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叙利亚政府军名将伊萨姆.扎拉黑丁?

巴哈利亚精英马穆鲁克


伊萨姆•萨拉丁是叙利亚政府军的一位老将,人称“德鲁伊野兽”,2017年10月阵亡,令人颇为惋惜。

他出生于1961年,早年是叙利亚政府军空军特种部队军官,后来转到共和国卫队装甲部队服役,2011年叙利亚局势大乱,时任共和国卫队104空勤旅旅长叛变,萨拉丁临危受命担任104空勤旅旅长,并先后带领部队在大马士革、东古塔、哈拉斯特等地区苦战,2013年晋升中将。他在巴沙尔陷入绝境之中却并没有做出背叛巴沙尔的行为,可谓是忠心耿耿。



2013年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叙利亚异军突起,一度占据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很多国土,萨拉丁临危受命去当时只剩城区一片孤城的代尔祖尔驻守,而他的身边只有1000多名可以作战的士兵。凭借着军民之间的浓厚关系硬是在上万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围困之下守住了代尔祖尔长达三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抵御外侮。

然而就在叙利亚局势走向明朗,萨拉丁的苦守得来结果的时候,却在2017年10月18日不幸被ISIS武装埋设的地雷炸死。这位老将军对得起叙利亚代尔祖尔同舟共济的人民,对得起自己军人的身份。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巴沙尔得不来叙利亚今天的大好局势,叙利亚人民也得不来和平。



西凉宣抚使


伊萨姆·扎拉赫丁是叙利亚政府军中的名将,他出生在1961年,在19岁的时候加入了部队,参军以后伊萨姆·扎拉赫丁最初在叙利亚军队的空降部队中任职,到了1987年的时候,伊萨姆·扎拉赫丁调任成为了叙利亚政府军的共和国卫队中军官,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面,伊萨姆·扎拉赫丁一直在共和国卫队中任职。在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后,伊萨姆·扎拉赫丁是叙利亚空降104旅的指挥官,叙利亚内战前期,战局非常的混乱,当时的伊萨姆·扎拉赫丁临危受命带领军队四处征讨。



到了2013年的时候,伊萨姆·扎拉赫丁的部队驻扎在军事重镇代尔祖尔,当时的代尔祖尔有137旅驻扎,老将军的部队加上当地的部队人数只有2000多人。而在入驻这里的时候,老将军就面临了麻烦,当时代尔祖尔附近的极端分子人数多达数万人,人数超过了守城部队的十倍,老将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叙利亚政府方面对于老将军能否守得住代尔祖尔非常的质疑,甚至提出把老将军的儿子送到后方的要求,准备以此来保全老将军的血脉,但是被老将军一口回绝了。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老将军在实力差距悬殊的前提下,居然坚守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面,老将军凭借着手里仅有的兵力,硬是保住了城市。这次战争也被人们称为现代版本的列宁格列之战,作为最早被ISIS包围的城市,面对着数万人的围攻,伊萨姆·扎拉赫丁在指挥和战略上的正确决策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当然除了这个因素之外,俄国的帮助也是一方面。伊萨姆·扎拉赫丁的坚持最终等来了胜利,在叙利亚增援部队的支援下,代尔祖尔的包围圈终于被打破了。但是不幸的是,伊萨姆·扎拉赫丁在等到胜利的时候,却不幸触雷身亡了。虽然伊萨姆·扎拉赫丁已经光荣牺牲在了战场上,但是他以有限的兵力抵挡了数倍的敌人,在现代军事史上必将留下浓墨的一笔。


军武小咖


谢谢。伊萨姆.扎拉黑丁叙利亚反对派称为“德鲁兹野兽”,在叙利亚内战爆发以后,参与指挥了一系列战斗。伊萨姆.扎拉黑丁成功领导104旅镇守代尔祖尔市三年之久,得到了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的高度赞扬!2017年10月18日,伊萨姆·扎赫雷丁在追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中因触地雷身亡。

