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擰巴了我


杭州擰巴了我


最有態度、最接地氣的硬核樓市自媒體。

杭州擰巴了我

劉震雲曾有句名言:生活擰巴了我。

擰巴,用杭州話講,叫“弄不好”或“難弄”,這本是個北方用詞,有”彆扭、矛盾“之意,但將它用來形容杭州卻毫無違和感。

杭州是一座“弄不好”的城市嗎?

有人說是的,天天修路天天堵,總是“弄不好”;有人說是的,曾經是宜居休閒之都,如今卻是霧霾之都、高房價之都,祝杭州的霧霾像房價一樣高,真的很“難弄”……於是,今天聊一個話題:

杭州擰巴嗎?擰巴了誰?

1.杭州,擰巴了外地人

春節過後,無數頂著”杭漂“、”苟佬“頭銜的外地人,告別故土從四面八方湧向杭州,迴歸到熟悉的街道、出租房與寫字樓格子間,還未等屁股坐熱,朋友圈就聞到了一股股”王炸“的味道。

先是沁園突破限價、西湖國際城萬人搖號,後是德信刷新勾莊地價、中南斥42億巨資拿下艮北牛田地塊,再到隔壁寧波新年第一拍,27家房企競拍東錢湖地塊……種種跡象表明,杭州樓市又”高潮“了,又”陽春“了。

那些試圖撕下”苟佬“等歧視性標籤的杭漂們急了,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借遍了朋友圈,費盡九牛二之力湊齊了銀行存款證明,在最後一分鐘殺進售樓處,幸運地成為17344位搖號大軍中的一員。

一位剛剛參加過西湖國際城搖號的購房者在網上無力吐槽道:

作為一個參加國際城無房家庭搖號的,我已經無力吐槽了,越來越討厭杭州這座城市,我是本地周邊縣市,買車要限牌搖號,買房也是,很想逃離這種城市,我不知道錯過了國際城還有多少盤適合我搖了。

這兩年,雖然部分杭漂幸運地在樓市低谷期上車,成為了新杭州人,但大多數杭漂們的日子過得過得苦哈哈,過得很擰巴。

擰巴,是所有杭漂們心中不可言說的痛。

以下是我摘抄上篇《杭州,終於活成我們討厭的樣子》在全網各大平臺下面的真實留言。

①一位江西杭漂:

我不拼可能在杭州都呆不下,努力工作努力積累,是目前我個人的最終索求,紮根的房子已經不追求了。害怕房東像之前一樣,突然就讓我搬走,說不租了。

②一位地產同行:

記得剛入行的時候三墩3000一平,特別煩三墩,鳥不拉屎的地方,一步步看到那邊房價漲到3萬。那時候不理解為什麼朋友都找我要房號,房子有那麼好賣嗎?感覺自己當年錯過了一個億,後來勉強買房在城東,低谷買房,房價1萬4,現在差不多是3萬4。

③一位富陽杭漂:

真心有點討厭出生在這裡沒法逃離。高房價帶來的壓力生活真的沒什麼幸福感而言了。即便年薪60W,都感覺壓力好大。

④一位失意杭漂:

我準備走了,也許就是1個月後。哎,16年3月份如果家人聽我的老家房子賣了,杭州買兩套,現在賺翻。

⑤一位點背杭漂:

只有大江東買得起,但錢還沒湊齊,房賣沒了。

⑥一位樂觀杭漂:

月工資3000的路過。在杭州買房。我起碼要從明朝就開始打工了。好舒服哦。

⑦一位犀利杭漂:

G20之後,美麗杭州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變了,變的讓人討厭了,因為她被利益驅使下矇蔽良心的人給玷汙了。

⑧一位高知杭漂:

