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1个跳楼的有钱人

第4章 11个跳楼的有钱人

2012年12月8日。

昌东农村信用联社的改制动员大会召开。经过曾起帆的深入细致的工作,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认为全市的改制必须从昌东开始。

靳政亲自参加了大会。他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他在讲话的时候,有几次站了起来,态度十分坚决。他中间有几次插话。领导照稿子念的部分,往往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大凡搞改制的地方都要经过这些步骤、程序,都会用到这些方法,往往也是一些共性的要求。所以,大家最喜欢听的,是领导撇开稿子讲的部分。尤其是靳政这样的演讲家、鼓动家,往往会成为最精彩、最难忘的部分,也是掌声最多的地方。

“我这个人,有时候也急于求成,想做成点事情。中国人是很要面子的,我这个县委书记的面子似乎应该更大点。但回过头来看,如果信用社的几亿元投进去,收不回来,县城的表面是光鲜了,但我们埋下了金融炸弹,风险随时可能爆发。那个时候,信用社的日子不好过,全县的日子好过不到哪里去。现在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各机构当中最高的,而且还在往上窜,35个分支机构有24个在亏损!

我今天把公安、法院、检察院、财政、发改委、经贸委、土地、消防的一把手都请来了,请大家支持信用社改制。这个事,比上一个大项目要重要的多,这关系到全县金融的稳定,关系到全县经济发展的后劲。没准将来我们昌东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就是昌东农村商业银行。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南方的先进经验,中国的改革就是从南走向北,而且改革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如果说我们昌东北面有一条拦路的河,那都已经是历史了,我们已经在河面上建起了大桥,一桥飞架南北,成了昌东一道亮丽的风景”

会场上掌声响成了一片……

由于改制缺乏经验,昌东县派出几个组分赴各地取经。他们走的时候,改制领导小组要求每个组结合昌东联社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带回成熟的经验,节约改革的成本。

赵北方主任回来后,向曾起帆介绍了考察的详细经过。其中有一个经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针对股金不足的问题,他考察的那个地方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单位员工、甚至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每人贷款30万元,然后把这些贷款全部入股信用社,光这一项就增加股金1.5亿元。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贷款的基数也就是分母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比例就降下来了;二是入股资金迅速增加。三是速度快。没有比这更快的办法了,没有比这更好玩的数字游戏,也没没有比这见效更快的“速效救心丸”。

而且针对昌东联社的实际,因为不良贷款上升很快,已经达到9.6%。而且这还有一部分不良因循环采用“借新还旧”的方法和统计上的“技术性处理”,使这部分贷款没有暴露出来。如果这些隐性不良暴露不出,那昌东的不良将达到15%以上。那些不主张实打实地暴露的人认为:一是改制要求不良贷款必须在3%以内,如果暴露太快,压力将前所未有,甚至前功尽弃;二是会影响联社的声誉,特别是那样准备来投资的战略投资者,会望而生畏,闻风丧胆,合作意向将成为一纸空文。当面对信用社这个“丑小鸭”时,这些未来的投资者必须能独具匠心和慧眼,能把目光拉长放远,知道和他们即将合作的千真万确是未来的“白天鹅”。这多少需要一些缘分,就像苦苦地找寻一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梦中情人……而此时你自己“毁容”,再好的媒婆也难以促成这桩“婚事”。三是最重要的,这些不良大都是高唯尚手中形成的,全部暴露,等于打他的脸,等于揭穿他的政绩。高唯尚举荐的人,不应该否定他的经验做法,而应该是维护者,继承者。

曾起帆也想到了高唯尚。他最开始多次同自己电话交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讲那样做的大背景、成效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后来,他又通过别人传话,希望他悬崖勒马,马上回头;再后来,他发了一条短信“起帆,我们都要认清自己,你以为你是谁?”。到最后,唯尚显然对他失望了,他保持沉默,静静地观望着,好像在观看下象棋的残局。在悄无声息中寻找着漏洞,寻找着起死回生的机会,寻找着将对手一招致命的绝招。

