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人,他越愛浪

多出去浪浪,見識一下城市的繁華,多與優秀的人相處,感受一下彼此的差距,不要怕被打擊,那都是動力。說實話,一點兒也不喜歡錶現得很有上進心,充滿正能量的樣子,還是喜歡說吾欲沉醉赴白首。只是既然來到這物慾橫流的大城市,就應有點慾望,不然還不如回到那遙遠的小山村,結廬而居。耗盡這最有活力的時光,就真無力撼動這逐漸定型的人生軌跡了。

,從來都是人們經歷挫折與困難時的避風港,這個家或許不大,它可能只擁有15平方米的身軀,坐落在周圍都是殘舊氣象的建築旁,沒有高樓,沒有你最喜歡的大型超市,沒有什麼便利。但家就是家,溫暖即是它的代名詞,但不能讓著溫暖成為了我們的原因。

待在一個固定且早已習慣的地方,是很多人追求的,很多人就這樣一直舒服固定了一輩子,這樣的人也被人成為了宅男

越優秀的人,他越愛浪

溫馨的家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從一個喜歡在家解決一切的人成為了一個就算是看一本書,也會選擇從家門跨出的人,我會找一個咖啡館或者找一個安靜的圖書館,在裡面盡情地學習與思考。儘管我的許多朋友都會對我的這種行為很不解。

“在家不好嗎?在外面能做的在家也能做,在外面你可能還會受不了誘惑,胡亂花錢,太蠢了。”

看在他對我說了蠢這個字眼,我就在這裡解釋一下我不喜歡在家的理由吧。

越優秀的人,他越愛浪

家是偷懶成本最低的地方

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甚至一大部分人他可能現在還是學生,每當放假回到家了,學校也必定會佈置一大堆的作業以及許許多多的任務給大家,但是又有幾個人是真正可以靜下心來,在家裡安安靜靜地學習上一整天。

你在家裡一定不會好好工作。一會兒想吃東西了去冰箱裡翻翻,一會兒累了回到床上去躺躺,一會兒無聊了去刷刷手機… …還沒人管你,多爽。別別別,別急著打我,我沒有監視你的生活。

越優秀的人,他越愛浪

別打我

家是溫暖的,也充滿著誘惑,它雖然不像外面的世界那樣多姿多彩,但是在家你可以毫不費力享受這些誘惑。正因為偷懶成本低,所以偷懶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提升。而外部工作環境,將會為你隔離掉大部分誘惑。抱歉,沒床給你躺了,沒電視機給你看了

咖啡館、自習室這些地方,除你之外還有大量陌生人,他們都是學習者。這種積極氛圍將會帶動你更好地學習。其次,有陌生人環繞在你的周圍,這將催生出你更多的興奮與緊張,亦有利於你的專注。最後,大量學習者共處一室,彼此之間互為隱性的監督者。恭喜你,你

無法為所欲為了。

人終究是群居動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一句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名言了。交流,從來都是學習的強大助動力,一個人如果只顧自己學,而不與人交換經驗與見解,便容易陷入知識狹隘、視野侷限的境地。人,是註定要與人產生連接的。家作為內部環境,始終是閉塞的、不流通的。身在外部環境的好處就是,你不得不實時與人交流

舒適區分兩種,一種是成天無所事事,另一種更可怕,因為很難意識到,就是無意義有規律的循環。很多人陷入第二種模式,難以自拔。早上,很多人窩在被子裡,等著八點多的太陽,才能睜開惺忪的睡眼,而我們走出去,就是把我們自己從這種

舒適區中趕出去

出去浪可以提高自己的格局觀

誰都喜歡舒適,但是相比於安穩,優秀的人更喜歡冒險與挑戰。為什麼優秀的人更善於走出去?更喜歡浪?

首先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是,他們有地方浪。他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的信息渠道更豐富,他們的社交網絡更發達

每年年初,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都會公佈自己的年度個人挑戰計劃。他把這叫做 Personal Challenge,的確,每一次都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東西,是他對自己過去一年的總結評價,也是對新一年計劃和展望

越優秀的人,他越愛浪

馬克·扎克伯格


不斷地經歷和爬升。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交萬千友。生活在當下,要不斷地延長你走過的路,堆厚你讀過的書,擴大你生活的朋友圈。

一個普通的家庭,會限制你的

思維和眼界。但認識的人多了、經歷的故事多了,思想、習性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些交際、經歷要多範圍、深層次,在不同層級、不同的圈子摸爬打滾,時間久了,你就實現了自我的不斷提升

喜歡就點下關注,反正不虧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