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前嗑了瓜子而沒有吃?

醉愛談歷史


中國有句古話叫“哀莫大於心死”,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就是如此,雖是電視劇,但確實非常經典,其實在康熙嗑瓜子之前是有一段情節的,就是康熙在得知刺客裡面有自己的臣子葛禮後,本就有些失望,從明叔的表演看的出來,康熙眉頭緊鎖,只是輕聲說了句“起駕回京”。

當時康熙想著自己回到京城還有自己敬愛的孝莊祖母以及蘇麻喇姑,然而看見的卻是兩個人去世的雙重打擊,這二人是他自從登基以來的支柱,這對康熙的打擊是巨大的。

此時的康熙只要求一人守靈,已經心痛到極致,沒有任何情緒可以表達自己心中的哀傷,於是乾脆什麼都不說,只是嗑一下瓜子,看一下二人的靈牌,再慢慢將瓜子仁剝下放進小盤子裡面。

淒涼的靈堂,屋內的靈幡被夜晚的風兒輕吹,搖擺著,康熙則孤身坐於靈階下,看著曾經教導自己的皇祖母、瞭解自己的蘇麻喇姑,以往的種種經歷全部浮現在眼前,康熙的眼眶有些溼潤,但是他又抬起頭睜大眼睛看著靈位,此時此刻的康熙已經麻木。(當然這是通過劇情以及明叔演技推斷出來的)

康熙每次嗑一顆瓜子,心就會痛一次,揪心的痛,很多人問康熙此時此刻為什麼卻只嗑瓜子不吃瓜子仁?

這讓我想起了兒時看的另一部電視劇,劇名已不知,但是裡面也是一位母親在等自己的兒子回來,在屋內嗑瓜子,留下瓜子仁給兒子吃。

因此我猜測這很有可能是康熙小時候愛吃瓜子,孝莊祖母或者是蘇麻喇姑經常給他剝瓜子,算是他記憶中的最為留戀的一部分,現在二人離世,自己才想起從未剝過瓜子給她們吃,算是盡孝道吧。

其實還有一層寓意,康熙不吃瓜子仁,應該是想突出自己的“仁政”,去掉堅硬的外殼,留下瓜子仁,想想自己這一生,也算是雙手沾滿了鮮血,強硬過,如今天下安定,祖母又時常告誡自己要做一位明君,愛民如子。

以上都只是根據劇情以及明叔的表演去分析他內心的想法,實際上羽評郡主認為,嗑瓜子不吃瓜子仁,我最佩服的還是導演或者編劇,嗑瓜子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逍遙自在的代名詞,只有在心情愉悅或者有閒情的人才會嗑瓜子吃。

倘若康熙坐在那裡邊嗑瓜子邊吃,觀眾看了之後應該沒有多大的情感流出,不會被帶入劇中,相信很多觀眾在看到這一幕時應該是非常傷心的,但是如果康熙將瓜子仁吃掉,劇中效果的代入感應該會下降很多。


羽評郡主


與其說康熙在嗑瓜子,倒不如說康熙是在嗑自己的人生,在嗑自己的親人和大臣,這些瓜子皮就像自己的親人和大臣,而去皮的瓜子仁就像自己的江山和自己啊!

瓜子皮和瓜子仁和康熙的親屬大臣以及康熙的江山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康熙又為什麼讓所有人都出去,獨自一人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前默默的嗑瓜子留仁呢?

瓜子皮和仁就像齒唇一樣,更像康熙的江山一樣,唇亡齒寒,康熙一路走來親人及大臣一個個相繼去逝和背叛了自己,自己就像一個被剝了皮的瓜子仁。

其實康熙此情此感從其大敗葛爾丹之後已然開始,先是殺了自己的女婿葛爾丹,又覺得自己對不起自己的女兒藍齊格格,16歲讓自己的女兒嫁個自己的仇人,現在又讓其成為了寡婦,而且自己的女兒不接受自己的懺悔。

康熙在藍齊兒16歲那年,為了換取大清一時的安寧,竟然自毀諾言,毅然決然的拆散藍齊兒和李光地的愛情。

在藍齊兒嫁給葛爾丹不久被其感動,為其生了兒子,一家人在準格爾過著放養牧馬,吃著烤肉,喝著鮮奶,其樂融融。

但是就在他們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候,康熙卻選擇了攻打葛爾丹,葛爾丹大敗之後,大皇子胤褆砍下了葛爾丹的人頭,只剩下這對孤兒寡母,唯一一點值得慶幸的是,康熙讓葛爾丹的兒子阿密達接掌大汗之位,世襲罔替。

在大敗葛爾丹之後,康熙又做了一件讓自己的兒子尷尬到只能流淚,卻又不敢出聲的事-當著自己的兒子的面和寶日龍梅雨雲。

康熙大敗仇人葛爾丹之後,也算是替寶日龍梅報了殺父之仇,寶日龍梅也是為了感謝康熙的大恩,而主動獻身給康熙,就在這四面無遮的草原之上,並且還是當著大皇子胤褆的面,和康熙雲雨,此時的胤褆敢怒不敢言。

在康熙勝利回京的路上,安排人瞧瞧的把國丈索額圖秘密抓獲,也是趁其不備,以免引起暴動。

在張廷玉帶來孝莊太后的話語之中,康熙已然領會到其中寓意,已然知曉自己親征期間,宮中大臣及太子胤礽的所作所為,為了以防不測,康熙先行將索額圖拿下,太子胤礽自然不敢再有忤逆的舉動。