14年的時候杭州的房價還沒起來,偏遠的下沙還在大規模開發之中。那時候似乎沒人討論房價的問題,大家更多關心的是學cisco、學oracle、進阿里、創業、做電商。大學裡外省的同學很多,畢業以後很多人就留在了杭州。那時候的杭州我覺得最核心的特點是,年輕,年輕人的比例極高。走在市區,感覺這個城市全都是年輕人,並且城市也歡迎年輕人。

16年畢業回國,拿到了浙商總行的offer,權衡再三還是呆在了上海。可能這是我和杭州最後的緣分。後來房價爆發增長,搖號買房的政策出來,大家都開始討論起了房子,不再是電商、it、阿里,全都是房子。買不了的人一天天面臨成家的壓力,結婚要有房,很多人回到了老家,即便戶口不是限制,概率成了留在杭州安家最大的限制。

杭州的發展其實是這個城市的年輕人支撐起來的。上海是屬於中青年的城市,而杭州更年輕,走的更快。現在的杭州我覺得真的變了。下沙現在高樓林立,似乎看起來更繁華了,但是年輕人卻留不住了。

杭州,這座新一線城市,越來越像上海——像上海一樣開始學會挑人,挑選那些適合它的外地人。

那麼,杭州的大門關閉了嗎?

當然沒有,只是門檻變高了而已。只有那些有能力、有定力並且足夠努力的外地人,才能最終撕下貼在自己身上的“杭漂”、”苟佬“等世俗的標籤,最終跨過那道正在慢慢長高的“杭州門檻”。

馮唐在《萬物生長》中說:悲觀,但不徹底,所以才擰巴。我想應該再加上一句:努力,但不成功,所以才擰巴。

2.杭州,擰巴了本地人

著名作家兼北漂青年郁達夫先生,在著名散文《杭州》中這樣描繪杭州人:

意志的薄弱,議論的紛紜;外強中乾,喜撐場面;小事機警,大事胡塗;以文雅自誇,以清高自命;只解歡娛,不知振作等等,就是現在的杭州人的特性。無以名之,名之曰“杭鐵頭”以自慰自欺。

事實上,這幾年隨著杭州房價狂飆猛進,棚戶區改造拆遷造富了大批老杭州人,他們的性情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曾經,一向以文雅自誇、以清高自命的杭州人,如今變得比上海人還上海人:

精明圓滑中揮灑無敵的自信,眼神鼻息裡充滿鄙夷的氣息。

特別是杭州的媒體,他們彷彿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他們目空一切、捨我其誰的霸氣文風,漸漸傳染了每一位新老杭州人,滲透到他們的骨子裡。

在他們的筆下或鍵盤下,每一片杭州熱土,都熠熠生輝放光芒,散發出特別牛逼的味道,在他們筆下或鍵盤下,錢江新城和奧體成為“宇宙中心”,輕鬆秒殺北上廣深任一城市。

一位杭州本地人自信滿滿地說:

杭州的眼光是世界級城市,北上廣深都是看不上眼的,杭州房價對標曼哈頓,一平方一百萬。現在不貴不貴,趕緊買,不買會後悔滴。

這兩年,西湖已淪為外地遊客們的西湖。因為,杭州本地人不是在搖號,就是在去搖號的路上,他們腦海充斥著財富的夢想,早已記不起西湖的模樣。

“搖號”有種近乎神奇的魔力,不斷驅使他們為房票、購房資格而努力奔波。家裡所有人的購房資格用完了,就去借別人的購房資格,杭州人為了心中永不熄滅的搖號信仰,費盡了心機、絞盡了腦汁。

於是,在這種信仰感召之下,杭州的天際線越來越高、版圖越來越大、土拍越來越火、房價越來越高。在杭州本地人眼裡,杭州房價最起碼要和上海齊平,郊區四萬、市區八萬,才配得上“新一線城市”名頭。

