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这一天这么神秘呢?

罗田栗先生


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今天我国很多地区的天气都很好,很多人趁着小长假最后一天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门赏花踏青。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公历是哪一天,却忘记了农历是什么时候,就比如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却不知道今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在很多地区,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一个既神秘又值得庆祝的日子,那么这一天神秘在什么地方呢?

说到三月三,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壮族的歌圩节,能干善舞的壮族人民会在这一天走出家门聚集到街头江边饮宴欢歌,好不热闹。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不仅是壮族青年男女对唱山歌的时候,也是壮族祭祀祖先、祭拜盘古、布罗陀始祖的重要节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并将每年的三月三定为广西全区的公众假日,每年到了三月三这一天全区还会放假两天,其他省份的小伙伴们是不是都很羡慕呢?

其实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并不只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河南的泌阳县有三月初三举办盘古描绘的风俗习惯。说到盘古开天辟地肯定很多人在小时候就听过家里的长辈们说过这个传说。据资料中记载,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就在河南泌阳县,在南北朝使时期每年的三月初三河南泌阳都会举办祭拜盘古的活动,流传至今,在2003年泌阳县还将每年的三月初三祭拜盘古作为展示当地形象的盘古文化节,已经连续举报十几年。所以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便会有很多人四面八方赶到泌阳来参加祭拜盘古的活动。

在三月三这一天,除了有壮族的歌圩节和河南的祭祀盘古活动以外,还有三月初三是我国最传统情人节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只知道每年公历的2月14日为情人节,不仅不会知道三月初三这个最古老的情人节,也记不得农历7月初7的情人节。

其实我国传统节日除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歌圩节或三月三盘古山以外,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最传统的节日却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相反一些洋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等洋节却让年轻人乐此不疲,造成这样现象的发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悠悠乡村路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这是每年春天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会想起来的一句歌词,我们小时候每到三月初三,街上就会摆卖各式各样的风筝,造型繁多,特别美丽。而我们最喜欢的除了妈妈专门在这一天做的美食外,就是和小伙伴拿着风筝,站在旷野的高处,顺风奔跑而下,一撒手风筝高飞,能玩一整天。

但是关于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我们村里确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像“二月二,龙抬头”,那是一个节日,也是我们村一个大集市,更是人们正式开始农耕劳作的日子,但是“三月三”虽然顺口,在我们老家这边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反而一些少数民族会专门过这个节日。

比如以前在春季去过一趟广西壮族聚居区,当时就领略了他们对三月初三这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仪式感超强,而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这一天漂亮的广西壮族女孩会端着五色糯米饭给人们食用,祈求风调雨顺,富贵安康。

汉族有些地方应该也是要过“三月初三”的,毕竟传说这一天是皇帝的生日,我老家在北方,这一天除了我们小伙伴一起迎风放风筝之外,妈妈会专门用荠菜煮一锅鸡蛋给我们吃,虽然到现在都不知道有什么含义,但有鸡蛋吃就很高兴。现在想想,这道菜大概也是寄托了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兴许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吧。

我对象家在长江流域南边,他们这边也没听说要特别过“三月三”的,但是由于三月三在清明前后,踏青就显得很正常,可是他们这边却有一到三月三吃的美食,我个人蛮喜欢吃的,就是蒿子粑粑,当地人也叫它“青团”,大概与很多人做出来的颜色很青有关系,我丈母娘做蒿子粑粑可是一大好手,颜色没那么青,糯米粉也没放那么多,口感上要好得多。听我丈母娘说,他们这里认为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所以吃青团纪念死者,不过现在当地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个习俗,只知道青团好吃,平时却又难得一吃。

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三月三”这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有些地方会过三月三这一天,比如很多少数民族,有些地区不过三月三这一天,比如我们老家那边,三月三这天主要还是以各地风俗习俗相关的,并没有说特定什么日子。

