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天津的城市記憶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隨筆:天津的城市記憶


乘坐從北京出發的城際列車,只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還沒從上車的新鮮中緩過神,就抵達天津站了。京津實在是太近,所以這趟稱不上是旅行,而是“漫無目的”的溜達。

就這樣溜達到海河廣場的公車站,找到一個熟悉的站名“南市食品街”,投進一塊五的零錢,有了一個愜意的開始。不巧,正趕上南市食品街的一端在進行裝修,我們只看到了一面完整的入口,拍了幾張“到此一遊”的照片,就進去尋找那些嚮往已久的小吃。看完裡面各色的“十八街總店”,我們認定這裡是專門欺騙外地小孩的黑店,決定不買他們的麻花。倒是看到有一種糖醋小螃蟹,嚐了一隻味道不錯,於是痛快的掏錢來上一斤。又走兩步看到耳朵眼炸糕,也買了一個來嚐嚐,卻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吃。在室內走了幾圈,不知是不是因為上午人少略顯冷清,也沒有找到更好玩好吃的攤檔,只好又出來走走。沒想到在裝修的那一面看到有人排隊買綠豆麵煎餅,我也湊熱鬧的排了過去。這邊還有現做的炸糕等各種小吃,我頓時後悔先前的炸糕買早了。

在路邊的地圖研究了一下,發現勸業場、狗不理總店、百貨大樓等等都在同一個地方,於是又上了公交車,準備中飯就在狗不理解決。這一片是步行街,也是商場、專賣店的集中地,一路走一路說笑著,倒也不覺累。路邊有家中華老字號,是叫做“康樂”的冰棍店,我看到“小豆”冰棍,忍不住買了一支,卻發現遠沒有馬三立說的那麼好吃,倒是抹茶的味道還不錯。走到步行街的盡頭,發現時間還早,就又隨便進了一家商場閒逛,出來之後徑直去狗不理總店。此時他家大廳只有三種套餐,分別是56的豬肉包、58的三鮮包、88的各來一個包。套餐裡面除了八個包子,還有一碗小米粥,一袋八寶菜,一袋辣醬,一碟雙拼涼菜,和三個醬翅中,當然除了雞翅是標準版的別的都好小份。味道嘛,也沒有嚐出太大差別,是不是十八個褶,我也忘記數了。不過,關鍵不是吃什麼,而是跟誰一起吃,對不對?西街教堂也在這附近,很多虔誠的教徒在祈禱、唱歌,我們靜靜的坐了一會,還誇張的在懺悔處拍了張照,就出來了。

離開勸業場,想到五大道的洋房區看看,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走。問了一位阿姨,說要坐車到小白樓方向,我們就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去找公車站。意外的是,在赤峰道偶遇瓷房子,它的前身是歷經百年的法式老洋樓,今生是極盡奢華的古董裝飾陶瓷博物館。據說鑲嵌的數億瓷片涵蓋由漢至清幾乎官窯、民窯的所有門類。原本是顛沛流離、傷痕累累的瓷器,終於在此重新煥發了光彩。房頂還盤旋出“China House”形狀的一條瓷龍,雖然不是特別高大宏偉,但實在是費盡心力的大工程。這座可算得上狂熱的藝術烏托邦式的建築,與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頂級藝術聖殿一同,被美國“赫芬頓郵報”評選為“全球十五大獨特設計博物館”。

很多曾是租界的城市,都以中國地名來命名道路,東西為道,南北為路,天津也是如此。“五大道”就是以重慶、大理、常德、睦南及馬場為名的五條街道,有著迄今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五大道洋房區的保護建築,大致遵循了一個規律,如果是某某故居,就是重點保護,其他也有一級保護和一般保護之類的牌子,每一棟都有不同的風格。午後漫步在這樣的小路上,或者緩緩騎行,或者乘坐馬車,都別有一番味道。一路都有些隱蔽的酒吧,以及別緻的小店,走累了就找一個臨窗座位,享受陽光、啤酒、紅豆冰,可以緩解疲憊。

離開天津前,我們在河邊臺階坐下,看著水面層層的波紋,嗅著從海河上迎面吹來的微風,有些海的味道。光明橋的橋頭兩邊各有一個騎馬的雕像,在夕陽的映照下,光輝似乎散到了很遠。不遠處垂釣的老爺爺,岸上長椅坐著的情侶,水中停留的生了鏽的大船,樹叢中隱隱露出頭角的鐵錨……這個黃昏安靜而不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