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

猿学


咱抛开当下那些流行的七扯八歪胡乱解读不论,就事论事地说,施耐庵笔下,晁盖的梁山第二代和宋江的第三代确实是有一种明争暗斗的意思在里头。

先看原著,晁盖攻打曾头市之际,手下带了林冲、呼延灼等二十个头领,其中林冲、刘唐、阮小五等七个是老人,呼延灼、徐宁等十三个是新人。

然问题就在于,行军打仗,猛将如云自然不可少,智囊军师却是绝对不可缺的,晁盖本身就是一个莽汉,为什么不带吴用同行呢?

惟有一个解释,就是晁盖已经不信任吴用了。

两人关系原本不是这样的,当年就是因为吴用的撺掇,晁盖才不会去劫什么生辰纲?没有吴用的设计,林冲也不至于果断地杀王伦,晁盖根本就当不上了梁山老大。

而反过来,没有晁盖,吴用只能是一个落榜酸书生,类似于吕秀才这种人生定位,做做私塾先生或是算账而已,只会郁郁不得志,哪来此后的得意。

所以,在此前,吴用晁盖堪称刘备诸葛亮的梁山版。

但问题是随后冒出来一个宋江,这家伙只是一个山东小吏,却极会看山水下菜,初上梁山,当了二把手,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这是什么意思?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听晁盖的?新到头领去右边上坐,听谁的?言下之意不就是听你宋江的吗?而一部水浒传,一百零八条汉子,旧头领只有几个?

换句话说,晁盖派长期闭塞,宋江派却水涨船高。

这个意思,晁盖一开始没明白,吴用可明白了。这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是为晁盖出主意,如何拉拢人头,与宋派抗衡。二是索性投靠宋江,加速晁盖派的土崩瓦解,为自己换个大哥。吴用是个极会算计的人,当时公孙胜也看穿了这一切,人家是选择抽身离开,但吴用不走,他选择了二。

随后,吴用成了宋江的智多星,为了得到宋江的欢心,他便反手一击,将老大哥晁盖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第一个出手的,是宋江的好兄弟戴宗。戴宗跑了一趟曾头市,回来便说,那曾头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下五十余辆陷车,发愿要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我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还有一句话: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但仔细看后文,曾头市却根本没这些台词,可见是戴宗虚构的。为什么戴宗要虚构这个,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激你晁盖下山。

第二个出手的,便是宋江自己。当晁盖发怒要下山之际,宋江出来虚劝了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这个叫做欲擒故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晁盖已经发现自己被架空,再不出去走一趟就要变成墙上挂历了。所以宋江越劝,晁盖越是要下山。

第三个出手的,书上没明讲,那便是晁盖下山之际,令旗无缘无故折断了。于是吴学究说了一句话:“哥哥才出军,风吹折认旗,於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日,却去和那厮理会。”

军旗折断,其实只有两个原因,要么风太大,要么旗杆有问题。然那天的风并不十分利害,所以只能是旗杆问题。而在旗杆上做点手脚,对于惯于算计的吴用而言,绝非难事。

旗折之后,吴用劝晁盖且勿出兵。而不出兵,又有两个可能。一是晁盖真的不出兵,从此留下丑名,一阵风就把托塔天王给吹怕了,你算个什么英雄?于是晁盖更加没人气。二是晁盖发怒,坚持出兵。

结果晁盖选了后者。这又是两个可能:一是战败,二是战胜。前者吴用不怕,因为结果还是晁盖没人气。可万一要是晁盖胜了呢?

问题就在这里。结果如何呢?树上说: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见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扑的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这一箭,书上说箭上有“史文恭”字,所以确认是敌人。但晁盖并不这样认为,他回山不久,便毒发身亡,临终留有遗言,称“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也就是说,真凶是谁?晁盖不确定。但他的怀疑,恰证明一点:晁盖内心深疑,不是史文恭,而是梁山内部的人,说不定就是宋江手下的人。

此时施耐庵确实是有几处伏笔的,第一处是宋江篡改晁盖遗言,变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而另一处则是在此前,宋江的好哥们花荣上山之际,晁盖闻之不信,恰好天边有雁群飞过,花荣说要射第三只雁的雁头,弓开之处,弦响雁落。 施耐庵为什么要特意写晁盖不信花荣的箭术,原因就在这里——好!当年你不信,现如今我让你亲身体验一下。于是易容换了行头的花荣,出现在现场,用一支箭射中晁盖,而为了转移目标,箭上特意标注了“史文恭”字。

