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道菜证明你有苦过?

咖喱夜谈


我于1987年出生在山东鲁中南部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后来记事起从父母断断续续的描述中听到,怀我的时候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吃什么营养品,地瓜面窝头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出生的时候是下午5点,我妈没有奶水,饿的我半夜哭闹,我爸一早起来去山上有一颗核桃树打了一筐子核桃走了十几里山路卖了,买了一包饼干,奶粉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一百天了缺钙头都还抬不起来,每次说到这里我妈总是会擦眼泪,或许是因为缺营养的原因我小的时候特别馋肉,那种馋超出了大多数人,五六岁那天临近过年我爸去山里拾柴火,在山顶捡到一只被老鹰吃了半截的鸡,带了回来埋在院子里的雪窝里,准备留着过年吃,(当地人有个传统)留着过年炸丸子,经不住我一遍遍去雪地里找,拿出来剁了一半炖了一锅白菜,让我解了馋。那一半留着过年炸丸子,每次出去玩一圈回来,推开盖顶,从瓮里拿一个丸子填嘴里,在那个年纪,相对于我家这就是最顶级的零食了,这个场景每一年炸丸子,我妈都会提起,我妈总是把丸子推到我面前让我吃,我缺逃避一样不敢去碰触,这哪里是食物,不敢碰触的是过去的回忆,,,,,一颗小小的丸子承载我对家长的惦念


Gtking


每次想到芹菜,就会想起76年唐山大地震,妈妈跟姐姐同时遇难了,而母亲的死完全是因为救我跟妹妹,头颅被落下的石头劈开而死的!😭她可能想救姐姐,但是来不急了,当我们被人扒出来时,看见身旁的妈妈的被劈开头,数不清的血管都流血流白了!😩😭好心痛!好想我能用自己的命换回妈妈!如果妈妈在多好,我兄妹三人不用分离,也不会经历那么多苦难,受人欺负,我可怜忠厚老实的父亲也不会遭受那么多的苦,连小孩子都欺负爸爸!很奇怪,那时候有些人面对苦难不幸的人总是很排挤。地震后父兄也重伤被飞机接到南京治疗去了,那时候各方都来支援,每天都有飞机撒食物饼干!没水喝就在泥沟里用手捧着喝。很感谢国家对我们的救助!那时我与四岁的小妹被姑妈接到她家里,从此早晚两顿都是玉米面粥,长期不变的就是芹菜咸菜,姑姑用大缸腌制了整整半人高的一缸芹菜咸菜,很难忘记那时候的时光,在那吃了五年这样的饭菜,后来父亲痊愈,就把我接回去了!很是感恩姑父姑母危难时候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可惜姑父姑母早逝,还没来得及报答他二老,这让我很愧疚!如今跟表哥他们一直走动,如同亲兄妹一样相处!更是怀念我身兼两职的受尽委屈苦难的已故父亲!时常坐在母亲坟前回忆曾经的种种,妈妈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每次在妈妈墓地都会待上一天,太阳落下才会离开!满心的伤痛造就了郁郁寡欢内向的我……现在仍然爱吃芹菜!而稀饭可能喝伤了,无论是面汤还是米粥都不爱吃了,只喜欢干粮!每当吃到芹菜,看见婆婆做的玉米粥时都会想起76年那可怕的地震,想起我的妈妈跟姐姐,沉痛的往事让我的心痛的难以呼吸!对于父母曾经为我们所付出的,我们就是飞奔着也赶不上的,更是没有机会再为他们做什么了!唯有的就是添添坟,烧些纸钱!留下那么多遗憾……所以父母在,请珍惜吧!努力尽孝,尽量陪伴吧!希望自然灾害与灾难不要再来,祝所有的家庭团团圆圆!



爱笑的小天使轩宝儿


一道菜?证明我苦过?为什么我心里一下一下犯了酸,眼角突然有了泪?

那就来说说这道菜?这道菜是水!是的,没错!是水!

那就从零五年开始说吧,少回忆一点,大概是不想把带脓的痂全部揭开,太疼了!

那一年我十七八岁。

五六月份,朋友的老爸在淀粉厂刚升了主任,我呢,就在朋友老爸的安排下,进了淀粉厂,被安排在了淀粉厂最干净的段,胚芽车间!

