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镇的由来是什么?

海浪21255877


海青镇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部。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海青,人口2000。明中期徐氏由今大场镇凤墩迁此,取名徐家村。明末,改称徐家大村。1980年因重名改名海青。1945年分属海青区和大山区。1949年改八区、九区,1955年复称海青区和大山区。1958年建海青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稻、蔬菜等。为市主要粮菜产区之一。有面粉、罐头、果汁、特种工艺品、农修、毛巾、汽熨机、砖瓦、标牌等厂和拖拉机站。204国道及平日、郝李公路经此。古迹有大岭、甲旺墩“龙山文化”遗址。

海青茶历史悠久。据传,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零星茶园和茶树。“海青”最早为古代海州至青州的一处必经驿站故名海青,“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自杭州到密州(今诸城)任职时就从此地经过,后又曾到海青地域进行狩猎,又传海青茶自此引进,因此至今至少有千年的历史。

海青茶自1966年从安徽省大规模引进胶南市,历经引种、发展、回落、再发展过程,到1972年发展到220亩,后河西村成为海青绿茶的发祥地。

1995年来,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茶叶生产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胶南市海青镇因此成为是“南茶北移”最成功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大型绿茶生产基地。

为了提高海青绿茶的规模和质量,海青镇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进一步加大对茶农、茶厂的培植扶持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茶树,对茶叶产业实行无公害化规范管理。

专门成立了海青茶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万亩精品茶叶示范园,逐渐形成了一支茶叶技术科研队伍,相继攻克了20多项茶园优质丰产技术难关,完成了高效设施栽培的诸多科研项目。

在推广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又从南方引进了龙井、大白茶等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进行实验、示范、推广,实现了由绿色无公害到有机绿茶的转变,既传承了南方名茶的秉性,又形成了海青绿茶的“豌豆香”特有品质,使海青绿茶不仅在茶园面积上迅速扩大规模,而且在茶叶品质上又有了显著提高。

如今,茶叶生产已成为海青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有机绿茶加工已成为茶业发展龙头,已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海青茶原属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之一,海青茶平均气温10℃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临界温度为-6℃-18℃,最高临界温度45℃。

年降水量要求在1000mm以上,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为宜。海青茶冲泡之黄绿透亮,色泽极佳;品尝之香郁味甘,回味悠长。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常饮之能防病抗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诚实的宝柱


据说海青依据海州至青州公路穿过其境内而得名,不知对否?


和事佬天天乐


“海青”最早为古代海州至青州的一处必经驿站故名海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