其实大家都知道,刀枪上刻字是正常的,但箭是大量消耗品,谁会没事做往箭上刻字。史文恭吃饱饭没事做也不能干这个啊,所以惟有一个解释,就是故意栽赃。而等到事后史文恭被捉之际,宋江已是梁山老大,根本不用你认罪,直接拿去“剖腹剜心,享祭晁盖”。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原本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但还是要谢谢题主。谢题主有两个原因,一是多谢邀请,二是题主在提问的同时,设置了前置条件,即不赞同过度解读。而且,先入为主,把晁盖不带吴用的原因给基本锁定了。这一点,绿野老道不敢苟同。既然是向大家提问,就应当容得下大家的观点,无论怎样解读,只要是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都不算过份。何况,未必就是题主读书最细致,最深入,把原著都解读完了。我曾经讲过,《水浒传》同样有一千个读法,以下就是我的读法,提问老师若是不喜欢吗,可以不推荐的。

晁盖攻打曾头市就是一个早就设计好的陷阱,这在原著中,施耐庵已经明确的告诉读者了。

来看一看这件事情的起因。话说宋江、公孙胜闹罢西岳华山、收芒砀山后返回梁山泊。将过金沙渡时,芦苇岸边大路上早有一个人等候在那里了。那人望见宋江纳头便拜,宋江一见,“心中暗喜”。注意,宋江为何心中暗喜呢?书中交代,说是宋江见段景住“一表非俗”,便心中暗喜。段景住长得好吗?书中说他是“焦黄头发髭须卷”,这副尊容招人喜欢吗?而且,段景住“非俗”吗?为宋江两番曾头市起事立下大功,多次不辞辛劳为梁山泊采购战马金毛犬,最终排名第108位,险些就变成喽啰了。

段景住排名为什么这么低?宋江有意打压,遮掩曾头市事件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所以,宋江心里暗喜的是段景住所说的那一番话:

小人姓段,双名景住;人见小弟赤发黄须,都呼小人为金毛犬。祖贯是涿州人氏,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今春去到枪竿岭北边,盗得一匹好马,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放在枪竿岭下,被小人盗得来。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期来到凌州西南上曾头市过,被那曾家五虎夺了去。小人称说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厮多有污秽的言语,小人不敢尽说。逃走得脱,特来告知。

宋江是听完这番话之后,才打量了段景住状貌的,所以,宋江暗喜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听说了千里照夜玉狮子宝马。宋江打曾头市的时候,曾长老派人前来讲和,宋江开出的条件中,就是必须归还这匹宝马。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夺权的机会终于来了。

书中第四十一回讲到,宋江在还道村遇见九天玄女,得授三卷天书。这三卷天书是什么?就是梁山泊一百单八人的花名册(关于天书的事情,绿野老道将在“隐水浒”中详细解读)。宋江知道,晁盖并不在梁山泊最终的排名之中,这次曾头市的挑衅,恐怕就是自己当寨主的最佳时机了。

吴用是按照九天玄女旨意,与宋江同观天书之人,肯定与宋江一样,早就知道梁山的终极密码。所以,吴用与宋江结盟是肯定的事情,无需多做解读。因而,接下来的剧情就顺其自然的由吴用来编写了。

首先,吴用派戴宗前去打探消息。戴宗去了四五日,带回来什么情报呢?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军事情报,而是拿一些曾头市的污言秽语激怒晁盖,戴宗说:

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下五十余辆陷车,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更有一般堪恨那厮之处,杜撰几句言语,教市上小儿们都唱道:‘摇动铁䥺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联想二打曾头市时,吴用同样派了戴宗、时迁前往曾头市刺探情报。这两人去了多久,书中也有交代,说是“不过数日”。戴宗先回来缴令,报告道:

这曾头市要与凌州报雠,欲起军马。见今曾头市口扎下大寨,又在法华寺内做中军帐,数百里遍插旌旗,不知何路可进。

第二天,时迁回来了,他带回来的情报更有价值:

