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晚上睡觉时,背上会出汗,该怎么办?

用户3071927947550


晚上睡觉出汗的孩子很多,家长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很“虚”,这样流虚汗,孩子会不会“更虚”了。


汗证有分为实证和虚证,我来跟各位家长讲讲,如何从出汗的时间、部位等方面的情况来辨别孩子出汗的证候,以对证调理。


01 什么情况不必担心呢?

中医认为,汗乃阴液,由阳气蒸腾而成。小孩子生长快,代谢旺,相对于成人来说更容易出汗。现在天气渐冷,孩子的阴气虽然随着气候变化,逐渐旺盛,但增长速度不如成人快,所以从入秋之后,家长已经觉得天气凉了,而孩子阳气仍然是在蒸腾之中,体内津液在阳气蒸腾的作用下,形成汗液。所以孩子相对于成人来说,仍然很容易出汗,家长只需要做好预防外感即可。

但如果孩子睡觉晚上出汗太多,后半夜还出大汗,且长期如此,家长就需要通过一些手法,帮孩子调理一下了。

02 辨别孩子出汗的具体时间

✔ 睡前出汗、头部出汗

孩子睡觉前出大汗,不愿意入睡,多数伴有平时比较烦躁,脾气大,面红,舌尖红等表现,这类孩子大多是实证,是阴阳不平衡引起的。

白天属阳,晚上属阴;阳主动,阴主静。白天阳气比较旺盛,以维持孩子的活动,晚上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收,最终人体的阳入阴,阴敛阳,孩子才能正常入睡。孩子晚上睡前出汗多,且不愿意入睡的,多属于阳明热太盛。孩子是纯阳之体,若阳气太盛,同气相求,孩子的阴气自然是收不住过剩的阳气,所以导致孩子不想睡觉,再加上过剩的阳气只能通过外发肌肤腠理,来保持阴阳平衡,表现为出汗。

阳明经上循头面,孩子体内的热气,会沿着阳明经经脉走行而在头面部发出,所以这类孩子睡前出汗,大多是头汗。平时烦躁不安,脾气大,都是跟心火有余,肝火旺盛有关的。

阳明实热盛导致睡前头汗出的孩子,以镇静安神、清热、止汗为主。可以给孩子

运太阳、清心经、清肝经。清肝经和心经,能帮助孩子疏肝气、降肝火、清心火。太阳穴是治疗汗证的要穴,既能祛邪,又能调整阴阳,《小儿推拿广义》中提出“医用两大指运太阳,往耳转为泻,目转为补。”既实证、热证的汗证,运太阳方向应向外旋,即往耳朵方向旋推,且力度稍重,时间宜短。且古人认为左太阳,右太阴,左右同时操作,可以调整阴阳。阴阳调和了,孩子不仅能减少出汗,还能乖乖按时入睡。


运太阳

清心经

清肝经



✔ 睡着后出汗、身体出汗

有些孩子入睡后至半夜容易出汗,家长不得不半夜帮孩子换身衣服,睡醒后就不再出汗了。这类型的孩子,都会有五心烦热,即手心、足心、胸口自觉发热,舌红的特征,这是属于阴虚盗汗。盗汗多与心肺肾三脏阴虚有关。家长除了观察出汗的时间外,还要多留意存不存在其他的兼证,来鉴别相关的脏腑。


心阴虚多兼有心烦、多梦,睡觉不安稳。

肺阴虚多兼有咳嗽、痰少难咯出,或孩子长期咳嗽病史、肺炎病史等。

肾阴虚多兼有体型偏瘦、发育不良、遗尿等。

阴虚盗汗的孩子我们临床上见的特别多,一年四季都很多。这跟孩子的体质、平时生活调摄有关。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饮食、生活调摄等调理的,例如食疗太子参、石斛煲瘦肉等。

阴虚盗汗的孩子,可用清天河水二人上马配合,清天河水为清热之法的代表,二人上马为滋阴要穴,两者配合,一清热,一养阴。热清则阴液得以保存,津液留存了,孩子体内生的虚火就自然灭了。两者配合使用是治疗盗汗的常用方法,宜多推、久推。

清天河水

揉二人上马


03 孩子睡着后不同部位出汗原因不同

  • 头汗出为主的孩子多考虑为脾胃湿热和气虚。

头为三阳经脉汇聚之处,是诸阳之会。一些致病因素如孩子体内的湿热,湿热蕴蒸阻碍气机,循阳经上头面,影响清阳之气的升降,导致津液升降输布也受影响,被迫外泄,加之气虚不能固摄津液,所以表现为头汗出。

湿热的孩子以清热健脾祛湿为主,清天河水是清法代表,清大肠可以清热利湿,同时可调理肠道,再加补脾经、补肺经,增强固摄功能。

清大肠经
补脾经
补肺经


  • 四肢出汗为主的孩子多考虑为脾气虚。

如果孩子睡觉出汗仅限于手脚出汗多,而其他部位没有出汗的,主要的病机在于脾。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且脾主运化水湿。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孩子体内的津液就会顺着四肢而出,形成手足汗。这类型的孩子,必定兼有平时四肢偏凉,胃口较差,大便软烂,或者精神不佳,自觉乏力等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的孩子一般体质都不太好,容易生病。可以多给孩子推板门、捏脊,补益脾气,强健身体。

