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的價值觀——文化與情感

@這裡是瑞典 Followlocalsweden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你知道瑞典有一個相當生動的暱稱嗎?

有時,瑞典會被稱為“知足之地”,因為在瑞典,Lagom從根本上已經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像瑞典人一樣生活,意味著我們在生活的各方面接納了Lagom這一文化元素。說到磨鍊我們的情感,Lagom呈現的是不過度的適宜之態。

想要了解瑞典的靈魂,我們需要進一步審視Lagom這個詞。看看它是如何深深地滲透到瑞典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文化、時尚健康到事業、人際關係和社會的。

時光倒流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Lagom是怎樣產生的。它何時出現在文化之中,又何時開始滲透到瑞典人的思維當中。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17世紀早期,意為“法律”和“團隊”的“lag”一詞開始出現在瑞典語中。當時,“lag”的複數形式是“lagom”。沒有人能準確地說出Lagom進入瑞典人集體意識的確切時刻,但許多人都認為,Lagom紮根於社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生活在公元8世紀到11世紀的維京人。

自己的幸福由自己創造。

——瑞典諺語

瑞典語中“lagom”這個詞也被認為是短語“lagetom”的縮寫,該短語的字面意思是“圍繞著團隊”。關於Lagom的真正起源,人們普遍認為,它指的是作為一個團隊成員,佔有自己的公平份額。這一觀念是通過維京人一代代傳下來的。據說,人們經過一天的辛苦勞作之後,會圍坐在爐火邊用一個公用的牛角傳遞蜂蜜酒喝——一種由發酵的蜂蜜製成的酒精飲料。每個人適量飲酒,才能讓其他人得到公平的份額。任何不遵守這種行為準則的維京人,都會遭到團隊的懲罰。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此時,Lagom開始呈現不同的面貌——它代表著有節制,不太多、不太少、剛剛好。

瑞典歷史上基督教路德宗的價值觀,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Lagom中加入了清教徒的精神,表現出謙遜、和諧,併成為我們兄弟姐妹的社會守護者,確保每個人都得到公平和平等的待遇。

從歷史上來看,這種對公平和平等的追求,最終成了瑞典政治基因的核心。作為一個社會福利型國家,在這裡,適度、平等和通過公平的稅收分享財富,是以法律的形式強制執行的,並在公民中得到了進一步推廣。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瑞典集體主義思想是一種積極的意識,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在社群中生存,如何以不給他人帶來負面影響或不便的方式來生活。

著眼當下

如果你在瑞典的街頭問普通的瑞典人,在現代史中瑞典上一次參戰是什麼時候,他們會堅定地回答“從來沒有過”。

有著根植於平等和適度的文化根源,瑞典的國家行為準則是共識、中立和非對抗。人們常說,這種所謂的中立使瑞典能夠為世界輸送這麼多優秀的外交官和談判代表,從商人和人道主義者拉烏爾▪瓦倫堡,到瑞典外交官達格▪哈馬舍爾德。

20世紀40年代,拉烏爾▪瓦倫堡擔任布達佩斯的瑞典特使期間,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拉烏爾▪瓦倫堡(1912-1947)

達格▪哈馬舍爾德是20世紀50年代的聯合國秘書長,在停火談判途中不幸死於飛機失事。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達格▪哈馬舍爾德(1905-1961)

撇開中立不談,我們需要同心協力建設一個國家。我們對待彼此的態度,以及我們所居住的空間,都有助於塑造我們整體的生活品質。

每年,總部設在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社會進步促進會”(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基於如何解決社會需求這一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對國家進行排名,發佈全球社會進步指數(Social Progress Index, SPI),瑞典一直是生活質量指數較高的國家之一。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第一個衡量標準是,每個國家如何處理基本的人類需求,如醫療、衛生和住房問題。第二個衡量標準是,該國的幸福基礎有多麼堅實,涵蓋教育、技術和平均壽命。第三個衡量標準是,在這個社會中,對個人權利、選擇自由和寬容給予什麼樣的機會。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2018年全球社會進步指數