小弟直到曾头市里面探知备细。见今扎下五个寨栅。曾头市前面,二千余人守住村口。总寨内是教师史文恭执掌,北寨是曾涂与副教师苏定,南寨是次子曾密,西寨是三子曾索,东寨是四子曾魁,中寨是第五子曾升与父亲曾弄守把。这个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这夺的许多马匹都喂养在法华寺内。

前番,号称神行太保的戴宗去了四五日,神马鸟情报都不打听,专一收集气晁盖的谣言去了。我都怀疑,曾头市传唱的谣言就是吴用编的。书中有几处编造歌谣陷害他人的故事,其中,写明是吴用干的,是诓骗卢俊义的那一次。其他几处的谣言与吴用的手法如出一辙。当然,这种解读并不一定完全合理,但从行文逻辑来看,还是讲得通的。因为,宋江打曾头市时,这些谣言便再没有出现。宋江发兵曾头市,原因是段景住的马又被抢了。

晁盖打曾头市,吴用不仅一计未设,派出去的侦察兵不是搞军事情报,而是给晁盖挖坑。吴用协助宋江干掉晁盖,意图还不明显吗?

宋江打曾头市时,时迁把史文恭他们设下的陷马坑、寨栅暗哨都搞得清清楚楚,吴用何以变得如此多智了啊?!

再看,宋江与曾头市交锋时,有没有囚笼陷车啊?没有!是施耐庵为了省却笔墨吗?肯定不是,施公这是在对写两番攻打曾头市,让列为看官自己比较,戴宗的情报到底是真还是假。

好了,简单的说这么几句。这也够了,能够回答题主的提问了。这样的情况下,晁盖还能带吴用前往吗?

至于帮助宋江打曾头市时吴用是如何的卖力,排兵布阵是如何的精到,梁山泊又出动了多少人马,列为看官不妨做个比较,方知《水浒传》不解读还真只是看热闹而已。


绿野萍踪01


看了题主的描述,其实道理已经讲得蛮中肯了,梁山上的晁盖宋江之争,有没有阴谋论不说,就单单讲人之常情,两个人的性格理念和为人做派大相径庭,两个人也很难做到永远的亲密无间。

为何这么说呢,先来说在上梁山前,晁盖宋江两人的威望对比就差了一个档次,宋江的威望其实远较晁盖为高。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宋江特别愿意撒钱,人称及时雨,他撒钱可不光是英雄好汉,就连老弱妇孺见到了有困难,他也会接济,这样传播他名声的受众就大大增加了。另一点宋江撒钱不说,对人也是绝对的客气,从来没有高高在上的施舍者姿态,而是俯下身子诚心诚意的帮助人家,倒头就拜,分离就哭,这给受助者的感觉特别好,毕竟没人愿意吃嗟来之食,宋江的表现让对方觉得尊严丝毫没有遭受践踏,自然对他死心塌地了。正是这两点,造成了宋江本来的知名度和威望都高于晁盖。后来宋江因为给晁盖通风报信,牵连被捉,不过凭借他的名声,一路上也是结交各路豪杰,颇受优待,从这方面来讲,宋江对晁盖是有恩的。当然后面晁盖他们也去救宋江,可以说互有恩情。



但是呢,恩情这个东西在经营管理一个山头的问题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宋江被捉以后,晁盖虽然有去救助宋江上梁山,但是宋江来的时候,可不是一个人,他是带了一大帮子人上山的,本来晁盖这边是十二人,宋江一来算上他自己一下子来了二十八个,梁山实力大大增加。而且是宋江的人马远远多于之前晁盖的。然后宋江晁盖两人好一番推让,最后还是决定晁盖做老大。可是这样做问题就很大,虽说梁山的山头是晁盖占据的,但是宋江带来的人马数量远超。就好像今天的公司合并,被合并的一家实力远超东家,然后还是东家的原主人做老大,这样能不出问题吗。看看下面,右边的头领都是宋江一伙的。



这种情形下,如果不出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东家原主人精明强干,手段高明,能力远超被合并的老大,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心机城府,还是能力手段,晁盖都比不上宋江。

