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對5G手機天線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

簫琴樂音


你好,目前根據工信部,中國imt-2020年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中國將在2020年正式開啟5g網絡商用。你說的5g手機天線應該是手機內置天線吧?其實5g手機天線研究難度和技術難關並不大,就目前的5g手機天線的現狀,已經早就脫離研究的範圍了,現在已經步入小規模量產以及準備投入手機並配合5g芯片正式使用(據悉三星s10 5g版已經準備發佈會或已經準備發售了,搭載的就是移動終端5G毫米波接收天線),到時只要有正規5g手機接收到所支持的運營商5g信號以及運營商5g手機卡即可使用高帶寬超速率低延遲的5g網絡了!


隨我所說


隨著5G的發展和普及,無線數據應用將迅速增長。據權威機構預測,未來 10年數據業務以每年 1.6-2 倍的速率增長,這將給無線接入網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需要設計出能夠更加高效地利用帶寬資源,大幅度提升頻譜效率的通信系統。

我國非常重視5G天線的研究,尤重視Massive MIMO 技術領域的發展。因為Massive MIMO 正是5G 移動蜂窩網通信中提高系統容量和頻頻利用的關鍵技術。

我國的 5G 研究與標準化組織 IMT-2020 推進組,集中了國內研究院所、運營商、設備商以及高等院校中相關技術領域的核心單位,啟動了對面向 5G 的大規模天線技術的研究與標準化工作。

國內對於大規模天線研究主要進行的是信道建模、信道估計、傳輸技術的研究,如華為、清華、北郵等,一些設備商和運營商也展開了大規模天線樣機的開發。

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2018年發表的研究成果:實現相控陣波束掃描天線和手機金屬外殼完美集成。毫米波天線單元與陣列連接至5G射頻芯片收發器,並由其控制,在這種架構中,每個毫米波天線單元的相位及幅度均由射頻芯片收發器來控制,從而使其具備“波束指向”特性。從務實的角度考慮,在相關設計中,波束指向陣列被置於5G手機的左側邊緣以及右側邊緣,這是由於考慮到人用手拿5G手機時,手所放的位置會對波束指向的性能產生影響。

注:上文部分引用相關科研組織論文,以科普為目的。


風羽科媒社


5G天線需要的技術,在前面幾代移動通信多已經出現,如MIMO技術,分集接收的形式已經出現在EVDO模式。

5G有兩個頻段範圍,SUB6指的是低於6GHz的頻段,毫米波段指的是30-100Ghz,中間的頻段是國家安全領域,軍用雷達等。

SUB6的頻率與現有的4G頻段差別不大,天線形式、尺寸差別不大,用FPC天線就可以解決。

毫米波段由於信號傳輸衰減增大,對天線技術有更高的要求,相控陣雷達的形式比較有優勢。毫米波天線尺寸小,MIMO技術要求有多個天線,集成天線陣列成為一種途徑。


宇宙邊緣121


您指的是手機“天線”還是信號塔“天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