而这一天是否很神秘呢,我觉得并不神秘。有些人将“三月三”这天也称为“鬼节”,因为坟头上会看到“鬼火”,其实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三月三气温升高,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这些现象都很普遍。之所以说他神秘,可能正是源于“三月三”并不常过,也没有太过于重视,各地风俗不同,过法也不同造成的。


李阿冰


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三月初三也就是农历三月份的第三天,有些地方也称它为三月三,今天就是2019年农历三月初三,有些地方把三月三这天当作节日来过,因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三月三这天只有有这个习俗的村里才过这个节,就是在同一个乡镇里,它的习俗也是有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人对这个三月三也就不怎么了解。



农友的村里就没有过三月三这个习俗,但隔壁村就有过三月三,每年的三月三那个村都很热闹,村民们都会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参加他们那的节日,这一天村民们都会用粳米做粿吃,也有用清明草做的粿,基本上是有在家里人都有做,除了做米粿外,还会做很多当地的各种小吃,像赶集一样很是热闹,只要有想去的人都可以和朋友一起去,主家也是很欢迎这些客人,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其实客人们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只是想去品尝下当地的各种小吃,主要就是去玩一玩图个热闹。



农友前两天还听一个朋友说,他们家乡那三月三这天还有吃煮鸡蛋的这个习俗,好像说是用荠菜煮的鸡蛋,这个习俗农友也是第一次听说,在我们这儿是没有三月三吃煮鸡蛋的习俗,也不懂三月三吃煮鸡蛋是有什么好处的。



所以农友认为农村三月初三这天是有些地方的民间习俗,有过三月三的地方,它就是一个节日。


农友君


按照农历的说法,很多日子都是比较特殊的,二月二,三月三,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初七,这些叠加的日子都有比较多的说法,也都有各自的节日,也有人是其他叠加的日子都晓得其意,唯独这三月三有点神秘,为什么神秘呢?因为三月三貌似没有很一致的说法,而且很多地区对于三月三本来就没有什么节日之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只不过是有那么一些地区对于三月三倒是很有讲究的。


神秘的三月三有的地方讲究吃荠菜猪鸡蛋,称之为三月三,蛇出山,而荠菜煮鸡蛋是寓意能够堵住蛇洞,让哪些毒蛇都出不来,这些说法貌似很勉强,蛇爱吃鸡蛋那是都清楚的,鸡蛋堵洞口,那岂不是给蛇送菜去了吗,其实荠菜在三月三也是最美味的时候,煮鸡蛋对于春季干燥的季节,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作为一种春补食材,是对于身体很有益的,还有说法三月三是皇帝的生日,这一天被称之为轩辕日,作为炎黄子孙在这一天,自然要进行祭祀轩辕皇帝,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也是野外踏青的好日子,也有水边洗拭的习俗,也有一种说法是民间的情人节,说这一天小伙子小姑娘都穿着艳丽,去水边玩耍,自然也就多了许多相会的见面机会,貌似还有一种叫做上巳节的叫法,只不过这节日现在很少地方流行 都有很古老的一种节日说法,三月三之所以神神秘秘,就是因为没有什么固定说法的节日和习俗,根据地域的不同,都有各自的一些说法。

像西南地区在农历的三月三,认为是盘古大帝的生日,作为开天辟地之人,盘古也是被广为信奉的,在这一天也会有很多习俗活动 用来纪念祭祀盘古大帝,我们这里三月三是流行赏桃花,这时节的桃花正值开放,满园春光尽收眼底,桃花粉红,梨花雪白,也有一些地方会在这一天举行桃花节、梨花节,活动期间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作为三月三野外踏青,观赏花儿,感受一下田园的风光,对于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这种接地气的运动,才是最惬意的。

对于三月三,跟别的一些叠加的双日子没有明确的目标,显得更加的神秘,这些都是根据地域的不同所产生的一些习俗,在你的农村老家,三月三有什么说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今天恰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人们对三月三的日子,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歌曲中唱到的“又是一年的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三日可不仅仅是放风筝的日子,三月三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特别是对于南方少数民族来说,这个节日非常重要。

