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的墓证明了唐朝才女的清白,而当时李隆基为何在政变得手时要立即杀她呢?

广轻风子


说到武周朝的政治明星,有一个女人是必须要提的,她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上官婉儿。武则天广开汲引之门,不欺无名、不避仇怨的用人观在上官婉儿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天性聪敏。有一次,武则天发现她写了一首七言诗,文辞华美,尽管字里行间充满了在掖廷为奴的幽怨之情,但武则天读之大喜,感叹道:“此女才智非凡,赛过须眉!”进而拟题试之,上官婉儿都援笔立成,武则天甚喜,遂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这一年,上官婉儿年方十四岁。及至后来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更是深得信任,被封为婕妤,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从此,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由仇视转为拥护,朝中诏敕均出其手,成为武周政治的核心人物,时称“内舍人” ,又有“巾帼宰相”之誉。

 

中宗复位后,上官婉儿的身份并没有变化,她仍被拜为婕妤,负责掌管宫中制命,不久,她又升为昭仪,“独当书诏之任”,权力进一步加强。中宗能一如继往地任用上官婉儿,主要还是因为她的文学才能和政治秉赋,经过武周时期的厉练,步入中年的上官婉儿早已具备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而除了政治经验,她还有左右逢源的智慧。她曾主动“割爱”,将武三思以特别的”面首”身份介绍给了韦后,以图夯实自己在新朝的地位。而当韦后毒死中宗,企图让上官婉儿伪造中宗遗诏,自立为帝时,她却给自己留了后路,暗中去了太平公主的府邸,和太平公主商定,在遗诏中加上一条:让相王李旦辅佐少帝。

然而,这个聪明的女人最终没能躲过“唐隆政变”的刀光。当李隆基率领着政变的将士一路冲杀,先后将韦后和安乐公主斩首,进而来到上官婉儿的府邸,上官婉儿还自信地认为,在前不久的拟写遗诏中,她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站在了太平公主的一方。然而,李隆基的长剑仍然没有放过这个连仕两朝的才女,这个女人的聪明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李隆基深知,上官婉儿必须死去,不能让这个心机深厚的女人走进即将属于他的时代。

 





唐诗宋词有风云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长得很老很帅的老龙!

李隆基为何辣手摧花处死唐朝才女上官婉儿。

1历史惊人的相似

上官婉儿由于祖父上官仪获罪,被她的“伯乐”武则天提拔重用,协助武则天管理宫中内政,后期武则天建立代唐建周期间更是一直辅佐武则天治理国家被视作武则天政治上的左膀右臂,被后世誉为“巾帼宰相”,武则天十四岁被唐太宗册封为才人,上官婉儿十三岁被唐高宗册封为才人,高宗时期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上官婉儿在在唐中宗时期又被册封为唐中宗李显的“昭容”,节制宫中事宜,显赫一时(以上资料在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出土的砖券墓中有记载)。


2巾帼宰相之死

适逢李唐复辟初期,唐中宗李显懦弱,国家被韦后把持,当时的历史给当时的人的感觉是好像又要重演代唐建周的悲剧,韦后为了做第二个女皇帝与安乐公主毒死了唐中宗李显,上官婉儿一面虚与委蛇答应篡改遗诏立韦后为帝,一面与太平公主商讨对策,最在终李隆基(唐玄宗)和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密谋下等发动了史称“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一族,在随后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竞争中太平公主发动“先天政变”失败被杀,而李隆基登基后马上赐死了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其死后葬墓遭到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被认为是"官方毁墓"的行为,人生何其悲凉。

老龙结语:老龙认为上官婉儿之死有几点原因。

1:唐朝刚刚经历武则天代唐立周,韦后乱政,对与与武则天经历惊人相似的上官婉儿怀有芥蒂何某种恐惧,毕竟毕竟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人生经历,在看上官婉儿很难不让人联系到武则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政治遗留问题,不排除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不是一种李氏皇族对武则天的恐惧或者报复性的情绪发泄(老龙个人观点-墓葬都遭人毁坏从侧面也给了老龙推测此种可能性的勇气)。

2;李隆基何太平公主竞争时期,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来往过密,李隆基初登大宝,需要找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有不会动摇国家根基的人杀鸡儆猴。

我是长得很老很帅的老龙!——求关注。


老龙说历史


杀掉上官婉儿更多是基于政治势力的考虑,而不是简单的针对个体的人


在考虑李隆基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之前,我们先不妨思考一下上官婉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身份是什么。一个需要皇帝亲手杀的人,必定不是普通之人,恰好,上官婉儿真的不是一个普通人。

上官婉儿关系图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可能都听过上官婉儿,都知道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的大红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整整伺候了28年,这28年,上官婉儿不仅仅是个“伺候人”的奴婢,更像是武则天的秘书,发言人。上官婉儿比较聪明,政商较高,在武则天身边久了,自然也懂得玩弄权术,因此在武周一朝,上官婉儿逐渐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当时的中宗李睿,韦后都对上官婉儿十分客气。武则天死后,李睿复位之后封上官婉儿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二级昭容。上官婉儿虽然是皇帝的嫔妃,更多的时候像个皇家女秘书,这一点在武则天时期如此,中宗是亦然如此。上官婉儿除了帮助皇帝处理百司奏表,起草诏令外,还经常组织宫廷贵族的文学沙龙。又因为她才思敏捷,所以常常代替中宗、韦后以及长宁、安乐两位公主赋诗。因此上官婉儿对于李唐政权,绝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而上官婉儿的政治手腕在中宗后期显现的更是明显。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在韦皇后及上官婉儿一干人等的迫害下发起政变,最终兵败失败被杀,上官婉儿的权术之争由此可见。


公元710年,中宗李睿逝世,上官婉儿联合太平公主伪造假遗诏,诏命16岁的李重茂为皇太子,韦皇后参与政事,相王李旦监国。


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


上面的种种我们不难看出上官婉儿的政治势力和权力争夺的手腕。因此不能推测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她。


1、第一、上官婉儿推崇女权主义,劝谏韦后篡权夺位,导致太子被杀,明显站错了队伍,并造成了极大不良影响。所以李隆基为博取政治声誉必须将她除之。

2、第二,上官婉儿的政治能力强。武则天时期执掌高位多年,在朝中积攒不少心腹,如果和太平公主联手,具备威胁李唐统治的能力。这样的人留在世间,会对动乱之后根基不稳的朝政造成巨大影响。

3、第三,上官婉儿自身的政治忠诚度也不高。在武则天时期为武则天服务,韦后夺取大权之后又站在韦后一边,韦后失权之后又去归附太平公主,利用自己的才气和头脑游走在各大势力之间。刚刚经历政变的李隆基对身边人的警惕性很高,这样摇摆不定的政敌自然会被肃清。

4、第四,李隆基发动政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上官婉儿没有任何贡献。


因此李隆基在夺权之后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必须要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墓志铭简介



答题不易,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网络施工队


简单几句,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历经磨难。经历了几代女祸的折腾。武则天,韦后安乐公主,大杀李唐王室。所以必须维护大唐的统治。不能再让这样的女性折腾。所以杀了上官婉儿。到后来太平公主被杀也是这样。所以李隆基才能稳定的缔造开元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