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是如何劃代的?

頭髮總也長不長


殲-20鎮樓,妥妥的五代機。在兩三年前無論是網絡還是各種其他媒體,對F-22、殲-20和蘇-57到底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眾說紛紜,這主要是之前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大航空強國沒有統一標準,俄羅斯拋出了“五代機說”,而美國提出的確是“四代機說”。按照他們各自不同的標準,美國稱自己的F-22為四代機,而俄羅斯則說蘇-57是五代機,這就讓各路媒體莫衷一是,“傻傻分不清楚”。

實際上為戰鬥機劃代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而之前美俄各自的劃代標準也都沒有問題(都是根據自身情況劃分的),但是總感覺美國的四代機比俄羅斯五代矮了一頭,似乎俄羅斯在文字上佔了上風,也讓不清楚內情的群眾以為俄羅斯領先美國一代。

其實每一代戰鬥機都是航空科技進步和軍事作戰需求的產物,理論上來說每一代戰鬥機都理應比上一代戰機有質的飛躍,所以一開始美國的“四代機說”還是比較靠譜的。實際上早在2007年時,美國空軍官員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管在接受採訪時,都開始不約而同的將F-22和F-35稱之為五代機,這一說法的突然出現,引起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這算是從官方上承認了“五代機”說。

為了證明美國新提出的“五代機說”理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特別聘請“前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館長”沃爾特·博伊恩撰寫了《代溝》一文,為美國新“五代機說”正名:該文回顧並總結了人類進入噴氣時代六十餘年來,戰鬥機發展的歷程,同時也明確地闡述了美國人對於戰鬥機劃代的新觀點,那就是將美國的四代機(如F-22)上升為五代機,將原來的“三代半”戰機合併入四代機。總體來說,到此時此刻從美國軍界、軍火商和理論界統一認可了五代機的說法。

按照美國人的新“五代機”劃分方法,第一代噴氣式戰機屬於試驗型、開創性的飛機,如德國He280、Me262和英國“流星”戰機等;第二代噴氣式戰機,主要特點是亞音速和後掠翼等,代表作是蘇聯米格-15和美國F-86;第三代噴氣式戰機意味著超音速時代的來臨,如美國F-100、蘇聯米格-19、法國幻影III、瑞典“龍”式等;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則更加註重高機動性能,如F-16、F-15、蘇-27等;第五代噴氣式戰鬥機基本上就F-22、F-35、殲-20這些了,典型性能就是低可探測性,至於常說的五代機標準4S,這個說法儼然是“以訛傳訛”,先看看蘇-57滿足不滿足4S標準?


衛青點兵


關於戰鬥機的分代,大家要明白個基本點:戰鬥機的代,是媒體分的,不是軍隊分的。

給戰鬥機劃出幾個代,是出自媒體。只不過最早美國的媒體把戰機劃分到了第四代,俄國的媒體把戰機劃分到了第五代。而現在大家也都接受了五代機的說法。至於各國軍隊的內部,則都沒有這個幾代機的概念。

所以,大家實在沒必要硬要用所謂的隱身、超機動、超巡、超信息,4S去對比戰機,因為這個標準本身就是:業餘。

部隊開發戰機,它有自己的一套指標、數據,不可能被媒體牽著鼻子走。是部隊開發出新戰機,然後媒體在新戰機的身上總結出4S,不是媒體提出了4S,然後部隊按照4S的標準去建造戰機。本末不要倒置。

國家之間的科技水平不同、資源不同、地理環境不同、對於戰爭的理解不同、軍隊結構不同、戰法不同、局面不同......所以造出來的戰機是肯定有區別的。造出適合自己的戰機就OK了,完全沒必要跟別人的東西去對比參數。

就像F22,它就是為了歐洲戰場準備的,並不適合中國的環境,腿短。適合中國的,就是體積很大的殲20,因為我們的國境線長、海岸線長,小飛機根本無法滿足長時間巡邏的任務要求。

美軍最先認識到隱身的重要性,開發了F117、B2、F22、F35一系列的隱身機。但如果其他國家的空軍有自己的實驗數據,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其他因素比隱身重要,譬如:速度。它也完全開發出一款不隱身的戰機,然後速度達到5馬赫。是不是也是新一代戰機?如果它認為電子戰能力比隱身重要,也完全可以走咆哮者電子戰機的路線......這都可以,在部隊內部,完全不可能先用4S把自己限制死。

美國戰機隱身,中國戰機也隱身,這只不過是達成了共識而已。如果當初沒有達成共識,各走各的路也完全沒毛病。

所以大家也沒必要矯情人家戰鬥機如何如何,咱們戰鬥機如何如何。我覺得雷達重要,你覺得發動機重要。我覺得飛的遠重要,你覺得飛的快重要。我覺得隱身夠用就行,你覺得必須隱到極致......理解不同,問題是我不可能被你牽著鼻子走,對不對?

