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难道杨贵妃是一个胖美人?

国椦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而其中女性审美观出现 了“以胖为美”的独特趋向,但其实这种审美情趣,并非说是越肥越美。首先笔者先辨析下唐朝的“以胖为美”,在说杨贵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美人。

被普遍认为“以胖为美”的唐代社会审美共识

在唐代以前,人们的审美趋向还大多以纤细为美,从前秦至两汉一直如此。初唐武德贞观年间,社会审美情趣还是秉承了前朝的遗风。初唐的诗作中有“小腰丽女夺人奇”,都说明这一时期纤纤细腰依然是主要取向。

但是,随着唐朝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清明,文化昌盛,西域胡人的生活习惯逐渐引入,社会风气也开始有所变化。而女性们的转变,大致上是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到了武则天后期成型。

《新唐书•外戚传》中就记载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由此可见武则天本人可能也是个方额头,下巴比较丰满。由此可知,“方额广颐”似乎可能就是那一时期美人的标准 ,否则武则天也不会有个“媚娘”的雅名。

从出土的笔画中也可见一斑,比如李晦墓壁画中的侍女也是面部丰腴,体态略胖,但还不至于丰满。感觉上就是有点符合如今对“微胖美人”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唐代的“以胖为美”并不是如当多数人想象的那般,对胖乎乎的妹子有独特的感觉,而是体态略丰,谈不上胖,更像是一种运动中的矫健之美,比如体育女明星那种 美感。

而唐代之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气,其实与统治者的提倡分不开关系,李渊那著名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在李渊起兵之时,对李唐王朝的建立助力很大,可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将军。

而一个女子出来抛头露面,而且还是从事战争这种男人干的体力活,你觉得她还能维持影视剧中那些“女将军”的纤细身材么,不是一身腱子肉,那也是看起来比较“壮实”一点,如果不是长时间从事军事训练,能够骑马拉弓,战斗在第一线么?

李渊对自己的女儿很是推崇,而关中社会上也比较推崇“李娘子”,妇女们大多走出闺房,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尚武的唐朝最著名的社会活动,不就是马球、以及起码、射箭么。

由此,可见唐代社会将女子的这种“体态略丰”作为女性阳刚一面的“英姿飒爽”的审美情趣,其实也是蛮健康的,而不是那种宅在家中的自然胖。

盛唐第一美人杨贵妃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而时间到了盛唐,也就是唐玄宗时期,提及唐代美人,首推杨玉环。史籍中记载其:“太真资质丰艳”,而各种存世文献和诗歌中对其的描述大多不脱丰腴雍容之辞藻。

特别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述:“温泉水滑洗凝脂”,更是为我们描述出了以为丰腴艳丽的绝世美人的身形。盛唐时期喜好以牡丹比喻美人,牡丹的雍容华贵之气与当时崇尚丰满的审美情趣恰好相得益彰。故而诗仙李白在恭维杨贵妃的颜值时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但其中要说明的是,杨贵妃的丰腴绝对不是胖,从“太真丰肌秀骨”这句评价,以及《广川画跋》中的杨贵妃,就能看出她的胖之美是一种局部的丰满,不是从头到脚“圆”到底。整体的匀称,即所谓的“骨秀”,而不是“体丰怯热难上马”。

再说如果杨贵妃真的是个胖纸,她又如何拥有把唐玄宗搞得三迷五道的绝世舞姿呢?你能想象一个胖子体态婉转,婀娜起舞的样子么,哪怕她是个灵活的胖子,大多也是赞她一句舞技了得而已,至于美,想来这种美感不属于男人欣赏女人那种美。

唐朝提倡的一直都是“脸如芙蓉胸似玉”的局部美,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该大的地方要大,该圆的地方要圆。彼时正是封建社会妇女解放的一个高峰,摒弃了女性充当男性附属物的传统观念,要求女性也要有建康的体魄,反对弱不禁风的病美人,其实这才是一种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念。

当然,如果把杨贵妃的美放在如今网红脸满地走的时代,大概她是不美的吧。


朝代说


唐代是否以胖为美,这可以从唐代留下的壁画和画卷中得到印证。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唐朝周舫的“簪花仕女图”很具有代表性。

阿呆也看过几个博物馆,记得在陕西礼泉的唐昭陵博物馆看壁画时候,旁边同行的一个胖点的美女自嘲说:“怎么壁画上个个都像自己,双下巴的。”

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环肥燕瘦,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成语。环,当然指杨玉环,燕,指赵飞燕。一个是唐代美女的代表,一个是汉朝美女的代表。

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这个标准,放在现在也是属于丰腴的。按照现在的计算办法,164厘米的身高,标准体重应该是108斤。超重30斤。

事实上唐朝人真的是以胖为美的。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安禄山体重达到三百三十斤,还是老秤,十六进制的,没换算成现在的斤数,已经很吓人了。

为什么唐朝人会以胖为美呢?