这个时候吴用就开始琢磨了,吴用这人本来就醉心功名,只不过他考不上科举,只好把这个心思深藏在心底。虽然吴用本事不大,但他毕竟读过书,瘸子里选将军,在一群大老粗里属于聪明人。吴用还有一点就是很会察言观色,算计人心思。对于晁盖这个老大,他内心是失望的,因为晁盖胸无大志,就想着管理好梁山这一亩三分地就够了。而宋江不一样,透过宋江的言谈举止,吴用看到了宋江的野心抱负,所谓气味相投,很快两个人就搅和到了一起。吴用跟晁盖虽然是同乡,但他俩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分开是迟早的事,恰好宋江的到来加速了两人的分离。吴用宋江一个军师一个首领,两人配合的是严丝合缝。



可是不管怎么说,吴用一开始毕竟是晁盖的人,面对吴用这种明显投靠宋江的行为,换作哪个老大,心里都要犯嘀咕吧,晁盖吴用的疏远可以说是必然了。而宋江呢,对于吴用晁盖的关系似乎并不关心,但是随着宋江在山上威望与日俱增,对于晁盖这个老大哥,似乎也不在放心上。其中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林冲捉住扈三娘后宋江的表现,按照常理来说,山头上有人捉了美女,应该第一时间交给老大处置,但是宋江直接就把扈三娘接回自己家里,然后还让自己老爹认她做干女儿,最后自作主张,将扈三娘许配给了王英,王英固然感恩戴德,梁山上众多兄弟也称赞宋江讲义气。而在这件事里,宋江连征求一下晁盖的意思都没有。晁盖纵然是个直肠子,对这发生的一切,心里能舒服坦然吗。我觉得换作任何一个老大,对这样的局面都不会高兴。

最后到段景住上山说起曾头市抢马的时候,也是一口一个本来要献给宋江的,晁盖这时候真的忍无可忍了。这时候晁盖有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宋江的威名比他大,是宋江一直领着兄弟们冲锋陷阵培养的,所以他直接跟宋江说不是我要跟你争功这样很直白的话来,这话听听就充满了气急败坏的意味啊。晁盖直接点了二十个将领,对于吴用,他压根就没考虑,一方面是这段时间吴用的表现让晁盖产生了疏离感,另一方面他觉得打一个小小曾头市用不着军师。何况他点的将领里面,可以领军打仗的有好几个,林冲呼延灼徐宁等,其实这局势本来是不错的,可惜不凑巧,晁盖被射死了。

那如果吴用去了,可以避免晁盖的死吗,估计也够呛,因为晁盖的死本来跟有没有军师关系不大。可以说晁盖太着建功立业了,他那时候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林冲作为山上元老,老持稳重,曾家找了几个和尚来欺骗晁盖,林冲提醒他小心,晁盖浑然不放心上。吴用如果在,晁盖本来对吴用已经有了意见,更加不会听他的劝告,估计结局不会有什么改变。

如果单单就人品来讲,晁盖其实要比宋江吴用好很多,比如他一上山就告诫兄弟抢钱可以,不要害人性命,比起宋江吴用为了赚取一个头领上山就害人全家的行为,要高尚许多。可是既然当强盗了,就不要提什么品格了,谁能把山头做大做强谁才是一个合格的首领。晁盖多的是妇人之仁,缺乏做大做强的气魄,最后惨死,让人扼腕。


一览众河小


个人观点认为,晁盖攻打曾头市之所以不带吴用,其主要的原因是:

(1)晁盖出征的兆头不好。按小说的描述,在晁盖攻打曾头市之前,大风曾经是吹断了梁山的军旗的。然后,包括宋江和吴用等许多梁山好汉都极力地劝说晁盖放弃此次亲自带兵出征,结果晁盖不听劝告。

(2)晁盖志大才疏,行军打仗的经验欠缺。在《水浒传》小说里面,晁盖原本只是东溪村的保正(类似于今天的村长)。然后,晁盖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什么大本领的,尤其是领袖一方统兵作战的才能是十分欠缺的。比如说,“智取生辰纲”事件主要是吴用等人的精心策划,以及梁中书等人的大意疏忽,晁盖等一行人才能够成功的。接着,晁盖等一行数人能够摆脱官兵的追剿,在很大的程度上,一是因为宋江的及时通风报信;二是朱仝和雷横的放水!

(3)晁盖的心胸狭窄,既容不下别人,又容易被激怒。一方面吧,是自打宋江上梁山之后,宋江与吴用等人搭档屡立战功。而身为梁山老大的晁盖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必须要“御驾亲征”来表示一番才行了!另一方面,面对曾头市的叫嚣侮辱,晁盖是彻底被激怒了,晁盖是彻底失去理智了!