推板门

捏脊


3分钟邵瑛小儿推拿

- 夜寐止汗 -

清肾经100次

补肾经100次

肾主水,虚证且表现为阴证为主的以补肾经为主;表现为阳证为主的以清肾经为主。


揉掐肾顶100次

肾顶为止汗要穴,不论虚实都可运用,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出汗都能用揉掐肾顶止汗,多揉3次掐1次,此为一遍,一般操作100遍。


分享家长能学会的专业小儿推拿知识,让宝宝少吃药更健康。



邵瑛小儿推拿


孩子在晚上睡觉时,常常会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这也是许多家长遇到的问题。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小常识。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出汗,二是病理性出汗。

一、生理性出汗

这种出汗是正常的表现,儿童毛细血管丰富,如睡前活动多,身体新陈代谢也会活跃,导致热量增加;如睡前吃得过饱,胃液分泌增多,也会引起汗腺的分泌增加;其它的如被子过厚、室内温度高等也是引起出汗的原因。但是睡后1~2小时就会自行缓解,家长不用太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出汗现象也会逐渐减少、消失。

二、病理性出汗

1、孩子如果睡觉不安稳,易醒,有夜惊,多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致。应考虑合理饮食,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D,多吃豆制品、乳制品、骨头汤、鱼汤、瘦肉、动物肝脏,多晒太阳等方法来增加钙的吸收。

2、血钙偏低引起的佝偻病患儿,即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也会出现多汗现象,但多发生在入睡1~2小时内。

3、结核病患儿也会出现盗汗现象,多伴有面部潮红、食欲不振、情绪激动等症状。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详细的体检,综合诊断,找明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三、防止生理性出汗的方法:

1、勤换衣服,保持整洁。

2、适当调节室内温度。

3、注意调节饮食,睡前避免进食过饱。

4、调整生活规律,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可以配合中医推拿,补脾经。

6、利用食疗的方法进补:黄花红枣汤、黑豆小麦粥。


阿文视角


我家二宝有时候晚上也会出汗,晚上宝宝出汗除了可能盖多了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新陈代谢旺盛引起的

晚上入睡半小时左右,宝宝后背和后枕部有汗,过一会就不出汗了,这是生理性出汗,新陈代谢旺盛的原因,不用刻意治疗,睡觉之前不要让孩子玩的太嗨!

生病了、缺钙了、

宝宝入睡后,前半夜出汗并且摇头厉害,有枕秃现象,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表现,需要及时补充VD和钙,只要不缺钙了,也就不出汗了。

睡觉前喝多了热水

宝宝临睡前喝了过多的热水、牛奶等,会造成入睡后出汗,这是身体自然散热的原因,过一会就消退了。

总之,发现宝宝晚上睡觉出汗,要先检查室内温度、查看宝宝是否穿多了等客观因素,然后再考虑是否有其他原因。

国家级育婴师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 致力孕期、产后、0~3岁宝宝护理知识分享 (已开通维权骑士)

IF枕边育儿


出汗是一种自身机能调节的表现。小儿睡觉背上出汗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都知道,老师会特别交代让家长备一条吸汗毛巾,午睡时候会把吸汗毛巾垫在孩子贴身背上吸汗。我家的孩子也是,经常睡觉出汗出的湿漉漉的。有时出有时不出。

当睡前运动多,睡后就会出汗。相反睡前是安静的,睡后就不太有出汗现象。


老碗哥说育儿


保和颗粒,撑着了

小儿食积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食物停留在胃肠道,不能被正常的消化掉。就会造成吃饭不多,或者不想吃饭,甚至会出现吐酸水,肚子鼓鼓的,大便一股酸酸的臭味。有的小孩会出现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眠很浅,手足心发热的情况。


中医王长志


宝宝穿的太厚或者盖的被子太厚,我家宝宝男娃火大,暖气房24度到26度之间就穿了纯棉连体衣春秋款的,睡觉就盖个6层厚的浴巾,就这前几天长热疹了,前段时间给他婴儿床垫被子,几天没睡好,后背老出汗,撤了又垫成婴儿夏凉被了,多观察找到适合宝宝的穿着和盖被


小安冉妈妈


孩子目前的睡觉出汗多的情况,主要考虑可能是孩子本身新陈代谢快有关,或者是属于脾虚有关的。你好,如果是孩子本身新城代谢,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的,如果是脾虚,可以用玉屏风颗粒等调节,必要时可以化验,根据检查结果再合理治疗为宜的。


小万生活记录


阴虚的表现,吃点六味地黄丸。


13760382447


孩子晚上睡觉出虚汗,实际上是一种脾胃虚弱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容易感冒,所以趁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找中医好好调理一下身体才行哦。


妈咪新课堂


多给他吃姜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