首先,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有一般鲜卑血统,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硕的体魄,所以崇尚丰腴、健硕,以胖为美就很正常了。

其次,古代时期,生产力低下,物质不丰富,大多数时期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丰腴、健硕是生活条件好的标志。到了唐朝,社会发展,物质丰富了。杜甫有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说明粮食很充足了。

胖,说明生活条件好。女人胖一些,还说明一个问题:能生养,体质好。

也就是说,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

杨贵妃就是一个胖美人。一米六四,体重69公斤,算是比较丰腴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说“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当然没见过杨贵妃洗澡了,也不敢过多地想象地描写,但足以说明杨贵妃是个丰腴的美人。


阿呆梦话


任何一种审美,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三十年间流行的衣服、发型,或许放到今天就是老土、过时。唐朝的女性审美情况也是如此——

以胖为美只是某个时期的流行,不能概括唐朝几百年来的审美取向。

这张图是由@燕王wf 所画的唐代女装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初唐女性的身材是纤细、高挑的,那种以丰满、肥胖为美的取向,是很晚才开始流行的。

许多唐代陶俑、壁画,都可以印证这个观点。例如下面这张永泰公主陵出土的仕女壁画。永泰公主是唐中宗之女,她在大足元年(701)因卷入政治是非,被武则天下令处死。神龙宫变后,唐中宗厚葬惨死的爱女。这幅壁画反映出武则天后期,女子并不以胖为美。

当然,唐玄宗天宝以来,女性是以健硕、丰满为美的,这种审美的变化影响极为深远。

例如,《宣和画谱》就有记载:“周昉为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 周昉活跃于公元8-9世纪的画家,他绘制的《簪花仕女图》就反映出唐代后期贵族女性的丰满姿容。

许多人觉得唐朝以胖为美,都是把后期的情况当成整个唐朝的情况,属于刻板影响。

总而言之,审美是变化的,大家应该有这种意识。


HuiNanHistory


看看这个标题,再回头看看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的减肥广告,身边的美女也整天把减肥挂在嘴边,明明很热爱美食却不吃,看着身边各色的美食小吃更是痛苦不堪,很多人会说:要是穿越到唐朝该多好呀!也不用减肥!随便吃,越胖越美丽!越吃越开心!毕竟女为悦己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唐朝的女人真是以胖为美吗?



参考以前出土的《簪花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朝女子的衣服着装比较开放,而且比较宽松,甚至有点袒胸露背的程度,在白居易的《杨柳枝二十韵》中“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几句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女子衣服多以轻薄透底的衣服为主,向别人展示自己肉肉的脂肪,可爱中不失妩媚。



难道杨贵妃真的是个胖美人吗?

周所周知杨贵妃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羞花之容貌,不过白居易的诗中也写到关于杨贵妃身材的诗词“华清池中洗凝脂”中可以看出贵妃的身材确实丰满,但是丰满不代表肥胖,只能说明杨贵妃身材匀称,该有脂肪的地方有脂肪,该瘦的地方瘦,再加上漂亮的脸蛋就两个字“完美”。


最后个人觉得人只要身体健康,多长些肉肉也无妨,毕竟都是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



微风之语


现代人一直认为唐朝女人以胖为美,主要还是根据唐代画作当中的女性形象和杨贵妃的题材来判定的。

但是事实上,通过唐代很多画家留下的作品,便会发现,其实在这些唐朝宫中的侍女,还有公理,她们根本谈不上肥胖,无非是体态比较均匀丰满的情况。虽然说不上纤细的身材,但是也绝不是健硕的肥胖。而且有的事你还呈现出了适合苗条的体态。

当时最有名的大美女杨贵妃,在历史资料当中的确有记载,因为他身体肥胖,所以特别害怕夏天的情况,但是很可能当时对于贵妃娘娘,只不过是略微丰满而已,绝不可能达到现在人们所提到的,由于营养过剩所引起的肥胖程度。

而且杨大美人又是一个舞跳得极好的人,作为一个擅长舞蹈的女子,平时肯定经常会有很多的肢体锻炼,所以可能还会有一些肌肉的存在,而贵妃娘娘十分害怕热,恐怕不是因为肥胖的原因,还可能跟她的体质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有记载提示,她可能还存在肺热的情况,所以经常在凌晨时分,一个人到后花园去呼吸新鲜空气也吸花露,为的是滋润咽喉。而且为了达到润肺去燥的情况,杨贵妃在炎热的夏天还会每天都在嘴里含一块清凉的玉鱼。通过这些独特的方式治疗她的肺热。

并且历史当中并没有直接的资料证明杨贵妃能得到唐明皇的宠爱,是因为她的体态,肥胖或者丰满的情况,在历史当中记载她的上位得宠,主要还是因为杨玉环舞跳得特别好,而且十分聪明,善解人意。

而且还有证据表明,其实唐明皇对杨贵妃丰满的体态并不是太欣赏,有一次,唐明皇在一个宫殿当中看书,杨贵妃看到之后便去问,看的是什么书?