(4)晁盖高估了林冲而忽视敌人。一是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金字招牌让晁盖觉得很放心了。二是林冲曾经是火併了王伦,又极力推举晁盖做了梁山之主。然后,晁盖等人觉得区区的曾头市,由晁盖本人亲自率领军队出征,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此外,吴用和宋江等人还要留下来坐镇梁山的“大本营”!因此,晁盖攻打曾头市就不带同吴用一起了!








红船之歌


水浒传,作为经典名著,研究的人是特别的多,喜欢的人也是特别的多,尤其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真男人就该如此的感觉!这种把男人的雄壮、豪迈抒发的极致的感觉真的给人的感觉太爽了!即使三位女人都是如此,什么顾大嫂,孙二娘,就扈三娘还是比较文静一些的女生,其他的107为感觉都是大男人,顾大嫂和孙二娘就是女汉子!

言归正传,说说晁盖为何不带吴用

首先宋江的夺权实在是太明显了,居然做出了支持宋江的站在宋江后面,支持晁盖的站在晁盖后面,晁盖后面就那么当初一起智取生辰纲的几个人,而且宋江上山之后立了太多的功劳,风头是越来越强,他这个老大太没有面子,而且宋江也经常不给他面子,那么晁盖是受不了的!

于是就趁机主动要带兵,不许要打下曾头市,立功,这样自己的位子才能更稳,他在之前没有打过一次仗,对战争看的实在是没有什么,太轻视对方!他觉得不需要带任何人自己完全可以!
其次,宋江的思想是招安,是要为兄弟们谋取一个最好的归宿,历代的书生都是为了把自己读的书“货与帝王家”的,绝对不愿意主动做什么土匪的,吴用同样是一个读书人,他的内心深处与宋江是一致的,他也要货与帝王家。这就决定了他是站在宋江这边的,他是不会愿意帮助晁盖的!帮助晁盖就意味着一辈子当土匪了!

晁盖这个时候其实也是感受到的,无用已经不跟他尿在一壶里了,而是和宋江尿在一壶里!他也不愿意带吴用,怕吴用掣肘,算是心照不宣吧!


鹏程日志


吴用是梁山军师,在宋江征讨各州府,军师吴用都是必选,出谋划策,才干很强,而且曾经来攻梁山的朝廷军马,都被他用计杀得片甲不留。那么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上吴用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随着宋江的加入,吴用明显是倾向宋江,或者说站在宋江那边,晁盖对于才华是认可,更是担心其不忠。

二、宋江提议接受朝庭招安,吴用属于古代读书之人,也有封荫之心,有为朝庭为官之心,所以吴用也喜欢招安,但晁盖不喜欢招安,所以对吴用存在介心。

三、在宋江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吴用又站在宋江那边,这时候,晁盖需要一次大战,胜利的大战,独立指挥的大战,来提高士气,提高自己的威信,稳定军心,所以不想带上吴用。

所以综合当时吴用的站队和晁盖需要一场独立的胜利战争来看,在打曾头市时,是不会带上吴用的。




叶之雄鹰


晁盖攻打曾头市,的确是没有带军师吴用。

纵观整个水泊梁山的历史,尤其是在招安之前,吴用没有参加过的征战的确不多,而晁盖自宋江上山之后就几乎没有亲自下山指挥过征战,攻打曾头市其实是宋江上梁山之后晁盖的唯一一次亲自出征。

及时雨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包办了大大小小的对外的征战,没有给晁盖一次机会。其实晁盖也是很想自己亲自带兵出征,但宋江的一句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就把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功劳和风险”一并揽到自己身上,这也是宋江在水泊梁山的地位不断的巩固的根本原因。

宋江出征,几乎每次都必然带上吴用。他是一个冷静的,心思缜密的人,很少冒险,他认为军师吴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晁盖攻打曾头市这唯一的一次“御驾亲征”,他居然就没有带上吴用,究竟是为什么?

宋江数次征战,基本上都是安然无恙,得胜回山,博得一片赞誉,为什么晁盖就只下了这一次山,便带来了杀身之祸并且最终命丧黄泉?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晁盖攻打曾头市亲点了跟随人员,用的是“请”,他没有“请”吴用,但是吴用也没有自告奋勇,没有以辅佐晁盖这个正宗老大为己任,而是选择了沉默。这又是为什么?

