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历史沿革: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为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第三野战军所属部分部队为基础(苏北海防纵队,刘公岛起义时的海军教导队等为种子),贯彻团结改造国民党原海军人员并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的建设方针,利用国民党起义投诚缴获的舰艇,以及征用、购置的舰船组成,随着舰船的修复又增加步兵第30军(6252人)和第35军(5398人)来扩充华东海军领导机关和部队。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翌日,张爱萍便率海军机关进驻原国民党海军部门比较集中的上海市。1949年8月10日,为便于接受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的领导,华东军区海军机关从上海迁至南京,办公地点设在原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办公大楼。1950年人民海军司令部成立后,华东军区海军由海军总部、华东军区共同领导。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将华东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成为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之一。

华东军区海军时期的主力军舰一览:

“南昌”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舰原为日本海军“桥立”级炮舰“宇治”号,1940年1月20日在日本大阪铁公所樱岛工厂铺设龙骨,9月26日下水,1941年4月30日竣工服役,长期部署在中国水域执行任务,是侵华日本海军主力舰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于9月13日下午1时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被国民党海军接管,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自参加受降仪式,仪式后该舰改名“长治”。

国共战争爆发后该舰部署在华北沿海配合陆军作战,国民党军华北战场崩溃后该舰返回上海。1949年9月19日,该舰在长江口外执行封锁任务时,陈仁珊、林寿安、李春官等43人发动起义,枪杀舰长胡敬瑞、副长孔祥栋等5名军官、6名水兵,控制全舰后将军舰驶入长江,于9月21日抵达南京燕子矶江面锚泊,参加解放军。为防备国民党空军轰炸,该舰拆除武备后于9月23日放水自沉。1950年2月24日该舰被打捞浮起送入江南造船厂维修,临时舰名“八一”,4月23日改名“南昌”,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7月修复入役,定为护卫舰,作为第六舰队指挥舰,舷号711。先后参加东矶列岛海战和解放一江山岛的火力支援作战。1979年退役。

排 水 量:1350吨(满载)

主 尺 度:80.5米×9.7米×2.6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蒸汽机,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4654马力

航 速:19.5节

续 航 力:346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13型130毫米单管舰炮2门,苏制70-K型单管37毫米机关炮7门,日制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深弹投放轨1条(五十年代状态)。

“广州”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舰原为英国“城堡”级反潜护卫舰“纳尼堡”号,1944年10月8日完工于皮克斯吉尔船厂,完工后交付给加拿大皇家海军,改名“鲍曼维尔”号,舷号K493。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2月15日该舰退役,9月5日售与轮船招商局,改名为“大纯”。投入津沪航线后改名为“元培”。1949年该舰被国民党海军征用抢运贵重物品到台湾的过程中触礁受损被弃置于金利源第三码头,上海解放后经上海市航业界职工联合会组织人员抢救脱险,送入江南造船厂维修,加装日制舰炮编入华东军区海军,划为“护卫舰”。1950年4月23日在南京长江草鞋峡江面,华东军区海军举行成立一周年庆典暨军舰命名授旗仪式。该舰被命名“广州”号,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1951年2月-3月期间,该舰进入江南造船厂换装苏制舰炮。作为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的主力舰艇,先后参加了菜花岐海战,东矶列岛海战。1974年退役。

排 水 量:1077吨(标准)

主 尺 度:77米×11米×3米(长、宽、吃水)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9500海里/10节

武 备:苏制Б-13型130毫米舰炮2门,美制MK-22型76毫米高射炮2门(来自租借法案援苏物资库存),苏制70-K型37毫米高射炮2门,苏制72-K型25毫米高射炮2门(五十年代状态)。

“开封”号、“临沂”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军舰属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花”级反潜护卫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的“三叶草”和“天芥菜”,“开封”号1941年建成于弗莱明—弗格森造船公司,“临沂”号于1940年建成于克朗船厂。二次大战结束后除役拆除武装,在香港出售,被改造为商船“祥德”“和乐”,1949年被华东军区海军派出的人员转购,1950年抵达大陆重新武装成军,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命名为“开封”“临沂”。“开封”舰先后参加猫头洋海战和东矶列岛海战,“临沂”舰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临沂”舰服役至20世纪70年代退役,“开封”舰在20世纪80年代退役。

