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山——泰山

泰山安,四海皆安。天地渺茫,山林寂靜,大美無言,每位親臨泰山的人都會感覺到它蒼茫磅礴的氣勢。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並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餘千米,盤臥426平方千米,其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文丨朱七七)

帝王之山——泰山

天下名山無數,為何泰山能有這樣的氣勢,其名氣就如同山中“帝王”一般讓人膜拜呢?

這還得從古代帝王的封禪說起。封禪,是中國古代極其重要也極為古老的一種最高祭祀儀式。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從而泰山石自古就有了吉祥如意、富貴長壽、鎮宅壓邪的特殊寓意,是中國最具靈氣的石頭之一。

除了歷代帝王的“捧場”,泰山的名氣還與文人墨客的登臨、頌揚緊密相連。孔子曾這樣發過感慨: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司馬遷也講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雖然關於泰山的詩文浩如煙海,但我感到最著名的和膾炙人口的當屬杜甫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尤其是它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可謂千古絕唱,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感慨和思索。據歷史記載,杜甫曾多次來山東遊歷。為什麼呢?

公元736年 (唐開元二十四年),25歲的杜甫在齊魯大地遊歷,當時杜甫的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擔任司馬,他來山東是為了探望老爸。作為“官二代”的杜甫,其實也十分喜歡遊覽祖國大好山河。況且在唐代,文藝青年們都十分重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詩仙”李白自不用多說,就是放在今天,他也是“資深驢友”。所以就算是給人感覺苦哈哈的“詩聖”杜甫,在青年時期也曾遊歷了吳越、齊趙等地。故此次來到齊魯大地,他也少不了登山望遠,飽覽山東的山山水水。

帝王之山——泰山

在唐天寶三年秋,知識青年杜甫和詩壇大佬李白、邊塞詩人高適在河南洛陽相識,隨後,結伴到河南東部和山東遊歷,而杜甫的另一個好友蘇源明恰好是在泰山讀書,所以杜甫這次到山東來,還順帶和好友相聚,執酒言歡。不過這蘇源明讀書的地方有些特殊,在哪裡呢?據說就是在泰山山頂上。所以文弱書生杜甫,想與好友見一面也著實不易,必須得有耐力和毅力才行。試想當他氣喘吁吁地登到山頂,放眼遠望,只見潔白的雲朵,綿延的群山,都似遠似近地匍匐在腳下,那一刻或許恰巧就是“一覽眾山小”的氣魄撞開了心門。

其實,杜甫遊山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孔孟之鄉的文化吸引。唐開元二十七年,杜甫在山東時,正是唐王朝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大大提高孔子地位的時候,這難道是巧合?其實不是。據統計,從唐開元二十四年到二十八年,從天寶三年至四年,杜甫前後共有七年的時間在山東一帶遊歷,山東風物給他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望嶽》,他還寫了《登兗州城樓》、《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等。從此,也才有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說法。

關於泰山的詩歌有這麼多,為什麼偏偏《望嶽》千古流芳、婦孺皆知呢?這還要說《望嶽》和其它詩相比有自己特殊之處。

我們知道,泰山神仙鬼魂之說,古已有之。因此,杜甫以前的詩人,包括和杜甫同時代的李白在內,在他們寫的泰山詩中,都帶有濃厚的遊仙成分。只有杜甫的《望嶽》詩是把泰山從鬼神、神仙、封禪的迷霧中解放出來的一個標誌,是泰山風景詩的開創性作品。只有他才第一次洗盡了歷史的沉澱,還了泰山自然美的本色。泰山雄偉壯麗,博大幽深,從此泰山是大自然的寵兒,天地間的偉大構造!

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五嶽之首”的泰山,依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泰山的風景同樣還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帝王之山——泰山

時至今日,遍地都是景區,但登泰山依然是我們旅行目的地中重要的一個。因為它在眾人心中除了遺留的神聖感之外,還有瑰麗的風景奇觀——泰山四大奇觀。

第一大奇觀就是泰山日出。那種壯觀而動人心絃的感覺,也正是“天下第一山”——泰山的重要標誌。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像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歎為觀止。這岱頂觀日的奇觀,歷來為遊人所向往,也使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高歌。

第二大奇觀是泰山佛光。每當雲霧瀰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而視,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恰似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故得名“佛光”。這種景象需要緣分才能碰到,可遇不可求。

第三大奇觀是雲海玉盤。夏天,雨後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溼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岱頂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近處遊人騰雲駕霧,彷彿來到了天外,過了一把神仙的癮。

第四大奇觀是晚霞夕照。這種景象亦是美的醉人。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燦的亮邊,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

如果你有一顆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的心,那泰山始終是繞不過的那座高山,等你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