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芽期打什么药?

军旅52


萌芽期打药,这问题问的蹊跷,咱们把葡萄萌芽前后打药分成萌芽前(清园)和芽基本出齐了后(防病)。

细分的话又分为,萌芽前,伤流期,绒球期,萌芽期(萌芽一般不齐,早晚先后差好几天),芽基本出齐后。其实这样分法挺没意思的,只是有不得不细分,用药节点始终有偏差,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

一般萌芽前清园,今年我们推荐成标+辛菌胺。萌芽前到伤流期都是这个方案,绒球期前这个方案也可以,只是混合杀虫剂的时候毒死蜱就要慎用了,可能会烧,叶片的黄斑就是毒死蜱打晚了造成的。

到了绒球期后,我们就把清园药换成更安全的氟硅唑+辛菌胺,杀虫剂也换成菊酯类的,这一时期有的见红,有的已经见绿,有的还是在绒球期,有的甚至还没有萌发的迹象。

慢慢芽出齐了,大的有十公分,小的有2--3公分,我们成他为展叶期,这一时期我们一般会安排打 灰霉药+细菌药+杀虫剂+钙肥。如果新芽小的多久用锌肥,大的梢多就用钙肥。


再晚点就要看嫩梢是否有伤口了,看到伤口就加白腐药,不敢马虎。


一起葡萄


葡萄发芽后进入病害高发期,此期病害主要侵染嫩叶、幼嫩花穗及新萌发的嫩梢。历年此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灰霉病、细(真)菌性溃疡病等。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单个病害的发生特点,再具体介绍防治方法。

1、黑痘病 黑痘病又名鸟眼病或疮痂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新梢、嫩叶、果粒、叶柄、穂轴等绿色组织。

黑痘病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的溃疡斑内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传播到植株的幼嫩部位,,此时如遇有效降水孢子即可萌发进行侵染 。该病菌主要主要侵染植株幼嫩部位,,组织木质化程度越高,抗病性能越强。该病在气温2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较大能快速流行。

黑痘病症状 幼叶感病,叶面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周围有黄褐色晕圈,并逐渐呈不规则形, 病斑中部变浅褐色或灰白色, 边缘暗褐色, 后期病斑中心组织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

2、灰霉病 前期主要侵染幼嫩花穗及叶片。花穗感病先在花梗和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穗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后期果粒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

3、细(真)菌性溃疡病 葡萄溃疡病目前有说是细菌性的,也有说是真菌性的。这个咱无法考证,只能等葡萄病害方面权威专家来定性。葡萄溃疡病前期主要侵害新梢,尤以新梢基部发病较多。

这些病害具体防治方法:截止到开花前

第一次是新梢展叶1~2片:中生菌素或春雷霉素+代森锰锌+异菌脲进行保护。间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不用轮换(保护剂不需每次更换),连喷3次。期间若发现病斑,喷施治疗剂1次。灰霉病选择嘧霉胺或啶酰菌胺,黑痘病选择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溃疡病前期只要预防好是不会见到病癍的。此期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喷药间隔时间短。气候干燥可适度拉长间隔期,但最长不超过12天。


豫见山水


现在正是葡萄萌芽期,主要防治绿盲蝽,用药基本都是,杀菌剂十杀虫剂十海绿素,两三天喷药一次。





和大家讨论


病害防治:靓果安400—600倍液+腈菌唑800—1200倍液+有机硅;

虫害防治:48%毒死蜱800——1200倍液。


cg2017


葡萄发芽后、开花前的病虫害防治

杀灭、控制越冬后的病、虫,把越冬后害虫的数量、病菌的菌势压低到很低

的水平,从而保证在葡萄的生长前期,没有病虫害的威胁,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