排 水 量:1170吨(满载)

主 尺 度:62.48米×10.11米×4.14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三胀蒸汽机,2座锅炉,2750马力

航 速:16.5节(新造时状态)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5门。

“瑞金II”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瑞金II”舰原为日本海军“日振”级海防舰“四阪”号(一说为“择捉”级海防舰“隐歧”号,此处暂取“四阪”舰史),1944年12月15日建成于日本日立樱岛造船所,1947年作为首批赔偿舰于7月6日在上海正式被中国海军接收,定临时舰名“接四”号,由于该舰舰况较好,1948年3月即重新武装成军,编入海防第二舰队,5月1日改名“惠安”,1948年末,该舰调入长江镇江至南京江段设防,期间舰长吴建安被地下党秘密策反。1949年4月23日该舰在吴建安率领下参加了海防第二舰队在南京笆斗山江面的起义,加入解放军。4月28日该舰在燕子矶隐蔽待机时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1950年后该舰被打捞出水,修复后加入华东海军,改名“长白”,在“瑞金I”号炮舰战沉后该舰改名“瑞金II”,其后舰史不详。

排 水 量:1020吨(标准)

主 尺 度:78.77米×9.1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不详,原动力在舰体打捞后损坏严重废弃,可能换装了苏制主机和锅炉。

航 速:19.7节(新造时状态)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3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6门,12.7毫米机枪2挺,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济南”号、“武昌”号、“西安”号、“长沙”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济南” 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94号”,1945年3月31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六”号。相较于其她赔偿舰,该舰很快的就配齐了舰员编制得以重新服役。1948年1月该舰被编入海防第二舰队,5月1日定名“威海”,编制列在江防舰队第十队第二十二分队,驻泊镇江。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该舰于1949年4月22日夜奉命向长江口突围,4月23日凌晨因大雾在江阴附近搁浅后被解放军俘虏,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3日更名“济南”,编入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曾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1974年退役并作为靶舰被击沉。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武昌”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4号”,1944年3月27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6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五”号,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后被分配到内政部作水警船,1948年6月26日移交给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因该局无力维护该舰,又自愿将该舰返还海军,1948年12月该舰被移交给上海第一军区司令部,被闲置于吴淞口,由于疏于管理,到1949年上海弃守的时候该舰的舰况已经非常差,舰体半坐沉在水中,因此没有被带去台湾,于1949年6月被人民海军接收,经过简单的浮场作业后送入江南造船所进行维修,于1949年底被修复,加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并改名为“武昌”,不久之后转属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1970年后退役作为靶舰被击沉。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西安”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98号”,1945年3月31在三菱重工长崎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十四”号。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后被分配到内政部作水警船,1948年6月26日移交给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因该局无力维护该舰,又自愿将该舰返还海军,1948年12月该舰被移交给上海第一军区司令部,被闲置于吴淞口,解放军进驻上海后获得该舰,送入海军江南造船所维修武装后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3日命名为“西安”,列编华东海军第六舰队。1975年前后退役。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长沙”舰原为“丁”型海防舰“第118”号,1944年12月27在川崎泉州船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解除输送舰任务后于1947年7月31日正式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十二”号。国民政府要求海军将该舰上缴给行政院,于1948年6月26日移交给吴淞国立海事职业学校,11月1日从海军除籍,但因舰况太差而长时间被搁置在吴淞口,国民党败逃时由于舰况不佳被判定无修复价值因而被丢弃在原地,上海弃守后被人民海军接收,送入江南造船厂,于1949年底被修复,加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并改名为“长沙”。不久之后转属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参加过东矶列岛海战。1975年退役并在6月作为靶舰被潜艇击沉。

排 水 量:740吨(标准)

主 尺 度:69.5米×8.6米×3.05米(长、宽、吃水)

动 力:1座舰本式甲25型透平蒸汽机,2座零号乙15改型ホ号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单轴推进,2500马力