不同的民族对于庆贺三月三日称呼不同,所以庆祝的仪式也各不相同,比如拿汉族来说,古代的时候,人们称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

而在农历的历法中,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汉朝的时候,三月三日就被定为上巳节,民间百姓认为这一天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日子,是生命之神的复活节,为了迎接“生命之神”所以开展了很多的祭祀祖先和男女求子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各民族之间的青年男女在这个季节的求爱仪式活动。所以说是古代真正意义的“情人节”。是男欢女爱的节日,只不过当时人们的庆祝仪式尺度过大,所以连古代圣人孔子都直摇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就是说庆贺仪式上,只有第一项饮酒活动能被接受,其他的庆祝活动是没法观看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天是比较神秘的。

现在的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日概念在汉族已经逐渐淡化,只剩下了寒食节和清明节。而后期寒食节也并入清明节,所以说传统的节气只剩下清明节了。但是在南方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三月三还是非常重大的节日,并且因为庆祝活动丰富多样,都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比如壮族的“三月三”习俗,节日里大家对歌谈情,除此之外还有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活动。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少数民族的庆贺方式多是开展一些歌舞活动,壮族三月三,又称为歌圩节人们最长听到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刘三姐 所以有了这个节日。

农村的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这一天这么神秘呢?欢迎大家留言。你们那里有庆祝三月三节日的活动么?

响水大米


今天就是阴历三月三,是什么日子?这是众说纷纭的,各说各有理,说到神秘,那与几个传说有关。过去更习惯用阴历做节日。

三月三是重三,先人喜用月重日定为节日,如正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这都是些有特点而易记的日子。在周朝时,三月三定为上已节,现在一般人都不清楚上已节了,被其他的节所掩盖了。我们华人奉黄帝为始祖先,我们是炎黄子孙,黄帝炎帝都是传说中人物,传说中,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我们华人是历来都重视生日诞辰的,何况是始祖的诞辰呢。这是其神秘之一。

传说伏羲和女娲是在三月三首次交合的,这也够神秘了,估时就是以三月三定为情人节的。三月三也是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比如壮族就特重三月三,早已成了歌圩节。这几年广西区政府已把三月三定为法定节假日了。

最神秘的一点,应是传为王母娘娘的圣诞。我国传说中,有许多神,道教神,佛教神,民俗神等等,其中西王母娘娘就是道教众神中很重要的一个。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住在西昆仑山上的一位慈祥老太太,姓杨名回,又名婉妗,一字太虚。她与东王公结为夫妇,共理阴阳二气,调成天地,是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是世间的造物主。东王公就是玉皇大帝,男仙之主;西王母亦称金母,是仙女之王。因此,凡三界十方,要想登天得道,升天之时必先拜木公东王公,后拜金母即西王母,方能升九天,入三清。

传说西王母用符咒助黄帝战胜蚩尤后,又助舜做了皇帝,还送九州地图,授“白玉笛",只要把笛一吹,一年之内九州就能风调雨顺。西王母有九子二十三女,所以妇女拜她,祈求多子多福。民间多将西王母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相信她有不死之药赐给嫦娥。玉王大帝信仰兴起后,就把西王母配与玉皇大帝,称为王母娘娘。传说三月三,是西王母圣诞,蟠桃圣会的日子,从三月初一起举行,直到初五,初三是日子,烧香求拜者甚众,这也是很神秘很吸引人的。





树德汉硕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词“又是一年3月3,风筝飞满天……”,大家可以说是,顺口就能唱出来这首歌,说明3月3这一天,是人民特别喜欢的日子,也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在这一天是放风筝的节日,而且在古代也是这样。