扎黑拉丁

1.伊萨姆.扎拉黑丁是一位坚定支持阿萨德政权的德鲁兹派。1961年,扎拉黑丁出生于叙利亚的苏韦达省一个德鲁兹派家庭。早在1980年,扎拉黑丁就成为了一名叙利亚政府军士兵。尽管身为德鲁兹派,扎赫雷丁却非常用户阿拉维派的阿萨德政权。2012年,叙利亚共和国卫队104旅指挥官马纳夫·塔拉斯变节,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直接任命扎拉黑丁为104旅指挥官,可见对其信任程度之高!扎拉黑丁是叙利亚政府军内部职位最高的德鲁兹派,被叙利亚反对派成为“德鲁兹野兽”,并支持阿萨德政权的德鲁兹派视为英雄。

2.伊萨姆.扎拉黑丁在叙利亚内战中成长为一代名将。在成为104旅指挥官以后,扎拉黑丁参与了系列战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2年,扎拉黑丁带领104旅参与了霍姆斯之围,击败了反政府武装;2013年,扎拉黑丁被调往代尔祖尔地区,负责与“伊斯兰国”作战;2014年,整个代尔祖尔省几乎全部被“伊斯兰国”占据,不过,扎拉黑丁却带领104旅死死守住了代尔祖尔市;2015年,除了代尔祖尔市以外,“伊斯兰国”完全占据了代尔祖尔生。直到2017年7月,老虎部队在俄罗斯空军的支援下,发动了中部战役,才最终在9月5日攻入代尔祖尔市,解救了扎拉黑丁与104旅!从2014年到2017年,扎拉黑丁和104旅死守代尔祖尔市三年,堪称创造叙利亚内战的奇迹!除代尔祖尔之围、霍姆斯之围,扎拉黑丁还先后参与第三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2013年大马士革攻势、第四次大马士革农村省攻势、阿勒颇战役、哈赛克战役!

不幸的是,2017年10月18日,一代名将扎拉黑丁在追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中触地雷身亡,没能见到叙利亚内战结束的一天!


美国观察室


政府军最能打的将军要数老虎师少将哈桑,第四装甲师师长马赫尔,剩下的就是这位不幸遇难的老将伊萨姆.扎拉黑丁将军。

伊萨姆将军是德鲁兹人,德鲁兹人实际上是信奉德鲁兹教派的阿拉伯人,比较靠近什叶派。他出生在苏韦达省,该省目前已经被叙利亚政府军完全收复。他在1961年出生,1980年就加入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的民兵组织。随后,因为表现出色,成为一名空军特种部队的军官。


(伊萨姆亲自扛着装备上前线)

1987年,他被提拔为叙利亚共和国卫队装甲部队的一名军官。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许多政府军高级军官背叛了阿萨德。共和国卫队104旅旅长的马纳夫.塔拉斯准将(此人是巴沙尔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因为老爸被炸死,害怕就投敌了)就在其中。巴沙尔.阿萨德于是任命伊萨姆接替塔拉斯,掌管104空勤旅。该旅在叙利亚政府军中“1”字开头,属于精锐部队,而以前巴沙尔还在被哈菲兹.阿萨德培养时,就当过104旅的指挥官,由此可见,巴沙尔对伊萨姆将军非常信任。

伊萨姆将军随后带兵前往大马士革周边阻挡反对派武装对首都的进攻,相继在东古塔,耶尔穆克难民营,哈拉斯特等地大战,多次取得战果。
(伊萨姆将军,看迷彩)

伊萨姆多次立功,被政府嘉奖,从那时开始,反对派武装痛恨他,多次宣称伊萨姆阵亡的假消息,有时伊萨姆会在他们的宣传中同一天死在了不同的两个镇子。

2013年,伊萨姆将军升任中将,随后在阿勒颇前线和敌人战斗。阿勒颇形势非常糟糕,他也没有能力改变局面。此时,由于伊斯兰国组织异军突起,叙利亚政府军在东部代尔祖尔省的形势严峻起来,国防部命令伊萨姆前往代尔祖尔。

