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作者|刘工昌

自2019年2月1日以后,京东方A(000725)便进入了大举拉升的轨道,其股价从2.6元/股附近冲高至4.61元/股。2月12日,京东方A迎来久违的涨停,全天吸金超60亿元,收盘,京东方A成交金额稳居沪深两市之首,远超排在第二、三名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春节过后(自2月11日起),京东方A在12个交易日的累计成交额已经达到1081亿元,成为A股同期唯一成交额破千亿元的股票。到3月5日,在最近的18个交易日中,京东方A区间涨幅高达72.66%。

这一切随着年报的公布戛然而止。

3月25日晚,京东方(000725.SZ)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京东方营业收入为971.09亿元,同比增长3.53%;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35亿元,同比下降5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18亿元,同比下降77.28%。

3月26日,京东方A盘中跌幅达5%,截至14点00分,报3.84元,成交39.52亿元,换手率2.98%。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图片来源 东方财富网

截止3月29日下午3时,京东方股价收于3.85元左右,与3月26日跌幅的最低点3.84元基本吻合,也就是说,自3月25日京东方公布2018年财报后,其股价一直在当天所跌之低估徘徊。

大涨之后大跌

回顾京东方2019年以来的表现,从最低的2.6元/股附近冲高至4.61元/股,涨幅高达77.3%,从最高的4.61元跌至目前的3.84元,跌幅为16.7%。而这一切都是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大涨除了2019年股市整体行情趋好外,还与柔性屏概念股得到爆炒有关,而作为其龙头的京东方A自是被追逐的热点。

而就在全民追逐京东方最热的关口,京东方A拥有地方国资背景的两位股东同时抛出了减持方案。

3月5日晚间,京东方A发布公告,持股7.21%的股东合肥建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翔)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3.47亿股,即减持不超过京东方A总股本的1%;此外,持股7.62%的股东重庆渝资光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渝资”)拟减持不超3.47亿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这两家公司先后曾投入60亿元分别参与京东方A定增,买入28.57亿股,此次如减持3.47亿股的话,就意味着一次性抛售自身所占股本的12.14%。这似乎暗示了有地方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也没从长期看好京东方。

机构投资者们的担心很快得到了应验。随着京东方公布2018年全年利润腰斩的消息传来,京东方的股票再次开始了大跌。年报显示,半导体显示行业自2018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智能手机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主流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全尺寸产品,特别是电视显示屏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柔性AMOLED市场扩张未达预期、产能快速释放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8年第四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净利润还出现了亏损。

太平洋证券认为,LCD面板价格持续下跌是京东方2018年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国内企业多条高世代线在这两年的集中投产导致面板产能大幅增加。在需求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能的大幅扩张致使LCD面板价格持续下跌,由于主业过于集中,京东方自我调节利润、抵御市场外部环境影响的能力较弱,尽管公司大力布局的OLED面板将成为未来的行业趋势,但是短期来看,面板行业供过于求的状态仍将持续,公司短期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京东方2018年净利大幅下滑图片来源:京东方2018年年报

展望2019年,太平洋证券表示,由于LCD供需失衡的局面短期难改变,考虑到京东方净利润对价格的敏感性,公司短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国信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考虑到半导体显示行业2019全年依然将供过于求,且从整体行业层面上看,一直到2021年供过于求的情况都将是常态。因此两家证券公司都将京东方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增持”。

京东方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为何在股市上短时间内上演这样大涨大跌的闹剧?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

崛起之谜

关于京东方的诞生,目前公开见文的都是,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接手了连续亏损7年,亏损数千万元、频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然后带着2600多名、其中还有“因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以至于要到菜市场捡白菜帮子谋生”的员工凑齐了650万,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并说服银行债转股,在1993年4月,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近乎传奇版的财富来源真伪我们姑且不去计较,这里只说一点疑惑:既然是拿全体员工的集资筹厂,并且开始了股份制改造,按理说,这样的厂就一个是全员持股的股份制结构,应该是标准的民企,华为就是这样的。