这里,开始工作的一个月里,截止发工资我粒米未进,一个月的主食就是水!(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很多人减肥也是一个月只喝水不吃主食啊?)(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里有没有在淀粉厂上班过的?)

一吨玉米出一袋胚芽,五个小时左右放一次料,放出得料用袋子接好,倒在车间空地,晾晒热气后装料,四十公斤每袋,每次大概在四五十袋!五个打一摞,上下我可以码到四个袋!有孩子的大姐总是提醒我不要太累,累坏了,缓着来。班里其他两人都是堆两个或者三个,剩下的全部料装完和其他同事一起抬打堆,码到五个!一个班子大概有一百二三十袋!

工作量大,出汗多,渴了饿了,地上有一个黑色的橡皮管,是长流水,水冲着嘴就是一肚子水。热了拿起水管从头上浇一遍!(那时候小,性格男孩子,头发剪了毛寸)

有小孩的一个大姐提醒说不能直接对着脑袋浇,激出毛病了!我笑笑!

就这样一个月了,终于在一个晚班,凌晨装料的时候,我趴倒在胚芽堆上!大姐关切的责怪,桑子让你不吃饭,你看身体怎么受得了?吓死人呢,还能晕倒了!胖子都成瘦子了!趴了一会我抬头笑笑!继续装料,大姐说不装了,缓缓!

终于发工资了,再我家路口有家砂锅居,每天红烧肉砂锅,好好补补!每天中午吃食堂点两个菜,晚上买一桶康师傅!一桶不够我买两桶!总之,不会再饿着咯!

有钱了,开始胡吃胡喝,家里我爸发声了,“挣了几个钱,天天红烧肉,不知道省着点,家里来着商店,再外面买方便面?你把钱省下你不会吃家里面的?怕挨骂了你把钱给我,袋袋已不好吃了你吃桶装的,一桶吃不饱你不会吃它两桶?火腿肠有呢,再加个火腿肠它能咋一下?”我心里呵呵一笑,甩都没甩!

我下班回家没饭,拿包泡面我妈骂骂咧咧你怎么不吭声?我一个月不吃饭作为父母的你们有没有问一声?没钱的时候你怎么不说把泡面拿着?再加个火腿肠?我一个月瘦了二十几斤,邻居都说我是不是上班苦太累瘦了,你们有问过吗?邻居问我工作苦不苦,你们有没有问过?

我现在有钱了,你让我吃泡面?一桶不够吃两桶?再加个泡面?早干嘛了?

后面或许心里也没这么气了,吃完会给我爸带一份,呵呵,我爸说我吃剩下带回去给他的,呵呵,好吧!

同年得九月份出了事故,差点要了命!不说了!

来年三月份终于腿做了手术(五六年前崴了腿,父母没有重视),端午前后插秧,常言伤筋动骨一百天,手术不满百天,就被我妈叫着下泥地插秧!(没有经历过的可以看下向往的生活里面插秧的情景脑补下)我妈和三个表嫂插秧,我负责给他们运输青苗,我爸负责铲苗!我大姐负责把我爸铲的苗给我,让我运输!我穿着插秧的靴子在地里,寸步难行!手术的这条腿抬脚感觉骨头分离,腿只有皮肉带着!我使气把靴子脱了,天哪,手术的这条腿钻心的冰凉!双手扶着小腿拔出来挪一步,换另一只腿,却发现,手术的这条腿根本不能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让另一只腿从地里挪步!却比穿着靴子更难!一边却又传来我妈的催促和谩骂“原地站着,维着(磨蹭),好好维着,这里苗都没有了,你维着!

终于在我原地不动的时候表嫂发声了,问我妈我什么时候手术的?我妈说几月几号,三个嫂子惊呼,“哎呦,好娘娘呢(姑妈),别不到三个月咋就让下田?别都说伤筋动骨三个月一百天缓,阿都当总四五个月了,怪不得站的不动,那单不腿疼呢么?赶紧让别上去,这要给别落个毛病还小的呢,别埋怨一辈子呢!”我瞬间眼泪啊!终于有人帮我说话了!然后我妈“壳(去),都不让下田壳睡着去,睡着缓着去!”后面的的话我不想说了,最后的工作就是搬苗……

现在32岁了,还记得清清楚楚!呵呵,年纪轻轻,怨气太重!