航 速:17.5节

续 航 力:45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3门(部分舰装日制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3座),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沈阳”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沈阳”舰原为丙型海防舰“第81号”,1944年12月15在舞鹤海军工厂竣工。幸存到战后先被改装为“特别输送舰”,1947年8月30日在青岛正式被引渡给中国,被命名为“接二十二”号。1948年5月1日被命名为“黄安”,列编海防第一舰队,此后该舰一直在青岛维修和武装,1949年2月21日,该舰官兵鞠庆珍、刘厚增等65人趁舰长离舰的机会发动起义,夺取该舰控制权并于3月13日抵达解放区连云港。成为第一艘起义加入解放军的国民党海军军舰,3月15日该舰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在连云港,后被解放军组织打捞修复成功,编入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改名“沈阳”。曾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1972年退役,1980年拆解。

排 水 量:745吨(标准)

主 尺 度:67.5米×8.4米×2.9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23号乙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900马力

航 速:16.5节

续 航 力:6500海里/14节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3门,苏制БМБ-2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深弹投放轨1条。

“洛阳”号护卫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本舰属于英国海军“巴瑟斯特”级扫雷舰,1941年在英属澳大利亚悉尼柯卡图船坞建成,编入澳大利亚海军,名为“本迭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售,辗转售卖至香港,改为客轮“祥兴”号,后被华东军区海军派出的人员辗转在香港购得,于上海交接,重新武装成军,命名为“洛阳”号,定为护卫舰,舷号“617”,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7舰队,旋在1951年编制调整至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1982年退役。

排 水 量:790吨(标准)

主 尺 度:56.74米×9.5米×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三胀蒸汽机,2座三点式水管锅炉,2000马力

航 速:15节(新造时状态)

武 备:苏制Б-34型100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5门。

“延安”号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延安”舰原为清政府海军部大臣载洵敕令从江南船坞根据日本设计的“永丰”级炮舰图纸仿造的两艘航海炮舰首舰,该舰1911年开工后不久即爆发辛亥革命,建造工程被迫暂停,民国北京政府成立后的1913年底该舰下水,但因拨款问题使该舰舾装过程十分缓慢,1918年才竣工,编入北京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27年转属南京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37年末该舰被调至长江中游参加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21日该舰执行任务过程中在武汉上游新堤附近被日机炸伤搁浅。10月26日该舰在拆除所有武备后被放弃。该舰舰体于11月8日被日军占领后将其送入三菱重工江南造船所修理和重新武装,1940年该舰被移交给汪伪国民政府,改名海兴,编入南京要港司令部成为旗舰,同时作为汪伪中央海军学校练习舰。抗战胜利后该舰被中国海军重新接收,恢复“永绩”原名,编入海防第二舰队。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队在江阴江段起义,该舰不愿起义试图往上海突围时被解放军炮火重伤搁浅,舰体于4月29日被解放军缴获,送入江南造船所维修至可航行状态,11月8日该舰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二舰大队,1950年4月24日该舰所在舰队被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并改名为“延安”。1950年11月2日该舰进入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规模改装并于次年完成。先后参加三门湾海战。

排 水 量:860吨(标准)

主 尺 度:65.7米×9米×3.5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胀蒸汽机,2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350马力

航 速:13.5节

武 备:苏制B-34型100毫米舰炮2门,70-K型37毫米机关炮3门,72K型25毫米机关炮2门。

“瑞金I”号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舰原为美国AKL381型小型沿海运输舰,战后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接收,旋即移交给民营航运商做货船运营,改名“江通”,1949年解放军进驻上海后移交华东军区海军,送入江南造船所重新武装,1950年4月23日该舰被改名为“瑞金”,列编华东海军第七舰队,1951年该舰被并入舟山基地战舰大队,先后参加猫头洋海战、菜花岐海战,东矶列岛海战,最终在1954年5月18日不幸被国民党空军F47炸沉。成为华东海军在战斗中损失的第一艘大中型水面舰艇。

排 水 量:705吨(满载)

主 尺 度:53.64米×8.12米×4.26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通用公司6-278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000马力

航 速:13节

武 备: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2门,苏制70-K型37毫米机关炮2门,日制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2座。