可我们看一下下面京东方的股权结构,是一个标准的国企。与华为完全不同。而京东方的这种企业所有制形式也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经过了股份制改造后的京东方没有变为民企,首先成了合资企业。先后与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日本端子株式会社、日伸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生产电子元器件。1997年,BOE(京东方)进入显示终端领域,与台湾企业冠捷科技合作,成立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BOE(京东方)持股52%,把台式电脑的显示器做到了世界第一。到了1997年,企业盈利达到5000万元。同年,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京东方B:200725)。

上市后的京东方逐渐由合资变为自营为主,主营事业没有转向暴利的房地产,而是由电子零部件为主转向以发展显示业务为重点。公司总体经营趋向良性发展,但利润微薄的显示器业务撑不起京东方的雄心,1998年,京东方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

2001年,京东方与韩国半导体工程有限公司(SEC)、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在韩国合资设立了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HYLCD),而后,京东方将HYLCD作为收购主体,收购HYNIX全资子公司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X)所持的STN-LCD(超扭转向列型液晶显示器)及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业务的资产。于是,在国内企业大干快上CRT产线的1998年,京东方前瞻性的确定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

进军液晶显示

想真正进入TFT行业并非易事,从1998年到2001年的3年间,BOE(京东方)一直在苦苦思索进入这一新兴产业的路径。当时液晶显示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率先进入的日韩企业已经形成了先行者优势,BOE(京东方)面临着大量专利和技术壁垒。

国内有吉林、上海的两家企业分别从日本引进一条第一代TFT-LCD的旧生产线和与日方NEC合资第5代线,要么良品率低无法量产,要么始终无法获得核心技术。要想真正具备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必须自己研发。但TFT-LCD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必须拥有强大的基础研发、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市场运作能力,如何发展技术成为管理层需要抉择的难题。当时中国在这方面已落后日韩对手30年之久,靠后起的京东方一己之力实现研发超越,当然是不可能的。较为现实的做法是收购。

京东方首先通过三井商社联系富士通、三洋、日立。即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公司财务困难,但面对中国公司态度强硬:他们只同意通过技术转让费拿到一笔钱应急,坚决拒绝长期合作。在此过程中,王东升曾对媒体公开讲过一件事:曾有一次对日本小公司的收购几近成功,结果日方董事会一名老人痛哭流涕说“我们这样会愧对日本人民”。在无论如何商谈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京东方终于在2002年终止了所有接触,彻底死心了。

正巧此时,一个绝佳的收购机遇摆在了京东方的面前:金融危机中韩国现代公司(HYNIX)因背负沉重债务,为保全核心的半导体业务,不得不忍痛割舍具有良好盈利潜力的TFT-LCD业务,以挽救公司的现金流危机。

消息灵通的岛内企业剑度公司主动向京东方提出合作来购买现代的TFT-LCD业务,双方于2001年6月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但在随后如何分配80.1%的股权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而导致合作流产,京东方宣布退出交易。剑度公司独自与韩国现代签订了排他性协议,以高出韩方5亿美元起价1.5亿的巨额代价进入,结果次年2月,剑度无力支付,被没收定金,还被罚没1000万美元。

随后郭台铭的鸿海集团跟进,再以6.5亿美元同样高价与现代签订意向书,但很快郭台铭反悔了,找到京东方,要求以鸿海收购京东方,再以京东方收购现代,遭到京东方的拒绝。郭台铭随后退出了对现代TFT-LCD业务的收购。

两家台湾地区企业的相继退出令现代开始恐慌起来。再加上2002年液晶市场处于低谷期,韩方手上的资产正快速贬值,TFT-LCD业务此时对他们已形同鸡肋,急于脱手。

这给了一直盯着这块的京东方以天赐良机,双方很快开始谈判,尽管其间遇到了许多阻拦,甚至韩国国会议员也在质疑,但谈判还是较为顺利,双方很快确定2002年12月31日为交割期限,但就在此时,一个意外再次让谈判蒙上了阴影。

在京东方项目负责人韩国建带队在韩国进行设备仪器检查时,发现HYDIS并非全部资产都为己有,有些属于租赁,检查过程中发现对方还有一些债务,而所有这些对方并并没有在谈判中事先告知中方,这简直是糊弄欺骗。京东方立刻宣布协议作废,2002年12月31日,中国京东方谈判代表正式通知韩方取消协议,并于次日返回北京。

