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化工行業的投資策略分析

2019年化工行業的投資策略分析

聚焦成長,佈局在新材料和精細化工

這是我們關於整個化工行業核心的觀點,化工因為它有周期相關的行業,也有和成長相關的行業。和週期相關的行業主要還是在傳統的,像地產、汽車、家電、紡織、服裝,這都是化工下游的行業。傳統和週期相關的這些行業,在研究的過程中更多聚焦供給端的變化,需求端相對來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週期行業的機會我們覺得更多是聚焦在供給端。我們的核心觀點,隨著2018年三季度開始,國內在環保這塊邊際上的弱化,這裡的弱化並不是真正的放鬆,而是原來環保一刀切的格局開始逐漸放鬆,對於環保處理方面沒有問題的企業,它的供給在逐步增加。

在供給端,我們看到,整個上市公司從2018年下半年來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在逐步釋放,2018年三季度,整個上市公司從在建工程比固定資產的比值大概在17%,這個比例也是三年內相對比較高的比值。所以預計整個行業到2019年下半年,供給端產能會逐漸釋放,形成供給邊際增加的趨勢。

從整體化工行業看,2018年三季度,整體營收同比還在增長,但行業的毛利率開始出現下降。這是從2016年初到目前,大概兩年半左右的時間,第一次出現盈利能力往下走的情況。行業淨資產收益同比增長,已超過2011年行業景氣的高點,並且接近2008年的高點,從盈利能力看是處在盈利高點。

固定資產投資,2018年三季度,整個基礎化工上市公司在建工程上升到25.1%,供給在逐漸出來。

需求端基本上除了房地產在去年下半年還維持在高位,包括汽車、家電、紡織、服裝,整個需求端的需求都是在下滑的,是往下走的趨勢。同時,從整個國內企業交貨值來看,化工原料、化學纖維整個出貨的交貨值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所以,總體的結論,我們覺得從9月中下旬以後開始,我們對整個週期性的行業是相對偏謹慎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剛才總結的,需求端的下滑,對整個供需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影響,原來是供給相對平衡的狀態,現在平衡被打破了,而且當下來看,現在還處在底部。從供給端來看,整個固定資產投入從2018年三季度來看,進入一個新增的固定資產投入釋放的階段,我們預計新增的產能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會進入逐步投放的階段,這個比例大概在16%-17%。所以新增的供給其實還是有一定量的,新增的供給我們覺得對2019年整個化工週期品行業供給端是有一個壓力的。同時,環保邊際上的放鬆,這也使得整個存量的供給在增加。同時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的因素,整個的貿易摩擦雖然有可能會緩解,對中小企業來說依然是一個約束,對需求端來說,會有一箇中長期的影響。所以我們對於化工行業原來的順週期性資產,已經進入到景氣回落階段,9-11月的加速速度較快,後續加速度可能放緩但趨勢繼續走低,2019-2020年可能是尋底的階段。

在化工行業中我們比較看中的有農藥及其中間體。農藥相對需求是比較剛性的,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小,所以我們認為在宏觀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會聚焦需求端相對穩定的這種板塊。像醫藥以及中間體就是這樣的板塊。今年上半年,我們看到農藥板塊產品價格都出現了上漲,核心原因是一方面對農藥環保的要求提升上去以後,出現了農藥的供給缺口。還有一個核心是上游的中間體,因為原來國內很多農藥企業不做中間體,現在整個環保提升上去以後,對上游包括中間體環保力度的加大,很多上游環保做的不好的中間體企業就關掉了,如果下游的農藥廠商不能確保農藥中間體的穩定供應,它的供給就會出現問題,生產也會出問題。所以未來農藥使用一定是看誰具備了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的公司,並且做的農藥品種附加值是比較高,代表未來農藥技術方向的這類公司,我們相對會比較看好。這裡我們簡單列了一張表,就是從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可以看出,這些企業未來自身擴張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參考。醫藥和中間體行業,我們認為2019年還是可以關注的。