在当时,代尔祖尔省几乎全部被伊斯兰国组织,努斯拉阵线,沙姆自由人这些武装组织占领,只剩下代尔祖尔市区还在政府军手中。

(代尔祖尔前线)

伊斯兰国组织集结了一万多人进攻代尔祖尔,而伊萨姆将军的兵力不到一千人。

2014年的战斗中,伊萨姆将军调度有方,利用代尔祖尔的地势,与叛军逐街,逐屋进行争夺,他每次作战都会和普通士兵一样冲锋在前,所以手下官兵也能尽力奋战。

但在2015年,伊斯兰国组织还是成功切断了代尔祖尔与外界的联系,将代尔祖尔变成了孤岛。这里的政府军只能依赖叙利亚政府军的飞机空投物资进行坚守,伊萨姆将军死守机场以及附近的监狱。在此期间,伊萨姆将军还被派往哈赛克省担任指挥官,摔500名士兵乘坐运输机突然袭击伊斯兰国组织,击败了入侵哈赛克省的伊斯兰国武装。
(伊萨姆的葬礼)

随后,他又继续返回代尔祖尔,直到2017年9月5日,叙利亚政府军在东部发动反攻,一举击溃伊斯兰国组织主力部队,打通了与代尔祖尔的联系。此时,代尔祖尔的十万民众和政府军,已经坚守了三年有余。

叙利亚政府军得以集中兵力,向巴尔米拉,阿勒颇进军。

不幸的是,伊萨姆将军在随后遭遇地雷,被炸身亡。叙利亚政府为他举行了葬礼。
(伊萨姆将军的葬礼)

伊萨姆总是能够在作战时身先士卒,一点也不显老,他的儿子也在前线服役,在代尔祖尔大战前,国防部曾经希望他把儿子调回后方,但被他所拒绝。

他也很重视与媒体打交道,尽力粉碎反对派和西方宣传,他曾经请央视记者与他们一起吃烤全羊。

如果他没有这么早遇害,他应该会做的更多。


朱兴子


关注叙利亚战局多年了,最熟悉的将军,伊萨姆扎拉黑丁,老虎师苏海尔哈桑将军,一个以防守著称,一个以进攻著称。哈桑将军功不可没,功勋卓越。老将军早年先后在哈塞克,阿勒颇,大马士革一带激战过,当然最出彩的当属代尔祖尔保卫战,2013年代尔祖尔最高指挥官贾米尔将军阵亡,老将军临危受命,接管代尔祖尔防务,带领104空降旅,以及17师残部,会同当地部落武装,以及不同民族的战士,坚守孤城,上演了叙利亚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紧靠空投补给坚守4年之久,在叙利亚军中,他是救火队长,铁血悍将,德鲁兹野兽,哪里危急,总有他的身影,恐乱军称他为阿萨德的一条老狗,代尔祖尔在四年时间里,先后顶住了绿匪军,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轮番攻击,巴尔米拉失守后,代尔祖尔成为孤岛,外援断绝,只能靠机场,以及空投物资维持供应,叙利亚防长弗拉杰,希望老将军将自己的儿子送回大马士革,当时将军的儿子,就在代尔祖尔服役,隶属于父亲所属部队,老将军拒绝了防长意见,只将伤病员运回,老将军说”我和我的部下都在为国血战,我的儿子也不能例外,他是我的儿子,但是他也是一个士兵。此后老将军一直率部坚持到代尔祖尔解围 ,代尔祖尔解围后,老将军在外出执行任务时,不幸意外触雷阵亡。


风云猛虎


爱国者!为了自己的祖国不受欺凌不顾自身安危!值得全世界人民学习!更值得那些判军卖国贼学习,同样是人同样是一块土地生长出来的,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宁愿做乞丐也不能做卖国贼更不能做帝国主义的走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