当曾头市的狂妄激怒了晁盖,决心亲自带兄弟下山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宋江也还是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进行过劝说,但是显然已经无法阻止晁盖的决心。究竟是什么彻底激怒了晁盖?

这些其实是晁盖攻打曾头市的诸多疑问,而这些疑问的最终指向,就是晁盖和宋江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昔日的生死好兄弟已经有了相当深的隔阂,出现了严重的不信任。

我们看看这个“晁盖攻打曾头市”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细细观察和分析就会得出这些“为什么”的答案。

晁盖攻打曾头市,起因是因为一匹名叫“玉照狮子”的宝马。这匹宝马是一个叫段景住的盗马贼投靠水泊梁山的“觐见礼”,这个觐见礼不是送给水泊梁山的老大晁盖的,而是送给宋江的,在段景住的心里,晁盖的地位是不如宋江。对此,晁盖如果没有想法肯定是不符合逻辑的——江湖上已经不太把他这个水泊梁山的“正宗寨主”放在眼里了。

段景住的这个觐见礼没能送到宋江的手上,这匹“玉照狮子”宝马被曾头市抢走了。

但是,宋江在通过戴宗之口向晁盖汇报这件事的时候,重点已经不是宝马被抢,而是曾头市对水泊梁山的“蔑视”和与与水泊梁山为敌,并以剿灭水泊梁山为己任的“口出狂言”——剿灭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

这个时候,那匹玉照狮子马就已经变的无足轻重了,如果不灭了这个号称有曾家五虎和武功盖世的史文恭的曾头市,水泊梁山的江湖地位就会“威风不再”。

其实,戴宗的汇报,并非是宋江利用此事激怒晁盖,至少在主观上并非如此,宋江这个人,是不会仅仅为了抢回那匹玉照狮子宝马就和曾头市开战,那样的话显得他宋江的格局太低,他是要找到一个攻打曾头市的“正义的理由”。

干掉与水泊梁山为敌的曾头市就是正义的理由——曾头市的挑衅在前,你不仁就别怪我无义。这是宋江惯用的手段,三打祝家庄就是如此。

但这的确是激怒了晁盖——自己的兄弟开始拿自己不当回事已经很闹心了,这个曾头市也跟着凑热闹,拿我晁盖不当回事,老虎不吃人还真的被当成病猫了?

赌气,愤怒,急于证明自己是晁盖执意要亲自带兵下山攻打曾头市的核心心态,这种心态让晁盖在下山的时候,是带着赌气的成分“选择用人”。

在晁盖所选的二十个将领当中,一个宋江的心腹都没有,林冲,呼延灼是能打的主,刘唐,,阮小二,包括白胜是他的心腹。晁盖连那个白日鼠白胜都带上了,但是他就是没有带上吴用。

拒绝宋江的劝说,拒绝吴用的帮助,甚至是在出征前大风刮倒旗杆的“不祥之兆”的面前执意要下山,晁盖攻打曾头市的赌气成分非常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吴用的态度倒是比较值得关注,作为水泊梁山的第三把手,在山寨是军师,还是晁盖的最核心的班底成员,辅助寨主晁盖出征打仗出谋划策是他的本职工作,但是,晁盖没有点他的将,也没有看到吴用自己主动请缨或者主动履行自己职责的任何言行。

这就耐人寻味了。如果吴用坚持要随晁盖下山,而晁盖执意不肯,那么晁盖的赌气成分就更加明显,吴用的行为就是算“顺水推舟”,或者吴用的内心当中,这个大哥的生死安危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在晁盖攻打曾头市之前,已经目睹了宋江和吴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默契程度。宋江上梁山之后开始实施“招安”的计划,吴用一直是坚决支持并追随左右,出谋划策。无论是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赚取“金铃吊挂”,乃至降伏芒砀山等等,都有吴用的核心作用。

但是,到了晁盖出征的时候,吴用却沉默了。这个时候,晁盖和吴用已经在实质上分道扬镳了。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不信任的局面:晁盖认为没有你吴用我照样可以办事,而吴用的心思也已经不在晁盖身上而和宋江达成了同盟。这种情况下,晁盖不带吴用就是一个信号:晁盖已经有了通过这次亲自挂帅攻打曾头市改变自己的地位正在被逐步架空的不利局面的强烈愿望。