没有谁会想到,一家国际知名的企业竟会闹出这样的问题,再加上前面两家台湾企业在现代收购问题上的反复也给京东方人看在眼里,“京东方的大股东北京电控的部分领导害怕被这场史无前例的并购案波及连累,强烈反对,“选择要命还是要面子”是当时京东方的抉择。”(京东方收购现代显示的过程究竟有多艰辛 2019-02-28观察者网)

在此人心浮动的关键时刻,身为国企领导的王东升自然不能像民企老总那种独自拍板决断,他一方面让大家充分讨论,把意见提出来,一方面在管理层统一思想,坚定决心,同时将此利害关系积极上报上层国资领导,很快得到了市主管领导的明确表态,谈判继续进行。与此同时,韩方也紧急派人到北京表态,要彻底解决问题,从账面上看,韩方手上的资产正在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贬值,从4.5亿报价到3.8亿成交,比先前谈判的两家台湾企业所签标的少了2.7亿美元。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有媒体高呼京东方的惊人胜利,但实际上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原来两家台湾企业在闹哄哄收购时,一旁的京东方并没闲着,京东方为了进入液晶产业,京东方早在韩国设立子公司BOE-HYDIS作为收购主体。由于是在韩国设立的子公司,所以其赚的钱也不是能直接放到北京京东方的兜里,而接手后的巨额亏损却要由京东方总公司来承担,有韩媒报道,这家子公司仅2005年上半年就给京东方带来了约9亿元的亏损。所以韩国现代表面上看是亏了不少,但从长远看,它所卖出的正是自己要淘汰的,而且这一产业托管公司还在韩国,其所在公司的人员就业乃至税收都由托管公司一手承担,相比以前,除了甩却包袱,现代本身毫无影响。

但京东方也绝没亏。根据公司方面的介绍,在京东方位于北京的五代线工厂,随时有一两百名韩方人员与几百名中国工程师一起工作,而中方也陆续不断的派出员工到韩国子公司跟韩国的工程师学习技术,直接在生产线上实际操作,培训效果十分好。同时,京东方基本保持了韩国子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不过,京东方一位人士的解释则颇有意思:“韩国人对待工作跟中国人很不一样,他们一般是终身雇佣制,跳槽后将很难再找到工作。”(京东方收购现代显示的过程究竟有多艰辛 2019-02-28观察者网)

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京东方五代线实现量产时,良品率已经高居90%以上,已赶上台韩企业的平均水平,而反观依靠合资模式进入液晶产业的上广电,它的良品率在量产后很长阶段都只能维持在70%左右,这进一步增加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如何在技术承接中胜出?——以京东方与上广电为例 FUTH企业创新发展2016-09-05)

2003年1月,净资产不到20亿元的BOE(京东方)成功以3.5亿美元收购HINIX旗下的HYDISTFT-LCD业务,获得HYDIS的全面知识产权(包括TFT-LCD应用技术、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及团队,以及全球性TFT-LCD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这标志着BOE(京东方)的TFT-LCD事业的战略布局正式全面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将此事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

自1971年一家瑞士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液晶显示器算起,欧美、日本研究LCD的时间到达了近50年,就算后起之秀,韩国和台湾地区生产LCD的时间也达到了近40年。那么京东方在2003年收购的韩国现代TFT-LCD业务是一种什么样子的业务呢?可以这么说,是韩国现代在LCD行业上竞争失败淘汰的业务。但即使这样,在中国仍是创举,因为在经过多年搏杀,中国企业终于进入消费领域最具生机的液晶面板市场的门槛,尽管还是最低级的。

这么多年来,中国真正具备同等意义的收购大概只有后来的美的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之一的德国库卡,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这两次收购后不久,韩、德两国政府都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先后颁布法令,禁止此类技术向中国出口。

烧钱亏损后的坚持

收购现代TFT-LCD业务后,王东升又投入约100亿元,在北京开工建设第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这一年,京东方创下111.8亿的营收记录。

