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需要准备简历吗?

dj小周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大部分院校的考研复试分为专业笔试(30%)、英语听力口语(10%)、面试(40%)三个内容,在分数占比上可能存在差异,少量学科也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的。找工作的时候,小西参加过1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组内有2个哥们差点打起来...

复试流程图:

专业笔试、英语听力口语考察中,你是没机会递简历给学院或考官的。简历有机会发生作用的就是面试环节,基本流程是考生自我介绍、英语口语、专业知识提问等三个环节。小西觉得是否需要准备简历,有个很关键的因素:你在研招网报名后是否一些对复试有利的奖项、成果(简历后+证明材料复印件)。因为在面试之前,学院辅导员(面试现场的秘书)会提前准备好各位考生的资料,即你在研招网系统中填报的各类信息。没有新的变化,准备个简历没必要。

考研复试评分表:

面试环节打分不是各位考生认为的那么主观,上图是某个985高校的复试评分表,你可以看下打分的一些细节,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思维与反应、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是否提交个人简历不是重点,和小西之前说的一样,除非你报名之后有投稿的论文接受、获得省级奖励、主持省级创新项目等,这些往往是吸引考官的地方。你自己准备一份简历,远比口头介绍要更给力...

您觉得小西说的有道理吗?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帅小西De


以我知道的学校为例,我们可以直接看图:

上面三个分别为北京大学(第一张),清华大学(第二张),中科院化学所(第三张)的硕士研究生复试规程(有关规定)。从学校的通知里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研究生复试时候都是需要准备简历或者自述的,这些模板都可以从学校官网下载。我以北京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个人陈述为例:

从这个个人陈述模板我们可以看到,自述重点是考查你的学术潜力,即你之前的学术背景、在报考专业曾经作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等。通过这些方向的描写,你可以对自己未来的研究生规划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同时面试导师可以对你之前的经历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你做一个大概的判断,通过面试聊天或提问你的方式确定你是不是符合他的期望或要求,从而确定你是不是他的第一人选。所以面试阶段还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你的初试成绩不高,但复试时候的面试可以全面具体(知道我做什么你做什么,反正都你做),逻辑清晰(更快的科研,最好一进去就可以干活),吃苦耐劳(好好做实验),有一定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查资料,写论文),又富有责任心(论文接收不了继续投),踏实肯干(实验全靠你,导师信任你)这些优秀的品质,且基础扎实,导师还是很喜欢要你的。

最后说点具体的面试,面试时候问到你问题时候,你可以先思考三秒再做回答,清晰一下自己的思路,切记不要说错,更不要不着边际地山聊海侃,没有导师喜欢听你胡扯。有不会的问题时候,多表现自己的求知好学,可以换来不错的印象分。建议你选择导师时候可以重点查询他之前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导师的基本资料都可以从学校的官网上查询的到,导师的论文,你可以在知网或者百度学术里查询,一般看最近几年的论文即可,这样你可以明白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

面试是一个很主观判断的过程,面试时候的表现也很重要,尽量表现的自信、得体、大方,最后预祝大家复试顺利!

我是小夜,如果您还有什么补充,欢迎留言,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回复您~喜欢的小伙伴动动您的手指,欢迎点赞收藏哦~


小夜学习


我认为最好准备一下简历。

研究生复试主要是初试通过后进入复试。大多数研究生招生都是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办负责,而报考的学生信息在很多学校都会在复试前基本处于保密阶段,如我所了解的协和医学院来说,大部分导师是不知道有哪些人是报了自己的,除非学生事前主动联系老师。

虽说如此,但我觉得准备简历总是比不准备的好,一旦进入复试,最好先联系一下自己意向的导师,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进而打动老师使其产生录取自己的意向。让导师了解自己最好的途径就是学术简历了。

学术简历的制作有别于求职简历,更加侧重于教育背景以及有无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等。对于本科生而言,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是弱项,那就突出大学成绩,列出与意向导师研究方向相匹配的课程及其平均分。如果有毕业设计,写明毕设的主题,可将其列入科研经历一栏。掌握的技能,如英语能力,实验技能等都是可以打动导师的因素。

因此,还是准备一下简历吧,并于初试通过复试前联系导师,并寻找机会进一步沟通。


JavenL


需要 主要让导师了解一下自己情况。一般来说,考研复试的时候都是多个老师一起面试。你大学经历,专业课程给导师一个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导师都会针对你的简历上的内容提问,对比你的回答。不要过于夸大,花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