在我们山东潍坊就有风筝节,这一天非常的热闹,世界各地喜爱风筝的人前来放风筝,争先恐后来比谁放的风筝好,水的技术高,而且睡的风真大,现在的风筝各式各样,而且越来越大,深受观众的喜爱。并且每年都设立奖项,根据风筝的大小以及放风筝的技术,而评定的奖项。

当然我们这边小乡镇每年的3月3这一天,也实行三月三庙会,也就迎春天的会,周围的村庄的农民,都赶过来,参加这个庙会,非常的热闹,而且温度不热不冷,特别的好,庙会的周围是是花海一片,有桃花杏花梨花,非常的美。当然也有一些名小吃,各具特色,每个赶庙会的人,喜气洋洋,微风拂面,吹风得意,春意盎然。



在过去,3月3又叫上祀节,而且传说也是古代的情人节,就是女娲和伏羲结婚的日子,后被演变为古代的情人节,从那以后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其实这都是传说而已,当然还有关于3月3是炎帝的诞辰,在这一天有祭祀的活动,毕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应该是3月3神秘的传说而已。

其实对于农民而言,三月三就不是太神奇了,正是种地的好时节,春耕已经开始,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了,农民正是大忙的季节,开始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用旋耕机开始选的,把空地上的青草杂草除掉。



总之,今天就是3月3的日子,是年轻人出去踏青的好日子,而且也是赏花的好日子,处处是花的海洋,处处是春天的气息,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处处是莺歌燕语。当然在一个旷野里也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欢天喜地的跑着,放着风筝,挥舞着,呼喊着春天来了,今天也是燕子到来的日子了。你是在今天的3月3怎么过的?


宗元


农历三月初三相传为上巳节。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三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汉代以前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即三月三。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主要的活动是祭祀。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在轩辕黄帝的故里举行拜祖活动。这一民间活动逐步发扬广大,并形成民俗延续下来。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人把此日称“窝埠坡”或“窝坡”,意即到垌外、田间去唱歌,因此三月三也称为“歌圩节”;农历三月三,不仅是汉族人祛邪求吉的节日,还是为女儿行成年礼的日子,还有女儿节之称。




要说农历三月初三的“神秘”,也是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和女娲交合之日。早在周朝就将农历“三月三”确定为国家的法定“情人节”。全国的青年男女都会在当地参加聚会,互相寻找意中人。农历三月初三还是男女交游定情的日子!


农历三月初三不仅是汉族人古代情人节,在很多少数民族,在这一天依然有着古代情人节的痕迹。明天就是“三月三”,还没有婚嫁的青年男女可别错过这个神秘的日子:相亲去吧!


为生活而提神


今天是三月三,在我这里,有个习俗禁忌:出了嫁的女儿三月三这天是不可以回娘家的。

老人们说,三月三这天回娘家,会方自己的丈夫,就是对自己的丈夫不好。所以这天就算是有什么事也不会回娘家的。三月三,应该算是个情人节,中国汉族民族的最古老的情人节,在三月最初的这三天里,是上巳节的最后一天,之所以有这么个忌讳日子,我想也是古人们为了夫妻有情人天长地久而忌讳的,所以,不管怎样,这个忌讳大家还是不约而同的遵守着。



一片蓝一抹白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我国不少传统节日起源于季节农事。早在上古时期,农历二月,农民开始野外劳作,所以许多风俗仪式于二月至三月初举行,尤其在万物萌生的三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

正因如此,先民选定三月巳日作为生命之神的复活节。生命之神往往等于大地之神与婚姻之神,故为迎接生命之神,先民展开社神祭祀、男女求子等活动。

遗憾的是,魏晋以后,上巳的风俗仍然在遗失,或者干脆被并入其他节日。杜工部《丽人行》说:“三月三日天气清,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上巳节尚还有踏青习俗,然而统治阶级觉得扫墓后寻欢作乐天理难容,于是到宋代,上巳和花朝、寒食等节统统被清明收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