然而,由于行业环境的特殊,王东升竟然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烧钱战”。

2005年,韩国、日本等厂商产能的集中释放,导致液晶面板的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京东方主要生产的17英寸面板价格下跌13.53%。2006年京东方A股上市融资计划受挫,更是雪上加霜。2005年至2006年,京东方连续亏损33亿元,但王东升没有退缩,2006年京东方实现产能扩张30%以上。2007年二季度,行业回暖,京东方每月赢利达1个亿以上。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液晶面板市场风雨飘摇的时刻,京东方继续进行规模扩张。2009年先后投资了四条线。这个期间,京东方累计亏损80亿元,被资本市场诟病为“烧钱机器”。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来,京东方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融资705亿,政府补助61亿。总额近800亿的投入,还是连年亏损,靠政府的补贴才能止亏。

京东方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是事实,但京东方还在坚持,而就在此时,又一个机会来了。

有一段被广泛引用但却始终没标明原始出处的文字四处流传,这里我们引用相对更详细的一段: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台湾面板厂商陷入困境。2009年6月,国务院相关部委组织大陆彩电厂商主动赴台采购面板,表达“大陆优先采购台湾面板”的善意。采购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带队,意向金额高达44亿美元,解了台湾面板商的燃眉之急。但出乎大陆企业意料的是,主动释放的善意换来的却是台韩厂商的联手提价。

据传商务部领导对此深感愤怒。此后赴台采购面板工作虽然每年都举办,但大陆政府明显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调查韩台厂商的价格操纵行为,并在2013年给出了处罚;二是从2010年开始,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液晶面板行业扶持政策,并调动上千亿的资金押注京东方,顶住亏损连续投资。(智谷趋势2017-11-13来源饭桶统戴老板 )

随后大量资金密集投向京东方,京东方开始了面向全国的快速产能扩张。

2014年至今,BOE(京东方)投建了面向柔性的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和全球最高世代线——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等 。

根据IHSMarkit(全球性信息咨询公司,英文全称为InformationHandlingServices,Inc.&MarkitLtd.)数据,2017年京东方显示屏出货近4亿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升至全球第一,电视显示屏升至全球第二,显示器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二。智慧系统事业智造服务整机出货量超1500万,电视、显示器市占率排名第四。

不仅传统的显示器,2017年10月26日,京东方宣布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不仅是中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打破了韩国企业的垄断。成为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二条开始量产的柔性AMOLED生产线。就是这几块屏幕,让三星开始紧张了。0.03毫米的厚度比纸还薄,弯曲折叠,无任何障碍。此前三星在手机OLED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是柔性OLED手机屏幕的唯一供应商。京东方的量产意味着小尺寸AMOLED面板终于打破外企垄断,对于中国在全球OLED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让时光穿回到14年前,2003年京东方历经艰辛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通过这次收购,在2005年终于量产了中国第一代的LCD的屏幕。对此韩国人说:“这条生产线学会了也没用,新技术还是比不过我们。”

京东方硬是在国外同行技术封锁、垄断性涨价的夹缝中闯出一条路,将液晶面板带入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区间。要知道,京东方之前,一台国产液晶电视三分之二的成本是显示屏。也正是京东方,才让中国告别液晶屏依赖进口的窘境。可以说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如今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的性价比。正如王东升所说:京东方的使命就是要率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壁垒,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缺屏之痛”!

有证据显示,从2001到2006年6年时间,三星、LG与台湾地区的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六家企业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联合操纵液晶面板价格,造成事实上的垄断。

让彩电价格更便宜,这只是国内发展发展液晶面板行业的一个小利,更大的意义在于,面板行业高技术搞投资,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设备启动,“最大限度的拉动国内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的发展,并且小小的显示器事关国家信息安全问题,这才是液晶面板行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更深次原因”(真实的京东方 深度阅读)

为何投资者不看好京东方?

