莱坞科幻片惯有的个人英雄主义套路,体现中国特色。饶晓志的《无名之辈》更是以商业喜剧的风格,直面社会矛盾和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戏谑之间见真情,荒谬之中有悲悯。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苏伦的《超时空同居》则别出心裁,将爱情喜剧与科幻题材做了非常有趣的结合,而内核却是一个关于大爱和拯救的主题,主人公在追求个人成功与坚守人格底线之间的矛盾与抉择,更是直击改革几十年来的价值痛点。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路阳则是另辟蹊径,从历史中挖掘出了一块特殊的时期,将家国情怀、时代洪流与小人物的命运做了有机的结合,开创出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绣春刀宇宙”。虽然目前还看不出这个系列下一步的发展,但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有待发掘的题材库。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至于坚守犯罪悬疑题材的忻钰坤,虽然他的风格更偏小众,但《暴裂无声》中对于经济生活中不法商人和不法行为的批判,已经深入了社会现实层面。

《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与进击中的80后导演

可以说,关注现实,围绕观众,市场打底,艺术与商业结合,是目前这些80后导演成功的不二法门。

而对于未来,80后导演依然任重而道远。尽管目前电影市场依然有各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今年一季度的票房收入总体较去年减少了16亿,观影人次也减少8400万,降幅达15%,可以说是一个不容乐观的信号。

如何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如何让观众能带着赞叹走出电影院,80后导演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开拓和尝试。接下来,或许还需要他们进行更多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扩大题材的丰富性,深入发掘社会现实的内涵,承载观众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这样,中国就不仅仅是体量上,也是质量和价值上的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