沒想到的是康熙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竟然在其親征期間去逝,自己回京之後見到的卻是兩副躺在棺材裡的冰冷屍體,未曾和自己分享一絲一毫的凱旋喜悅。

康熙來到太皇太后孝莊和蘇麻喇姑的靈前,讓所有人都退下,自己獨自一人默默的剝了兩盤瓜子仁,康熙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手中的瓜子就像自己的親人和大清的江山,剝的是自己的大臣和子女剩下的才是自己和大清的江山,留下的卻是自己的孤獨和寂寞。

從自己8歲登基以來,先除鰲拜,再破破察哈爾叛軍,繼而削三藩,再收復臺灣,中途貶了功臣周培公去盛京和親信魏東亭留守澎臺。

在征討葛爾丹之際,抓獲跟隨自己幾十年的納蘭明珠和國丈索額圖,廢黜太子等人,最後剩下的僅僅是自己這個孤寡老人。

所以說康熙的江山就像這盤剝了皮的瓜子仁,可看而不可吃,可嘆而不可耀,孤獨是康熙不願又不得不走的一條不歸路。

我是追溯歷史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位前只是嗑了瓜子卻沒有吃,這是康熙卸下所有堅強外表下的自省。

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可以說是整部《康熙王朝》中,對康熙影響最大的兩個女人:孝莊太后輔佐康熙半生,幫助康熙成長,關鍵時刻又幫著康熙力挽狂瀾,可以說沒有孝莊就沒有現在的康熙盛世,康熙對於孝莊是“敬”;蘇麻喇姑,這位貼心照顧康熙的姐姐,也曾是康熙的救命恩人,更是康熙長久以來的愛慕之人,康熙對於蘇麻喇姑有的是一份“愛”。而就是這樣兩位對於康熙來說無比重要的女人,卻巧合般的在同一天去世,康熙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

在朝堂上的康熙君臨天下,被譽為“千古一帝”,自登基以來,降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親征噶爾丹、消弭滿漢矛盾、大力發展國力,成為受人敬仰的帝王,豐功偉績可以青史留名。但是褪去了皇帝的外表,回到親人中的康熙,確實完完全全的不稱職,自己的父母早亡沒有能盡孝,對於自己最為重要的兩個女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走之前也沒有看上最後一眼,留下的是一生的遺憾。

即便如此,康熙在朝臣面前也要繼續的保持帝王的威嚴,維護君主的威信,但是在康熙內心中,卻是無比的傷痛。此時的康熙,就像這撥下外殼的瓜子,褪去了堅強的外表,放下了自己的地位和功績,以一個孫兒、以一個弟弟的身份坐在他的兩位親人面前,看著瓜子仁,想著自己,思考著真實的自己,也是在懷念他的這兩位至親之人。


“仁”同“人”,瓜子褪下了外部包裹,只有一顆瓜子仁,而康熙也是一樣,此時的他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孤家寡人。

此時的康熙作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位前,心中必然感到的是無比的沒落,在他面前的是兩位他最為信任的人,也是能夠讓他把心掏出來的人,而兩人的同時離世,讓康熙最為難過和傷心的是,自己心裡話不知道該向誰去說,此時的康熙才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做孤家寡人。

自己的兒子,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為了皇位已經把矛盾擺在了明面,兒子間正在上演著兄弟鬩牆的一幕;後宮中,妃子們為了爭寵,不禁用到了各種手段,關係網絡錯綜複雜,儼然是另外一個朝堂;而在朝臣之中,明珠和索額圖,兩位既是肱股之臣,又是外戚,兩大集團黨爭不斷,甚至還出現了索額圖的密謀弒君事件。

面對這身邊這些零零總總,即便是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周圍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值得交心的人。就如同這瓜子一樣,褪去了外部的包裹,就像少了朝臣與後宮的包圍,康熙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而他把瓜子殼剝掉,把瓜子仁留下,就是在用這種方式,向孝莊太后,向蘇麻喇姑訴說心中的苦悶,也在感慨此時此刻自己內心的煎熬與無奈。


“仁”,就是“仁心”的“仁”,也是“人心”的“人”,經歷了半生殺戮的康熙,此時此刻是在感悟“仁”的真諦。

康熙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殺戮中渡過的。即位初年,徹底剿滅了南明殘餘,實現了法理上的江山一統,親政之後,又歷經了平三藩、收臺灣、徵蒙古的戰爭,一生中打敗了自己的所有對手,同時也帶來了的是無盡的殺戮。

徹底平定噶爾丹,收復準格爾蒙古,卻因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去世讓自己高興不起來,一方面是對於親人離世的悲痛,另一方面也是對於自己半生殺戮的反省,對於自己過往的得失總結。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兩人一生信佛,講求的是佛家的大慈悲心,同樣的,治理國家、統御百官也不能僅僅依靠武力,也需要用“仁德”來治理,有了“仁心”才能換取“人心”。所以,後來康熙對於兩個爭得你死我活的兒子胤禵和胤礽,沒有處死,都只是圈禁了起來;對於明珠和索額圖也都留下了性命,這都是因為康熙從這時起,領悟了“仁”的真諦。

而康熙也因為他的“仁德治國”之道,後人對其的諡號也為“仁”,而康熙嗑瓜子卻不吃,留下瓜子仁的劇情,也是為了襯托康熙“仁”的諡號。


雍親王府


導演不讓他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