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師的子女99%的再沒有當教師?

蘭溪18


其實,我們家就是三代人都在做老師,如果包括我母親的父親,那就是四代人啦。本來我也不想當老師,因為小時候看到母親非常忙,經常很晚回家——家訪,暑假又要集中學習,一離開家就十多天,看到母親忙整天忙,而且,生學生的氣,不能打罵學生,只能回到家拿我們出氣,當然了還有其他原因。因此,從小就說,長大了絕不當老師,可是,我天生就是孩子王,無論插隊在農村,或是到來其他地方工作,身邊總有一群小孩圍著轉,願意聽我的話,這樣改變了我的想法,選擇了當老師,42年多的教齡。如果還有來生,我還是選擇當老師。


賓哥哥56


你不願意當教師,後面排隊的一大溜兒呢,離開三尺講臺,我兒子上去!

難道當教師比民工還辛苦,你講起早貪黑,農民工不比你辛苦?教師起碼一週休息兩天,還有教師節,還有法定假日休息,寒暑假休息,加起來近三個月的休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休息的天數近一半,還不知足?

教師工資收入,發達地區都每月一萬多,差點地區也四五千,並且決不拖欠,旱澇保收,誰說並不太富裕,比農民工強多了,大多有房有車,起碼邁入中產行列了。

教師享受國家五險一金,還享受體制內各種福利待遇,社會地位高,學生及家長把你們當神一樣供著。還享受福利分房待遇。退了休,工資七八千,還可以再工作撈外塊。

現在,哪個教師不業餘補課,補課費早超過工資收入,少說一年幾十萬的收入。學生及家長還得打溜鬚,逢年過節送禮,誰不送禮,學生一邊晾著,成績註定下降,肯定是考不上大校!

如今我兒子考上省城師範大學,在數學系讀研究生,對象念英語系,都是我的主意。以後畢業了,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英語,肯定錢途廣大,發財大大的。老百姓家誰不注重教育?

俺現在,在城裡建築工地打工,拼死幹活,準備為孩子在省會買房,已經積攢了近六十萬元,這是二十多年的血汗錢,起碼給個買房的首付。再幹兩三年,五十八了,回鄉下種地吧,對付著瞎幾巴活吧!


別當真58


誰說得教師的子女99%的再沒有當教師?這個提法明顯有問題。我的鄰居,全家都是老師。老頭是中學老師,退休在家,種花養鳥;老婆是小學老師,退休後做做家務;兒子是中學教師,高中畢業讀得師範,畢業後當老師;女兒是中師畢業,畢業後一直在鄉鎮中學當老師;閨女女婿是大學讀的師範,後來在縣一中當得老師;現在孫女又在幼兒園當老師。這一家子人全都是老師,說明當老師,這個職業還是不錯的。

父母是教師,知道當教師的好與不好。當教師,好在心靜,不爭不搶,按月支工資,有愛好發展愛好,有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每年教課,年復一年,駕輕就熟,難度並不太大;家風傳承,子承父業,更懂得當老師的一些道理。當老師,並沒有什麼不好。

我感覺身邊的教師,也有一部分孩子做別的職業的。這也是很正常的。比如說公務員的孩子經商,農民的孩子當公務員,教師的孩子當公務員,公務員的孩子當教師,這些都是個人職業選擇,本無可厚非。職業,就是人安身立命的一個崗位。

父母當教師,孩子不當老師,並不能說明教師的職業就受人白眼,遭人唾棄,並不能說明教師職業的待遇就差,教師的職業就沒有願意做,也不能說明,現在當教師的人,對教師職業不喜歡。每年爭著考教師證的人多了去了,每年爭考教師編制的人也多了去了。教師職業仍然是現在比較受歡迎的職業,不論你認識到還是沒有認識到,教師的一生,至少是平穩、沒有大波浪的一生。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教師職業,這一點能夠做到。其他職業能行嗎?


