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劍客圖(秀州刺客,李勝,乖崖劍術)

古代劍客圖(秀州刺客,李勝,乖崖劍術)

秀州刺客

【譯文】

苗劉叛亂的時候,張魏公在秀洲商議舉兵為皇上效勞(這句翻譯的不好,反正就是發兵打苗劉的意思)。一天晚上張魏公獨自坐著,隨從都睡覺了。忽然一人手持兵器站在蠟燭後面,張魏公知道這是刺客。緩緩地問道:“難道是苗傅和劉正彥派你來殺我的?”刺客說:“正是!”張魏公說:“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取我的人頭走吧。”刺客說:“我也讀過詩書,怎麼肯為叛賊所用呢?更何況您如此忠義,怎麼忍心謀害您呢?我是害怕您沒有謹慎地防止閒雜人等,有其他刺客到來,所以來告訴你!”張魏公問:“你現在想要獎賞嗎?”刺客笑著說:“殺了你還怕沒有財物嗎?”張魏公又問:“既然這樣那麼你能留下來為我做事嗎?”刺客說:“我有年老的母親在黃河以北,不能留下來。”問他的姓名,刺客俯身下拜不回答,提著衣服跳到屋頂,屋瓦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這時月亮正明亮,刺客飛一樣走了。

【原文】苗劉之亂,張魏公在秀州,議舉勤王之師。一夕獨坐,從者皆寢,忽一人持刃立燭後。公知為刺客,徐問曰:“豈非苗傅、劉正彥遣汝來殺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則取吾首以去可也。”曰:“我亦知書,寧肯為賊用?況公忠義如此,豈忍加害!恐公防閒不嚴,有繼至者,故來相告爾。”公問:“欲金帛乎?”笑曰:“殺公何患無財!”“然則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問其姓名,俯而不答,攝衣躍而登屋,屋瓦無聲。時方月明,去如飛。

古代劍客圖(秀州刺客,李勝,乖崖劍術)

解讀

李勝

“李勝”之典出自宋人吳淑所著的《江淮異人錄》,與第廿五至廿七篇“張訓妻”、“潘扆”及“洪州書生”三個故事出處相同。

“李勝”是由關於一位名李勝的書生之兩件事蹟組成,首個故事敘述李勝曾到洪州西山暢遊,在雪夜中與處士盧齊等五六人共飲。座中有人偶然說句:“這麼大雪,看來是沒法出門了。”李勝就問他:“你要到什麼地方麼?我能代你去。”那人就答:“是啊,我在星子鎮有些書籍,你能為我取來麼?”李勝答了聲可以,就即時出門而去。當眾人仍在飲玩未散席,李勝已經攜書而回。文中還說星子鎮跟西山相距三百多里。頃刻來回三百多里路,可見他的輕功極高。

第二個故事中,一觀寺裡的某道士曾對李勝無禮,李勝以為這人可惡,雖然不能就此就將他殺掉,但也要嚇嚇他,作為懲戒。一天,那道士在房中睡覺,李勝命一個小孩叩門,說是要取回李秀才的匕首云云。道士起來一看,見到一把匕首正插在枕邊,尚在顫動不已。道士嚇了一跳,他知道是李勝所為,於是從此對李勝不敢無禮了。這事中李勝只微微嚇了嚇道士一下,而絕不恃武行兇、輕開殺戒,可見此人大有俠氣,任渭長的圖贊雲“殺亦不武,矧使知懼”,金庸揣摩為“當是警告壞人,使他知道畏懼,不敢再為非作歹”。當然,故事中的這“壞人”道士,不過是怠慢了人,而非“為非作歹”那樣嚴重。不過雖不中,亦不遠矣。

【原文】

李勝

書生李勝,嘗遊洪洲西山中。與處士盧齊及同人五六輩雪夜共飲。座中一人偶言:“雪勢如此·因不可出門也。”勝曰:”欲何之?吾能住。”人因曰:“吾有書籍在星子,君能為我取乎?”勝曰:“可。”乃出門去,飲未散·攜書而至。星子至西山凡三百餘里也。