京东方至少从账面上看已经处于盈利状态,为何大家还是不看好京东方?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图片来源 东方财富网

这是2019年3月29日东方财富网发布的京东方基本状况图,我们看到,后四样市净率、毛利率、净利率、ROR都处于低或极低水平,前四样总市值、净资产、净利润、市盈率都处于高或较高水平,作为一家正常的企业,各项都应该是紧密相关的,像京东方这样完全两极分化的,其实是不正常的。后四项的低或较低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经营的基本面,而前四样其实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除了净资产这个没法动外,其他三样主要都与最关键的净利润有关,而京东方净利润竟然有34.35亿之巨,排在同行业的第2位,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投资者始终不看好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高融资、高亏损、高补贴模式并且高度依靠政府补贴的模式,使得投资者很难真正放心对其投资。

2018年4月23日京东方发布财报,2017年京东方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约36.15%,实现净利润75.68亿元,同比增长约301.99%,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甚至大跌近六成。京东方多个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市场领先,不过这一切,其实有赖于过去多年的巨额融资和政府补贴。

“自1997年上市至2016年,京东方累计现金分红19.68亿元,其中2016年现金分红总额10.47亿元。2017年京东方现金分红总额17.4亿元。”力挺京东方的刘姝威在4月24日发布的文章中如是说,也就是上市多年总分红额大约为37亿元。然而京东方上市以来累计增发6次,累计实际募资净额超过706亿元。

由此可见,京东方多年分红仅为多年融资额的5%多点。怎么能让投资者喜欢呢。

2018年1月17日,京东方公告称63亿元的债务可以豁免,债权人为福州城投京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是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投资平台,此前以无息银行委托贷款方式向京东方提供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由此可见这一项债务豁免就几乎相当于京东方2017年的净利润,也已经远远多于上市以来37亿元的现金分红额。(京东方扣非后净利润暴跌近六成政府补贴依赖挥之不去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4)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如果查阅一下公开报道中地方政府对京东方的优惠,随便一搜索,就可见到不少。

2010年12月,京东方和急于在新兴产业方面寻求突破的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就合作建设京东方鄂尔多斯科技园区签署了备忘录。《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京东方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在2013年11月投产、2014年7月量产出货、目前处于产能释放阶段,项目二期工程到2016年才能投产,但是京东方鄂尔多斯项目换来的位于巴彦卓井田的9.6亿吨煤炭资源,早就被京东方在2011年10月就转让给了北京工业投资和昊华能源。前者付出27亿元代价获得60%的股份,后者付出9亿元代价获得20%的股份,京东方由此套现36亿元。

在中国企业扩张历史上,京东方堪称最会争取政策扶持的企业之一。以京东方在合肥的产能扩张为例,据记者了解,京东方合肥6代线项目于2009年4月开工,总投资额为175亿元,其中,合肥市政府及其政府投资平台出资30亿元参与了定向增发;到2012年8月,京东方决定追加285亿元在合肥上马8.5代线,该项目通过合肥鑫晟光电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建设、运营平台,该项目公司注册资金170亿元,其中,100亿元是由合肥市政府和巢湖投资公司筹集的,剩下的70亿元由京东方自筹解决。

此外,在京东方2010年上马的北京8.5代线项目中,投资总额达到280亿元,北京市下属的投资平台不仅直接对项目公司投入了85亿元,还以40多亿元参与了定向增发。在京东方重庆8.5代线项目中,类似的情况也出现过。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的面板项目,土地基本是成都市白送的。光成都一期项目的240亩土地就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样的地皮在开发商手里估价至少30亿。

借鸡下蛋背后,业内将京东方的扩张模式称为高融资、高亏损、高补贴模式。数据显示,在融资方面,京东方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五个年份分别融资19亿元、23亿元、120亿元、90亿元、460亿元,总额超过700亿元;在补贴方面,京东方自2007年至2014年上半年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56亿元;而在亏损方面,上市14年来京东方共计亏损了75.32亿元。(京东方捆绑政府模式遭质疑项目换煤炭36亿脱困中国经营报 2015-03-07)

腾讯财经观察2013年1月28日发表观察报告,京东方的主营业务连年亏损,京东方A自2001年-2011年一共获得政府补贴将近17亿,其中2009年获得补贴近7亿元。正是有了巨额财政补贴才使得京东方能够隔年扭亏,使自己不被戴上“ST”的帽子。

