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為什麼會痛?

寒門中人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骨癌痛是中晚期癌症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是一種機制複雜又獨特的慢性疼痛。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尤為重要。


骨轉移是癌症常見併發症之一,其中晚期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佔 70% 以上,乳腺癌發生轉移的順序依次為:骨、肺、肝、腦、淋巴結等部位。其中骨是乳腺癌轉移的首選部位,引起疼痛,骨折,高鈣血癥等,所有這些都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由於乳腺癌死亡的患者 70% 以上是由於發生骨轉移,因此可以說骨轉移是乳腺癌發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而 80%以上的骨轉移患者會發生骨疼痛,從而成為骨轉移的主要臨床表現,表現為自發痛,痛覺過敏和異常性疼痛。

骨癌痛是中晚期癌症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是一種機制複雜又獨特的慢性疼痛。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尤為重要。癌痛發生時首先由腫瘤細胞和其相關基質細胞及破骨細胞釋放細胞因子,使破骨細胞增殖和肥大並維持酸性的微環境,促進破骨細胞對骨的重吸收從而引起骨破壞,進而激活傷害性感受器,隨後損傷的感覺神經元進一步增強疼痛;另外,釋放的細胞因子 NGF 可促進神經纖維病理性生長和神經瘤的形成,引起一系列包含炎性和神經性成分的複雜症狀,導致骨癌痛的產生和發展。

骨癌痛是由基礎痛、自發痛和事件痛即運動誘發痛組成的複雜疼痛狀態。基礎痛,表現是鈍痛、持續痛,是一種隨著疾病的進展強度不斷增加的疼痛,傳統的止痛劑通常可以控制。自發痛和事件痛屬於暴發痛的範疇,是治療基礎疼痛的止痛方案控制不了的極端的疼痛,爆發痛急性發生,疼痛劇烈,持續時間短,難以預測及完全控制,可以自發,也可因運動或承重誘發。現有的止痛方案很難控制,並與劑量依賴的副作用相關。

目前,控制骨癌疼痛以“止痛三階梯療法”為主,絕大部分進展中的骨癌疼痛通過密切的監控和及時主動的治療可以得到控制。但這需要花費患者、護理人員及內科醫師大量的時間精力,若伴有爆發痛,則情況會更復雜。再加上考慮到這些療法的副作用,目前的相關研究更主要的是尋找確切有效並且副作用較少的鎮痛方法。癌症患者可因鎮痛得當而大幅度提高生活質量及功能狀態。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現有的骨癌痛模型已經基本可以模擬骨癌痛患者的臨床狀態,不斷改進的模型和實驗方法不但可以深入研究已得到認可的療法,也為新療法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促進骨癌痛研究更好地發展,最終有效緩解骨癌痛,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楊穎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 編號WD229】

疼痛是人最難以忍耐的症狀,而癌症病人多都會遭遇疼痛,晚期可有3/4的病人有疼痛,其中一部分還是比較嚴重的疼痛,有頭部疼痛、胸腹部疼痛、骨痛、神經痛等等,各種各樣的疼痛都有,那麼都是什麼原因產生疼痛呢?

最多見的是腫瘤壓迫、侵犯周圍組織、臟器、神經所引起來的疼痛。比如肝癌,腫瘤在肝臟內會逐漸長大的,然而肝外面有肝包膜,緻密而沒有彈性麼,這樣肝包膜緊張、受到刺激會發生鈍脹一種疼痛。又比如胃腸道內的腫瘤,它不只是向腸壁外生長,還會向腔內生長,這樣會產生腸梗阻,疼痛。如果腫瘤侵犯到神經就會產生病理神經性疼痛,持續、放射,疼痛多為重度,如胰腺癌,腹膜後器官,超過Ⅱ期癌症,長出胰腺,就會直接侵犯從脊椎發出來的後腹膜神經,這種疼有時還真的難以控制。

轉移引起的疼痛又是一大原因,轉移瘤在某個部位也就會造成相應的壓迫浸潤。骨轉移是疼痛比較多見的,骨痛、壓迫周圍疼痛、骨折相關疼痛等。

癌症治療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疼痛,也算是癌痛。手術的創傷、術後併發症就不用說了。放療的副損傷,組織纖維化、甚至攣縮,有些疼痛也是很重的。也包括化療藥物刺激、滲出所產生的疼痛。

癌症病人的疼痛還有一些是與癌症無關的,比如既往就有骨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類風溼等等情況。

有了癌痛,我們就根據病因、疼痛評分選擇合理、規範的治療,才有可能持續、平穩的緩解疼痛。病人、家人同醫生多溝通,不能自想當然,解決痛苦才是目的,是吧?!