遊帷觀中道士,嘗不禮於勝。勝曰:“吾不能殺之,聊使其懼。”一日,道上閉戶寢於室,勝令童子叩戶,取李處士匕首。道士起,見所臥枕前插一匕首,勁勢猶動,自是改心禮勝。

古代劍客圖(秀州刺客,李勝,乖崖劍術)

金庸解讀

張乖崖

張詠,自號乖崖,山東鄄城人,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死後氵盒忠定,所以稱為張忠定。宋人筆記小說中有不少關於他的軼事。

張詠未中舉時,有一次經過湯陰縣,縣令和他相談投機,送了他一萬文錢。張詠便將錢放在驢背上,和一名小童趕驢回家。有人對他說:“前面這一帶道路非常荒涼,地勢險峻,時有歹人出沒,還是等到有其他客商後結伴同行,較為穩便。”張詠道:“天氣冷了,父母年紀已大,未有寒衣,我怎麼能等?”只備了一柄短劍便即啟程。

走了三十餘里,天已晚了,道旁有間孤零零的小客棧,張詠便去投宿。客棧主人是個老頭,有兩個兒子,見張詠帶了不少錢,很是歡喜,悄悄的道:“今夜有大生意了!”張詠暗中聽見了,知道客棧主人不懷好意,於是出去折了許多柳枝,放在房中。店翁問他:“那有甚麼用?”張詠道:“明朝天沒亮就要趕路,好點了當火把。”他說要早行,預料店主人便會提早發動,免得自己睡著了遭到了毒手。

果然剛到半夜,店翁就命長子來叫他:“雞叫了,秀才可以動身了。”張詠不答,那人便來推門。張詠早已有備,先已用床抵住了左邊一扇門,雙手撐住右邊那扇門。那人出力推門,張詠突然鬆手退開,那人出其不意,跌撞而入。張詠回手一劍,將他殺了,隨即將門關上。過不多時,次子又至,張詠仍以此法將他殺死,持劍去尋店翁,只見他正在烤火,伸手在背上搔癢,甚是舒服,當即一劍將他腦袋割了下來。黑店中尚有老幼數人,張詠斬草除根,殺得一個不留,呼童率驢出門,縱火焚店,行了二十里天才亮。後來有行人過來,說道來路上有一家客棧失火。(出宋人劉斧《青瑣高議》:“湯陰縣,未第時膽勇殺賊”。)

《宋史·張詠傳》說他“少負氣,不拘小節,雖貧賤客遊,未嘗下人。”又說他“少學擊劍,慷慨好大言,樂當奇節。”宋史中記載了他的兩件事,可以見到他個性。有一次有個小吏冒犯了他,張詠罰他帶枷示眾。那小吏大怒,叫道:“你若是不殺我頭,我這枷就戴一輩子,永遠不除下來。”張詠也大怒,即刻便斬了他頭。這件事未免做得過分,其實不妨讓他戴著枷,且看他除不除下來。

另一件事說有個士人在外地做小官,受到悍僕挾制,那惡僕還要娶他女兒為妻,士人無法與抗,甚是苦惱。張詠在客店中和他相遇,得知了此事,當下不動聲色,向士人藉此僕一用,騎了馬和他同到郊外去。到得樹林中無人之處,揮劍便將惡僕殺了,得意洋洋的回來。他曾對朋友說:“張詠幸好生在太平盛世,讀收自律,若是生在亂世,那真不堪設想了。”

筆記《聞見近錄》中,也記載了張詠殺惡僕的故事,敘述比較詳細。那小官虧空公款,受到惡僕挾制,若不將長女相嫁,便要去出首告發。閤家無計可施,深夜聚哭。張詠聽到了哭聲,拍門相詢,那小官只說無事,問之再三,方以實情相告。張詠次日便將那惡僕誘到山谷中殺了,告知小官,說僕人不再回來,並告誡他以後千萬不可貪汙犯法。

(網上沒有搜索到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