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全是50以上的老人在種地,如何能激發年輕人回村創業呢?

憶西歐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千百年來人們的諺語。在這裡要探討的是,在傳統的農耕時代,偏僻的農村為啥會潤育出富人來,難道他們比現代人聰明?難道他們的交通比現在發達?難道他們掌握的信息比現在容易?可以肯定的說古人的條件無論在那方面都絕對差於現在,但他們創造的財富,在當時的確好於多數城裡人,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佔有了適當規模的土地資料,富人們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熟悉當地的種植屬性,能用自己的特產去穩佔市場的一席之地。

如今偏僻的農村一片蕭條,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守家和薄耕那點可憐的土地,種地收入僅能維持溫飽,窮富之差完全由外出打工人的收入決定。村鄉的土地資源被浪費,村鄉的智慧被吸走,村鄉的行政機構形同虛設,究其原因,還是土地資源的問題,土地過於分散,區域經濟的特長沒人研究,單幹模式無法參與市場競爭。

如何才能讓有智者或年輕人回鄉創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以村為單位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將分散的土地資源集中起來,建立配額科學的用工制度,將種植業,飼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市場營銷統一為一體,執行統一核算,統一預算,統一分配,特別是分配,必須與貢獻、績效、職能掛鉤,各從業人員必須執行定員管理,嚴格用工考核制度,嚴格推行擇優罰懶的淘汰制度。鄉行政管理部門,要為農業公司化管理保駕護航,要用新的思路去關心和幫助他們,要把國家對農村的優惠政策毫不保留的落實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偏僻地域的農村活起來,才能使應有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才能使群體智慧在市場競爭中站起來,也只能這樣,才有可能把安心農耕的青年人留下來,把新生的智慧留下來,把家鄉的富裕與希望代代延續下去。


休閒666288


如何讓年輕人回村創業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兩方面回答,1:如何讓年輕人回村,2:如何讓回村的年輕人在村裡創業。

首先聊下第一點如何讓年輕人回村的問題,我是河南農村的,我就以中國中部和北方平原地區農村為例來說一下我的想法。現在的農村在外面工作的年輕人基本是不願意回去的,一是進村的路況差,二是村裡面髒,亂,擠是主要原因。我認為想吸引在外面看慣了花花世界的年輕人回去,靠最近兩年傳的沸沸揚揚的合村並鎮和土地流轉辦大型農場的政策,是沒什麼吸引力的,別說外面的年輕人,村裡的老人都不願意,本來住著帶小院子的2層樓房,要把老房子拆了,拿著一點點補貼款,可能還要加幾萬塊錢去買鎮上的仄別的樓房,腦子進水了才會同意,本來有地老人可以種點農作物和蔬菜啥的,土地流轉了讓還有能力種地的老人天天曬太陽還是天天打麻將?我覺得要吸引在外面工作的年輕人回村,1,首先要修路網,必須縣級幹道雙向4車道,村級公路雙向2車道,這點南方沿海諸省基本都達到了,北方還不行,例如我們縣的還是縣級雙向2車道,村級一車道,縣級公里超個三輪車都要借對面車道,進村的路一錯車就得左輪水泥路,右輪泥巴路,另外道路兩邊的無用水溝填平種上草皮,這些水溝就是當初修路圖方便就近取土墊路挖的,這裡又不是南方,根本存不住水也沒有排澇的需求,一年365天是乾溝,填平後路兩邊就各有10-15米寬的草坪帶了,草坪後面種1排觀賞林2排防風林,這樣路和綠化環境都會變好了,基本能達到南方几省的水平。2,村莊不是要集中並村合鎮而是要分散。首先調整地塊,使得每家的田地都連成一塊,然後把村莊的每戶都逐步遷移到自家田裡居住,每戶要逐漸放棄原來的村莊裡宅基地和房子到各家的承包地的挨著道路的一側建房子,有條件的先建,條件差的後建,房子和自家的地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的好處是每家每戶都挨著大路,進出方便,第二,路邊草坪和3排樹林天然成為各家屋後的後花園,第三,房子和院子佔地大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由於院子外就是田地,院子視覺上變大很多,第四,出門就是自家的地,下地幹活不要太開心,第五,種點瓜果蔬菜啥的在二樓能看見自家的整片地,也不用擔心誰家的賴孩子偷東西了,第六,好處布拉布拉一大堆,第七原來的宅基地時間久了還能改為農田,第八,太興奮了想不出缺點,歡迎留言補充缺點。可以預見10年後中國北方的農村是什麼樣子,一條條寬敞漂亮的鄉間道路,路兩邊各有一排花樹,花樹後面是2排大楊樹,楊樹後是一排整齊的2層小樓,小樓前面是寬敞的院子,左面是雞舍,右邊是菜園子,中間種著幾顆果樹,樹下臥著一條慵懶的大黃狗,院子前面是自家農田,男人在田裡勞作,女人在做午飯,男孩兒走在田埂上提著水壺給父親送水,女孩兒在雞舍前跟小雞仔兒聊天。多好的新時代田園畫面?我覺得中國的農村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樣的農村才會吸引年輕人回去。第二個問題如何讓回村的年輕人創業。人都已經回來了,你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問題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唄。