這兩年,杭州的房租水漲船高,很多名下多套房的老杭州人,僅僅只靠收租便可以活得很好,但他們有時又覺得杭州太堵、環境太差,這都是“苟佬”太多所致。

他們常常懷念過去的杭州,以前的杭州像個安靜的少女,現在的杭州像個市井婦女,那個慢節奏的休閒之都、夢中的江南不見了。

在夢裡,他們像個婉約派詩人,又吟詩又唱歌,還哭了好多回;回到現實,他們豪情萬丈,像張飛、李逵、趙雲式英雄人物一樣穿梭於各路搖號大軍,如探囊取物般搶房、搶車牌。

他們希望杭州房價永遠上漲,不給杭漂們、“苟佬”們任何上車的機會,這樣他們就會被自動驅逐回鄉了。

然而,如果他們都走了,誰來租房、誰來接盤那些老破小、二手房呢?誰又來襯托老杭州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呢?

這,真的很擰巴。

3.杭州,一座擰巴的城市

杭州,一座擰巴的城市。

有人說,沒見過像杭州這麼擰巴的城市,因為互聯網、G20、亞運會而崛起為新一線網紅城市,也漸漸淪為了一座高房價之都、P2P之都、網紅之都、遊戲之都。

一句“杭州強則浙江強”,喊出了6000萬浙江人心中的“恐慌”。無數來自寧波、溫州、紹興、嘉興等城市的年輕人、有錢人擠破頭皮都要衝向省城,以佔據一席之位。

他們年復一年地租房、買房與炒房,拉高了房租和房價,逼走了低收入群體,助推杭州成為一座高房價、高消費的有錢人天堂。

一位網友在我文章下面留言:

或許你體會過一節動車全都是在杭州東下車的人的時刻嗎?浙江發展起來所謂大城市的也就只有杭州,想要去杭州發展的人太多了,沒有點置業門檻杭州豈不是人滿為患?都是市場決定的,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近年來,除了不斷拆除城中村和小工廠,還大力發展互聯網和總部經濟。僅西湖區就拆除了589家小工廠,富陽、蕭山、拱墅等區等大量工廠也被一一拆除。

很多省內城市龍頭名企,也紛紛將總部遷往杭州,並美名其曰:杭州,是企業對外形象展示的世界窗口。

然而,窗口是有了,但究竟展示給誰看?還是不過聊以安慰?抑或無奈之舉,這種滋味或許只有企業創始人知道。

這幾年,杭州偏科偏得厲害。2015和2016兩年,杭州工業投資增速連續負增長,2017年工業投資額甚至低於2014年,以至於第二產業嚴重拖累了“杭州速度”。

杭州擰巴了我

當然,工業不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水平的唯一標準。

很多城市,比如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國際化城市工業均不強,但強在第三產業。但遺憾的是,杭州引以為傲的互聯網產業,也散發出一股格外焦慮的味道。阿里巴巴正在斥巨資建北京新總部,據悉將在2024年投入使用。網易杭州總部最近剛掀起一場裁員風波,2000人因此失業。

與此同時,承載“再造一個杭州工業”夢想的大江東,這些年自獨立以來,卻並沒有發展得令人高看,除了房價被高看。

杭州擰巴了我

不過,杭州的基本面終究還是向好,雖然它的房價驚豔全國,雖然兩三百萬在杭州已買不到什麼好房,但畢竟每年仍有大量人口在不斷流入,為這座城市注入活力與想象力。

所以,杭州像一座圍城,追夢的人不斷流入,夢碎的人不斷逃離。兩撥人在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高速路上、房產交易大廳擦身而過,互相瞟了一眼,在心底都默默罵對方一句SB。

這,就是擰巴的杭州,擰巴了千千萬萬個你我他。

最後,如果你問我,杭州除了擰巴還剩下什麼?我希望它不僅僅只是高房價,還有千千萬萬個夢想在開花。

備註:

文中網友留言均來自《杭州,終於活成了我們討厭的樣子》文章評論區,目前該文全網閱讀超過50W,留言超2K條,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接地氣的杭州。

全文完,感謝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好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