跟我學公文


孩子馬上高考了,我試著問他是否考慮報考師範類院校,孩子一臉的不屑:你還沒當夠啊?打死不做老師,除非走投無路!態度非常決絕,毫無商量的餘地。這就是教師的孩子!再看看的我同事們,偌大一所學校,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的孩子確實沒一個做老師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單從我個人來講,我做一個深刻的剖析和反省。首先恐怕是做班主任久了,衍生很多不好的性格。比如,職業習慣,動不動喜歡教訓人,不分場合,這樣孩子很討厭這個家裡學校不分老師角色。

其次,起早貪黑。每天早上6:30趕到學校,6:00就得起床,匆匆梳洗。離開家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晚上學生就寢以後10:00多離開學校,回到家時,孩子基本睡覺了。孩子非常反感。

最內疚的是,做老師尤其做班主任,遇到學生不聽話,家長不配合,學校領導不理解等,總之受了委屈,別人的孩子你不能罵不能打,回去拿自己的孩子出氣。孩子稍有不是,對其大吼大叫,面目可憎。唉,想起來都是痛啊!我的家人經常這麼埋怨:把耐心全給了別人家的孩子。

一切的一切,作為教師的孩子都看在眼裡。也許是我們做得不夠,讓他們看到的都是這個職業的辛苦和卑微。其實還有很多精神層面的光環他們無法體會。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職業選擇,無論做何種決定,只要認真就好,喜歡就好。

願天下辛勤的園丁們身體健康!你我餘生被溫柔以待!





牧遙


父親為職工中專教師,母家為子弟中學教師。1989年我高考填報志願,母親希望我填報所師範類院校,被我強烈拒絕。

家中倆兄弟,後來兄弟也考取武漢大學,拒選師範。

岳父也是教師,妻家兄弟姐妹五人。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考進大學,也無一人填選師範。

因為教師的付出了收獲的社會待遇,教師子弟最清楚。這就是絕大部份教師子弟能考取師範大學,但不填報的原因。

我與妻大學畢業進行政單位(前幾年我離職經商),現居住在單位集資的公務員小區。周圍的鄰居,上至省部級、下至科員,都是公務員。在我們下一輩的孩子中,除成績或個人能力很優秀的少數孩子,不屑於當公務員外。大部份普通的孩子,還是會加入公務員考試大軍,等待擇優錄取。

水往下流、人往上走。誰也不是傻子。不用闡述大道理,客觀事實能說明一切。

看到大家評論,首先表示感謝。再補充幾句:

我外公鄧重華先生,開明紳士。解放前復旦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貴州省畢節地區黔西縣,出資創辦縣城醒世中學。(在黔西縣誌及百度搜索上都可查到)受他影響,我母親、我倆位舅舅、倆位姨媽都是教師。

但到我們這一輩後,除留在黔西的大舅家子女,貴州師範學院(現改名貴州師範大學)畢業後,回黔西任教外。其餘表兄妹(四川瀘州二中二舅家、武漢大學三姨家、貴陽二十七中我家及市西小學么姨家)都沒當老師。但當年的中考及高考時,我們全都上了師範學校或師範學院分數線的,只是不選擇師範而已。

俺岳父是教師、岳母是醫生。妻當年高考填志願時,岳父就要求:別當老師吃粉筆灰,當醫生好,人際關係好,福利待遇好,受尊重。

最終,妻畢業於貴陽醫學院(現改名貴州醫科大),分配入職到區衛生局。

我不是講職業選擇的對錯,只闡述了事實。


城鎮戶籍打工者


確實如此。我們家到我最少有十二個老師了,從我之後,到現在三十六年中,只出現了一個高校老師,再沒一個當老師的。

原因是當老師時間長了,就不懂社會上的人情世故了,固執、較真,什麼事都要講個理;幼稚,不會巴結領導,說話沒有人愛聽。所以評職稱、漲工資、分房子(過去)都沒你的份。就像堂弟說當了一輩子老師的父母一樣“一輩子也沒幹成過一件事”。

低下的社會地位,艱難的生活歷程,遇事束手無策,生活毫不講究,貧困而清高,沒有人求過自己,一輩子也求不了人。老師讓一家人生活在社會底層,孩子們哪個不知,哪個不曉,誰還敢再入火坑。

當然最近多年也有人在校外補課、辦班掙了大錢,買房買車的人,從嚴格意義上說,他們已經不是老師了,他們是教育商人,是教育產業化後“成長”起來的一批人才。你去看看一所學校裡,這樣的人才有多少?這些人讓大部分“無能”的老師更加慚愧,一樣的學校,一樣的人,我們咋就掙不了大錢呢?