2018年,瑞典在解決基本的人類需求、獲取知識和信息以及環境質量等方面以

88.99分的成績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十一,較2017年下降3位,前五名中四個為北歐國家。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2018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這種平等的心態和共享的信念正是瑞典成為世界上男女最為平等的國家之一的原因。根據2018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從教育、政治、經濟和健康等方面來衡量性別平等,瑞典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冰島和挪威,遠遠高於丹麥

。Lagom的光輝品質——平等、公正和最優——已經幫助瑞典成為眾所周知的高生活水準的國家。

假如Lagom是瑞典人生活方式的基礎,那麼對於這個詞的能量,以及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採納它並從中獲益,還有一些需要探討的內容。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Lagom這個詞。

即使是在瑞典人之中。

瑞典諺語

寧願沉默也不要說壞話。

瑞典人的剋制

每個人對Lagom的衡量標準各不相同,有些人覺得Lagom的某些特質妨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這個詞的本意是在強化和充實人們的生活。

從適度中派生出來的中立、剋制和順從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過度的相當嚴峻的負擔。也因此,Lagom會扼殺創造力和野心。這種避免極端的行為讓我們處於自滿和平庸的快樂泡沫之中,永遠不去嘗試挑戰新的事物,不去經受檢驗,不去面對失敗和見證成長。

在基本層面上,我們將Lagom視為“過度”的對立面。因此,任何在群體環境中表現出不合時宜的姿態和情感,通常都會遭到沉默的反對。

這就是“瑞典人的沉默”。正如一句瑞典諺語說的那樣:寧願沉默也不要說壞話,要悄悄地勸誡人,而不要受到勸誡行為的傷害。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許多前來瑞典的遊客都會驚歎於這個國家的自然美景——從點綴著可愛紅色小屋的鬱鬱蔥蔥的鄉村,到驚人地跨越了14個島嶼的首都斯德哥爾摩。然而,談到在公共場所,比如在公共汽車、地鐵和街道上與陌生人交流時,許多遊客會對一些社會規則感到困惑不解。因為瑞典總讓人感覺到一種安靜的氣氛。這種氣氛常常被誤解為漠不關心或冷漠無情。假如我們最終接收到這種安靜的氛圍,可能會覺得是在針對自己。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在我們周圍編織寂靜之線的,正是Lagom。

與冷淡、冷漠或反社會的態度不同,Lagom試圖確保你要為鄰居著想。因此,作為一個外國人,你可能會渴望與當地人接觸、互動和被他們接受。但作為一個瑞典人,可能會從一個適度的心理空間為你著想,希望確保你有自己的空間,不會因為我的存在而給你帶來不便。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這就是瑞典人通常不喜歡與陌生人隨意閒聊,也不喜歡說些顯而易見的事情的原因,這也是許多新居民和遊客常常感受到文化衝突的原因。與朋友和陌生人之間的交談會出現長時間的沉默。對瑞典人而言,這種緘默通常是非常舒適的;而對陌生人來說,這可能是一種尷尬的折磨。

也許有人會抱怨很難與瑞典人建立融洽的關係。在瑞典文化中,在非語言交流上,沒有誇張的表達方式。對外國人來說,和瑞典人安靜地坐在一起,通常感覺就像和麵無表情的坐在一場高賭注的牌桌上。在瑞典的某些地區,比如北方,這一特點體現得更為明顯。

瑞典流行這樣一句諺語:與其開口說話消除一切疑慮,不如保持安靜,假裝無知。因為Lagom確保你只需要分享與目前情況相關的必要信息,閒聊常常會被誤解為“過度分享”。很少會有人無端地讚美,因為我們想要用行動說話——用行動來表達讚美。如果一個人做得太多或說得太多,可能會受到批評;如果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就可以避免遭受批評。

