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到什么程度最容易发生并发症,说得这么吓人,总得有个数据标准吧?

妍岩外公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糖尿病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糖尿病发生前及发生初期会发现血糖是逐渐缓慢升高的,如果未经治疗,血糖还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上长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在确诊糖尿病后,随时可能遇到一些意外事件比如外伤、情绪激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机体由于应激反应而发生血糖急剧升高。

这样两种情况都给对身体造成损害,也就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前者是慢性的过程,称为慢性并发症;而后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即为急性并发症,两种并发症发生的机制是不一样的,发生时血糖的高低也是略有区别:

比如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大量的脂肪沉积其上引起脂肪沉积,进而发生炎性反应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到影响而发生病变。这样的过程在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而小于11.1mmol/L即处于糖尿病前期时即可发生,只不过损伤程度较轻,需要对血糖进行干预;当这两个血糖超过了糖尿病前期的上限,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是必须要进行治疗的,否则这种损害进展加快。

再比如糖尿病人在应激时血糖快速升高,但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能及时增加分泌,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机体处于能量供应不足状态,便会大量分解脂肪补充能量。在脂肪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酮体是酸性物质,大量蓄积在血液中,可使血液变酸而引起酸中毒,此时血糖常在16.7~33.3mmol/L,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嗜睡、昏迷等表现,继而可因脑缺氧、脱水而导致机体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称为酮症酸中毒。

此外,当血糖急速升高超过33.3mmol/L是,周围组织器官的细胞会发生严重脱水,导致功能障碍,心脑等生命中枢异常,即会发生皮肤干燥、眼窝内陷、烦躁、嗜睡、定向力障碍、昏迷等表现,即发生了糖尿病高渗昏迷,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即便救治成功,因脑细胞等受损严重,愈后较差。

因此,对糖尿病人来说将血糖努力控制在正常值以下是第一目标,是预防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基础,而避免血糖急速升高,是严防急性并发症必须要做到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对于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综合症,血糖一般比较高,通常血糖会在20-30以上,体内会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导致恶心、呕吐、昏迷等情况,一般需紧急处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而慢性并发症,则是由于血糖的长期慢性增高所致。研究发现,血糖的平均值是跟糖尿病并发症正相关的,所以在评估糖尿病时,单纯一个血糖值不能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我们需要一个能反映平均血糖的值,这就是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里的血红蛋白暴露于血糖时起了糖化的化学反应,它是最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可以被测量。血糖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值是正常的。我们通常用这个值来衡量血糖控制是否达标,也以此来决定是否开始吃药或调药。

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并发症是紧密相关的。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得并发症概率越高,而且这是个渐进的关系。就像放在糖水里腌制的大蒜。基于这些结果,专家们建立了以糖化血红蛋白值为基础的糖尿病控制标准。我国的控制目标是低于7%,因为试验表明,把这个值从9降到7%,可以降低50-70%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概率。

所以对于慢性并发症,我们观察靶器官也就是心脑神经肾眼等的变化情况,而不再仅仅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出现了慢性并发症即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并发症仍会持续存在。就像腌完的糖蒜,你把它放在清水里,它也恢复不了大蒜本来的样子!



微斯人的健康指导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的并发症有很多,总的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下面小糖将分情况进行说明。

1.急性并发症主要是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当血糖高于16.7毫摩/升的时候,体内的糖分代谢就会严重失衡,这时就比较危险了。一般发生了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血糖都高的吓人,多在20-30毫摩/升,有的已经高达33.3毫摩/升以上,家用血糖仪已经测不出来了,也就是血糖已经爆表,血糖仪会显示“HI”字样。

2.慢性并发症就比较多了,常见的有眼病、肾病、糖足、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并发症不是一朝促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慢慢发展而成的。一般当糖友的空腹血糖超过8.0,餐后血糖高于11.1,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5%的时候,就被认为是血糖控制得不好,长期这么下去,患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就比较高。

当然,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标准并不是恒定的,对于年轻的、病程较短的糖友,是建议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标准来控制的,即空腹6.1以下,餐二7.8以下。一般的糖友,建议把空腹控制在7.0以下,餐后控制在10.0以下。如果年纪较大、病程较长、有低血糖倾向、或并发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则控制标准可以酌情放宽。

温馨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要紧张,积极通过控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并配合医生用药,是能够将血糖控制好,并预防各种并发症的。糖尿病人只要控制好了血糖,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一样可以健康生活!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糖尿病问题欢迎大家来找小糖解答哦!


糖人健康网


如题

糖尿病诊断、控制等都有标准,非常靠谱,高于诊断标准就有可能发生急慢性并发症,这不是危言耸听,吓唬人的。为什么呢?听我道来。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目前全世界共认分为四型,除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水平更低外,其他三型均是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作为诊断标准。

确定这个标准的依据是,通过研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达到上述血糖水平,高血糖就会使高血糖患者出现眼底视网膜病变,为了防止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学术界普遍认为应该以此血糖水平,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早地管控血糖,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这也回答了糖尿病人为什么要开展降糖治疗。

二、糖尿病人的控制标准

除妊娠糖尿病控制标准更严格外,其它三型糖尿病的控制标准,近几年来,有些松动,我国规定糖化血红蛋白不大于7%。近期美国医师协会更放宽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8%之间。为什么要放宽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呢?缘于前几年的一些临床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越严,反而糖尿病病人病死率越高,提示更严格地控制血糖,会增加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风险!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终末期病人的死亡风险。但是,对于初发、年青的糖尿病患者,执行更严格的控制标准,似乎更有利,获益更多。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诊断和控制都有标准,标准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支撑,不是哪个人拍脑壳制定的,而是全球糖尿病专家权衡利弊,在让糖尿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制定的,更不是吓唬人!希望糖友们,在与糖尿病作斗争中,多听听你的战友: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建议,用科学的智慧战胜糖尿病!


爱心98695


自你患上糖尿病那天起,你就在一天一天的走近糖尿病综合症。一般在糖尿病20年的时候,糖尿病综合症的眼底出血,腔梗,血管内壁岛状板块,烂脚丫,以至于心梗就开始兴风作浪起来了。一直到最后各器官衰竭而亡。

所以若你的糖尿病不能再逆转了(早期糖尿病是可以逆转回来的)你就要时刻注意调整你的血糖值不能太高,以降低糖尿病综合症到来的速度。

并发症并不是血糖高到某个程度才有的,是糖尿病的必然结果!


乔沐杨


医嘱,空幅10以内,餐后14以内必须守住的底线。飯少点,药吃点,路走点,开心点。糖尿病80岁内无并发症。


範行


请问,罗格列酮片,伏格列波糖胶囊,格列齐特片,这三种药,可以同时服用吗? 有谁是医生可以说说吗?


明天更好187351559


实质上,并发症先于高血糖,刚开始只是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高血糖是个结果,是表象。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俩回事


糖尿病食物训练及康复


血糖长期不稳,靠服药注射胰岛素的并发症逃都逃不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