孤鼒


少年求学时从家里带回学校的玻璃罐子菜让我始终保持忆苦思甜的感觉。那时在镇上的初中读书,离家里的偏僻小山村有20多里路程,所以与其他地处偏远的同学几十人寄宿在学校,没有床,全是打地铺。学习日在学校就餐,自己用一个钵子淘米后以班为单位送到学校食堂蒸熟,可以在食堂订菜但每个月要2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同学家庭交不起,我也一样。学校周边的一些妇女炒一些菜过来卖,记得便宜的最少一毛钱,还有两毛三毛最多五毛钱一份的,大多数同学都是买这些菜下饭。为了最大限度为家里减负,同时也是因为家里确实就每周两三块的买菜钱也觉得捉襟见肘,所以周未回家再返校时就会从家里炒点菜,用装桔子罐头的那种玻璃罐装起来带回学校,为了最大限度的防腐,一般炒的干菜,干萝卜丝,干豆角等等,能省下一笔不少的开支。气温低的季节,能放两天不变味,但气温高时带回学校第二天就开始变味了。记得有一次带去学校的是炒干萝卜丝,每次开饭的时侯舍不得吃多菜,想多吃两餐,被其他同学嘲笑说我把萝卜丝当参一样珍惜。因气温变高了,还有一半沒吃完就已经变味了,上面的一层已经长毛了,但就是这样,还是舍不得丢,用筷子把上面那层长毛的夹出来偷偷扔掉,留下的还是用来下饭了,虽然味道差了些,但总觉得比没菜强,当时根本没想过会吃坏肚子或是中毒。




xiejun121


生于80年代初的农村,基本属于改革开放从吃苦中一路走来!也算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获得极大的提升。其实能证明你在当时算是吃过苦的菜,现在基本上都是现代城市人被视为香饽饽的野菜,特色菜等等,大鱼大肉吃惯了反而最平实最有营养的菜就是当年穷人吃了菜。

第一:咸菜。也就是腌萝卜,当年家家都有这样一口腌菜缸!当年上高中,在食堂改善伙食就是一份米饭,然后配家里带的咸菜,为了好吃专门弄了好多辣椒面,再油泼,现在想想还是流口水。

第二:姜水菜。相比咸菜,不喜欢这个味,一般是用雪里红腌制的,看着都发恶心,上面一层发白发霉的东西,咸菜上面也是。第一次爱上它,是冬天老妈做的浆水面,冬天吃着特别暖和,第一次被老妈骗着是是因为感冒,说是浆水面可以发汗,驱寒!

讲完发现都是母爱(⑉°з°)-♡!

对了,还有什么荠荠菜,榆钱饭也就通常说的麦饭,最好吃的当然是槐花做的,香椿,现在依旧不喜欢,当年农村家家院里都有!!!




只为齿颊留香的胖子


凉菜和麻辣烫





2013年,毕业后的第二年,那时还在找工作。

为了节省开支,和同学两人在山大东边的城中村许西村租了个小屋。向房东借了一副破旧的被褥铺在床板上,各自用书包当做枕头,这样解决了住宿问题。两个男的天天钻在一个被窝里,还得蜷缩着,背靠着背争取被子可以把两个裹住。

最开始吃饭还算正常,一日三餐都不缺,都是买着吃。过了一段日子,工作找的也不顺利,钱也紧张,便开始吃两顿饭。早上八九点一人一块钱的包子——三个包子,虽然有点小,然后便出发去各个人才市场,各个单位;等到下午五六点回来了,便到许西的各个巷子里侦查,为一天的正餐做准备。

许西最不缺的就是住宿和吃饭的地方,尤其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品类繁多。可惜我们票子稀缺,只进不出,只能穿行在悠长的小巷,闻闻香味,看着别人大口朵颐,让鼻子眼睛过把瘾,馋的肚子不满的咕咕叫。一到下午和晚上,村里被油烟气和香味笼罩着,整个村子像是一个各种馅混杂的丸子,飘着香味和热气。