“兴国”号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舰原为美国AKL381型小型沿海运输舰,战后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接收,旋即移交给民营航运商做货船运营,改名“江达”,1949年解放军进驻上海后移交华东军区海军,送入江南造船所重新武装,1950年4月23日该舰被改名为“兴国”,列编华东海军第七舰队,1951年该舰被并入舟山基地战舰大队,先后参加三门湾海战、菜花岐海战、东矶列岛海战和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

排 水 量:705吨(满载)

主 尺 度:53.64米×8.12米×4.26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通用公司6-278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000马力

航 速:13节

武 备:美制M1型105毫米榴弹炮1门,美制MK-22型76毫米舰炮2门,日制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2座。

“遵义”号、“淮阳”号、“盐城”号、“邯郸”号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四舰原为美国AKL330D型小型沿海运输舰,战后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水运大队接收,旋即移交给招商局做货船运营,分别改名为“德州”、“苏州”、“杭州”、“青州”,1949年解放军进驻上海后接收四舰,送入江南造船所重新武装,1950年4月23日分别被命名为“遵义”、“淮阳”、“盐城”、“邯郸”。列编华东海军第七舰队,1951年该舰被并入舟山基地战舰大队,曾参加过解放嵊泗列岛战斗和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

排 水 量:705吨(满载)

主 尺 度:53.64米×8.12米×4.26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通用公司6-278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000马力

航 速:13节

武 备:美制M1型105毫米榴弹炮1门,日制八八式75高射炮2门,九六式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2座。

“长江”号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长江”舰原为“民权”号炮舰,1929年1月16日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开工,1929年9月21日下水,1930年4月1日服役。列编海军第二舰队,全面抗战爆发后该舰撤往后方,停泊在重庆木洞镇江面充当桐梓海军学校的练习舰。抗战胜利后该舰列编江防舰队成为旗舰,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解放重庆,同日江防舰队在司令叶裕和的率领下起义,于12月31日被解放军西南军区接收,1950年5月该舰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改名“长江”。后于1981年拆毁。

排 水 量:426吨

主 尺 度:60.04米×7.92米×2.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三缸三涨立式蒸汽机,2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00马力

航 速:17节(最高)

武 备:日制八八式75高射炮1门,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九六式25毫米机关炮4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英制维克斯40.5毫米机关炮1门。

“嫩江”号浅水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嫩江”舰原为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猎鹰”号,1931年5月18日在英国亚罗造船厂下水,随后被拆成大件运抵中国,委托海军江南造船所组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退往重庆躲避战火,英国政府随后考虑本国难以对该舰进行补给和支持,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中国政府,1942年3月17日该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英德”。1942年12月“英德”舰成军,编入第二舰队,因一直停泊在重庆日机轰炸半径之外的江面待机,该舰得以幸存到抗战胜利。1948年该舰列编江防舰队,调防湖北沙市至宜昌江段。1949年11月30日该舰在重庆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18日,该舰抵达南京,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改名“嫩江”,后编制改为吴淞要塞区水警处,1952年改在淞沪基地水雷大队,1955年调整至海军扫雷舰第四大队。1958年10月8日该舰从人民海军退役。

排水量:372吨

主尺度:45.72米×8.76米×1.8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齿轮式透平蒸汽机,2座海军部型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5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2门(推测)。

“怒江”号浅水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怒江”舰原为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塘鹅”号,1907年在英国亚罗造船厂开工,1908年下水,随后被拆成大件运抵中国,委托海军江南造船所组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退往重庆躲避战火,英国政府随后考虑本国难以对该舰进行补给和支持,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中国政府,1942年3月17日该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英山”(同级舰“海燕”号滞留在上海黄浦江,因拒绝向日军投降最终被击沉)。1942年12月“英山”舰成军,编入第二舰队,因一直停泊在重庆日机轰炸半径之外的江面待机,该舰得以幸存到抗战胜利。1948年该舰列编江防舰队,调防湖北沙市至宜昌江段。1949年11月30日该舰在重庆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18日,该舰抵达南京,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改名“怒江”,其后舰史不详,推测和“嫩江”舰一同退役。

排水量:310吨

主尺度:56.39米×8.84米×1.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齿轮式透平蒸汽机,2座亚罗型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5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2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6挺(推测)。