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如有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劉永毅醫生


癌症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但並不是只要是癌症就一定會疼痛,其實有很多患者即使腫瘤晚期、終末期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疼痛。

如果按照病期來說,一般規律是越是晚期也是容易出現疼痛,或者說疼痛的症狀更明顯一些。腫瘤晚期引起的疼痛是多方面的。比如腫瘤本身生長引起的疼痛,腫瘤生長巨大引起所在器官或周圍器官的疼痛,像肝癌引起的右上腹疼痛,生長到肝臟被膜時會引起疼痛;腎癌生長侵犯腎臟被膜也會引起脹痛;胃癌局部晚期會導致梗阻引起疼痛。

更直接的疼痛就是腫瘤生長侵犯神經時會引起持續性疼痛,一般不會緩解,沒有間歇性。典型的表現有胰腺癌直接侵犯後腹壁的神經,會引起後背部劇烈疼痛;胃癌直接侵犯或胃週轉移的淋巴結直接侵犯神經,也會導致明顯的疼痛。這類情況都需要較強烈的止痛藥。有時會可能抗腫瘤治療會比較明顯的緩解疼痛。

還有比較常見的腫瘤晚期患者出現轉移病灶後導致的疼痛。代表性的有骨轉移和腦轉移。骨轉移可以發生在多種癌症,比較常見的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相對少見的胃癌、結直腸癌導致的骨轉移。骨轉移疼痛也是比較劇烈和持續。治療方案在應用止痛藥的基礎上,做局部放療比較有效。特別是脊椎骨轉移,有時需要提前做放療,防治癌症破壞嚴重導致脊柱骨折,引起癱瘓。同時,應用抑制骨破壞藥物,每月一次靜脈滴注雙磷酸鹽。

腦轉移在臨床也不罕見,常見的肺癌、乳腺癌腦轉移。胃腸道癌症腦轉移患者有,但很少。腦轉移會導致腦水腫、頭暈、頭痛,持續性。大都需要放療控制,腦轉移一般來說放療控制效果不錯,但也分轉移的嚴重程度。

晚期患者身體比較虛弱,一般很難自己獨立活動,大都臥床或者坐臥,時間久了,容易產生肌肉萎縮、壓瘡等併發症,也會導致相應的疼痛。

癌症疼痛的治療要根據疼痛的原因進行指標和治本的治療。對於治本,就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抗腫瘤治療(手術、放療、化療等)。治標就是應用藥物止痛。

癌症疼痛的用藥原則:口服給藥(首選口服,其次肌注或者外用);

按時給藥:止痛藥應當有規律地“按時”給藥(3~6小時給藥一次)而不是“按需”給藥——只在疼痛時給藥。

按階梯給藥:
輕度疼痛  非阿片類止痛藥士輔助藥物
中度疼痛  弱阿片類±非阿片止痛藥±輔助藥物
重度疼痛  強阿片類±非阿片止痛藥±輔助藥物
個體化用藥:即不能生搬硬套的用藥,根據患者實際的止痛效果,即使調整,止痛藥劑量應當根據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為止。而不應考慮所謂的成癮性對藥量限制,導致用藥不足。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隨著癌症診療技術的進步,癌症病人生存時間的延長,癌症痛成為影響癌症病人生活質量的一個嚴重問題。大約30 %~50 %的癌症病人和75 %~95 %的晚期癌和轉移癌病人都有疼痛的發生。由於臨床現有治療措施的侷限性及現用藥物不可克服的毒副作用,45%的癌症病人其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

癌症痛產生的可能機制

腫瘤造成骨質破壞、反應性肌肉痙攣、局部和血液鈣離子濃度升高及炎症介質釋放等都可能參與癌症痛的產生。但在癌症發展並沒有出現炎症和神經損傷的早期階段,已經出現痛覺過敏、觸誘發痛和自發痛,並且不伴有炎症和神經損傷所引起的信號因子的變化,這些表明癌症痛有其獨特的機制。

早期則是由腫瘤造成的骨質破壞和腫瘤組織自身介導了疼痛的產生,後期是炎症和神經病理因素在腫瘤發展的發揮作用。

爆發痛

在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的癌痛患者穩定的疼痛形成的基礎上,所出現的短暫而劇烈的疼痛。199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腫瘤患者中爆發痛的總體發生率為65%。爆發痛通常發作頻繁,每天4次以上。40%-50%的患者疼痛呈陣發性發作,持續時間約15分鐘~30 分鐘。

如何對待癌症病痛患者

  • 對於疼痛病人,要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實際病情,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同情關心病人。


  • 讓病人樹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感到有治癒的希望。

  • 分散和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多和病人交談,在病人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參加富有情趣的文化娛樂活動,使其保持穩定開朗的情緒。