沒有什麼辦法,年輕人打工輕鬆掙錢,回家種地不可能,這根本不是他們的追求,在外打工和上班一樣,天天干乾淨淨舒舒服服,每月按時發工資,種地呢?一般一年才見效益,而且收益很低,種五畝地不如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這種收益根本吸引不了年輕人。

現在種地的都是留守人員,一般都是60歲以上的農民,當然60歲根本不屬於老人,屬於年輕人,這些人一般是出不去,在家看孩子,把自己的地種好,如果沒有其他事情他們也是常年打工,在家務農的很少,指望種地只能解決吃飯問題。

真的沒有什麼辦法把年輕人吸引回來種地,更沒有什麼辦法叫年輕人回家創業,現在也沒有什麼項目,我們村有個年輕人,在遼寧丹東辛辛苦苦十多年,積累了幾十萬,突發奇想回家種大蒜,第一年承包35畝,最後賠的淚流滿面,多年的積蓄付之東流,賠的血本全無,後來繼續在外打工,現在說起來回家創業都胃疼。

這個年代還有多少人在種地,除了那些出不去的,恐怕沒有一個人樂意種地的,只是他們沒有辦法,家有年邁父母,還有孫子,兒女都外出了,只好自己守家,其實他們也是無奈之舉,很多老人辛辛苦苦種十多畝地看看賺多少錢,大部分農民是不合算成本的,種地就是稀裡糊塗,仔細算算有多少利潤,就是白出力。

農民種地從來不算經濟賬,一般都是看最後的收成,至於投入沒有算過,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利潤多少,農民種地就是一筆糊塗賬,仔細算算是可以利潤的。

目前沒有什麼辦法能激發年輕人回家創業,關鍵是也沒有什麼項目,如果還是搞農業恐怕一個乾的也沒有,父輩都是農民,那種艱辛他們從小耳聞目染,農民他們早就當夠了,所以要想激發年輕人的創業激情儘量拋開農業,建工廠回家上班,這是出路。


大海傳媒


農村年輕人回農村創業,可以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二、三十年前創業還可以,大部分創業者都混的不錯,在縣、市都買了樓房。在當今大搞環保的情況下,再回農村創業,可以說不現實了,搞養值不允許,大片種糧不掙錢,(因每人二畝左右的地,你再承包別人的地,要給人家承包費,還的買大型農機具,投資幾十萬,可能十年回不來本金,弄不好要賠錢)向我阜城縣有志青年不是回農村創業,近十年來而是去城市創業,大部分去了天津、北京、東北三省、內蒙、寧夏、山西、陝西、新疆等北部大半的中國大中小城市,都是幹鋼節構,彩鋼,門窗及彩鋼配件,可以說那裡有彩鋼廠,那裡就有河北阜城人,廠房工程按裝隊大部分也是阜城人,創業者好的一年收入三、四百萬元,次的一年收入一、二百萬元,\b個別的也有幹二、三年賠錢的(是極少數)我們800餘人的村在外地就有十餘個彩剛廠,都買了進口汽車,混的都不錯,應了鄧設計師的一句話,叫一部分人富起來。再者:年青人要看準了商機,就要創業、就要幹,給別人打工永遠也富不了。


張孟臣2


目前,農村種地的以50至65歲的人居多,這些人不是想種地,而是年令較大,打工人家工廠不要了,種地才是無奈之舉。誰不會算賬呢,種一畝地東山日頭背到西山,要是遇個好年景,還能多收個三五斗,一畝地小麥充其量賺2至3百元。要是天旱或者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哪就有可能血本無歸了。

至於如何引導青年人來繼續種地,個人認為只能有貼實的扶貧政策來扶持,種地有穩定的收入才能吸引青年人來種地。按照目前的糧食價格,年青人是不會來種地的!原因只有一個:養不了家!糊不了口!更不用說致富了。

農業是國之根本,不重視農業,遲早會吃大虧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把長期的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飯碗必須的端在自己的手上!不知各位有何高見?也請評論區留言討論!