我们的正餐有两种方案,分别是凉菜配馒头和麻辣烫配馒头。

刚开始我们钟情于凉菜配馒头,食材需要去两个地方采购。进村的第二个丁字路口,推着小推车卖凉菜的阿姨常年在哪里,我们通常拿着小盆,用镊子自己选几种,比如花生,豆皮,豆干,土豆丝,莜面卷等等,自己控制量,选好后给阿姨上电子秤,价钱一算,要是多于两块,便让阿姨夹出来点,合适后她便给我们配料拌开,我们总是嘱咐阿姨多加醋多加辣椒,带两双筷子然后给钱走人。一开始阿姨还不太乐意往出夹菜——超过两块钱的那部分,她肯定觉得两个后生还能差这一块两块钱啊!我们的频繁光顾让她后来也就懒得往出夹了,时不时还给我们再添一些,但还是按两块收钱。这件事在我们心底添了一股暖流,涓涓不息,之后我两一见面总会说起她,感激她那时的善意。

凉菜吃的时间长了也腻的反胃,便商量着调剂一下。最后侦查发现从村东北边进来的巷子口有个麻辣烫店,非常便宜,记得是五块钱一碗。一碗里有土豆片,金针菇,海带,粉皮,丸子,鹌鹑蛋,花生仁都有,真可谓是碗虽小,名目可不少,带着汤,热腾腾的。

馒头就在麻辣烫店隔壁购买,一块钱三个,非常蓬松,一把能捏成个小芒果,但闻起来香气浓郁,让人胃内欣喜。我们俩人两块钱馒头足够了。

食材采购齐全,回到小屋,翻开褥子,把凉菜袋子打开,我两对坐在床上,即开始大口吞嚼着馒头,时不时停下来品鉴一番凉菜的不一样。

改善伙食便是采购麻辣烫的时候,用馒头就着麻辣烫,筷子把碗里的菜捞的光光的,然后两人先后喝汤,把汤也喝的一滴不剩,最后抚着鼓鼓的肚子感叹一声,美味佳肴!

尽管现在我已记不清那时凉菜的味道,可那凉菜馒头带给我们的饱腹感是实实在在的,是不能否认的,还有凉菜阿姨带给我们困苦日子里的温暖也是不可忘却的,是值得一辈子铭记的!

感谢那段时间一直吃的凉菜!

感谢那个陌生的卖凉菜的阿姨!


驻马天涯


这个问题可以不假思索的告诉你,这道菜或者根本就不能算做菜的菜就是腌葱,什么是腌葱,就是用盐把大葱腌起来吃。

说起这段经历简直不堪回首。那是1999年,刚走出校门,两眼一摸黑,想留城里发展,不想回农村,怎么办,先留下来,慢慢寻找机会。

那个时候工资真低呀,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小办公用品公司,每月300块钱,就这300块钱,是我一个月的全部开销,除了吃饭每月还要负担70块钱房租(租的地方也真是远呐,每天骑自行车上班需要2个小时),这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其他的花销,怎么办?咬牙也得挺着,先解决吃饭问题,什么最便宜最省钱?买馒头吧,馒头便宜管饱,干吃馒头还不行,怎么办?买大葱吧,用盐腌上,还不辣,一捆葱可以腌一盆子,够吃一段时间的,就这样,馒头大葱,大葱馒头,吃了整整两个月。

现在生活好了,也如愿以偿的定居在了城里,这段经历虽然很痛苦,但也应了那句话,不吃得苦中苦,哪来甜上甜呢?


