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個月要怎麼複習物理呢,有哪些好的建議嗎?

一隻高三汪


先說明一下原則和步驟:

一、確立目標導向思維,專注漲分

二、專題訓練,階段化複習,制定三輪複習計劃

三、錯題本是必備的,認識到錯題本的巨大作用

四、總結題型和規律,實現量變到質變

五、一輪複習時,不要完美主義

六、迴歸課本,建立完整知識體系

七、衝刺階段,注意查漏補缺

一、確立目標導向思維,專注漲分

在專題複習之前,你先要真實客觀的瞭解自己的水平。這個很好操作。你把最近三年的物理真題,按照考試時間,分三天寫完。把每套卷都按照標準答案打分,取平均值,就是你的真實水平。

瞭解了自己的真實水平,然後確立高考考的目標分數。比如,如果你是50分至70分的水平,可以把目標定在90分。如果水平很高,能考85分以上,可以把目標定在100+。

確定好了目標,接下來就要明確考點,把目標量化。找到近六年的高考真題,看看哪些題必考,哪些題偶爾考,哪些題是會的,哪些題不會、不熟,哪些題是最難的。把不會的一一專題記錄下來。這樣,除去最難的題和最簡單的題,只剩下一些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又不熟悉能夠漲分的專題。這樣的專題應該優先複習。對於已經會的專題,可以先不用管,因為即使做了也不漲分。對於最難的專題,也先不用管,因為短期學不會,也不漲分。把最好的精力和鬥志,都分配給能漲分的專題上。

二、專題訓練,階段化複習,制定三輪複習計劃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集中精力和時間,快速突破疑難點,快速漲分。切記:開始複習時千萬不要從頭到尾複習一遍。因為從頭到尾複習太耗費時間,不可取。這相當於是平均用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首先要複習重點專題,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複習也要分階段,第一階段是專題複習,大概要花45天,這是一輪複習;第二階段要回歸課本,建立知識體系,刷整套題,大概要花30天,這是二輪複習;第三階段是衝刺階段,刷整套題,注意查漏補缺。

高考中物理的核心重點是運動學和力學,簡稱動力學,尤其是要掌握好動力學的三大工具:運動學公式,功和能,衝量和動量。動力學包括運動的本質(什麼時候做直線運動,什麼時候做曲線運動),彈力和摩擦力,牛頓三大定律,力的合成與分解,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我可以把我的手寫筆記發一些,供你參考。我挑選了15個專題,如果需要全部專題,請私信。字不太好,請勿噴^O^

1.運動的本質

2.彈力和摩擦力





3.動力學三大工具以及適用條件

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偏轉


5.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偏轉

6.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

7.導體棒在磁場中的運動

8.紙帶分析

9.電學實驗



10.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11.光學

物理光學

幾何光學



光電管



光學結論



12.靜電場



13.天體運動









14.機械波





15.變壓器
















三、錯題本是必備的,認識到錯題本的巨大作用

專題訓練的目的,是快速發現痛點,然後解決掉。刷題的過程,就好比是大浪淘金。金子是寶貴的,需要收集起來。刷題也是這樣,不會的題就是金子,是能漲分的寶貝,會做的題反而就沒有這麼珍貴。錯題本就是金庫。

把不會的題,集中記錄到錯題本上。錯題本最好是活頁的,錯題要集中記錄,不要一張紙上記錄不同的專題。活頁本的好處就是,能夠即使把相同專題裡的錯題集中到幾頁上,即使後來寫的也能調整到一起。我們積累錯題,不是為了考前突擊,而是為了總結題型和解題規律。

四、總結題型和規律,實現量變到質變

當一個專題的錯題,積累到十道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總結規律了。這個過程就是量變到質變。比如,這個專題的考點有幾個,常見題型有幾種,分別用什麼方法去解,常犯的錯誤有哪些。當總結的規律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做題比較順利的時候,說明這個專題已經可以結束了,可以複習下一個專題了。下一個專題的複習方法,仍然是刷專題,記錄錯題,總結規律,週而復始,屢試不爽。