  • 當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疼痛自然就會減輕。

本回答參考《癌症痛實驗研究進展》,圖片來自於網上。


米小鼠愛喝酸奶


你好,做為一名醫生,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腫瘤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是會出現疼痛的,是造成腫瘤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種原因50%~80%的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癌症引起疼痛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腫瘤不斷的生長侵犯周圍組織,例如肝癌迅速生長,侵犯肝包膜,造成包膜過度伸展,可引起劇烈的疼痛。



腫瘤壓迫腦神經也可以引起疼痛。空腔臟器的腫瘤,引起管道堵塞也會引起疼痛,例如腸癌引起腸梗阻,甚至腸破裂。

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引起繼發性感染,腫瘤破潰形成潰瘍等,都可以引起疼痛。

腫瘤轉移引起的疼痛

腫瘤可以發生全身轉移,轉移到骨骼,可導致病理性骨折,引起劇痛,轉移到脊髓和神經,可導致劇痛。



腫瘤手術,化療和放療的過程中,可出現副反應。手術後切口疼痛,腸粘連等併發症導致的疼痛。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腸炎,神經炎,皮炎,口腔潰瘍等等。

腫瘤引起的疼痛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情況,我國的癌性疼痛治療的普及程度還不夠,很多患者沒有得到最好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做出不同的治療方案。


普外科曾醫生


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把癌症和疼痛畫等號,認為得了癌症就一定會痛,很多人的想像是,癌症病人都是“痛不欲生”,痛得滿地打滾。這當然是不對的,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沒錯,有的癌症病人確定非常痛,但不能以此認為所有癌症病人都一定會疼痛。疼痛是癌症的一個可能表現,或一個可能的伴發症狀,但不是必然會出現的。

另外,還有一個誤區是,認為如果癌症病人有疼痛,就一定是癌症到了晚期,而且認為痛得越厲害,分期越晚。事實當然不是如此,有的癌症早期也會疼痛,甚至可能非常痛,有的癌症晚期根本沒有任何疼痛。當然,從概率上來說,晚期轉移性癌症,出現疼痛的概率更大,但不是一定。

那為什麼有的癌症病人會痛、有的癌症不會痛?這裡最關鍵的取決於癌症病灶的侵犯或轉移的位置、器官部位。疼痛是一種主觀感覺,最終是通過“神經系統”,所以,如果癌症病灶大、病灶所有處神經豐富,癌症侵犯或壓迫神經,則必然會有疼痛。這是直接侵犯或壓迫神經,有的則是間接作用的,比如,腦轉移導致腦水腫,由於顱空間是固定的,腦水腫就會導致膨脹性壓迫神經從而出現疼痛。

可見,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癌症,只要是直接或間接侵犯或壓迫神經,就必然會有疼痛,只不過早期癌症病灶不大,病灶侷限,侵犯或壓迫神經的概率就相對較低,而晚期癌症,意味著病灶可能長得很大,或者侵犯較深,或者轉移擴散到多個地方,那麼其侵犯或壓迫神經的概率較高,所以早期癌症出現疼痛的概率相對較低,但不等於一定不會有疼痛,而晚期也不是一定會疼痛。


腫瘤專科醫生


癌症引發疼痛一般多見於晚期癌症,據國外研究報道,癌症晚期的疼痛病發率在70%甚至到95%,像肺癌、腎癌、骨癌、肝癌等這幾類癌症相較於其他類癌症更容易引發疼痛。

癌症為什麼會出現疼痛?

首先是癌症發展所致,當腫瘤逐漸增大壓迫到周圍組織或者神經,就會引起疼痛。

其次心理因素。患上癌症誰都不想,但是當真的患上了,很多人都會心生恐慌、情緒壓抑。一般來說情緒上越是壓抑,越是低落的患者,癌痛現象明顯比其他癌患更重些。

第三,來自於治療上的疼痛,癌症手術切除後也可能引起神經性疼痛,化療放療更不用說,副作用很大,容易造成各種組織損傷,從而也可引起疼痛。

癌症疼痛是晚期患者對大的痛苦,如果改善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是晚期患者治療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般來說對於晚期癌痛患者,首先考慮是止痛藥,使用止痛藥原則上按照WHO三階梯階梯,第一階梯代表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第二階梯用藥有天花板效應,弱化,第三階梯代表藥嗎啡。在使用止痛藥時,能口服儘量口服,不要注射或者輸液,方式上要藥物可能引起的各類副作用。

其次,同時手術、放化療手段來抑制腫瘤,如椎體轉移的癌痛,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椎體病變後,癌痛就會大大減輕。

第三用雙磷酸鹽藥物治療肺癌骨轉移,肺癌骨轉移的癌痛比較常見,雙磷酸鹽藥物能緩解骨溶解代謝,加劇骨代謝進程,是目前治療肺癌骨轉移比較常見的緩解方法。

第四,通過食物改善。癌症最大的剋星還是患者自身免疫抵抗力,多吃些能改善免疫抵抗力的食物,如蘆筍、蘑菇、牛奶、雞蛋、魚肉等等,加強免疫力,緩解癌痛,穩定病情。

抗癌健康網努力打造一流的癌症腫瘤醫患交流平臺,歡迎關注,一起學習交流抗癌健康知識!