也不是沒人找我補課,也不是補了課沒人給錢,但就是抹不下這個一文不值的面子,我們夫妻從當教師到退休,沒收過一分錢的補課費。像我們這樣的人,在學校是絕大部分。

這樣的職業,這樣的前途,有誰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再重複一次?!除非是腦子壞掉了。


HeshuoKing


教師子女不再選擇教師職業確實是這樣的。只因為他(她)們太熟悉教師職業的辛酸了。當然這裡指的教師是指中小學教師,大學教師不在此列。教師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跟著父母受了多少委屈,甚至歧視,如果家庭裡夫妻雙方都是教師的更甚。比如我們兩口子都是教師,因為經濟收入,社會地位低下而生活拮据,尤其是前些年裡,工資低,工作忙,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孩子,孩子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我女兒特別懂事,跟奶奶上街,看到商店裡那麼多的好吃的,好玩的,知道家裡經濟不寬裕,總是對奶奶說,"奶奶,我就看看,我不要的"。直到現在我也做外公了,每次接孩子放學,基本上孩子想買啥,想吃啥,我都會滿足,我就會聯想到孩子她媽媽小時候過早就那麼懂事的樣子,好心酸。疼疼外孫女也算是一種彌補吧。今天教師的收入確實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我更希望,教師職業能夠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教師的子女也能夠樂意的子承父業,有更多的教育世家。


貓哥162604536


說“教師的子女99%的再沒有當教師的”,雖然比例稍高了點,但85%還是有的。剩下的15%或許也是沒辦法,往往還是女生。

從2008年起,初三畢業時憑中考分數,我縣有“師範三定向”招生,即初中畢業去師範讀五年,大專文憑(可自考本科),國家有補助、包分配——去本鄉鎮執教五年後才能調動。

但一直以來沒一個老師的子女會去報考,絕大多數是較貧困的女生才會報——所以近兩年開始,增加了“男生必佔一指標”硬性規定。

前不久,某天一老師聽見正讀小學的女兒說:長大了要當老師!聽到這樣的志向後,這位朋友直接在朋友圈發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後是無語……

原因不講大家或許也知道:老師不好當,學生不好教……近十年來,我們學校出出進進共有118位老師,真正老師的子女(兄妹的不算)去當老師的(包括職工),好像只有3人。

這事要擱以前,一家三代當老師,也是常有的事。現在經常聽老師說:教崽教女不要去當老師。

教師不讓子女繼續當老師的原因很簡單,特現實:問題不在老師身上,是社會性問題。如果說有那麼一天,老師真成了大家羨慕的職業,人人爭著或搶著來當,那才是中國教育之幸。


種金易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這個數據不知道題主從哪裡的得到的

我就說我們學校吧,我92年,我們這幾年新進的教師特別我們辦公室的老師都是教師子女,主要是女老師,他們之前學習的可能不是師範類,但是畢業後也找不到很好的工作,而自己父母正好在這個行業裡面,也認識一些人,然後就繼承父母的職業,當一名人民教師。

哈哈,我是男教師感覺像稀缺物種,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當個老師也沒有什麼不好,自己性格感覺也挺適合當老師的!

現在教師的生存環境和工作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對於教師的要求過於苛刻,一要師德,二要無私奉獻,就在上次學校師德演講活動中我就聽不慣這個就說了說教育裡面的小感動和教師只是千萬種職業的一種而已,很平凡,為了生活,為了生存!


數學嚴老師


雖然這種現象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但說99%的比例有些誇大了。

我們每天都在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三觀,要有奉獻精神,千方百計傳播正能量。而私底下,真正面對生活壓力時,往往不得不違背初心,不願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從教,拋開職業特殊性和敏感性,這個社會對教師職業有著太多的誤解。為人父母者,不想再讓子女體驗自己經歷的困頓,另尋他路也就無可厚非了。

但凡家境殷實,生活無憂的學生,選擇從教者真的屈指可數,教書頂多養家餬口,不可能致富,做點什麼工作不好,非得受那麼多罪,工資還低。

假如教師的後代是男孩子,那麼讓孩子從教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社會的風俗習慣,當一個男人的月薪跟不上當地房價漲幅均價的時候,在有房有車才能成家的婚姻面前,無能為力。而教師的工資,是否已經達到當地房價高度?沒有!

值得一提的是,偏遠山區地方的老師,大多鼓勵孩子讀師範,畢業回來教書。為什麼?因為偏遠山區生活壓力小,房價低,教師工資足以擋住各種開支,也沒有比當老師更好的選擇。我想,這一部分應該是另外那1%教師子女願意從教的大部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