五、一輪複習時,不要完美主義

以上的方法,不僅適合物理學習,也適合數學,化學等理科性的學科。規律具有普適性,這是理科的魅力。理科,就是掌握規律。

刷題的過程,可以看成是實踐的過程。總結錯題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獲得真理的過程。實踐出真理,真理又指導新的實踐,新的實踐又會總結出更多的規律,如此反覆,以致無窮。所以,求知是永無止境的。但是,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要因為在一個問題上研究得太久,太追求完美,影響了全局。應該在把一個專題掌握的有八成或者九成時,繼續下一個專題,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一輪複習計劃進行下去。畢竟,高考不只考物理,還考其他科目。除了要考好物理,還要兼顧其他科目,要整體最優,而不是局部最優。不追求完美主義,就是要避免因小失大,得小利而失全局。


六、迴歸課本,建立完整知識體系

專題複習結束後,意味著一輪複習已經完成。下一個階段是整體複習,要回歸課本,建立起完整的知識脈絡和體系。

為什麼要回歸課本呢?雖然課本上的題目很簡單,但是課本是具有啟發性的。所有的原理,課本都已經說的很明白,所有習題也都源於課本。所以,把課本上的知識體系用思維導圖建立起來,把課本讀透,讀薄,對於高考奪取高分不僅是非常必要,而且是至關重要的。

迴歸課本是去繁就簡,能力昇華的一個過程。

物理是一門推理性極強的學科,所以,要深刻理解課本上的原理,最好把公式推導一遍,而不是死記硬背。能夠把公式獨立推導出來了,那麼境界就上升了。

在看課本的同時,可以刷整套題。每次刷整套模擬題,注意答題格式和規範。當模擬題刷到30套左右的時候,差不多火候已到,知識體系也比較完整了。

七、衝刺階段,要注意查漏補缺

第三個階段,還剩20來天就高考了,到了衝刺階段。衝刺階段要多刷真題,把近幾年的真題刷兩到三遍,尋找知識漏洞,注意查漏補缺。

臨近高考時,知識體系上的漲分空間已經很小,這時要注意調整心態,注意休息。大型考試是一個綜合能力的競爭,除了知識和智商競爭,還有情商競爭。要保持自己積極的心態,不要患得患失,要淡然處之。高考時分數是一個概率問題,超常發揮的人很少,發揮失常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是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平時如何考試,高考就如何考試。比如,平時不愛檢查,高考也別檢查了,只要高考時的習慣和平時一致,那麼分數就會和平時差不多。所以不要期待自己能夠超長髮揮,而且要允許自己有失誤的分數空間。比如,自己的水平能考95+,那麼高考的目標定在90分就可以,允許有5分的失誤空間,這樣心態就比較好,高考很有可能考90+。


大朋高考


考前三個月對任何一門學科而言都是十分關鍵的,尤其是理科。

有經驗的學校都是高三第一學期狠抓長效學科,比如語文英語數學,第二學期重點突破理綜。實踐證明效果相當明顯。

考前三個月,每個學校都進入了專題複習。就二輪專題複習,我的看法是要因人而異,如果同學基礎紮實,當然就是專題訓練。將知識點串成串,建立知識框架,形成體系,固化解題方法。如果同學基礎較弱應該淡化二輪,少做綜合題,有針對性的突破必考知識點,比如小題狂練,做到考必會,盡力將會做題練到不失分,保必考效果會更好。也可以直接進行模擬訓練,使學生熟悉考卷。

考前三輪模擬試卷易精不易多。三輪的目的在於熟悉題型,答題技巧訓練,答題方法總結,故關鍵在於針對性。比如物理大題如何表達,卷面如何處理等。最後一週必然要回歸課本。迴歸課本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點下回歸,而不是蜻蜓點水式的看一翻,也不是大水漫灌式的通讀一遍,而是有針對性的複習易漏的知識點。

總之,學無定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合適地就是最好地。



西部神鵰


把試卷和複習書以及練習冊上的題該做的,按部就班的做就行,不要抄答案,要自己認真做,這樣才能鍛鍊解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一些基礎物理知識以及公式的掌握,實在不會做的話,可以看一下答案解析,力求看懂,多思考,整理一下正確的解題思路,爭取在下一次遇到類似題型的時候能夠順利拿下,腳踏實地,即使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堅持下去,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成績!

切記,不可過度把時間都分配給物理,規劃好時間,也不可因為感覺難就不去練習,祝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