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了后乱花钱,把省吃俭用存下的钱都花了,家人怎么劝都不听,应该怎么办?

疯影独醉


有些老年人喜欢乱花钱,把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都花了,而且不听家人劝阻,该怎么办呢?

生活中大多数老年人都比较节俭,因为他们经历太多历史转折,年轻时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到了老年依然如此,不过有些老年人节俭这个习惯可能只坚持到退休前,而退休之后就像变个人,花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那么这些老年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


退休之前,这些人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忙碌,早出晚归,回到家之后,吃完晚饭偶尔出去散散步,其他时间大多呆在家中看书、看电视。除了周末能有空闲时间做点其他事儿,平时他们很少有机会和外人接触。所以对于一个整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来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儿,当然他们花钱的机会也就少了。而且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网络购物毕竟算是新事物,他们中大多数无法熟练使用网络,部分老年人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让他们在互联网上消费,还是有点难度的。


退休之后,从忙碌、充实的工作状态一下子转换成清闲、空虚的生活状态,这两种状态差距过大,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转变不算什么,大多数人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可是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无法和年轻人相比,生活状态的转变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融入到新的的生活状态中。所以,这些人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或是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寻找新的方法,最后他们也确实找到了,比如:与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与社会上那些爱心人士一同给希望工程捐款,或是给偏远山村捐赠衣物,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能让那些内心空虚、无所事事的老年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但是有些兴趣爱好和社会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并不合适。首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差异较大,有些老年人身体状况可能比某些年轻人还好,但是有些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所以老年人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充分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选择合适的兴趣爱好。其次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老年人靠着自己的养老金过日子,但是有些兴趣爱好或是社会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老年人如果没有积蓄或是养老金不充足时,还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经济状况,再做打算,否则只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其实不只有某些兴趣爱好和社会活动致使老年人消费过度,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年人盲目、无节制的购买保健品、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空虚,而且缺少子女陪伴,让无良推销人员趁虚而入,这些推销人员的甜言蜜语让孤独的老年人感到温暖,而老年人放松警惕之时,就是他们得逞值日。所以作为子女应该在平时多陪陪父母,多关注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就应该找出根本原因,然后将其扼杀,不要等到老人被洗脑,或是陷得太深再去阻止他们,等到那时即使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也难以让他们迷途知返。


如果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作为子女就更应该多陪伴老人,而且此时的他们已经失去了管理自己财务的能力,子女不应该再让他们管理自己的养老金和各种积蓄,因为保不准被坏人利用,最后被骗的两手空空。

所以,生活中如果家里的老人总是乱花钱,不能一味地去批评他们,作为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反应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做到让自己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活而不凡


都说老人老了就像老小孩一样,关于花钱的问题,一定不要对老人以教训或者不耐烦的口气说话,老人会伤心的。

看老人因为什么事情花钱,我说说我姥姥,有段时间经常买那种骗人的营养品,现在那些卖假保养品的就挑选老人来搞,就抓住了老人好骗,只要洗脑成功,那些东西即使是假的也不愁了,我妈知道了姥姥的行为,是通过证明给老人看,耐心的跟老人解释和用实验来告诉老人这个东西是假的。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告诉你是假的,你怎么还买,真是搞不懂!等等发脾气是的对待,老人懂什么呢?

所以怎么解决?一是就宠着老人,你努力赚钱,二是一定要心平气和的讲道理,明是非,但是千万不要以你再这样不听话,就不要在家了这样的口吻对待,即使一时气话,老人也是很伤心的。





温度喵


我有一个邻居,大爷80多了,身体很硬朗。非要找个老伴。儿女不同意。

大爷没钱。老太太拿了彩礼两万。婚后老太太也是要这要那的。大爷没什么收入。最后老太太跑去了儿子家。区区300块随份子钱也拿不出。

大爷脾气也比较死板,不认这个理。让儿子求人,钱礼品花了不少。老太太就是不跟大爷过日子。当然彩礼也不给退。儿子为了怕大爷又找。把存款都拿走了。只给他零花钱。


东航青年小牙签


我觉得,钱本来就是身外之物,何况是老人自己的积蓄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着干嘛呢?年纪大了,可能之前省吃俭用,自己遇到喜欢的东西买买买又何妨?就像年轻人淘宝上搞“批发”一样,那在老人眼里不也是乱花钱?