“赣江”号浅水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赣江”舰原为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炮舰“矶鹞”号,1933年6月6日在英国桑尼罗夫特造船厂下水,随后被拆成大件运抵中国,委托海军江南造船所组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退往重庆躲避战火,英国政府随后考虑本国难以对该舰进行补给和支持,决定将该舰赠送给中国政府,1942年3月17日该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海军,改名“英豪”。1942年12月“英豪”舰成军,编入第二舰队,因一直停泊在重庆日机轰炸半径之外的江面待机,该舰得以幸存到抗战胜利。列编江防舰队,1948年被部署在长江下游,1949年4月23日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起义时,该舰因机械故障被遗弃在镇江附近江面,后被解放军俘虏,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该舰列编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改名“赣江”,推测因舰况不佳,数年后即退役。

排水量:185吨

主尺度:51米×9.35米×0.6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往复式蒸汽机,1座海军部型水管锅炉,双轴推进,600马力

航 速:11.25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1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4挺(推测)。

“湘江”号长江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湘江”舰原为日本海军炮舰“鸟羽”号,1911年7月7日在日本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开工,11月7日下水,11月17日竣工,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该舰在上海参与击沉了英国炮舰“海燕”号,俘虏了美国炮舰“威克”号,1945年日本战败后,该舰在南京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永济”,列编在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8年该舰在湖北江陵郝穴镇成功阻击了试图渡江的解放军,因此更名为“郝穴”。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舰随江防舰队西撤到四川万县,11月28日该舰奉命和“永安”舰一起护送运载陆军前往忠县的民生公司商船时,舰长李世鲁发动起义控制该舰,随后该舰经过和沿岸的国民党军交火后安全抵达解放区巴东,加入解放军,后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该舰被改名为“湘江”,其后舰史不详,推测在五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250吨

主尺度:56.4米×8.23米×0.79米(长、宽、吃水)

动 力:3座立式双缸双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ィ号舰本式燃煤水管锅炉,三轴推进,1400马力

航 速:15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MK-3型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2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4挺(推测)。

“闽江”号长江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闽江”舰原为日本海军炮舰“势多”号,1922年4月29日在日本播磨造船所开工,1923年6月30日下水,随后被拆解送往中国,由上海东华造船厂负责合拢。竣工后一直部署在长江。1938年12月10日在长江岳州段支援陆军作战时被中国海军布设的水雷炸掉了整个舰艏,随后该舰以倒车的方式退往上海,由江南造船所修复。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舰被中国海军接收,改名“常德”,编入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该舰随江防舰队大部撤往重庆,11月30日解放军进驻重庆,该舰于12月1日宣布起义加入解放军,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该舰被更名为“闽江”,列编在吴淞水警区,1952年编入淞沪基地水雷大队,1955年调整至海军扫雷舰第四大队。推测在五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338吨

主尺度:57.9米×8.23米×1.0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三缸三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1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1门,九三式13毫米机枪1挺,HO-103型12.7毫米机枪2挺(推测)。

“珠江”号、“乌江”号长江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二舰原为日本海军“热海”号和“二见”号炮舰,“热海”舰于1928年11月6日在日本三井玉野造船所开工,1929年3月30日下水,6月30日竣工;“二见”号于1930年2月28日竣工于日本藤永田造船所。竣工后一直在长江水域活动,1945年日本战败后由中国海军在南京接收,分别更名为“永安”、“永平”,列编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永安”舰被留防在四川万县,11月29日该舰和“郝穴”舰一起起义,由忠县下驶,一路同沿岸国民党军队交火后进入巴东解放区加入解放军。“永平”舰则先和江防舰队各舰一起退往重庆,随后在12月1日宣布起义加入解放军。二舰都被编入华东海军第一纵队,1950年4月23日被分别改名为“珠江”和“乌江”。“珠江”后曾列编在人民解放军海军淞沪水警区护卫艇二十一大队,定舷号229。“乌江”舰其后舰史不详,二舰推测在六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205吨

主尺度:45.3米×6.79米×1.13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立式双缸双涨往复式蒸汽机,2座ロ号舰本式煤油混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200马力

航 速:16节(最大)

