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信陽會成為河南唯一一個吃大米的城市,而不和其它城市一樣吃麵食?

親愛的路人li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方多水稻,北方多小麥。而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就是秦嶺淮河一線,信陽的淮濱縣有淮河穿城而過,市區則有淮河的支流溮河靜靜流淌。地理上剛好在分界線以南,氣候是典型的南方的亞熱帶氣候,而不是分界線以北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溼潤,降水量豐富,植被茂密,更加適合稻米生長,坐火車沿著京廣線南下,一路到信陽隔壁駐馬店都是風吹麥浪,到了信陽境內,兩邊的自然環境立刻變得不一樣,更加鬱鬱蔥蔥,到處都是江南水鄉一樣的水田阡陌。這個城市也被稱作北國江南,江南北國。歷史上屬於楚國的一部分,但是現在行政上屬於河南。有幸去過信陽的鄉村,感覺像江南水鄉和徽州村落的結合體。真的不錯,是個好地方


咖啡色狸花貓


學會地理的都知道,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大致是在秦嶺淮河一帶,分界線將氣候類型、溼潤程度、飲食習慣等分界開來,而信陽恰恰就在分界線一帶。

河南大部分屬於淮河流域,河流匯集於淮河奔向大海,淮河穿過給信陽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這也是水稻種植的必須條件,而在信陽以北水資源則相對缺乏。

信陽在氣候上屬溫帶季風向亞熱帶季風過渡地帶,也是溼潤半溼潤的過渡帶,換句話說,信陽的年均降水量要大於其以北的地市,因此在氣候上也為信陽創造了適宜的自然條件。

信陽在地理位置上與河南其它地市相比偏向南方,在氣溫上年平均氣溫要高於其它地市,這就為水稻的種植提供了光照和熱量。在信陽水稻一般是一年兩熟,而在我國東北則是一年一熟,像廣東、海南一帶則是一年三熟,這就說明水稻的種植與氣候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歷史淵源上講,水稻最早的發現是在7000年前的長江流域,是江南一帶典型的糧食作物。而小麥在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就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先民的種植,是北方千年以來的主要糧食作物。由此可見,水稻和小麥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承擔著分工不同,但相互依存的關係。


其實,信陽人吃米多是僅僅對比於河南地市,要是與南方相比則不算多,信陽的很多地方吃麵食的還是比較多的,可以說兼具南北方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淮河流經信陽地區北部,信陽絕大部分地區位於淮河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而且信陽的地貌多丘陵,山多水多,所以信陽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早就了信陽的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魚躍。


所以信陽就像一個“小江南”,雖然屬於河南管轄,但緊鄰湖北,農作物以稻米為主,不像河南其它地市,有大面積的平原,適合種植小麥。我的老家在信陽光山縣,小的時候回老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成片的梯田和荷塘,在稻田裡挖泥巴,去荷塘裡抓田螺,都是特別美好的記憶,只是隨著縣城的不斷擴大,很多農村也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但是米一直都是信陽人的主食,甚至一天三頓都是米飯,早上大米稀飯,中午幹米飯,晚上幹米飯或米稀飯,怎麼吃都吃不厭,我的爸爸考上大學就離開了老家,但直到現在依然很愛吃米飯。


米飯對於信陽人來說,就和麵條對於河南北方愛吃麵食的人一樣,是割捨不掉的,一天不吃就覺得少點什麼,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鄉愁。



河南商報


河南信陽這個城市比較特殊,確實與省內其他地方的生活飲食習慣不同,因為信陽地處豫皖鄂三省交界處,享有“南方北國,北國南方”的稱號。信陽地處大別山腹地,淮河流域種植水稻,所以信陽人當然多半是以大米為主食。

信陽屬於典型的“魚米之鄉”,因為信陽人喜歡吃米飯,當地形成了豐富多樣的信陽特色菜,比如固始鵝塊、南灣魚、潢川甲魚、羅山大腸湯等,因為與武漢的飲食生活習慣比較像,也喜歡吃熱乾麵喝米酒,還有種茶業的傳統和習慣。

河南的其他地方屬於北方地區,跟陝西和陝西一樣,家家戶戶都以麵食和饅頭為主,有番茄雞蛋撈麵、蒸滷麵、郟縣河洛面、河南燴麵,雖然每個地方也都吃米飯,但是跟信陽的飲食文化完全不同,所以信陽我一直認為是南方,你們覺得呢?


美食紀


我是信陽新光兩縣中間的潑河人,米和麵我都愛吃,都吃的慣。方言更偏向湖北口音,個人觀點以前信陽可能是湖北的。也就是說和湖北以前是一個片區,語言是最好的代表。


此生如此灬


信陽地區是國家重點貧困地區,但信陽人的生活都極奢侈!


東籬南山39695146


這個問題,說了n多遍,不是不吃麵,吃的少而已,像我信陽北面三縣,基本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南邊的可能兩季水稻。正常來說米飯確實是主食,基本上中午也就是米飯了。早上有時候也會炒米飯和粥,晚飯可能會時不時吃麵條,饅頭午飯和晚飯也會吃。你讓我天天吃米飯也扛不住的。



豫見信陽


因為米飯🍚配炒菜吃的有味道,吃香的喝辣的。爽的狠


啟榮432


魚米之鄉,自然吃大米呀!


海浪12108


除了早晨的熱乾麵,其他什麼面都不愛吃,我是羅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