還是我上面那句話,戰鬥機分代,本身就是業餘愛好,再較真就沒意義了。

當然,把戰鬥機分代,確實比較方便咱們這也業餘愛好者娛樂,我下面還是簡單給大家排列一下:

第一代,指的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戰機,如美國的F80、F86和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還有中國的殲5。這時候的戰鬥機就能超音速了。

第二代,指的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戰機,如美國的F100、F104,蘇聯的米格21,英國的閃電,法國的幻影3、幻影F1和中國的殲7。這代飛機追求的是高空高速,可以達到2倍音速,飛20000米的高度。

第三代,指的是20世紀六十年代末誕生的戰機,如美國的F4,蘇聯的米格25,法國的幻影5和超級軍旗。這代戰機開始配備雷達,能發射導彈。

第四代,指的是20世紀七十年代以後誕生的戰機,一直到現在。這品種就豐富了:F14、F15、F16、F18、蘇27、米格29、蘇30、蘇35、殲10、殲11、陣風、颱風、幻影2000......

第五代,就是咱們現在談的最熱的隱身機。主要有F22、F35和殲20。俄羅斯的蘇57沒有未來,俄軍已經表示買這幾架玩玩就算了。而一談隱身機,就免不了有人跟我提F22。其實關於F22大家要注意一點,它最早服役的一架到現在已經14年,即便是最新的一架也已經服役8年。明白我的意思嗎?10年之內,它就得開始張羅退役的問題了。F22不升級,直接停產。這是一款夕陽戰機!早期服役的已經要面臨掉漆丟零件的問題了。而且它也只有180架。

今天早上還有人給我留言說F22是戰鬥機,F35是攻擊機,它倆搭配。那都是哪百年的老黃曆了?弟弟!F35就是戰鬥機,它在演習中,對四代機就是一邊倒的屠殺。當然,它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也很強。這是一款萬能戰機。F22十年以後退役,按照上面的邏輯,美國到時候就沒戰鬥機了,全是攻擊機,那不是笑話嘛。

美軍的空戰,已經全指望著F35,而且總共預計裝備2400架。

關於戰鬥機分代,大家要注意兩個細節:1這指的是噴氣機。2指的是戰鬥機。

F117算幾代機?它幾代都不算。因為它是攻擊機。B2算幾代機?它也幾代都不算,因為它是轟炸機。但F35是五代機,這是沒爭議的。什麼意思?它就是戰鬥機。只不過更全能而已。

所以說,10年以後的天空,就是由F35和殲20來再加上無人機來統治。F22已經是土埋半截了。嚴格的講,五代機就3款。而從現在開始,真正有實用價值的只有2款。

大家現在要把注意力從180架已過中年的F22的身上轉移到2400架嶄新的F35身上。而且算上美國盟友,F35的總產量會達到6000架。F35是一個聰明的胖子,它的空戰能力只比F22強。是不是還惦記F22的機動能力呢?都什麼年代了?是不是該考慮人工智能對空戰的影響了?

這兩天F35又放出個大招:可以跟無人機聯網作戰。這個能力也是F22不具備的。F22為了隱身,不能和其他任何機型進行互聯,這明顯已經落後太多了。F22服役已經十多年,但技術凍結,已經20年了。這20年來,科技進步多少,心裡沒個數嗎?

可別再相信什麼F22和F35高低搭配,F22負責空戰,F35負責對地攻擊這些老梗了。美軍對F22早就放棄治療了,它未來全寄託在F35身上,包括:空戰。而F35跟預警機、無人機聯網,加上它自身的隱身、雷達和信息處理能力,它的作戰效能絕對要超過單打獨鬥的F22。

*但是,我上面說的幾代機,是俄羅斯的媒體分的!

按照美國媒體的標準,戰機到現在只分四代。它是把俄標的二代機和三代機合併到了一起。所以現在一提戰機是第幾代,就容易亂套。殲20,一會說是四代,一會又變成了五代。殲20、F35、F22到底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答案就是:都行。你一篇文章裡自己別說亂套了,就可以了。

戰鬥機分代是美國媒體最先提出來的,但現在接受俄標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所以現在說殲20是五代機還是主流。我個人也認為俄標更準確一些,畢竟F4這類的戰機安上雷達、能發射空對空導彈,肯定是劃時代的進步,是標誌性的特徵。把這批戰機單獨劃出來,還是應該的。


銳視覺何老師


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開始,人類進入了航空時代。

早期的飛機都是螺旋槳飛機,一戰和二戰飛機都有參戰,一戰的時候飛機的作用很小,有時敵對雙方的飛行員在空中相遇,還相互揮手打招呼…

二戰就不用說了,飛機的作用不言而喻。到了二戰末期,德國已經研製出噴氣式飛機了!