武 备:47毫米战防炮1门,96式25毫米机关炮2门,HO-103型12.7毫米机枪3挺(推测)。

“涪江”号长江炮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涪江”舰原为日本海军“隅田”号炮舰,1940年5月31日竣工于日本藤永田造船所,是二战期间日本设计的最新式的长江炮舰。日本战败投降后,该舰停泊在上海,1945年9月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为“江犀”,列编在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1949年该舰被暂借给海防第二舰队,部署在湖口以下的长江下游江段布防,当年4月23日该舰参加了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的起义行动,参加解放军,编入华东海军第一纵队。9月19日被寻找起义军舰“长治”的国民党空军飞机炸伤,幸而未沉。1950年4月23日该舰改名为“涪江”,编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吴淞独立水警区,后编入人民解放军淞沪水警区护卫艇二十一大队,定舷号228,推测在六十年代末退役。

排水量:304吨

主尺度:48.5米×9.8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齿轮透平机,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00马力

航 速:17节(最大)

武 备: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双联装93式13毫米机枪1座,HO-103型12.7毫米机枪3挺(推测)。

“井冈山”级坦克登陆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军舰原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建造、装备的坦克登陆舰,简称为LST,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美国曾将大量该型军舰援助国民党政权,因采用“中”字开头的词组命名,称为“中”字舰。另有一批作为剩余物资,被国营招商局等中国航运商购得,人民解放军海军编成内的该型军舰,前身多为招商局等的商船。解放战争中,华东军区海军最先接收了在南京被缴获的一艘招商局的该型运输船,以国内革命战争时代的革命根据地山岭的名字命名,称为“井冈山”,此后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该型军舰,均采用革命根据地山岭名字命名,统称为“山”字舰,又称“井冈山”型。该型军舰的舰名包括有“井冈山”、“大别山”、“沂蒙山”、“太行山”、“长白山”、“徂徕山”、“天目山”、“武功山”、“桐柏山”、“伏牛山”、“武夷山”、“四明山”,分别服役于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三支舰队,除作为运输舰外,还有部分被改装为快艇母舰、修理舰等用途,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部退役。

排 水 量:1625/4080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99.97米×15.24米×4.2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1700马力

航 速:11节

“大虎山”鱼雷快艇母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由LST型坦克登陆舰改装,用于鱼雷艇31大队的123型鱼雷快艇的修理维护使用。

排 水 量:1625/4080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99.97米×15.24米×4.2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1700马力

航 速:11节

“大沽山”号修理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舰原为美国海军大型坦克登陆舰“LST-455”,1942年8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凯撒公司造船厂开工,10月7日下水,1943年1月30日竣工。5月2日该舰抵达澳大利亚的悉尼,因前线对修理舰的需求该舰被选中改为修理舰,巨大的坦克舱被改成修理车间,船上安装了车床,焊接机,以及用于必要类型船舶的切割装备和维修工具。规划了机械车间、修理车间、装配车间、木工车间、冶金车间、无线电维修车间为各种战伤舰艇提供修理服务。5月底该舰完成修理舰改造正式服役,作为海上浮动修理基地负责为LCI步兵登陆艇提供维修。1944年8月21日该舰被改名为“阿喀琉斯”号,舷号ARL-41。1946年7月19日该舰从美国海军退役,8月28日除籍。1947年该舰被美国政府赠送给中国,11月5日该舰在新奥尔良被移交给中国,1948年3月5日该舰在中国舰员的操作下抵达上海,更名“兴安”,作为维修舰列编海防第二舰队。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部分军舰起义,该舰不愿起义,跟随“永嘉”等舰从南京江面向长江口突围。结果在三江营一代遭到解放军炮兵的炮火阻拦,该舰被击伤后搁浅,最终成为解放军的俘虏,修复后该舰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更名“大沽山”号,仍作修理舰使用。舷号“U891”,一直服役到1980年后。

排 水 量:2125/4080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99.97米×15.24米×4.2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700马力

航 速:11.6节

“黄河”级坦克登陆舰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军舰属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建造的中型登陆舰LSM,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与LST一起大量援助给国民党海军,因采取带有“美”字的词组命名,称为“美”字舰。另有大批LSM作为剩余物资被中国的招商局、民生公司等航运商购得,改造为商船。