曾起帆面对这位昔日的老同学,今天的上级领导,感到有点尴尬,但是反复考量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从南走到北”“一条路走到黑”。他对联社一位副主任说:我的工作单位是从南走到北,现在经营的大方向也是要“从南走到北”。他要通过转型和改制,告诉他的老同学高唯尚: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因此,当他听了大家的介绍的“抄小路”“走捷径”的各种创意后,很快就否定了这些所谓的“经验”:我们这次改制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改制的过程必须扎扎实实,必须经得起考验。任何虽然暂时管用、但属于歪招、邪招和损招的东西,我们都不敢用,也不能用。人家说我们信用社改制是换面子不换里子,换汤不换药,甚至说我们每改革一次,就是折腾一次,好上几年就又打回原形了。改制中必须有工匠精神,做银行工作不能耍小聪明,不能喜欢赚小便宜、“偷工减料”。他在职工大会上引用了一位作家的话:千万不要相信这世界上没有近路可走,是有的;你千万别相信事情不可能投机,是可以投机的。世界上成功的人,80%走的是近路和投机的路。然而,我们常常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为什么,因为他总想走近路,他太聪明了……

在全县声势浩大的清收公职人员欠款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触碰一些人的利益,动一些人的奶酪。《昌东报》加印了四个版面,300多人全是欠贷不还的钉子户,好多人还有公职身份,贷款的动机、想法和背景比较复杂。报刊、电视台每天播出催还贷款的通知,有的人进入了“黑名单”,有的人接受组织部、纪委和单位的函询。

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用当地的话说,太“精”了。他们不仅欠贷不还,还用手中的钱参与非法集资。那一年,是非法集资在昌东最火的一年。全县搞集资的有20多人,有一个房地产商马万里,动员大家把钱存到了他那里,许诺给2到3分钱的利息。马万里长了一张好嘴,死的能说成活的,男的能变成女的。他说自己一个亲戚在中央当副部长,但办有些事情还不如他顺手。就是县委靳书记想到北京找个关系,也得他马万里亲自出面联系才好使。昌东人都感觉这个人神通广大,八面玲珑。他的钱好像比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都要多。一时间,天下掉下了馅饼,大家纷纷去抢。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昌东的大街小巷。马万里很快就集到了6个亿。

银行的存款降得很厉害。各家机构的行长也开始了“白热化”的拉存款大战。有的赠送鸡蛋,有的奖励积分,有的干脆在私下存1万送50。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非法集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隐蔽性。骗子和被骗的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抱成了团,只是瞒着政府。而马万里使用的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一时间不显山也不露水。因此,虽然这边轰轰烈烈地开展制造百万、千万富翁计划,但有关部门并不能马上察觉。——电视台发动群众举报非法线索,但没有一人举报。马万里很是得意,酒桌上和朋友吹嘘:你一斤白面捏10个鬼,我一斤白面捏1个鬼。你的鬼多,不如我的鬼大!

就这样到了第二年春。突然有一天,一位员工惊慌失措地来到曾起帆的办公室。他顾不上敲门,直接闯了进来。满脸涨得通红,说话上气不接下气。“不好了,理事长,楼上有11个参与非法集资的要跳楼……”

等曾起帆来到楼下,楼下已是人山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这些人事先叫来的记者也聚焦在楼下,他们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出了令人心惊肉跳的报道:《11名群众欲在昌东联社集体跳楼》,这条消息很快占据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网络天生就是抢眼球的,没有人关心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真实原委。有些网站的心目中只有眼球,只有点击率。

这11 个人在楼上拉着条幅。他们说自己集资受到了诈骗,马万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人间蒸发了;而他们在联社贷了点款,联社一直无休无止、不依不饶地向他们追讨。款虽然不多,但联社时时紧盯,步步紧逼,还起诉他们到法院。法院要执行他们赖以生存的那点微薄财产。他们被联社逼得没有活路了,只能选择集体跳楼。要是胆敢再威胁,就要在全国两会期间,集体到北京上访!

这一招还真是管用好使。各级领导迅速作了批示,要求稳定事态,稳定人心,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事实上,这11 个人并没有人打算真的跳下去。他们有的有三套楼房,还有房子和小汽车,但他们让非法集资坑了,就想着和政府耍赖,找联社的麻烦。

李县长很快打了电话:起帆,一定要从长计议。要张驰有度,进退自如,能屈能伸,能战能和。对这些人,对搞非法集资的人,最后一定要绳之以法。但我们要从大局出发。过段时间,他们还闹得起来吗?政府和联社对这11 人重点监控,一对一地做工作,直到他们想通为止。要相信,政府是有办法的。

这种阻力单从经济上看,影响有限。这11 人的贷款总共只有300万元。但从社会影响来看,却使联社在许多工作上,不得不更加慎重考虑,以免卷入风口浪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在昌东大地大张旗鼓、风风火火地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