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石匠(民间故事)

今人比车,古人比马;今人房子比平方米,古人宅院比拴马桩。

拴马桩,拴马的石柱。拴马桩位于院子大门两边,是脸面之脸面。拴马桩多,马多客多日子好。胭粉脸上搽,钱往桩上花,拴马桩还讲究雕琢。传说,母猴经血能防马瘟,拴马桩顶头上多雕猴子——弼马温即避马瘟。按人的审美,猴挺难看的。可是猴儿活泼,活泼就可爱。活泼胜过美丽,于是人人喜爱猴子。



小闷儿比猴稍高那年,以刻石富裕闻名的小闷儿爹,一手抚小闷儿细细黄黄的头顶毛,一手抚拴马桩顶头的蹲猢狲,问:“这东西,像不像真的?”

小闷儿一蹿高:“像!”

爹就把小闷儿抱到石猴上,还撒了手。小闷儿爹左看右看,笑着说:“这不算最好的。听说,有人雕出过猴上猴——大猴后背个玩耍的小猴崽。”

小闷儿拍手跳:“好玩,好玩!”一闪掉了下来,落在爹手上。

多年后,以刻石富裕闻名的小闷儿爹死了,临死遗言:“用过的凿、锤、錾,全跟着走,装进棺材。”

爹的用意是不许后代再出石匠。小闷儿爹留下的是远见,不久,汽车取代马车,电磨取代石磨,石匠成了废人。可是,猴上猴的故事,在小闷儿心上凿下了印记,他大了,他费劲地置下大凿二凿掏耳凿、小锤大锤绣花锤、方錾扁錾梅花錾,干起了石匠。

闷石匠已是多余的人,更可怕的是,实行了火葬,墓碑也不用了。闷石匠穷,不但穷而且很穷,穷上穷,穷压穷,穷摞穷。穷是穷,闷石匠还是石匠。石头块子把闷石匠磨成了老闷子,道道深纹刻上脸,连鼻梁骨都有褶子。

一条青石,滑溜,光亮,老闷子天天拿手指头摸它。最后,他在青石上凿出了云纹框,勾出了通草边,在青石顶上,凿出了一只嬉皮笑脸的猴子。

这天晚上,有人大叫:“镇里进了猴子,正蹲老闷子门口吃东西。”众人打手电一照,嗐,老闷子雕的石猴!

收藏热了,艺术可玩了。有人出了价钱,老闷子卖了拴马桩,得了钱又购得一条更好的青石条。

老闷子说:“成败最后一回,我软了,石头更硬了,打不动了。”

刮风下锤,下雨打凿,有劲儿多打,生病少打,凿出猴腿是过节,凿出猴头是过大年。大猴完成,小猴还差两只眼睛。老闷子怎么也不敢下家伙了,怎么也想象不出一双令他满意的眼睛。

听说,意大利有个庞贝城,轰隆一响,火山灰将一城人全定了身,其中就有个举锤石匠。

老闷子正在端详石猴,轰隆一响,房塌墙倒,埋没了老闷子。——地震了。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发现石猴从水泥砖堆中支出。灾难也灭不了好奇心,男孩爬上砖堆去看石猴,他发现了老闷子,就大呼大叫喊来了人。

坏在拴马桩——石条压死了老闷子的双腿。幸也靠拴马桩——石条支出的空间,保了人的命。抢救者看明白了,只要将石条弄折,老人就得救了。这不难。正要用工具,孔隙内的老闷子喊:“别动,别动我的猴儿!”

“猴儿?哪来的猴儿?”

男孩子指着条石顶上喊:“这儿!”

这是救命,余震说来就来。可是,老闷子就是喊,就是不让动拴马桩。抢救者只能舍下老闷子去联系机械救援,并让男孩子守准位置,不能让老人睡过去,一睡就醒不过来了。

男孩子探缝看老闷子,老闷子说:“孩儿呀,找家人去,甭在我老头子这儿。”

男孩子说:“我不!我得守着你。我有任务。”

老闷子说:“孩儿,去,去,找家人去,甭管我老头子。”

男孩子说:“我不!我得守着你。我是有任务的人。”

老闷子说:“你靠近点儿,让我看看。”

男孩子搬开一块水泥,凑近了脸。

老闷子说:“你摸摸小石猴脑袋,看伤没伤。”

“没坏,没坏,好玩,好玩——像真的。”

老闷子嘻嘻笑上了。

男孩子:“你笑啥?爷爷你咋还能笑呢?”

老闷子说:“你也笑笑,眨眨眼睛给我看。”

男孩子一笑,老闷子笑得更欢了。

因为笑,老闷子没有睡过去;因为小石猴,一老一少说了许多话。

救援队来了,大型机械到了,老闷子得救了。可是,由于压的时间太长,老闷子双腿黑了,坏死了,截肢了。

没有腿的老闷子,雕成了小石猴的眼睛。人人说像,像真的。男孩子拿手抚摸小石猴,有人说:“哎!咦!那眼睛,像这孩子的眼睛,真像,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