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解放上海后,获得第一批该型军舰,即轮船招商局的“万忠”“万福”号,后编入华东军区海军,以中国著名河流的名称命名为“淮河”“运河”。此后,通过调拨各航运公司拥有的该型军舰,以及从香港设法购买,人民解放军海军共获得10余艘该型军舰,均使用河流名称命名,俗称“河”字舰,计有“黄河”“辽河”“沽河”“汾河”“滦河”等,统称为“黄河”型登陆舰,至20世纪80年代全部退役。

排 水 量:520/1095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62米×10.5米×2.51米(全长、宽、满载吃水)

动 力:2座GM型柴油机,双轴推进,2880马力

航 速:12节

“古田”级扫雷/登陆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军舰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建造的LCI艇,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大量援助给国民党海军,采用带有“联”字的词组命名,称为“联”字艇。1949年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中即包括有一艘该型军舰“联光”号,此后华东军区海军通过缴获等途径,陆续又获得3艘该型军舰。1950年,根据当时长江口通航扫雷的需要,4艘该型军舰各加装1具苏联制MT-3切割扫雷具,改造为扫雷艇,按照扫雷艇的命名规则,以革命根据地村镇的名字命名为“古田”“枣庄”“周村”“张店”,于当年9月21日至10月11日成功进行了长江口扫雷作业,此后华东军区的该型军舰还曾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等战斗。

排 水 量:246/419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48米×7米×1.8米(长、宽、满载吃水)

动 力:2座GM柴油机,双轴推进,1600马力

航 速:16节

“碾庄”级坦克登陆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登陆艇原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坦克登陆艇,即LCT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大量军援给国民党海军,以带有“合”字的名词命名,称为“合”字艇。1949年,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获得数艘该型艇,命名为“碾庄”“陈集”“车桥”“卫岗”“竹山”“枝江”“浦水”等,曾参加解放嵊泗列岛、解放一江山岛等作战行动。

排 水 量:143/320吨(轻载/满载)

主 尺 度:36.3米×9.95米×1.52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3座GM6-71柴油机,三轴推进,675马力

航 速:8节

123Б、123K型鱼雷快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艇西方统称为P-4型鱼雷艇,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发、装备的高速鱼雷艇,采用滑行艇型,铝合金艇体,具体分为安装有平面搜索雷达的123K型,和无雷达的123Б型。1951年,苏联分两次向中国交付36艘该型鱼雷艇,其中10艘配置于华东军区海军快艇第31大队。该大队战功卓著,先后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航驱逐舰、“灵江”号巡逻舰等。该型艇至20世纪80年代全部退出现役,曾参加击沉“太平”舰的该型“158”艇后入藏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排 水 量:20.74吨(123Б),21吨(123K)

主 尺 度:19.5米×3.7米×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M50柴油机,2400马力

航 速:42节(最大)

续 航 力:400海里/13节

武 备: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2.7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123Б),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4.5毫米双联装机枪×1(123K)

“25吨”型炮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该型艇原为旧日本海军“25吨”级炮艇,日本投降后残存下来的25吨炮艇被中国海军接收,总计三十五艘,推测另有数目不详的同型艇加入了地方水警部队,在1949年通过起义和投诚,总共有十七艘该型炮艇加入了新生的人民海军,另有相当一批数量的该型炮艇处在备用状态。该型炮艇主要装备1950年2月1日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江防炮艇大队第一中队。成为人民海军在东南沿海作战的最初主力,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编制调整,该型炮艇分散配置在第四舰队和第五舰队。1951年第五舰队炮艇大队改为温台巡防大队,第四舰队炮艇大队改为舟山巡防大队,该型炮艇先后参加披山岛海战、头门山海战。1952年后逐步退役。其中“414”艇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排水量:25吨(满载)

主尺度:18米×3.6米×1.2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海军型柴油机,双轴推进,300马力

航 速:11节(最大)

武 备: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1门,日制九三式13毫米机枪1挺,刘易斯7.7毫米机枪1挺。