村野農夫天蒼茫


這個很現實與尖銳。要想讓年輕回鄉住得久與穩。首先必須解決年輕就業問題。也就是說:得密集型企業往農村搬。當然也不一定往邊遠鄉鎮搬。可搬往縣城或比較集中的鄉村。現在交通運輸這塊國家都考慮完善了。其次鼓勵在外哪些事業有成的老闆回鄉辦廠。給他一定的優惠政策而不是哄哄騙騙讓他們回鄉。要讓他們見到是真金白銀。一定要杜絕那些村霸街丕寄頭搭線,否則的話回一個怕一個。再則就要鄉村環境美起來。水電設施搞好,村村路面整潔。一個有事做,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的事。又有哪個會往外跑。所以留住了老闆就留住了年輕人。希望大家湧躍討論這個就現實的問題。


雨中草廬一一一思忠厚


農村要想激發年輕人回村創業,這個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重點還是要靠當地的資源優勢。如果當地的地理位置很偏僻,陸路和水路交通都很閉塞,又沒有資源優勢。國家目前暫時可能不會去大筆投資開發的。

根據國情不同,我認為國家目前對農業的投資,都是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從重點向四周輻射性的發展,即:以重點帶動向廣面的發展。

我國象深圳地理位置那麼優勢的城市並不多。特別是內陸農村位子的差異,這就註定了,有很多年輕人離開土地,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面去淘金。假如,當地的資源充足,交通方便。可以辦工廠辦企業,當地的經濟也一定很富裕,年輕人你趕都趕不出去。

所以,這也就是目前農村只有老人在家裡種地的原因,他們老了又沒有什麼文化,即使在外面打工乾的也是粗活、重活,身體也吃不消。在家裡種地能收一點是一點。年輕人就不同了,他們生活的壓力大,必須竭盡全力的打拼,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跟得上社會的快速發展。




豫南糧人


現在要談激發年輕人回農村創業這個問題還沒有很好去思考,隨意說說不成熟的看法:1-中央對農村有很多優惠扶持政策,這一點都不假,但很多年輕人一般都沒關心或者說不知道或者說不懂有那些政策,更談不上利用這些政策,而且想利用這些優惠政策也有很多條件因素。2,懂政策些的人又是條件優越些的人,離開了農村也不去冒創業的風險了,根本也就不關心。3,農村各地區地理條件各異,想發展各自的特色也不同,這些需要有專業知識和眼光膽識的人。說來說去都是人才問題。所以我認為要激發年輕人回農村創業首先免費培訓一批有意回農村創業人才;其次要有成立指導引領年輕人回農村創業的諮詢部門。隨意談的,勿噴。


手機用戶10170475960


回農村創業有點難,但凡創業就要涉及項目,資金和等等後續,農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祖祖輩輩都種地,哪裡有什麼社會資源可以利用?

回農村種地還是大有可為的,畢竟作為大部分農村人,家裡還是有點地的,現在城市裡也不是那麼好生活的,說的直白點,買根蔥,喝口水,都是要花錢的。而農村相對來說雖然掙得少,但是花的也少,像我們這樣守在城鄉結合部的農村,自己家種的菜還可以去城市裡賣,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也是田園好日子。


賣櫻桃的洋芋


座標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郊區某鄉村,離中心城區七八公里。我村前幾年已經規劃為工業園區,出門一公里都是工廠,近幾年經濟形勢不好,開發力度放緩。我有四畝地,我哥有五畝地,三年前我都全種了。三年前種了四畝果樹,17年果樹地套種花生還行,18年花生減產價格還低划不來,去年開始嘗試套種中藥材和種蔬菜。我74年的,今年整45歲,莊上指望種地的找不到第二個人,年輕人和我這樣的中年人都進廠了。年前種了一畝多菜,年後幹了一個多月,每天累的腰痠腿疼,指頭上還磨泡,掙了大幾千塊錢。這幾天育了兩畝地的水果蘿蔔苗和兩畝地的中藥材苗,期待19年有個好收成。我種九畝地,風調雨順價格好了能有二三萬的收入,反之還不如到工廠上班,所以說,我不鼓勵農村的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在工廠上班雖說辛苦,有早班有夜班,但是每個月能有三五千元的收入,比我種地的收益還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