然而,久不经征战的晁盖还就真的成了“病猫”,指望攻打曾头市扭转局面的愿望在他的赌气,愤怒,急于找回面子的心态下,不但没有争回面子,自己的脸上反而挨了一支要命的毒箭。

晁盖遇害在主观上来看,宋江和蓄意谋害的证据不足,主管动机也不充分,但是激怒了晁盖,并且有明显的“隔山观火斗”的迹象。

说到底,观念不同了,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情。晁盖致死也不赞同宋江吴用甚至是公孙胜的“招安”路线,所以临死前用“捉得射杀我的,可做山寨主人”的遗嘱也就变得比较好理解了。


步武堂


我之前回答过一个相关的问题——“除了史文恭和花荣,谁才是“夜打曾头市”射杀晁盖的第一嫌疑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一点而过。

梁山的大批好汉都是宋江带来的,或是慕宋江之名而来的。还道村受了天书后,宋江和吴用开始合穿一条裤子。三打祝家庄、三山聚义打青州、打华州、打芒砀山,宋江马不停蹄,屡立奇功,威名远播。吴用名为智囊,实为幕后导演。梁山上,大家心中也都明白,晁盖已成为名义上的领导者,真正的当家人是宋江和吴用。小说写到这里,水到渠成,晁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该下线了。于是,宋江班师回来的时候,刚到梁山脚下,段景住如约而至。

段景住的表现很可疑,看似他忽悠了宋江,实际上宋江是想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解决军需问题,并再次壮大梁山。可宋江没想到,晁盖听了之后十分火大,执意亲征,怎么劝都不听,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晁盖体恤兄弟,他确实一向如此。况且连番征战,宋江和吴用等人确实疲惫不堪。第二、晁盖确实火大。此时的梁山已今非昔比,可以称得上江湖第一大寨。曾家太过狂妄,扬言捉住晁盖,扫荡梁山泊。晁盖本是勇武刚强之人,忍不住气也正常。第三、晁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直接说出了不是要抢宋江的功劳,下次有战事还让宋江出马。然而,晁盖也不是个糊涂虫,他毕竟是寨主,急需证明自己的能力。

话已出口,晁盖就只能在留守的头领中选择战将了,而吴用当然不在其中。论本领,晁盖远超宋江,宋江立了那么多战功,作为老大哥的晁盖当时应该很有自信。晁盖小看了曾头市,认为曾家五虎不过是普通的土豪恶霸而已。况且,他的战将中有林冲、呼延灼、徐宁、刘唐、阮氏三雄、孙立、黄信等,实力并不差。结果刚一对战,曾魁勇斗林冲二十个回合,对方的实力也很强。之后连番搦战,对方坚守不出,晁盖就坐不住了,方阵大乱。第四天,两个和尚来投诚,晁盖竟中计了,林冲劝谏他也不听。此时的晁盖跟夺生辰纲时的晁盖和初上梁山时的晁盖完全是两种面目,作者为了写宋江,为了故事线,直接放弃了晁盖,把他写成了送死的糊涂虫。吴用在,晁盖不可能死;晁盖若是用智,也不可能死。


上头派掌门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晁盖是个什么样的人。

  1,他的武功并不高。书中晁天王基本上就没和人交过手,所以不太好判断武力值是多少,但也有一点点透露,就是刘唐和雷横交手,晁盖赶来时,说他是“赶得气喘”,试问,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会因为跑几步就赶得气喘?可见晁盖只是身强力壮,孔武有力罢了。

  2,他没什么智商。可参见宋江报信后的一幕。

  3,他的情商也不高。杨雄,石秀来投,他却要斩杀二人,最后却让宋江落了好处。天下英雄只知梁山宋公明,不知晁天王。除了最先的七星聚义,没有一个好汉是冲着他来入伙的。

  4,要么不管事,一管事就刚愎自用。

  总的说来,晁盖就是志大才疏,无自知之明,也无识人之明。这样的人,最是好向人证明自已也很强大,所以,他执意攻打曾头市;所以,他带下山的头领基本上是梁山老人,就连杜迁,宋万这种酱油货色也在其中,他就是要借此向宋江表明,没有你,我也一样能行。