“42吨”型炮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所装备的炮艇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建造的25吨级为主,由于存在吨位小,火力弱,航速慢,且艇型局限等问题,难以在近海海域进行巡逻作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军司令部决定利用国民党军队残留在大陆的可用物资,尽快设计建造一种适合近海巡逻的炮艇。因为此时海军司令部自身并没有舰艇设计部门,于是在1950年9月通过华东军区海军,向其管辖的海军江南造船所下达命令,由江南造船所具体实施,江南造船所于当年12月开始设计和建造,即本型艇。本型艇建造过程中,第二艘艇在1951年3月24日下水时因压载不足,发生了横翻倾覆的严重事故(后修复),江南造船所此后中断了本型艇的继续发展,于1951年10月、11月将2艘试制艇交付海军后,本型即未再建造。

排 水 量:42吨

主 尺 度:21.34米×3.81米×1.75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3座通用柴油机,495马力

航 速:12节

武 备:日制HO-103型12.7毫米机枪3挺。

“52甲”型护卫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1952年,在总结此前江南造船所设计建造的42吨炮艇,以及青岛造船厂试制的43吨炮艇基础上,海军司令部造船部通过华东军区海军,组织江南造船所改进炮艇设计,并以苏联海军的某型交通艇作为艇体的参考母型,完成了50吨炮艇的设计,即本型炮艇,定名“52甲”。

同年4月5日,海军司令部向中央军委申请建造30艘50吨型炮艇,25日获得批准,其中由江南造船所承造的20艘艇分4批建造(第一、二批各4艘,三、四批各6艘,舷号“501”至“520”),在1952年内完成,全部装备华东军区海军所属的吴淞、嵊泗、舟山、温台巡逻艇大队。本型炮艇是人民解放军海军在50年代初期的近岸、岛屿间巡防主力,参与多次重大军事行动。1953年5月29日至6月19日,华东军区海军温台巡逻艇大队所装备的“509”至“516”号本型炮艇,配合陆军成功进行了解放浙江海域大、小鹿山岛以及羊屿、鸡山的战斗,期间曾一度与台湾地区海军“信阳”号驱逐舰遭遇。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进行一江山岛战役时,温台巡逻艇大队装备的本型艇也参与了战斗,主要执行递进压制敌滩头火力、支援陆军向纵深进攻等任务。

排 水 量:50吨

主 尺 度:24.64米×4.25米×1.16米(全长、最大宽、平均吃水)

动 力:3座通用柴油机,495马力

航 速:12节

武 备:苏制72-K型25毫米机关炮2门(部分艇为苏制70-K37毫米炮、苏制72-K25毫米或美制“厄利肯”20毫米机关炮各1门),12.7毫米机枪2挺。

“53甲”型护卫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本型艇是“52甲”炮艇的优化型,在“52甲”的原有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大了驾驶室建筑,并增强了火力。1952年10月,海军司令部舰船修造部决定设计、建造本型炮艇,并专门组建了造船设计室自行设计,由江南造船所和江南造船所广州工地建造,1953年1月开工首艇,命名“53甲”型。本型艇总计建成36艘,其中江南造船所建造的24艘交付华东军区海军使用,全部装备华东军区海军所属的吴淞、嵊泗、舟山、温台巡逻艇大队。曾先后参加积谷山东北海战、三门湾海战、解放一江山岛火力支援作战。

排 水 量:50吨

主 尺 度:24.64米×4.25米×1.16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64HN9型柴油机,双轴推进,450马力。

航 速:11节

武 备:苏制70-K37毫米炮1门,厄利孔20毫米炮1门,12.7毫米机枪2挺。

“54甲”型护卫艇

东海舰队前传——华东军区海军主要舰艇综述

本型炮艇是在“53甲”型基础上所产生的修改型,对艇上原有的舱室布局、管路分布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士兵舱面积,将艇上家具由木制改为铁质,炮艇的外形则与“53甲”基本一致。本型艇总计建造14艘,其中10艘装备华东军区海军。

排 水 量:50吨

主 尺 度:24.64米×4.25米×1.16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64HN9型柴油机,双轴推进,450马力。

航 速:11节

武 备:苏制70-K37毫米炮1门,厄利孔20毫米炮1门,12.7毫米机枪2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