二戰以後,在朝鮮戰場上,米格15和F84/F86的較量,正式拉開了噴氣時代的大幕!

這也是第一代的噴氣式戰鬥機!你沒看錯!這是第一代的噴氣式戰鬥機!是亞音速的!每一代的劃分,在性能上都要有一個質的提高!

然後,就是以美式的F4,蘇式的米格21為代表的噴氣戰鬥機。這代噴氣式戰鬥機的特點就是速度能達到音速的兩倍!這一代的噴氣式戰鬥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戰鬥機提高了最大速度在空戰中並不能獲得優勢!

於是,出現了強調亞音速機動性的第三代!以美式的F16為代表!另外,蘇聯把米格23等稱為第三代,因為米格23比它的前輩米格21在性能上並沒有質的提高,所以西方並不認可。而後面的蘇27,米格29被蘇俄稱為第四代,其實,這兩種飛機性能和美式的F16/F15大體相當,按西方的標準就是三代機!

然後,就是第四代了,以美式的F22為代表,F22的四個標誌性能就是四代機的標準!

其中,“超音速巡航”而不是“超音速飛行”!F22因為整機推重比在1.1左右,所以不開加力能以低超音速(大約是1.4馬赫)巡航20分鐘以上!

而二代機,三代機做超音速飛行時間只有2分鐘左右!

以上就是噴氣式飛機的劃分了。


永l喜歡兵器和攝影


首先確定劃代是指噴氣式以空戰為主的戰鬥機。不包括預警機,轟炸機,強擊機。一代機的特徵為:超音速飛行,具備初級的火控系統和攻擊瞄具,仍以機炮作為主要武器,一代機的美國的F86“佩刀”戰鬥機以及超佩刀總之朝鮮戰爭的那一批;二代機特徵為:兩倍音速飛行,進入空空導彈時代,擁有包括火控雷達在內的較為完善的航電系統,包括F-104“星戰士”和F-4“鬼怪”認為速度就是一切最典型的就是星戰士機翼切蘋果的梗;三代機主要特徵是:應用電傳系統、氣動佈局設計更為成熟、擁有超視距打擊能力、動力系統進入渦扇時代、機體制造開始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代表是F14/15/16/18等,這個科技樹主要強調了機動性。四代機標準也就是美國空軍提出的“4S”,即超機動、超隱身、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打擊,除此之外強大的信息作戰能力也是必備條件,典型代表是F-22和F-35戰鬥機。俄熊要比鷹醬多一代,目前共分為五代戰機。第一代為戰後早期的亞音速戰機和跨音速戰機,包括從米格-15和米格-19這兩個典型就是朝鮮戰爭和鷹醬捉對廝殺的那一批。二代機則是以米格-21、蘇-7等為代表的兩倍音速戰機,特點是使用導彈為主武器,有基礎的雷達航電系統,我國仿製的殲7還出口給美國。三代機則以米格-23作為代表,蘇聯人認為這是從簡單到複雜的跨越,米格-23代表著蘇制戰機進入複雜火控、多用途拓展的階段這種手動變後掠翼也就大熊自己當回事其實也和F111一樣。熊熊四代機的標準與鷹醬三代基本一致,如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俄標五代機的標準美四代相同蘇57。注意這裡沒包括以高空截擊為主的戰鬥機比如米格25狐蝠,米格31超狐蝠。因為這兩個奇葩實在沒法計算到哪一代。雖然科技樹點歪了但是確實很厲害。


夕惕若厲23


以動力輸出為標準可分:第一代螺旋槳時代(第一階段雙翼螺旋槳飛機,第二階段戰鬥機:單翼螺旋槳飛機(代表野馬));第二代噴氣時代(初代噴氣式戰鬥機~亞音速(代表米格15,F84,F86,殲5),第二代戰鬥機~超音速(米格21,米格25,F4,F5,殲7),第三代戰鬥機~能量機動革命(美製F15、F16、F14、F18,蘇制米格29、蘇27、蘇30,中國殲10、殲15、殲16,歐制幻影,陣風等),第四代戰鬥機~4S標準(F22、F35、蘇57、殲20、殲31)


紫色妖狼


第一代螺旋槳,第二代噴氣發動機

第三代噴氣加雷達加制導作戰。第四噴氣加隱身➕相控陣雷達➕超機動➕武器內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