盈利前景不好还大手笔“烧钱”扩产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京东方已陷入了恶性投入产出怪圈:扩大再生产-融资-亏损-扩大再生产 来源:兴业证券、公司公告

最后发出警告,京东方所在的液晶面板行业如果继续大手笔“烧钱”,在全国各地大上项目,如果未来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降低或者地方政府补贴减少,那么尚德的今天很可能将是京东方的明天,中国几千亿液晶面板行业将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京东方烧钱背后的政商逻辑腾讯财经观察2013年1月28日)

京东方不获投资者青睐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京东方身上,目前还很难看到能依靠自身经营获得盈利的希望。

目前显示领域现状:三星显示全球垄断型中小尺寸OLED面板制造商。LG显示为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垄断企业。京东方为全球最大液晶面板产品供应商,正努力切入OLED显示面板制造领域,已有多条中小尺寸OLED面板产线投入试产、量产。(京东方卖OLED显示屏给三星!这笔账怎么算2018-10-10中关村在线杜钢)

这样分布的结果是我们市面上所见到的高端机型几乎用的都是三星的AMOLED屏幕,像Iphone就是这样,三星仍然是目前为止全球技术最强的屏幕制造商。目前的最强屏幕技术仍然掌握在三星手中。低端一点的机型都会用上天马屏,仅有部分低中端机型使用的是京东方的屏幕。

京东方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电视屏幕、笔记本屏幕和平板屏幕,对于技术要求更高的手机屏幕,京东方仍无法和三星、LG等相抗衡。京东方在液晶面板上是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是液晶面板一方面处于被替代的边缘,另一方面全球尤其是国内厂商产能爆发,在可见的未来,液晶面板价格将持续下跌,群智咨询的总经理李亚琴表示,2018年对全球显示面板产业是过去5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大尺寸面板均价下跌幅度超过20%,部分产品均价刷新历史新低,面板产业产值和利润双双下滑。

展望未来,京东方的业绩仍然承压。因为从2018年第一至第四季看,随着新产线的投产和产能爬坡,京东方的营收2018年逐季增加,但是随着面板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滑,使京东方的净利润2018年逐季减少,2018年第四季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还出现了亏损。

京东方如果只是靠液晶面板的话恐怕很难持续获得丰厚的利润。当前OLED已逐渐在智能手机行业取代液晶面板,或许还要两三年左右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就将超过液晶面板。在电视面板行业,OLED和QLED的占比都在上升,液晶面板虽然当前占比高达九成以上,但是在高端电视市场,OLED和QLED的占比都已超过五成,未来随着这些面板的产能提升,将逐渐往中低端普及。

CINNOResearch的调查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机面板出货19.1亿片,同比下降4.4%。其中AMOELD面板出货4.4亿片,同比增长3.4%,占据全球智能机面板的23.2%。CINNOResearch认为,硬性AMOLED全面屏面板将继续从高端到中端,中端到中低端方向渗透,柔性AMOLED全面屏面板将会被更多的高端旗舰机型所采用。

在更先进的microLED面板技术上,京东方落后三星和中国台湾的面板企业更多。三星已做出第一款microLED电视,不过这些microLED电视主要用于高价值的商业市场,估计还要数年才能真正商用。

先前已有众多媒体报道,京东方将成为苹果第三大柔性OLED面板供应商。此前,三星、LGD已经成为苹果主要柔性屏面板供应商,为了保证产量充足、降低成本以及供应商的多样性,苹果公司选择京东方作为其第三大柔性屏供应商,其柔性OLED屏幕将提交至苹果进行严格的质量认证流程,不过截至目前,这一流程尚未走完。(18个交易日涨幅逾七成两国资拟减持京东方A2019年03月06日07:01:34证券时报)

重压之下,京东方也开始了艰难转型。

在2018年-11月8日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正式指出,京东方的最新定位是“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并且将公司的组织架构整合为端口器件、智慧物联和智慧医工三大事业部。