我今天重點還是要說一下化工行業裡具備成長性的新材料和精細化工。國內的新材料和精細化工企業,目前的情況來看,因為我們國家現在對新材料、精細化工高度依賴進口,特別在高端領域,如果說國內有哪家企業可以在某一個領域實現突破,實現進口替代,那麼它的成長確定性在當下相對比較弱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我們覺得確定性會比較高。新材料行業的特點是,高技術壁壘,下游的認證週期長,同時產業化的概率還是有一定運氣的成分在裡面,這是新材料行業的特點。同時,如果說你能夠進入到這個領域的話,高技術壁壘會帶來非常穩定、可觀的盈利能力,同時國內很多精細化工還是高度依賴進口,所以你一旦能夠進入到供應鏈體系的話,因為在國內相對沒有競爭,國外企業其實對於整個價格各方面市場還是比較良性、維護的,所以一旦國內有一兩家企業進入到這種領域,它沒有什麼競爭對手,盈利能力相對來說非常穩定,主要是靠價格、服務、後續技術的更新迭代。同時,這類企業要怎麼成長起來?我們看到國內的新材料、精細化工企業一定首先在某一個點上發力,到一個細的產品,然後後面的話,如果渠道非常強,它可以往上游不斷補充它的新的產品,豐富它的產品線。如果說產業鏈很重要的話,它們還會縱向去延伸,不斷增加它在產品上的競爭能力,是這樣一個成長的路徑。

對於新材料的話,我們未來看好的幾個領域:首先,下游的市場空間一定要足夠大。我們篩選了四個方向: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新型顯示相關的、半導體相關的以及精細化工相關的,這是我們比較看好的行業。

新材料公司,什麼樣的公司是屬於優秀的公司?一定是在產業化能力、商品化能力,同時在資源整合能力上,在這三個方面都是非常強的公司。前面兩個方面是決定了它在某一個產品的點上可以成功地把它產業化,同時把它商品化,把它賣掉。第三個能力就是說這個公司未來要持續去擴張,不斷突破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方向,我們認為在資源整合這塊要求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知道,很多高壁壘的材料、精細化工的技術主要還是在國外,所以如果你能夠和國外優秀的公司也好,人才也好,有這麼一個比較良好的溝通渠道、資源整合渠道的話,這類公司我們認為它未來成長的持續性會非常強。

我們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領域裡看好的子行業如下

第一,新能源裡的鋁塑膜行業

。我們知道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對應著上游的材料行業也是快速發展。但是我們看到這兩年上游的材料包括相關的公司,表現都不是太好,為什麼?很多材料一旦投產化了以後,它的供給方增加以後,整個供給方行業的競爭就開始增加了。包括這兩年,包括隔膜、電解液等等價格趨勢都是在往上走,主要是因為國內的供給不斷增加。在這裡面我們看到鋰電池材料裡有一個材料叫做鋁塑膜,這個材料目前真正具備進入到動力市場,能夠給動力電池廠商做穩定供應的,目前全球供應就三家公司,包括DNP、新綸科技和昭和電工。未來的話,整個軟包鋰電池隨著下游動力汽車紛紛使用這個技術方向,軟包在鋰電池的技術裡一定是一個重要的方向,相關的上游材料,像鋁塑膜,應該來說未來的成長空間會非常大,這裡面我們也做了一個統計,用在動力市場的話,一個GWH的電池大概需要鋁塑膜的量是在100-150萬平方左右,這個訂單能夠確保國內動力電池廠商,包括上游的材料企業,未來會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第二,面板產業,顯示類的。顯示類的市場,國內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目前僅次於韓國排在第二,到2019年,面板產能會位居全球第一。整個下游市場的需求端比較穩定,2018年整個大市場面板的出貨量同比增長2.9%,出貨面積增加2.6%。我們認為顯示領域目前來看,整個顯示領域的材料並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國產化。比如說顯示裡的單晶已經國產化了,但是現在顯示領域,像偏光片這個組件,目前來看還是處在進口的階段,全球偏光片的市場基本上被日本和韓國企業,主要是日本企業壟斷,特別包括偏光片上游的原材料。我們知道偏光片是多層光學膜的複合材料,國內目前偏光片的企業還只是進口了這些核心的基材,然後自己做一個膜的複合,它的盈利能力相對來說還不是特別高,毛利潤、淨利潤都不高,主要是核心的基材還需要從日本進口。包括我們說的柔性顯示相關的材料,目前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被日本和韓國企業壟斷的。但是未來的話,像今年三星、柔宇可能都要推出可摺疊的手機,相關柔性的材料,我們認為未來可能會在份額的提升中有一個快速的增長。相關的企業如果能夠在柔性顯示材料中有技術上的突破,能夠趕上國外材料企業的步伐,那麼它未來在這塊的成長空間也是能夠凸顯出來的。包括在顯示領域,我們知道光學膜,這些材料目前還需要高度依賴進口,這些行業我們認為現在國內已經有上市公司包括偏光片的基材在佈局了,後面的嘉賓也會做介紹,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這些沒有高度國產化,並且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行業,是我們重點關注的。