我是我闺女的厨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种话题是忆苦饭么?哈哈,苦逼大比拼。大家都是过来人啦,在那个代年生活打拼谁没有吃过苦,现在想想都是满满的心酸。2006年刚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身上仅有80块钱。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办公室文员的文职工作。

公司是包住不包吃,所以吃饭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所以没好意思开口问家里要钱做生活费。天天吃泡面,顿顿吃白粥+榨菜,偶尔吃外卖,炒米粉,不加蛋不加肉,一块五角一份。一米六多的个子,75斤不到,苗条的像竹竿一样,走路都飘飘然,严重营养不良。



同在那一个月里的某天,我人生第一台手机(诺基亚4300)被小偷偷走了,是在公交车站台眼睁睁看着小偷拿却无力反驳,可怕又可恨。真的觉得好惨。后面公司领导了解到了当时我的生活困难,依然决然提前预支半个月的工资给我作为伙食费,这样才帮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苦逼的人生。所以我对公司,对领导都是充满感恩的。谢谢他们,所以我在这家公司一呆就是十二年多,在这里得到关爱,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欢迎留言评论,关注黄皮妹妹。喜欢我的请点赞,转发。


黄皮妹妹


烧螃蟹!!!

我看了不少回答,只能证明他们生活不如意过,如果说有代表苦的菜,我认为无过于烧螃蟹。

我小时侯家里穷的沒油没盐没煤火,我想吃肉,可哪里有肉给我吃呀!

于是自巳动手去河里捉螃蟹解谗。

不是不想捉鱼,实在是凭两只手没法捉。而螃蟹是凭两只手就能从洞里掏的,当然得有不怕夹手的精神。

在我10岁那年,我和妹妹在家,大人出去干活了,5岁的妹妹饿哭了,家里找不到吃的,于是我又去河里捉了七八只大螃蟹。可是家里没煤火,连火柴都没有,于是就去村长家厨房里用他家的煤火烧螃蟹吃。煤火因为怕灭,总是在中间留个火眼,可是村长家煤火的火眼留的小了点,我把火眼捅大些,等火旺了烧螃蟹吃。

等火旺的过程中,发现村长家竟然有半包方便面料,我把螃蟹按在火眼上,一会蟹壳内就跟煮饭一样的沸腾起来,蟹盖自动开了,加入一点方便面料就成了,那次烧出的螃蟹从来没那么好吃过。

不过后来村长找我妈告我去他家偷东西,我被我妈一棍子打在后脑上晕过去了。

二十多年了,我问妹妹吃过最好吃的美味是什么,妹妹说是小时侯我烧的螃蟹,被打晕的那次烧的最好吃。





龙啸九天令


以前我写了篇小时候吃米糠做的馒头的事,有很多人在头条上跟我吵,说没有那么穷的时候,说我胡说八道。没有胡说,干吗胡说?我跟那年代又没有结仇,我又没吃饱了撑的。

我68年出生的,我弟71年出生的,我弟都能大口大口吃用米糠和糖精做的又粗又糙馒头,你们能算出是那几年了。

对那些年我都有深刻记忆说明我至少六岁以上。今天不说吃米糠,说一道菜来证明我苦过。
说三道菜吧。第一道菜:米汤。

米汤,纯米汤,我家靠近乡镇上,乡镇上有家由供销社开办的食堂,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对外营业的饭店,食堂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吃商品粮的供销社固定职工。我爸妈与食堂的工作人员熟悉,所以食堂里煮饭产生的米汤,我爸用洗脸盆,每天端一盆供我们一家五口人吃喝。

现在偶尔喝米汤认为是喝的米的精华,那时是吃不起米饭的人才喝的。我们家因认识人有米汤喝,人家家里吃什么?村上有个小伙子在床上不吃不喝睡七天,命归西去。

第二道菜,炒蚕豆叶子。

一般性蚕豆叶是人不吃的。那时母亲将蚕豆叶子炒一炒,里面夹杂着少量新鲜蚕豆,弟弟小些,母亲给弟弟的碗里多分几粒,同样对待,弟弟的碗里也装着蚕豆叶子。


蚕豆叶好不好吃的感觉忘了,现在没有再吃过。
第三道菜,油菜叶子。

油菜叶子在农村普遍是用来喂猪的,油菜花黄黄的好看,油菜籽用来压榨油菜籽油。母亲那时几乎三天两天炒一碗油菜叶子给我们吃。
凭想象,油菜叶子应该比蚕豆叶子好吃。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这两样后来都从未再吃过。

以后去买来再回味吃吃,只是你不到乡下,在城里还真买不到油菜叶子和蚕豆叶子了。

回味以前的苦,想象现在的甜,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应该知足了。
谢谢观看。(图文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