解密京东方:大手笔花钱终获世界第一,却快要过时了


其实在两年前,京东方就提出了“开放两端,芯屏器和”的物联网战略,通过与上千家厂商的合作,为用户带来了有着优质体验的物联网服务。

在3月25日公布的2018年年报中,京东方声称,新兴业务的收入增幅明显快于显示面板业务。其中,端口器件板块去年收入866.9亿元,占比89.27%,同比增长仅1.81%;智慧物联板块去年收入175亿元,占比18%,同比增长12%;智慧医工板块去年收入11.5亿元,占比1.19%,同比增长12.5%。

这里智慧物联与智慧医工板块占比为17.7%,的确呈上升趋势,但由于是开创性产业,其盈利恐怕很难谈得上,只能靠本已衰微的端口器板块去补,这只能使本已极其难看的净利润状况雪上加霜。

与三星结盟谋求出路?

2018年5月8日,多家媒体转述来自韩媒《ETNEWS》援引行业人士的消息称,中国最大的显示面板厂商京东方正寻求为三星电子供应商OLED面板。

中国企业要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显示企业三星贡献电视面板,很多人看到消息后首先的反应是,有没有搞错。但这一消息双方都没有否认。但随后的进一步报道让人们狂热的心开始冷却下来,消息还称,京东方提供的面板售价要比成本低60%,以换取三星技术上的支持,从而改善京东方面板良率问题。

关于良品率问题,早在2015年,南方都市报就发出京东方迈出“亏损泥潭”却陷良品率低困境的报道。而这次人们说的最多的是价格,京东方现在以低于成本价格60%向三星长期供应大型LCD面板。

为此有人说,京东方这种国家重点扶植企业中短期内基本都靠政府各项补贴、银行债务豁免、税务减免、官方牵头基金注资等维持账面现金流和利润的,这些优惠政策足以在财务报表上使京东方实现盈利。因此,京东方就算只用成本价的40%向三星供应LCD面板,京东方一样可以维持良好的财务基本面。但以低于成本60%的巨大代价来换取对方提升良品率的技术,这无论如何也很难说得通。所以最根本的原因肯定不在于此。

首先京东方和三星的面板产品之间没有竞争重合面,甚至还可以说是市场互补,因为京东方和三星的主要面板产品并不针对同一个细分市场。三星已经逐渐淘汰传统的LCD液晶生产线,液晶LCD部分只保留少量的高品质生产线,三星显示的主要产能集中在新一代的AMOLED面板、QLED面板,研发新方面主要集中在Mini-LED、Micro-LED面板。

就目前来说,三星在面板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是LG的OLED面板,双方各有所长,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三星占优,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LG强于三星。在Micro-LED细分方向,目前三星最明显的对手还是苹果公司扶植的一大票Mirco-LED联盟。

夏普产品中的相对高端部分与三星产品中的相对低端部分构成竞争关系,相对低端部分与京东方产品中的相对高端部分构成竞争关系。郭台铭的台湾鸿海入主夏普后,在以退守中低端、打性价比战作为主要策略并最终让夏普重回盈利的同时,也使得夏普和三星面板的竞争面越来越小,而与京东方的竞争面却在扩大。此外,台湾的友达、日本的JDI、台湾群创等也与此类似。

也就是说,三星和京东方有共同的敌人,两者结盟可以对台湾日本等中低端面板厂商形成两面夹击。

另外,三星还是下游终端电视品牌商,在选择面板时,三星显示的OLED面板虽然品质优异,但价格较高;京东方的OLED面板虽然成色不足,但是价格实惠,并且大批量采购还可有相当浮动空间可资利用。同时三星电子的智能手表用OLED面板需求虽然也是有价值的订单,但是远不及手机、车载显示屏等产品利润可观,且自家兄弟很难有议价空间。不如腾出产能主攻利润更佳的智能手机、车机等市场空间。(京东方卖OLED显示屏给三星!这笔账怎么算2018-10-10中关村在线杜钢)

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京东方和三星开始走到一起,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双方的对手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首先,三星现在把大型低端面板订单从夏普、友达撤出,转向京东方,如果京东方的液晶面板良率、响应速度、寿命等各方面指标逐渐提升,三星未来可能会把夏普、友达的全部订单都撤出,转向京东方。夏普、友达等面板厂商压力更大。