第三,半導體材料。它的整個技術壁壘包括市場的導入週期,可能會比顯示類的更久。因為現在國內的半導體行業還是處在技術不斷突破階段,下游的產能逐漸放大的過程中,材料的話一定是要等到下游真正量起來了以後,下游的產品、技術各方面都相對穩定了,才會去考慮對這些材料的國產化的替代。所以半導體材料我們認為國內企業要導入到下游,真正要放量,這個週期比顯示類材料更長。半導體材料裡包括現在上市公司裡做的CMP拋光材料,這個行業市場目前基本上80%以上被美國公司所壟斷,市場容量到2018年國內市場在30億人民幣,整個全球的市場大概在20億美金左右。我們覺得像這類高端的、市場空間相對比較大的半導體材料,如果能夠真正導入下游放量的話,那麼它未來在這個領域的空間應該是非常大的。半導體這塊,當下我們對半導體板塊的觀點是,我們認為材料有可能放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設備的放量可能會比較快,因為從我們瞭解的情況,國內目前下游的半導體企業產能的擴張,雖然有貿易戰的因素,但是國內下游半導體企業產能的擴張結構是非常穩定的,並因為貿易戰而放緩節奏,對於下游的擴張,它一開始建設產能首先需要的是設備,對各類設備採購的需求。國內目前已經有企業,包括像清洗設備、檢測設備等等領域實現了國產化的替代,相關的標的我們認為接下來隨著下游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的增加,上游設備的企業肯定會受益,訂單各方面會最先拿到,所以設備這塊我們認為明年,包括像芯片類的清洗設備,會有一個確定性的業績體現。

剛才我是彙報了新興行業,對於精細化工類的企業,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MDI,到目前為止國內真正具備產業化能力的只有一家萬華。MDI就是一個精細化工行業裡代表性的子行業,國內只有萬華,國外是被幾家大的龍頭企業霸佔。我們未來要尋找的就是在這些精細化工細分領域是否還有類似於像MDI這樣技術壁壘非常高,同時又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因為萬華市值現在已經非常大了,但是現在細分領域還有非常多的公司,他們在某一個領域實現了中高端領域的技術突破,他們主要的競爭對手都是國外的企業,一般來說像這種附加值非常高的精細化工,因為它的行業競爭格局非常好,國內原來沒有幾個在做,如果有幾家能夠突破的話,那麼它在價格上、服務上都會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會通過價格、服務的優勢會迅速搶佔市場份額。

在精細化工板塊,我們就重點去找這一類的公司。我們當下看好的一些子行業,包括下游的材料,包括像塑料、橡膠、化纖、塗料等等。這些化工材料裡需要有非常多的添加劑,有些的壁壘就非常高,

第一個行業--抗老化劑

這個行業在中高端領域壁壘是非常高的,基本上被國外的企業壟斷。整個抗老化劑,整個全球市場的容量大概在120-150萬噸,整個金額在五六百億元,原來在中高端領域基本上是被日本、韓國幾家企業所壟斷,但是我們知道下游像這些塑料製品、橡膠製品、化纖製品等等,它的下游廠商基本上都在我們國家,所以說這個行業是屬於市場在中國,但是高端市場高度依賴進口的子行業,空間也非常大。像國內現在有一家代表性的企業,它在中高端領域已經對國外企業形成了一個全面的進口替代,無論是在價格還是服務上,還是在品種上,都可以和國外的龍頭企業去媲美。那麼,國內的廠商比如說有代表性的像萬華,它未來要做很多的高性能的塑料產品,它肯定首選和國內的這種企業去合作,因為萬華如果不和國內企業採購,就是和國外企業採購,而它們之間是存在競爭關係的。所以如果國內在技術上、服務上、品類上能夠滿足國內下游廠商需求的話,它肯定會成為首選的合作對象,因此這個子行業我們就相對比較看好。

第二個行業--纖維素醚和植物纖維素膠囊行業

這個行業空間也是相對比較大的,特別是在醫藥這個領域壁壘是很高的,如果現在國內有企業具備全產業生產能力,在價格和服務上都比國外做的好,這個子行業我們認為國內相關的企業未來會有非常確定性的成長。膠囊對應的是醫藥行業,需求端也很穩定,所以我們認為這個行業是非常具備競爭力的子行業。

第三個行業---光固化領域

所謂光固化,就是把它塗在物品上,光照以後會產生反應。高端的市場,包括在顯示半導體、消費電子領域,裡面都有非常典型的光固化材料。未來光固化材料不僅在消費電子,包括像印刷、包裝、塗料、油墨等等領域都有所應用,而這些領域的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如果有企業能夠在這個領域實現技術上的突破,我們認為它未來的空間會非常大,而且這個行業的技術壁壘非常高,這也是我們非常看好的子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