抗癌健康網


癌痛來源三處

第一、跟癌症有關的疼痛

在癌痛當中有八成屬於這種疼痛,腫瘤細胞一般出現膨脹性生長,很容易形成腫塊並壓迫到周圍的組織。而癌細胞的浸潤式生長還可能會傷害神經以及淋巴管也會導致疼痛出現。

這類疼痛包括手術出現的切口傷疤以及神經損傷等等,如果採用手術治療癌症,這個過程難免也會影響到神經導致疼痛。此外,選擇化學藥物治療神經炎等也會導致疼痛發生。

第三、跟癌症無關的疼痛

這種腫瘤不是因為癌症直接引起來的,但是跟癌症的發生卻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腫瘤會導致肌肉痙攣以及褥瘡,這些也會導致疼痛。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什麼是癌症疼痛

癌症疼痛是指惡性腫瘤、腫瘤相關病變及抗癌治療所導致的疼痛。從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疼痛並不是腫瘤的必然結果,且個體之間的輕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癌症疼痛的發病原因

癌痛的發病原因較為複雜,大致可以分為4類:

  • 腫瘤直接侵犯所致的疼痛(佔比78.2%):腫瘤局部生長或原處轉移,直接壓迫、浸潤、破壞或梗阻所引起的騰中,常見於骨轉移、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或神經節;

  • 腫瘤相關併發症所導致的疼痛(佔比6%):晚期腫瘤患者常出現便秘、壓瘡等所導致的疼痛;

  • 腫瘤治療的創傷和毒性所引起的疼痛(佔比8.2%):例如放射治療、細胞毒治療引起的粘膜炎,手術所致的創傷;

  • 非腫瘤相關性合併症所致的疼痛(佔比7.2%):例如患者因合併通風、關節炎等非癌因素所導致的疼痛。

  • 病因治療:針對引起癌種的病因(癌症本身或者併發症)進行治療,如手術、放療、化療等;

  • 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使用陣痛藥物緩解疼痛,如嗎啡、可待因等;

  • 非藥物治療:介入治療、電刺激物理治療、認知-行為訓練,心理支持治療等。




<strong>


性情媽媽


其實更有意義的問題是各個臟器的癌症在早期為什麼不疼痛,如果一出現癌腫就產生痛覺感,那不就每一種腫瘤都能早發現早治療甚至得到手術根治了嗎?其實癌腫初期不會引起疼痛主要是由於內臟器官的特點以及腫瘤和身體組織之間的相互關係所致,一般來說,內臟器官對於壓迫,針扎,捏掐,甚至刀刺的感受都不如外表皮膚敏感,大部分的痛覺感受來自於內臟外面的包膜,比如肺有胸膜,心臟有心包,肝臟有肝臟包膜,當腫瘤引起臟器腫大撐到包膜的時候,或者腫瘤直接侵犯到包膜或者臟器周圍氣管時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感。

那麼內臟器官對什麼病變更加敏感呢?內臟對於炎症,缺血,壞死的感受更加明顯,尤其是缺血,肺栓塞、心肌梗塞等等因血管被梗阻而導致正常組織壞死的病變,通常會引起劇烈的類似於瀕死感的疼痛的感受,腫瘤細胞大部分來自於正常組織的惡變,和正常組織之間本身就缺乏明顯的特異性區別,且腫瘤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斷學會如何去躲避免疫細胞的“追殺”,所以身體中的免疫細胞很少和腫瘤細胞之前產生免疫反應而引起炎症等表現,所以不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炎症典型病理過程,所以基本上早期腫瘤都不會引起疼痛,如果腫瘤引起了疼痛意味著什麼呢?

基本上,如果身體上的一些疼痛感被證實是腫瘤引起,那麼腫瘤大部分已經處於了中晚期,也就是說已經有腫瘤細胞直接或者間接的侵犯到了腫瘤初生的臟器,以肺癌為例,如果腫瘤侵犯到了大的氣管,血管或者心臟以及胸膜等部位,會引起非常嚴重的疼痛,如果轉移到骨頭或者腦子可能引起更加嚴重的疼痛感,但發生這些情況的時候,肺癌基本上無法根治,進入了中晚期。

所以癌症引起的疼痛,大部分不是腫瘤本身在初生的臟器中生長引起的,而是因為癌腫侵犯到了其他臟器和組織導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