钱乱不乱花,只是站的角度不同!例如,年轻人花近万买个苹果手机,看人看来就是乱花钱。毕竟手机那么多 何必追求苹果?老人买点保健品,理疗机,年轻人看来就是乱花钱,说是骗子 不管用啥的…管不管用,你又不用你咋知道?再者别以为人老了就是傻子,毕竟都是过来人。倘若老人喜欢买保健品,那说明他注重养生了,也喜欢推销员的陪伴。你若认为这是乱花钱,你可以找些效果比较好的产品推荐给老人。或者多回家陪伴,制定并做食疗养生。

多站在老者角度考虑问题,别总想着阻拦,毕竟谁也会逆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好好沟通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给予建议引导。或者直接为老人备好,毕竟他们年纪大了,是我们该尽孝心 让他们享福的时候了。



清歌醉墨


老人到老大多怕死,容易听信别人关于养生保健的洗脑话术而被骗。自己子女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做子女儿孙的在日常中要注意观察老人举动,要象不懂事的小孩一样关心看待,如果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就应注意老人与谁走得近,如若有被骗的迹象应采取措施及时止损。

如果老人不加考虑买的是一般家用大件如看到某些大件旧了、有些破损就马上买新的,或者买的物品几个女儿每人一样的应该是老人心理问题,子女在父母心目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而自己也不久将来,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多帮子女是应该的。做子女的发现这种情况多些开导说明一般可消除心理问题。


老实兄4


看花在哪方面,金额多大吧!不过现在城市、农村多了很多所谓的老年人健康咨询中心,其实没几个有这个从业资格,随便请几个呼悠。打着美丽的旗帜为老年人健康着想,却干着蒙蔽老人身体健康真实情况,假写,虚报,叫老年人买器材,保健品!哪些所谓的器材,药品,不过都是廉价的一般的,只不过被骗子们重新包装,起个高大上的名字,价格就翻了无数倍。

老年人一但交钱办卡,做子女的就很难把自己的父母拉出来了!一来人一但对某人某事有了足够的信任!就会自我蒙蔽,分不清事非。

作为子女的只能耐心规劝,不要一味责怪,指责父母。可以先找父母的同辈去劝说一句顶十点,晚辈能做的就是多收集一些老年人不知道的内幕,慢慢感化老人。


迷途晏鼠


看得出来应该是家里人做错什么事了吧

一方面就想看看自己的儿女会不会等他花完钱然后不管不顾她。一般的老人家来说,都是很舍不得花钱的。放肆大花就有可能是子女们的不孝顺不懂事造成的,这是一小部分原因

另一个方面就是老人觉得不值得留着钱吧,想着花在自己身上,花多点时间,金钱做以前没来得及做的事吧

你能够寻求帮助不如去找他老人家沟通,看看是有什么想完成的心愿没有。钱是她的,想花也挺正常的,毕竟孩儿都那么大了。


考拉木子小红帽


这种现象我们乡下特别多!

平时省吃俭用,等到买保健品、保健椅、滋补药、膏药……几千上万,几万块……掏老本都心甘情愿,到风烛残年最大的想法就是没病没痛,能多活几年,要钱有什么用?留给子孙也不一定说你好,只要听说什么“祖传秘方”、“延年益寿”,眼睛都发亮!

还有就是“免费送鸡蛋”、“免费送脸盆”、“免费针灸”……四、五点端个板凳天还没亮去等着“捡便宜”,然后等到最后两天让你“血本无归”,有的连“棺材本”都掏出来用!

还有那些本来就拿着高额退休金的老人,一天到晚听人家忽悠,“低投入、高回报”、“比银行利息高”……那些理财产品坑了多少老人?


太后老佛爷的少女心


其实这个问题是现存社会比较普遍的问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老人们娱乐性普及率增加,除了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现在城市里老人基本上都有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活动。

在老人乱花钱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追究对错,毕竟老人不欠儿女的,钱也是老人的,他们要花作为子女的没权利去责怪。其次是我们子女有义务和责任去注意观察老人的这种行为,就像我们小时候犯错一样,父母总在背后默默关注,然后时时纠正,老人也是小孩,子女长大是老人的家长,现在社会普遍存在打着保健旗号的展会或者课堂的诈骗,针对的就是老年人,那么当发现老人有这种行为后我们就该及时和老人沟通,用尽量平缓的语气和老人说明白,其实老人比小孩好管多了,他们思想成熟,社会经验丰富,有些事情稍微点拨一下就想的通透。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会上这种当呢?究其原因还是子女的陪伴不够,和老人之间交流太少太少,导致老人孤独感强烈,这时一旦有人别有用心的给他们所谓关爱关怀他们就会沦陷其中,轻而易举的被洗脑,打个比喻就像小孩,谁对她好她就亲近谁的道理是一样的那这时怎么办呢?只有沟通,让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关怀,让老人不会觉得余生孤寂,让他们可以看到子孙满堂戏于堂的满足,自然他们就不会去相信这种或那种的所谓养生健康讲座了,因为快乐才是最大的健康,最满足的幸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关爱老人,多陪伴少责怪,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逝人生只剩归途,莫要亲在而不理,逝去假泪眼,待你老去时,此境你可喜?


kitty2252


曾经有个老师讲的很精辟,分享一下。

老师说老年人为什么都爱买保健品,真的是怕死吗?究其原因是老人缺少陪伴。那些卖保健品的业务对老人的关爱真的超出了好多子女,叫的亲切,聊的热情,隔几天再打通电话,逢年过节拎着东西去陪老人,能做到这样的子女有多少?那么老人是怎样想的呢?兴许有用呢,兴许治病呢,能让子女、孙子、孙女多陪伴几年,多享受几年天伦之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子女对老人的陪伴,关爱,和沟通不够。所以多陪陪父母,多多沟通,老人也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