因此,沉默仍在繼續。

遇見詹代——Lagom的忌妒表親

過分的讚美是一種負擔。

瑞典諺語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每個人理解的Lagom都是不一樣的。Lagom的目標是達到最終的平衡以引導我們走向個人的滿足,實際上這一點可能會滋生怨恨,因為Lagom不能以相同的標準應用到每個人身上。

因此,在團隊環境中Lagom有一個黑暗的區域,它不僅要求我們大家保持一致,而且要求我們不能把個人的Lagom水平帶進群體之中。在任何事情上,我們都不能做得太多或太少,也不能不無意識地自認為比團隊中的其他人更為優秀。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阿克塞爾▪桑德摩斯

1933年,丹麥裔挪威小說家阿克塞爾▪桑德摩斯在其小說《難民迷影》(挪威語:En flyktning krysser sitt spor,英語:A Refugee Crosses His Tracks)中虛構了一個以自己的家鄉尼克賓(Nykøbing Mors)為原型的名叫詹代(Jante)的丹麥小鎮。在這個小鎮裡,虛構的城鎮居民要遵守十條被稱為“詹代法則”(英語:Jante Law或Law of Jante;丹麥語:Janteloven;挪威語:Janteloven或Jantelova;瑞典語:Jantelagen)的行為準則,群體心態受這些規則的制約: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1. 不要覺得你有什麼特別的。

2. 不要覺得你和我們一樣好。

3. 不要覺得你比我們聰明。

4. 別想著你比我們要優越。

5. 不要覺得你知道的比我們多。

6. 不要覺得你比我們更重要。

7. 不要覺得你特別擅長什麼事兒。

8. 別想取笑我們。

9. 不要以為有人會在意你。

10. 不要覺得你能教訓我們什麼。

在小說裡還有一個被視為“詹代法典”的第 11 條:不要以為我們對你一無所知

依據這套準則,做出超乎尋常的舉動、不循規蹈矩或是公然展示自己的個人抱負都是不妥的。任何違背這些法則的 Jante 鎮的居民都會引起其他人的懷疑和敵意,甚至被視為對集體所維持的和諧一致以及社會穩定的威脅。

詹代法則不是作家的發明創造,而是對丹麥強調集體而打壓個人成就的小農傳統的一種過於精準甚至略帶刻薄的概括。不僅丹麥人,詹代法則在丹麥之外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挪威人很熟悉它,在瑞典也對維繫社會常態起著重要作用。

從本質上說,“詹代法則”不僅反對個人的成功和成就,也阻礙了個人對集團團結的追求,扼殺了雄心壯志,熄滅了個人前進的動力。

因此,一種被稱為“瑞典人的嫉妒”的根深蒂固的嫉妒開始浮出水面,指向那些我們認為獲得成功的人,當然是根據我們個人對成功的Lagom式定義。

如果Lagom是一個體貼入微的兄弟,那麼詹代就是那個試圖把你推回自己位置上的憤世嫉俗的表親。對外國遊客來說,在分享個人成就之後,得到的卻是沉默或經過權衡之後的反應,他們往往會很難辨別,在這裡發揮作用的到底是Lagom還是詹代。

詹代將自己依附在Lagom之上,使事情變得更為複雜。這就是許多瑞典人拼命想擺脫這種刻板印象的原因。這也是你在國外遇到的瑞典人可能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原因。他們往往會在自己國家之外的群體、人際關係和情境下迅速擺脫Lagom的影響。此時的Lagom並非他們各自能達到的Lagom水平,而是在當前群體環境所需要的Lagom水平。這是由於Lagom更多的負面特質被詹代放大了。

但毫無疑問,一回到瑞典,這些人又會輕易地回到當地的行為準則之中。

作為指導我們過上最好生活的潛在指南,Lagom想讓我們暫時停下來,照顧好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瑞典人的价值观——文化与情感

如果我們在情感上以自我為中心,就能抵抗外部力量施加給我們的壓力,帶著自信進入不同的群體。我們就會進入一個知足的庇護所,在那裡,我們可以在一個群體中安靜而舒適地存在,不需要用空洞的話語填滿每一段沉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