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用治小麦病毒吗?

用户5802866262237


不管用!就像是人感冒了吃肠炎宁一样,连最起码的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都达不到,但是对小麦的纹枯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有效。分别来介绍一下它仨吧。



一,苯甲丙环唑

苯甲丙环唑,它是一种复配剂,是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复配而成,属低毒三唑类杀菌剂,有内吸治疗的双重作用,渗透性强,防效快,效果好。

苯甲丙环唑可被作物的根茎叶吸收,并且能在作物体内向上传导,损坏病菌细胞膜的生理作用,导致真菌死亡,主要是对真菌病害起作用。如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疫病等,及果树的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炭疽病等效果好。


苯甲丙环唑在作物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明显,又耐雨水冲刷,用药2-3小时就会被吸收起作用。

二,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也是真菌性杀菌剂,有一问答我已做过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啰嗦。

三,小麦病毒病

小麦病毒病种类繁多,比较重要的有黄矮病,丛矮病和土传花叶病三种,但很少发现,一般感病性强的品种,旱播的田块和蚜虫等刺吸害虫危害严重的年份,病毒病发生率较高。


目前小麦病毒病没有很好的药物可治疗,主要是通过加强传毒病虫的预防来减少传毒机会,丛^_^从传播途径上杜绝病毒病的流行,主要是用吡虫啉,啶虫脒,菊酯类农药等来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小麦病毒病还要通过土壤处理来防治病毒病,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偏晚播种小麦,以减少害虫传毒的机会,及时清理田间及周边杂草,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浇水,培养出抗病较强的壮苗。

再就是选择抗病毒的小麦品种,做好拌种,一旦发现有病毒病的症状,及时喷施杀虫剂和病毒A,病毒灵,吗啉胍等病毒抑制剂。



总而言之,小麦病毒病以预防为主,切断媒介为主,用捏两种杀菌剂来治疗小麦病毒病,纯粹是天方夜谭,省省吧!


努力就好123456


我是王中海,专注于农民科学轻松种田。

病害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生理性病害,防治各种病害所选药剂也不同。

吡唑醚菌酯和苯甲丙环唑这两个品种都是治疗真菌性疾病。

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经过药效试验表明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效果,特别是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甲丙环唑用于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于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苯甲丙环唑可以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

这两个药剂都是用于治疗真菌性病害,对病毒病无效。






王中海


不能。只能用促进性营养剂,调节剂。


北方农村网科技总顾问


小麦有病毒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