皇帝回答说,如果你知道了,心里会难受的,贵妃娘娘十分调皮地抢过书,发现书上写着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我而且当时唐明皇还跟杨玉环开玩笑说你就比赵飞燕经得起风吹。杨玉环表示自己十分不服气,而且还十分自信的表述,自己跳的舞肯定能够超过赵飞燕。

而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朝廷供职的时候还曾经写过诗专门赞颂贵妃的美。而在他的诗句当中还把杨玉环比作了赵飞燕。所以从这些细节上来看就可以发现,如果杨玉环真的是一个极其肥胖的女子那么必然跟偏瘦的赵飞燕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那么这种比例很可能就是嘲讽。在宫廷之中又怎么可能会容不下他这种忤逆的行为呢?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对于美人的标准也是一如既往的需要有苗条纤细的身材。包括当时对于唐朝后宫选妃的时候都有记载,需要挑选,身材苗条,而且体态高挑皮肤白皙的女子。

而即使在民间也有很多诗人在自己的诗句当中描述当时唐朝人的审美观念也是以苗条纤细的身材,如果其他肥胖壮硕,那么对于女子来说,可能是一种耻辱。

而且在白居易的诗当中也一直在提到一般马匹会以肥为美,但是如果是混迹在古代演艺界当中的歌舞伎,一般情况下必然是以瘦高的体态为最佳的状态,而且他还提到,如果一个妓女长得过于肥胖,那么这个人是比较丑,甚至不堪入目的。



语见文化


我来回答:

首先唐代人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喜欢肤白貌美的女子,而当唐代人喜欢丰盈饱满的女子,但你要是说她胖,那也得是哪个度呀,如果说成大胖子,杨贵妃都表示不服,其实,一共有三个版本的杨贵妃形象:瘦贵妃、胖贵妃和不胖不瘦的贵妃。

实际上正史并没有记载杨贵妃的实际容貌,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也只是用“姿色冠带”和“资质丰艳”等语焉不详的词汇来描绘,这个“丰”就让后来的人们和文人骚客们做了一些文章。结合唐人以肥为美的说法,这也是后来的五代十国和宋代提的比较多。

但值得肯定的是,不管是什么年代,传统对美女的标准无非就是“白美高”三个字,身子修长,皮肤白哲,脸蛋好看(题外话:现代是高白富美,还得有钱)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是标准是“细长洁白”,而杨贵妃更是个能歌善舞的美人,大概不至于肥胖吧!

在这里我认为(仅仅为我本人看法,不喜勿喷哦!谢谢),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很可能是后来人们提的多了,就以讹传讹了。杨贵妃应该称不上胖,应该是个不胖不瘦的丰满美人吧。毕竟有些女生肉多一些更好看,对吧。扣字不易,麻烦点个赞哦,谢谢!


君观史书


古代人的审美可能和现代的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审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据说唐朝就是以胖为美,只有胖胖的才是美人,杨贵妃就是其中的典型。



那么,是不是越胖越好呢,杨贵妃到底有多胖,真的是这样的吗?

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的,但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至今无法考证,只能从唐代诗词、书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中寻得一丝痕迹。比如唐人绘制的“贵妃出浴图”就给后人留下了尺幅春光。


唐代人流行 “以胖为美”。唐代流传至今的诸多绘画、雕塑、陶俑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丰腴富态,雍容华贵”了。而以“珠圆玉润”著称的杨玉环更 成为唐人“以胖为美”的典型,还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不过,唐代人的“以胖为美”可不是一味地追求“胖”,而是体现了当时女性的雍容富态、健康 自然。

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探史君


各个时代的审美观点不同,在唐朝是以“胖”为美,这个“胖”是体态丰腴,前凸后翘,丰臀巨乳。据说杨贵妃身高1.65米,体重138斤,这样的身高和体重既是放在现在也不算很胖,更何况杨贵妃还是个舞蹈高手,身才一定很匀称。我相信杨贵妃一定是一位御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各位你们说那?


德克士避实就虚


中国大多数时间都是以胖为美的,不只唐朝,吃饱才能胖,眫关联富裕,讲苗条是近现代的事,能想象标贵妃像芭蕾舞天鹅吗。


卫老东帅


唐朝的确是以胖为美,从各地的壁画和出土的仕女俑上已经体现出来了,无需置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