其次三星可以获得足够廉价的面板(毕竟是京东方获得巨额补贴的结果),那么三星的下游电视产品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将大幅减少,从而在电视市场中增加价格竞争力或者利润率。

而从京东方这边讲,京东方大部分产能都集中在中低端传统液晶LCD面板,在外面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JDI(JDI的产能主要是中小尺寸面板)、台湾友达、夏普的中低端产能。尽管付出降利60%的巨大成本,竞争对手收缩乃至消失的结果就是京东方的市场占有率扩大,最期望的后果是,争取在低端领域形成形式乃至事实上的垄断,那样就不但将大大抵消前期付出的巨额成本,还有可能迎来事业上的有一个春天。

另外京东方客户群中缺乏三星、苹果这样的顶尖企业,难以为品质证明,切入三星Galaxy品牌供应链的价值不言而喻。而且三星电子每月30万-100万的智能手表订单,对于京东方OLED面板制造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出海口。

三星和京东方形成供应互补体系后,京东方在大型面板上的对手——夏普、友达、群创、JDI也会受到冲击。夏普、友达、群创、JDI受到创伤,也是间接利好三星。(京东方“贱卖”电视面板给三星:欲开辟海外业务本文来源于中关村在线 2018-05-08)

金融危机后期的液晶周期低谷给大陆面板厂商提供了追赶机会。京东方是后金融危机阶段面板产业向大陆产能转移趋势的最大受益者。至此有人说京东方此番与三星结盟,以如此巨额利润来换取三星的技术是假,借此打压日本台湾同类企业是真,对此去年谣传联想在技术会议上没投华为,成了舆论公开讨伐的卖国行为,而京东方廉价卖给三星都则被舆论说成了为国为民,舆论当然由于其独特的利益导向有取舍,其实两者实情都不像人们知道的那样简单。

其实,京东方此举是在目前特定行业形势下合理的选择。现在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在付出如此大代价的前提下,京东方究竟能不能形成事实上的竞争性垄断?

京东方此举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当年韩国企业在这方面与日本企业大战的例子。作为一个极端烧钱的产业,在亚洲金融危机当口,液晶面板价格甚至低于成本,日本企业纷纷缩减投资,而三星和LG却采取了反周期投资,果断投入数十亿美元加大投入,迫使日本人没有胆量贸然跟进,三星的液晶产业从1990年到1997年连续7年亏损,LG的液晶业务则亏损了8年,每年亏损5300万美元,直到1998年才迎来韩国企业真正的转折点。而韩国人这样的勇气却是来自于三星、LG这些巨型企业强大的筹资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如果光就这点而言,拥有国家重器之名的京东方与敞开怀抱迎接的地方政府自是豪不逊色,而其背后广阔的中国市场则是韩企所远远不具备的。今天与之竞争的日本与台湾岛内企业也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资金筹措能力与广阔的市场来消化。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京东方此举就一定能达到意想中的目的呢?仍然不乐观。

首先京东方即使通过与三星结盟在提高良品率与市场的前提下,压缩岛内日本同类企业市场,理想的结果是最后将其逐出、挤垮。但京东方由此就能获得这一领域的事实垄断吗?要知道,它的竞争对手还有国内已经成型的华星光电与深圳天马,它们都有着地方政府的巨型补助,尤其是华星光电,还有与之紧密相连的下游电视厂商供其最大舒展。要将其击垮,谈何容易。

最令人关注的还不在此。京东方进入与日本岛内企业的竞争,和当时三星LG与日本企业的竞争还不完全相同。当时日韩竞争的是当时消费市场最主流也是最有潜力的液晶产品,击垮日本同行后,当时有媒体报道“韩国就此开始掌握具有开创新时代玻璃基板规格的能力”,而今天京东方与日本岛内企业竞争的仍是面板行业的低端,都属于行将淘汰的堪称夕阳产业,高端包括被看好的未来的柔性产品都还牢牢控制在三星LG手里,人们担心的是,花了如此代价,并最终获得了市场支配权,结果却要过时了。


作者|刘工昌

(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