  为嘛不带吴用?因为宋江上山前梁山基本上是吴用作主,晁盖只是摆设,再加上吴用和宋江走得太近,历次下山两人可说是黄金搭档,所以晁盖把吴用也划到了宋江一系。在他眼中,曾头市不过是土鸡瓦狗般的存在,梁山大军一到,必然溃不成军,如此易事,何必带上吴用去分润功劳?他要向梁山众好汉证明,他才是山寨之主。

  这样一个没智商,没情商,武功也不出挑的人,坐着梁山头把交椅,哪里是坐在椅子上,明明是坐在火山口。君不见王伦,邓龙旧事乎?


阿伽门侬之眼


既然题主说不要过度解读,那么就先说宋江获得天书,得了天书后就和吴用偷偷摸摸的看。在宋江上山后的事,他表示必须要亲自去接老父亲——天书就是期间获得的——这自然是孝顺的表现,但是他的孝顺有点“双标”。这怎么提呢?因为接其他好汉家属的时候宋江经常安排别人去。这理由表面上是替刚上山的好汉着想,他们比较劳顿,需要休息等等隐藏含义,这样显得比较行“地主之谊”。实际上还是有点不放心,怕跑了。因为他就曾不放心过李逵,是的没错,没看错。

(《水浒传》吴用和宋江剧照)

水火二将打梁上时李逵要出战,宋江没让还把他骂一顿,第二天李逵不见了,宋江对吴用说:“是我夜来冲撞了他这几句言语,多管是投别处去了!”怕李逵负气出奔。这是题外话,只说明宋江的为人。

宋江在接老父的过程中被盯上了,要捉他。宋江恍惚中被九天玄女救了,九天玄女给他一本天书,叫宋江只能和天机星看,除他之外不能有第三者插足。这天机星就是吴用,二人关系从此便更加密切起来,一有事宋江就会看吴用,吴用自然也就心领神会。晁盖纵然再傻也能在“大哥乃梁山之主不可轻动”里面读出一点文章。吴用曾经替宋江指挥过一次,那时候宋江重病,吴用说:“小生愿替哥哥走一遭。”怎么也觉得比宋江对晁盖说的好听。

(《水浒传》中宋江和晁盖)

对于晁盖要打曾头市,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宋江一句话没说,一反之前劝诫的常态,金圣叹评价好像就知道此行晁盖要死一样,当然这是他的猜测;另一版本是宋江依然“不可轻动”的劝,晁盖说:“不是要夺你功劳,你多次下山劳顿,替你走一遭。”两个版本宋江形象都不怎么样。尤其是后一版本,晁盖满满的牢骚之话,用现在的词就是满满的负能量。

结合之前宋江和吴用俩人蝇营狗苟的操作,晁盖恨屋及乌不是没有可能的。宋江上山后的确也比较“过分”。因为山上的人事很多都是由他安排的,简直有点架空晁盖的味道,宋江安排八成也和吴用商量过。晁盖心里要是一点没数也不大可能。对吴用也就因此有点想法。

(《水浒传》中晁盖中箭瞬间)

梁山最初的构成比较单纯,但是从江州救了宋江之后,新上来的将领都和宋江有关,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严重。晁盖杀杨雄和石秀有点立威的意思(这当然是猜测),被宋江制止后,晁盖心中作何感想?宋江形象又高大了一些。

打曾头市晁盖也是在气头上,因为曾头市出言不逊。晁盖立功心切,怒火攻心,连心腹林冲的话都听不进去,第四天就中了计。宋江打架都是弄俩保镖躲在后面,晁盖一马当先,也冒进中了箭。题主把打架危险,作为宋江带兵不是为了夺权的理由,其实也有点牵强,因为宋江往往弄几个保镖保护,最常见的是吕方、郭盛,有时候有个马麟、邓飞啥的,而且宋江并非怕死之徒,反诗中的“黄巢”怕死吗?

晁盖的确也有点轻敌,要是派个细作去调查清楚,也不至于这么被动,宋江打曾头市就派时迁去一探究竟,十分细致。晁盖本身性格就比较喜欢独当一面,他也因此丧了命。梁山打架往往有支援和接应,打曾头市却没有,这一点着实伶仃可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