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於城中村拆遷有哪些補償政策呢?

國家對於城中村拆遷有哪些補償政策呢?

城中村其實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為其具有城市和農村的雙重特徵。雖然城中村的土地性質是集體土地,但是由於在城市的規劃區內,周邊房屋的市場價卻很高。如果是依據集體土地上房屋建築成本價拆遷補償,那補償結果對被拆遷戶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很可能就是降低原有的居住、生活水平,這是違背拆遷補償原則的。最高人民法院曾出過司法解釋,城中村房子拆遷,如果是貨幣補償方式,可以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爭取不得低於同地段的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通俗的來講,就是地段一樣,房子結構、年限差不多的房子的市場價格。

城中村拆遷有兩種選擇方式:貨幣補償+產權置換

1.貨幣補償

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經評估確定,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17條規定,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徵收拆遷補償包括:(一) 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2. 產權置換

產權置換最低的標準是拆一還一,意思就是拆一平補一平,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實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優先考慮就近安置;異地安置的,要充分考慮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需要,合理規劃選址,儘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